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7570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3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1.项目名称:

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2.项目单位:

XX陶瓷洁具有限公司

3.项目单位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4.注册资本:

1100万元

5.项目单位法人代表:

XX

6.项目负责人:

XX

7.联系电话:

8.项目建设地址:

1.1.2项目单位概况

1.1.3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

1.编制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

(2)《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粤府办[2005]15号);

(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

(4)《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4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7)国家及地区的有关政策、法令和法规;

(8)XX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提供的部分企业内部资料。

2.编制原则

(1)认真总结国内外陶瓷行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做到节能高效、技术先进可靠、方案优化合理,保证长周期稳定、高效益生产;

(2)充分依托项目建设地区现有的公用设施,以节约建设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3)工厂生产要遵守环境保护法,执行ISO14000国际环保体系,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项目投产后符合职工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5)本项目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等产业政策;

(6)充分利用XX陶瓷洁具有限公司现有的各种设施和人力资源,以节省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

本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严格遵循与我国陶瓷行业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针对该项目提出的各种目标、项目单位实际状况、行业的发展特点及其未来走向展开。

主要包括:

研究陶瓷行业节能现状及国家相关政策,评估该项目建设的意义;调查项目拟建地各项技术指标(包括地理、气候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对项目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评估;研究该项目单位的技术水平、组织结构状况;对该项目建成后的各项能耗指标、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该项目的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和财务评价,分析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等。

1.2项目提出的背景

1.2.1项目提出的宏观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长期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能源供给已呈现出紧张局面。

大力推进节约降耗,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用能工作的核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在“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凸显了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仅下降1.2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节能减排两大指标均未能完成。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27%,虽然这比2006年只完成下降不到2%的情况大有好转,接近完成年4%的降幅,但离"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还有差距。

因此,国家发改委已经将2008年作为单位GDP能耗目标完成的攻坚之年,有关节能减排的各项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以确保国家"十一五"规划,这一约束性指标的按时完成。

据统计,中国的工业部门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总量的70%。

其中工业窑炉是我国耗能大户,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5%,能源利用率低是造成工业炉耗能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中国的工业炉与发达国家的工业炉相比,窑炉平均热效率要比国外低20%左右,中国的工业窑炉如能按国家要求将热效率提高20%,同节约的能源相当于2亿吨标准煤,可见工业窑炉节能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陶瓷企业纷纷组织科技攻关,利用新的燃料技术和节能技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

本次技术改造项目符合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二十六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34条“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的政策条款范畴。

项目实施同时符合《广东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中“4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的规划要求。

此外,《广东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具体提出了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

2010年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中型企业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达到或接近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见表2-1)。

表1-1 广东省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表

 

单位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火电发电煤耗

克标准煤/千瓦时

333

325

310

炼油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92

82

73

乙烯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805

576

715

水泥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57

145

120

平板玻璃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重量箱

20

16

12

卫生陶瓷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件

9.4

8

6

建筑陶瓷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平方米

3.0

2.8

2.5

吨钢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680

660

640

铜冶炼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733

620

610

铝加工材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746

650

640

百米印染布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百米

50

45

40

棉纱综合耗电

千瓦时/吨

2440

2129

2100

机制纸和纸板耗电

千瓦时/吨

641

620

600

本项目是针对原有卫生陶瓷生产线的节能技术改造,通过陶瓷窖炉余热利用改造,实现节能的目的,符合《广东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具体要求。

本项目宏观上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节约能源,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和规划。

1.2.2项目提出的微观背景

1.项目实施的各项条件

(1)技术条件

XX陶瓷洁具有限公司c拥有50多名资深设计师组成的设计团队,凭借对卫浴产品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运用的独到把握,在产品设计上充分融合了北美的文化底蕴,以北美人文文化、科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全力彰显人性需求,同时结合人体工程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研制出2000多种款式新颖、时尚大方的卫浴产品。

项目实施所需关键技术在同行业中已较为成熟,项目单位已完全掌握。

(2)资金条件

本次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投入资金576万元,主要来源于企业多年经营盈余的自有资金。

(3)管理制度

为响影国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战略目标,项目单位在注重生产的同时,也注重企业的能源的管理,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对水、电及生产中主要用能进行了统一管理:

①组建能源管理领导组、能源管理办公室、能源管理小组,由能源管理领导组统一领导的能源管理体系并明确相关管理人员及职责;

②能源消耗根据各级用能单位在生产、生活上实际需要实行定额管理,并制定相关奖罚制度;

③对能源计量器具的分类、编号、入账、检测、修理等由成立的计量室专门负责,对能源计量器具实行定期检查考核;

④技术室负责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改造能耗超标的落后设备,并在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后,要做好运行记录,核实节能效果,并将其运行情况、经济效益等资料报送公司主管部门;

⑤对能源消耗、耗能设备、工作量换算和能源节约计划完成情况做好详细的报告、台帐及记录。

综合以上分析,XX陶瓷洁具有限公司资金、技术实力雄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配置合理,能源管理制度健全。

综合以上各因素,项目单位具备实施本次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条件。

2.项目实施的理由

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对外向型陶瓷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压力。

如何积极应对和化解这些不利因素是外向型企业必须研究的紧迫课题。

充分考察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战略需要,项目单位认为:

传统陶瓷窑炉能耗高、效率低的实际情况,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成本降低的空间很大。

XX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节能生产技术,高效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管理模式。

项目单位历来十分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注意研究国内外陶瓷业技术发展趋势,在加强国际合作中推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本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节约能源折标煤2333.33吨。

同时减少废气的排放量,最终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从企业发展角度分析,本技改项目实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本节能技术改造,不但能够显著使项目单位能耗降低,取得良好的节能效益,消化部分外部因素造成的成本压力,而且能够使项目单位保持在国内陶瓷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需要。

1.3项目概况

1.3.1项目总资金

项目总资金及分项投资情况如表1-1项目投资估算表。

表1-1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总投资

金额(万元)

1

固定投资

576

1.1

征地

1.2

机械设备

300

1.3

厂房、办公、宿舍等基建工程

75

1.4

设备安装

45

1.5

水、电设施

30

1.6

消防

45

1.7

环保、绿化

36

1.8

人员培训费

15

1.9

工程设计、监理

30

2

流动资金

0

3

建设期利息

0

4

总投资

576

1.3.2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本项目所需资金576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

建设期8个月,从2008年5月开始建设,2008年12月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

所需资金在2008年内完成。

1.3.3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规模:

投资规模576万元,改造后年节约能源折标煤2333.33吨。

建设内容:

项目单位将窑炉余热通过管路连接抽热风机输送到成型车间进行加热同时增加配套设施和辅助工程的建设。

1.4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1.4.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和数据名称

单位

指标和数据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76

1.1

固定投资

万元

576

2

项目产生总效益

万元

958.85

正常年份

3

改造后总成本

万元

54.72

正常年份

4

所得税

万元

226.03

5

税后净效益

万元

678.10

正常年份

6

盈利能力分析

6.1

财务内部收益率

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1.66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1.27

6.2

财务净现值

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万元

4842.57

IC=10%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万元

3579.96

IC=10%

6.3

动态投资回收期

含改造期

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1.66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1.86

6.4

总投资收益率

1.57

6.5

资本金净利润率

1.18

1.4.2主要结论

项目通过节能效果分析、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论证、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等专题分析,认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XX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总投资576万元,本项目改造后每年可为企业增加利润678.10万元,上缴所得税226.03万元。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和发展方针,在环保、技术、工程和财务收益上均可行。

第二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2.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1.1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的保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凸显了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性任务。

1.节能必要性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投资推动和高增长。

近三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为9.5%,在大部分时期,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于40%,现在接近50%。

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一直是重工业。

在1985年,重工业比重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55%。

1990年降到50%,2000年回升到60%,2005年高达69%。

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下,重工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总消耗的15%)。

如果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年增加量也需要1.23亿吨标准煤。

事实上,如果GDP增长为9%,以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很难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

因此,2007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将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

这是一个过于保守,而且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落后了的总量控制目标。

因为即使所有的都做对了,仍然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调整经济结构和耗能方式来达到总量控制。

能源需求总量的问题是相对于能源储量和人口而言的。

应当说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并不少,但人口众多导致了我国人均能源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69%、7.05%和58.6%。

以储量最丰的煤炭为例,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2001年我国煤炭的经济可开发剩余可采储量有1145亿吨。

2002年用煤12亿吨,煤炭可用100年;如果没有充足的储量增加,2006年再计算经济可采储量就只够用50年,按现在的年消费量(24.6亿吨)来计算,煤炭资源的开发前景不甚乐观。

我国人均能源消耗也处于很低水平,2005年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4、美国的1/7。

人均能耗低导致对高能源需求的预期。

只要我国人均能耗达到美国的25%,其能源总需求就会超过美国。

只要人均石油消费达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其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4亿吨,如果保持现在1.8亿吨的石油产量水平,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将达72%,超过目前美国的石油进口依存(63%)。

能源需求总量的问题也是相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的。

对于一个缺乏能源的小国家,能源需求增长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满足而不引起注意,对市场不会有实质性影响。

相对于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来说,国际原材料市场和能源市场可能不够大,因而我国的能源需求变动足以引起国际市场的明显发应。

不同于其它产品,能源需求弹性小,能源资源大买家常常没有价格的话语权,而过多依靠国际市场就等于把自己的能源安全置于他人之手。

我国本身长久可靠的能源安全只能立足于国内储备,因为只有国内能源才在价格和数量上最终可控。

我国的能源储量将是经济增长的硬约束。

按目前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模式(高投入和高消耗),实现到2020年GDP翻两番、能源只翻一番的政府发展目标可能性不大。

国内生产总值继续高速增长,城市化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增长,高能源需求增长的状况可能延续到2020年。

如果动态地来看待能源问题,无论是已知的还是猜测的能源来源,以及期望的技术进步,都不足以消除人们对我国能否有供给充裕、价格合理的能源和环境来支持向中等收入国家过渡的担忧。

因此,我国的国情决定必须节能。

2.减排必要性分析

能源开发利用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涉及环境问题的所有领域,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事实上,许多能源问题来自于对环境的担忧。

二氧化碳等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而形成的酸雨使生态遭到破坏,农业减产;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粉尘的大量排放则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虽然对环境污染影响很难具体量化,但粗略地估算一下,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很令人吃惊。

国家环保局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

全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用不到洁净水,4亿多城市人口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

在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5万人夭折,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

其它一些指标也充分显示出环境状况的严峻性。

目前,全国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70%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受到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近1/5的土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近1/3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列居世界第一和第二。

2006年,我国38%的城市未达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座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

还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二是在透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的。

国家环保局对治理成本核算的结果表明,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的一次性直接投资占当年GDP的6.8%,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

未来几年我国将背负着巨大环境清理费用,这种情形将十分令人担忧。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目前仓促满足能源高需求的方式。

由于缺乏有效的能源预测和规划,面对能源高需求增长,政府无法从容应对。

从2002年6月到2006年6月,我国经历了严重的电力短缺。

为了消除电力短缺,我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电力产能。

然而,这种做法有很大风险。

现在看来,由于没有预测到这次电力需求高峰,为急于满足电力需求,对电厂建设所应当考虑的环境问题可能无法进行充分适当的评估。

如果一个本来不该建的电厂却建了,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长达30年到50年,甚至更久。

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

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很担心巨大的人口总量对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最近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更加重了这种担忧。

然而,为了维持低的能源成本,未来能源消耗仍将以煤为主。

过去20多年的年均煤炭消耗量大致是12亿吨,今后的年平均煤炭消耗量至少是24亿吨。

2005年70%的烟尘、90%的二氧化硫、67%的氮氧化物和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来自燃煤。

在重工化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护环境相当困难,尤其是在能源价格不能充分体现资源价值和环境成本的情况下。

历史用事实说明了这一点。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无节制地利用当时低廉的能源,大量排污积累的结果是耗费巨大的环境治理成本。

近年高能耗增长给我国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重工化发展支撑的经济快速增长和能源利用虽然使我国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却也快速地恶化了生态环境。

能源和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威胁日益增大,直接威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2006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发布的世界环境质量“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位列第133位。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实际程度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体会,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积累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可能是无法估计的。

因此,环境污染影响常常被低估。

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常常以不发达国家的加速污染为代价。

由于不同国家收入水平不同,对环境需求也就不同。

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可以“在低收入国家生产高污染产品,在高收入国家消费这些产品”。

目前我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的关系基本如此。

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收入还远离可以把高污染产品转向其它不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到了“可转”水平,以那时我国的需求量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规模,有可能无处可转。

因而,环境恶化的曲线上升区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经济较高增长难以抵消现实的环境破坏。

因此,我国的国情决定必须减排。

3.我国能源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

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5.5亿吨油当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4.7%,低于第一位的美国(能耗总量为23.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2.2%),而远高于第三位的日本(5.2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总量5%)。

我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37.4%;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2006年我国电力装机达到了7.2亿千瓦;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者和第三大石油进口者,2007年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了50%。

我国的能源动态表明能源消费增长过快。

2003到2006年间我国能源年消费总量都是双位数增长。

原煤消耗从2000年的13亿吨升至2006的23.7亿吨。

同一时期,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了一倍。

2006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

近年的石油消费量平均在7.0%之上。

这是因为与能源密切相关的主要原材料消费的快速增长,表明了城市化进程在加速。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而且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68.7%,石油21.2%;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平均比重仅27.8%。

能源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它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如果要对二十多年来我国9.5%的年均增长率总结出一个最有价值的经验,就是社会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可预测的商业环境。

社会和政治稳定支持了我国高速度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高增长又保证了社会和政治稳定。

因此,对我国政府来说,社会稳定绝对是头等大事,其它都次之,包括效率。

能源的社会特性决定了能源市场改革进展缓慢,能源问题常常会被社会化和政治化。

综合我国能源发展状况及“十一五”节能规划目标,项目单位采取陶瓷窑炉余热技术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措施。

2.项目符合《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国家发改委2004年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建筑陶瓷行业淘汰倒焰窑、推板窑、多孔窑等落后窑型,推广辊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卫生陶瓷生产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

”本项目改造的重点之一是通过优化原有原材料的配方组成,降低烧成温度,改善燃烧系统而实现节能目的。

为响应国家号召,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项目单位在注重企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解决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在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工艺操作及产品标准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环保保证工作。

XX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本次实施的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起点高,大量使用了清洁生产工艺,节能环保效益良好。

本项目依托项目单位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可以顺利完成预定目标,也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和《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政策规划。

3.项目符合广东省九大产业布局规划

《广东省九大工业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广东省十一五建材产业发展重点:

“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陶瓷、水泥与混凝土、玻璃和新型建材四大行业。

建设2大陶瓷工业核心区(a和a)和3大水泥熟料基地(总规模8500万吨),其中:

粤西3000万吨(重点云浮)、粤北3000万吨(重点英德)、粤东2500万吨(重点梅州、龙门)。

”见广东省建材工业九大产业规划重要产业基地布局图(表)。

图2-1工业九大产业规划重要产业基地布局图(表)---建材工业

本项目位于a陶瓷工业核心区,项目性质为陶瓷行业节能技术改造,符合广东省九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