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07810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或问之曰:

‘益者与?

’子曰:

‘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

‘于我殡’。

”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

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

仅看《论语》,似乎没有。

  “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

  “何为其莫如知子也?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

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

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

  “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

”等。

即孔子说;

  “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

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

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wu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

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矗。

  论语读书笔记2最近闲来无事,拿出了高中时候买的一本《论语》翻看,突然发现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论语》的认识又有了新的认识。

  孔子的言行思想被弟子所记录,著成《论语》,20篇文字铸就了儒家的经典,融入了中华文化,也让孔子成为万世师表。

全书渗透着孔子的思想,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都在围绕着“仁”这一字进行阐述。

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恕”道是我理解的对“仁”的经典阐述之一。

  和《论语》的初次接触,和很多人一样,是在初中的课本中,读着当时觉得非常拗口的文言文“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时的自己因为年幼,体会不到论语中的奥妙,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其死记硬背,放入脑中。

一直到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于丹论语心得》,翻开后看到于丹的精辟解释,让我对《论语》重燃兴趣。

自己买了一本《论语》,参考着《于丹论语心得》,读了起来。

若论《论语》中哪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无疑是《论语?

卫灵公》中的孔子回答子贡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人一生的修养之道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用这句话阐述着自己的“恕”之道,“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他人想。

便是我们当今常说的“换位思考”、“同理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应当,这些理所应当让我们越发的浮躁,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这时不妨放下这一切,细心体会孔子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一人的’索取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若索取者站在付出者的角度,他的要求是否还会如此?

若付出者站在索取者的角度,他的付出是否还会心存不甘?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眼下尴尬的医患关系,愈发觉得孔子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华所在。

因为我们血液中流淌着中华的文明,生活中遵循孔子“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在我身边,经常会有医生站在患者角度与我们沟通。

在一次会诊中,患者严重感染,我们建议患者使用效果好的高等级抗生素,在我们制定方案时,医生却在查询药品的价格,因为患者家庭条件一般,住院费已经让家里不堪重负,希望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当我们告知其他方案需要更多外科手段辅助时,医生欣然的答应了,自己加强外科辅助治疗以解决抗生素的缺陷,重要的是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

患者康复后满怀感激的送来锦旗,张贴感谢信,有的甚至和医生成为了朋友。

这样的例子在医院屡见不鲜。

  在我的工作中有医患彼此理解的温馨,亦有互不理解的埋怨。

一名门诊患者,一早赶到医院,近3个小时就诊过程,和医生接触的时间却不到一刻钟,于是便心存不满结束了一上午的门诊。

而作为医生,早晨七点半到医院,交班,查房,上门诊。

为避免误诊,大多数患者都要做详细高效的检查,查问患者情况要客观准确,患者描述病情要简明扼要,否则会耽误后续患者的正常诊疗。

中午十二点医生疲惫不堪的结束了一上午快节奏高强度的门诊工作。

部分患者眼中的医生“态度不好”,“说话不耐烦”,“不负责”;

医生眼中的部分患者“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干扰了正常的诊疗秩序。

  在工作中,医生和患者尝试换位思考,是否会让我们的医生更负责,更有耐心,态度更好?

患者更配合,更理解,更支持医生的工作?

孔子“恕”道的思想是否能够让医患互相尊重,彼此理解?

若你我做到,是否我们就能迈向孔子所讲的“医患大同”!

人们总希望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是完美的,完美的生活,完美的朋

  友,完美的工作。

这一个个完美的要求却无形中违背了这个世界不完美的客观现实,生活有遗憾,朋友有缺点,工作有压力。

当我们面对这一个个不完美时,翻开《论语》,倾听孔子给子贡说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生活和他人不再那么苛刻,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怀抱同理心,那么我们便可以陪伴这位老人,与他的思想和智慧在华夏文脉的传承中继续走下去。

到那时你会发现生活充满阳光,整个世界都变得宽广,因为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换位思考,释放自己,善待他人。

  论语读书笔记3《论语》是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录,主要内容是孔子教育弟子怎样做一名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之别,并非是有没有知识,而是有没有高尚的品德、是否爱好学习,所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知识和道德并非是同步的。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涵盖全社会;

知识在旧社会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

有知识未必道德就高尚。

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要具备“礼”和“仁”。

  《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提法有几十种,但“礼”和“仁”是君子的最高标准,所谓“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要成为一名君子,就要学习。

  《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据杨伯峻《论语译注》统计,《论语》全书有64个“学”字。

可见孔子对学习的重视。

孔子对于“学”有精辟的见解,我觉得有下列几层意思:

一是强调学的重要性。

孔子在两处讲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

  礼”,强调君子要学习,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问仲由,你听过六种品德便有六种流弊吗?

仲由答没有。

孔子说: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就是说,即使有好的品德,不学习,也会有很多弊端,就会变得愚蠢、无所适从、被人利用、勇而无谋、胆大妄为等。

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君子要时时学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对于学习,要“学如不及,尤恐失之”。

不断学习,生怕落后。

而学习要有兴趣,要自己乐于学,所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是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

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没有理想、没有信心。

也就是说,学习不是机械地记住一些知识,而是要思考理解。

这种学与思的关系,在今天的教学中仍然值得重视。

教学不只是把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做到孔子讲的“举一隅而三隅反”。

  三是论述了学与习的关系。

  《论语》开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字可以有两种解释:

温习、实习。

这句话也可以有多种解释。

杨伯峻先生翻译为“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但还可以有另两种解释:

一种是,学了常常温习,不也很愉快吗?

读后感另一种是,适当的时候学习,不是很愉快吗?

我想这几种解释都可以。

总之,“学”要与“习”结合起来。

学了要实习,要学以致用,践行学到的知识;

学了要常常温习,所谓“温故而知新”。

就如我们读《论语》,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

我们今天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也要遵循这种规律,许多知识是要反复学习的,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是论述了学与行的关系。

学了要践行,要化为行动。

孔子常常教育弟子要敏于行慎于言,他说:

  “君子欲讷于言敏于行。

”就是说,一位道德高尚的人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要有实际行动。

所以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又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要实实在在,不图虚名。

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弟子中谁最好学。

孔子说,是颜回,可惜不幸早死了。

他哀叹,可惜现在没有好学的人了!

他还批评: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认为,古人学习是为了自己修身,今人学习是装饰自己,给别人看的。

  他要求弟子实事求是,不要华而不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和行是哲学家经常讨论的问题,常常认为知难行易,其实行更难,许多人懂得道理,却不去实行。

一个有道德的人更重视他的行动。

  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精辟见解,我想仍是今天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