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729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3.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育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各种近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

栽培养护及繁育推广的技术措施。

要想改变我国这种落后现状,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结合引进优良品种,建立重点花卉的育种系统;

引进高新技术,开展基因资源及转基因技术研究。

(二)国外观赏植物育种选育工作发展近况

1.突出以抗病性为中心的育种目标

2.重视品种资源的研究

3.重视育种新途径、新技术的研究

4.实行多学科协同作战的综合育种

5.采用现代化的研究分析手段

6.重视从文化上推销产品

(三)我们的育种策略:

改革名花走新路、改造洋花为中华、选拔野花进花园、花卉王国靠共建

第一章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种质资源或称基因资源、遗传资源。

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

亦即对园林植物品种改良和栽培拥有一定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和。

2.种质资源的范围

1)全球植物资源

2)地区植物资源

3)群落内植物资源

4)物种资源(居群)

5)品种群

6)单株、器官、组织、单个细胞、一个基因片断。

3.种质资源研究的单位:

群体、个体、性状、细胞、基因

从来源上看,种质资源包括如下内容:

自然资源中的植物材料;

人工创造的植物材料:

栽培品种、育种的中间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材料。

3.意义及作用

1)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2)不断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

3)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1.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遗传类型极为多样而且分布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性状,并且出现原始栽培种及近缘野生种的地区,往往是某一种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2.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物种丰富、分布集中、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

在观赏植物种及品种的拥有量上堪称世界之最。

3.种质资源的类别:

野生种质资源、人工种质资源、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

三、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概况

中国八大植被区域

⏹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

⏹东北、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华南、西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域

⏹高寒荒漠区域

中国植被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西南山区:

四川、云南、广西

⏹中南山区:

湖北山区

⏹东北地区:

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

我国园林植物占世界植物总数表

中文名:

丝穗金粟兰学名:

Chloranthusfortunei(A.Gray)Solms-Laub.

英文名:

SilkspikeChloranthus科名:

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

山茶花

学名:

CamelliajaponicaLinn. 

英文名:

JapanCamellia科名:

山茶科Theaceae 

多姿多彩的菊花:

广泛的生态适应性、丰富的变异类型、多样的用途

中国特有植物:

中国特有种子植物图谱数据库共收录我国种子植物特有72科,243属,529种。

图谱529幅。

历史文化悠久:

中华传统十大名花:

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花、兰花、山茶、荷花、桂花、水仙花。

品种特色突出、品种群丰富、应用形式丰富

3.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形成原因: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历史文化悠久

四、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1.种质资源收集原则:

(1)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

收集时必须在普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进行,收集材料应根据需要,有针对性进行。

(2)收集范围应该由近及远,根据需要先后进行,首先应考虑珍稀濒危种的收集,其次收集有关的种、变种、类型和遗传变异的个体,尽可能保存生物的多样性。

(3)种苗收集应遵照种苗调拔制度的规定,注意检疫,并做好登记、核对,尽量避免材料的重复和遗漏

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

直接考察收集、交换或购买

种质资源的保存: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应包括:

①对育种具有特殊价值的种、变种和栽培品种。

②生产上重要的品种,品种以及一些突变形成单系的特殊芽变类型。

③可能有潜在利用价值而未经研究了解的野生种。

观赏树木登记卡片

多年生花卉登记卡片

(一)第一年的记载表

(二)第一年后的记载表

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1.自然保存法

2.种植保存法

3.组织培养保存法

4.种子保存法:

⏹短期库:

20℃,30%,2-5年

⏹中期库:

4℃,45%,10年

⏹长期库:

-10℃,30%,57年以上

5.超低温种质保存法:

预处理(二甲亚矾,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等)

快速冰冻

慢速冰冻

两步冰冻法

化冻:

⏹快速化冻:

35~40℃的温水中化冻;

⏹慢速化冻:

0℃,也可以是2~3或室温下进行化冻

生活力测定:

再培养法、二醋酸酯荧光素染色法、TTC法(氯化三苯四氮唑还原法)

四、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评价

(一)种质资源的研究:

分类学性状的研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观赏特性的研究、经济性状方面的研究、抗逆性及适应性的研究

(二)种质资源的评价

⏹评价工作的原则

1.反映特定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

2.适应多学科研究需要

3.符合IPGRI标准

4.数量化、编码化、简便化、规范化

我国种质资源现状:

面临的危机、应有的工作

面临的危机:

布局不合理;

濒危物种尚待抢救;

家底不清,品种混杂;

良种失传,品种退化。

花卉资源大国没有成为花卉产业大国!

应有的工作:

种质资源的考察、种质资源圃的建立、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信息库的建立、种质资源的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与新品种培育

第二章引种驯化

第一节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引种(Introduction)

引种是指把植物从原来的自然分布区迁移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种植的方法。

引种是有目的人类活动,而自然界中依靠自然风力、水流、鸟兽等途径传播而扩散的植物分布,则不属于引种。

2.驯化(Domestication)

▪植物引种栽植到新地区后,可能有两种反应。

▪一种是原产地与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基本相似,或由于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以致植物并不需要改变它的遗传性,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正常生长发育即植物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情况一般属于简单的引种。

▪另一种是植物原分布区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别大,或引种植物的适应性窄,只有采取人工措施改变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引种,称为驯化。

(二)引种驯化的意义

1.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2.快速丰富本地植物材料的方法;

3.最为经济的手段;

4.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

5.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6.为其它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节引种驯化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重视拟引进花木品种在原产地的经济表现和观赏价值

二、比较植物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

三、分析限制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

温度、光照、降水和湿度、土壤、地形

四、研究植物的生态历史

五、考虑引种植物的生态类型

引种驯化的原理

(一)引种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型相似原理

生态型是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植物类型。

同一种植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生态型

(二)气候相似理论

德国慕尼黑大学林学家麦依尔教授提出的气候相似论是引种工作中被广泛接受的基本理论之一。

该理论的要点是,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影响植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品种互相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第三节引种驯化工作程序和措施

一、引种驯化工作程序

▪1.确定引种驯化目标

▪2.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登记编号

▪3.种苗检疫

▪4.引种驯化试验

确定引种驯化目标:

根据当地的园林发展情况,了解人们的生活需求,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现有品种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从国内外引进新品种。

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

收集途径:

交换,购买、赠送、考察收集

登记:

材料名称编号、来源地、引种时间、引种人、材料状况

引种材料的检疫

1.危险病虫害;

2.疫区植物的消毒处理;

3.隔离种植。

4.引种驯化试验

(1)种源试验:

种源试验是指对同一种植物分布区中不同地理种源提供的种子或苗木进行的栽培对比试验。

(2)品种比较试验:

将通过观察鉴定表现优良的生态型参加试验区较大,有重复的品种比较试验,进一步作更精确的鉴定。

(3)区域化试验

(4)栽培推广

引种试验的观测指标:

观赏特性、物候期、抗逆性指标、适生环境

引种驯化的基本程序

二、引种方法:

种子引种;

逐渐迁移;

引种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引种结合选择;

引种结合育种。

引种驯化栽培技术措施:

播种期和栽培密度;

苗期管理;

光照处理;

土壤pH值;

防寒、遮荫;

种子的特殊处理;

引种某些共生微生物

引种要结合选择来进行:

引入的品种栽培在不同于原产的的自然条件下,必须会发生变异。

这种变异的大小决定于原产地和引入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的程度和品种本身遗传性的保守程度。

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混合选择;

营养繁殖的群体——选择优良单株,或建立优良单株的无性系,培育新品种。

三、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在与原产地时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良好;

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

3.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营养)进行正常的繁殖。

第三章选择育种

育种中选择一词的含义是指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

它不仅仅是选择育种途径的中心环节,而且是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第一节选择育种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选择育种,简称选种,是指从自然界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以改进园林植物群体的遗传组成或从中选出营养系品种。

二、选择的意义

1.选择的进化意义

 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变异、遗传和选择。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为选择提供了材料,没有变异,也就不会有选择,遗传是选择的保证,只要通过选择、繁殖,将有利的变异性遗传下去,选择才会有意义。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按植物适应于自然环境条件的方向进行的,选择的结果使植物更适应于自然环境条件。

(遗传、变异和选择)

人工选择:

如果物种的保留淘汰过程是按人类的需要进行的,便称为人工选择.(定向选择与定向变异)如半重瓣花杂交后代中单瓣花结实率高,如不加选择单瓣花越来越多,重瓣花结实率低,将会越来越少,通过选择不断淘汰单瓣花,则重瓣花比例越来越多,甚至往重瓣的方向发展。

人工选择可分为无意识选择和有意识选择两类

•无意识选择是指人类在无预定目标地保存植物优良个体,完全没有考虑到改变品种的遗传性。

•有意识选择是指人类在育种目标指引下进行的有系统的选择,是高强度的选择,可改变品种遗传,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成果。

2.选择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

独立的育种手段:

选择是植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选择不仅是独立培育优良品种的手段,也是引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等育种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1)从育种效果上看:

增大变异;

筛选性状组合;

影响进一步的育种成果。

2)从遗传机制上看:

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使基因型的分离和重组发生改变;

淘汰群体中存在的不利基因;

使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平衡。

基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定律)

在一个随机交配群体中,如果没有基因转移,漂移和定向选择,则该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遵循如下规律:

A-p,a–q,

AAAaaa=p2+2pq+q2,

即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则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保持恒定,各世代不变。

第二节选择育种的方法

1.混合选择法:

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一个原始的混杂群体或品种,选出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起来种在同一块地里,次年再与标准品种进行鉴定比较。

•混合选择的优点:

简便易行;

获得材料较多;

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混合选择的缺点:

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

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

2.单株选择法:

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种植材料分别收获,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方法。

在整个育种过程中如只进行一次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而以后就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称一次单株选择法。

如先进行连续多次的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然后再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就称为多次单株选择法。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

能选出可遗传变异;

有效淘汰劣变基因。

•单株选择法的缺点:

占用较多的土地;

需要较长的时间。

3.无性系选择

无性系是指一株植物用无性繁殖所得的所有植物的总称。

无性系统是指从普遍的种群中或从天然杂交、人工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单株,用无性方式繁殖,而后加以选择的方法。

由于无性系选择是将挑选出来的优良单株采用无性繁殖方式推广,因而能够保存优良单株的全部性状。

因此可采用营养繁殖的而遗传又是极其复杂的杂种,采用无性系选择效果较好。

4.评分比较选择法

露地菊百分制计分评选表

5.相关性状选择

某些性状具有相关性,对于现阶段不能选择的性状可以通过相关性状提前选择,从而缩短育种年限。

这一选择方法是基于基因的多效性和基因间的连锁关系。

第三节选择响应和遗传增益

一、基本概念

由人工选择取得的改良效果,常以选择响应和遗传增益表示。

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的平均值与原始群体的平均值产生一定的离差,叫选择差,常以符号S表示.

选择响应是指入选亲本的子代平均表现值距原始群体的平均值间的离差,以符号R表示.

遗传增益:

选择响应除以原始群体平均表现型值X所得的百分率ΔG=R/XΧ100%

对于每一种植物的每一个数量性状,其亲本都有有将该传递给其子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遗传力.每一个性状都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性状完全受环境作用时,遗传力为0,当完全受遗传因素作用时,其遗传力为1.一般来讲,性状的遗传力在1-0之间.根据选择差和得到的实际改良效果估算的遗传力称为现实遗传力,它是选择响应与选择差之比,R/S.

二、影响遗传增益的因素

1.性状变异的幅度

一般地说,性状在群体内变异幅度愈大,则选择的潜力愈大,选择的效果就愈好。

2.性状遗传力的大小

3.入选率、选择差和选择强度

 选择个体数目占选择群体总数的比例,叫入选率,符号P表示。

入选率愈少,从一个群体中选出的株数愈少,那么选出的植株性状的平均值离选择群体的平均值愈大,选择差就大。

可见选择差和入选率有一定的关系。

入选率相同,性状的标准差愈大,则选择差愈大。

选择差除以该性状的标准差称为选择强度。

不同入选率和选择强度值

第四节芽变选种

1.芽变的概念

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即突变发生在芽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并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来植株类型不同的性状即为芽变。

2.芽变的特点

多样性:

植株形态,色素的变异,开花期,能育性,抗逆性。

重演性:

同一品种相同类型的芽变可以在不同时期限,不同地点。

不同单株上重复发生。

稳定性:

芽变分稳定的芽变和不稳定的芽变两种。

稳定的芽变是指性状发生变异以后,在生长过程中,它可以长期地保持这种变异了的性状,不论采用什么方法繁殖也能够稳定地遗传。

而不稳定的芽变是指当芽变发生以后,只有在无性繁殖时能够保持,在有性繁殖时,有时不能遗传这种变异性状,仍表现出原有的类型,或芽变材料在继续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异的性状可能消失,恢复成原有类型。

局限性:

芽变一般是少数性状发生变异,这些突变能引起的变异性也是少数的、局限的。

有性后代则是多数性状的变异。

因此有性后代是新遗传物质重组的结果。

3.芽变选种的方法

选种目标:

芽变选种主要是从原有优良品种中进一步选择更优良的变异,要求在保持原有品种优良性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主要缺点通过选择而得到改善.

选种时期:

根据选种目标抓住最易发现芽变的有利时机,集中进行选择.

对变异的分析:

1.直接鉴定法:

直接检查遗传物质.

2.间接鉴定法:

移植鉴定法

4.芽变选种在品种改良中的意义

•芽变是观赏植物品种变异的重要来源;

•芽变选种有效保留了体细胞内产生的可遗传变异。

5.芽变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学基础

(1)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2)芽变的遗传学基础

芽变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质突变

选择育种程序

选择育种的基本要素

1.供选择的群体内有可遗传的变异;

2.供选择的群体足够大;

3.选择要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

4.选择的单位是个体;

5.选择要根据综合性状有重点地进行。

选择标准的制订

•根据育种目标的主次制订选择标准;

•目标性状的标准明确具体;

•各个性状的当选标准适当。

第四章杂交育种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概念、意义和类别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与意义

1.定义

遗传性不同的类型和个体间雌、雄配子的有性结合叫做杂交,对杂交所获得的杂种进行培育选择以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就叫做杂交育种。

2.分类

根据进行杂交的亲本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又可区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两大类。

近缘杂交:

是指品种内、品种间或类型间的杂交。

它用于提高后代生活及选育新品种。

远缘杂交:

是种间、属间或地理上相隔很远不同生态类型间的杂交。

它主要用于创造更丰富的变异类型。

近缘杂交的亲合力较高,杂种后代的稳定性比远缘杂交快,选育新品种的时间短,是杂交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提高后代生活力和选育新品种。

远缘杂交由于亲缘关系较远,亲本之间的亲合力较弱,并且有时会出现杂交不孕杂种不实、杂种分离等现象,其育种难度较大,所以,它主要用于创造更丰富的变异类型。

根据其杂交效应的利用方式一般分为组合育种和优势育种两类

组合育种的目的在于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基因重组,产生新的类型,再通过选择,培育出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

优势育种的目的则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的个体中,形成的该形状上具有杂种优势的新类型。

3.杂交的作用

遗传物质重组:

性状重组、基因互作产生新性状、积累基因产生积加作用

物种进化;

品种改良创始性途径

通过杂交可以把亲本双方控制不同性状的有利基因综合到杂种个体上,使杂种个体不仅双亲的优良性状,而且在生长势、抗逆性、生产力等方面超越其亲本,从而获得某些性状都更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因此,它比单纯的选择育种更富于创造性和预见性当前,杂交育种仍是培育园林植物新品种的最主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5.杂交技术的应用范围

种内品种间—品种改良:

经济性状、抗逆性、品种复壮;

染色体工程;

中间亲缘关系探讨;

遗传基本规律探讨。

第二节杂交育种计划的制定和准备工作

1.育种目标的确定:

育种目标必须从花卉生产和园林绿化的实际需要出发,目标要规定得具体,有针对性,重点突出,使育种工作有的放矢。

一般一次只要求解决一个重点问题,切勿面面俱到,以免一事无成。

2.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选择的亲本目标性状,综合性状好;

重点优良性状突出;

两个亲本的优缺点要能互相弥补;

双亲来源在地理上较远,生态类型不同;

亲本中有一方能够适应当地水土;

考虑两个亲本遗传传递能力的强弱;

双亲一般配合力好,具有较好的杂交亲和性;

选择结实性强的种类作母本,而以花粉多而正常的作父本,以保证获得种子。

3.杂交方式的确定

成对杂交:

又称单杂交,即两个亲本一为母本以为父本配成一对杂交。

当两个亲本优缺点能互补时,性状总体基本上能符合育种目标时,应尽可能采取单杂交,因单交只需杂交一次即可完成,杂交及后代选择的规模不需很大。

AXB

成对杂交的特点:

亲本明确;

便于重复;

综合性状少;

复合杂交:

即在两个以上亲本之间进行杂交,一般先配成单交,然后根据单交的缺点再选配另一单交组合或亲本,以使多个亲本的优缺点能互相弥补。

(AXB)XC(AXB)X(CXD)

(1)三交:

即(A×

B)×

C。

例如南林杨是(河北杨×

毛白杨)×

响叶杨的杂种。

在这类杂种中,A、B两个亲本的核遗传组成在其杂交组合的F1中各占1/4,而C亲本占1/2。

(2)双交:

(C×

D)。

例如(毛白杨×

新疆杨)×

(银白杨×

灰杨)杂交。

在双交杂种中,A、B、C、D的核遗传组成各占1/4。

(3)四交:

即[(A×

C]×

D。

在四交的杂种后代中,A、B亲本的核遗组成各占1/8,C亲本的核遗传组成占1/4,D亲本为1/2。

复合杂交配合方式:

综合性状好的亲本最后杂交;

含主要目标性状的亲本最后杂交

月月红(中国月季)×

香水玫瑰

(Rosachinensis)(Ros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