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792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二轮精品练习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Word下载.docx

这类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洁与明确,要求删除冗余

的词语,保留必要的词语。

2.消除歧义型

下面画线的句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加以修改,分别明确地表达出来。

曾朝文总工程师,经过几个月的实地勘查,查找资料,反复验证,在今天的决策会上没有听从领导的意见对跨海大桥方案进行修改,改变桥墩的位置。

此题画线的句子存在歧义,可以理解为“领导建议对跨海大桥方案进行修改,改变桥墩的位置,曾朝文总工程师没有听从”;

也可理解为“曾朝文总工程师对跨海大桥方案进行修改,改变桥墩的位置,这与领导的意见不一致”。

题目要求通过修改消除歧义,使语句表达明确具体。

这类题型为消除歧义型。

3.开放型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18年在辽宁省举行,请为本次运动会拟写主题口号。

要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育精神,表达辽宁人民的精神风貌,言简意赅,便于记忆,朗朗上口。

不超过20字。

这类题型在表述一个事物或者在表达一种思想时,用语要简明扼要,符合表达要求,该题可以运用简洁的对偶句来拟写答案,如“全运火炬燃激情,辽沈华装礼嘉宾”等。

该题考向二连贯三年8考高考指数:

★★★★

(一)语言表达连贯的特点

形式相联语言的连贯表现在形式上,包括恰当的语序、合适的语体色彩、前后一致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等。

语意贯通语言的连贯表现在语意上,包含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一致、语句的感情色彩前后一致、行文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等。

1.语句排序型

例如:

以下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赵先生已在前几年去世了。

②汉语教员同时是语言学家,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③赵先生的《中国话的文法》是汉语语法的经典著作之一。

④他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语言学家,曾在美国教了几十年汉语。

⑤国内教中国人汉语的专家学者能和赵先生相比的,也不是很多。

⑥希望年轻的教师同志们取法乎上,向赵先生这样的汉语教员看齐,不要仅仅靠会说普通话来敷衍塞责。

⑦大家可听过赵元任这个名字?

A.⑦①④②③⑤⑥B.④②③⑤⑥①⑦

C.⑦④②③⑤⑥①D.②⑥③④⑤①⑦

该题给出了7个句序混乱的句子,要求排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这类题型属于语句排序型连贯题。

【答案:

A】

2.语句复位排序综合型

以下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其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②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③世界才显精致④人生才见灵动⑤历史才有风韵

A.①②④③⑤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⑤④D.①②⑤④③

此题不仅给出了具体的语境,还要求排列所给的各个语句之间的顺序,是复位与排序的综合。

3.语境填空型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一些专家认为,农村文化活动是否丰富并不取决于经济是否发达,我国的民间舞蹈、戏曲、歌曲本来就来自农村,不分贫富,都是农民自己创造的成果,千百年来农民一直靠这些文化自娱自乐。

①_____文化都靠上面下发、提供,②_____层次较高,也只能满足一时,并不能解决长期的文化需求。

③____鼓励、激发农村本土文化的自生和繁荣,既不必忧虑是否对路,也不用考虑经费问题,④_____是长久之计。

此题给出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要求通过关联词和前后文的内容把握语脉,进而填入与语境连贯一致的语句。

此类题型称为语境填空型。

①如果(表假设的词即可)②尽管③因此(表因果的词即可)④才】

考向三得体三年1考高考指数:

★★

(一)语言表达得体的特点

符合语境语言运用适合情景条件。

分寸得当语言运用恰如其分。

(二)常见题型

1.用词得体型

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校门口的一份通知,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①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②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

③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④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⑤然后领取纪念册。

⑥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

⑦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

中学校庆会务组

月×

上面这段文字属于一份通知,其通知对象是到学校参加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的来宾和校友,而该通知“莅临”“务必”“母校”等均用词不够得体,修改时应以用词的得体为目标。

这类题型在近年的高考题中比较常见。

2.转述得体型

树人中学文学社准备请校友、著名作家刘枫先生来学校作一次写作讲座。

为此,文学社让小张带着请柬登门邀请。

不巧刘先生不在家,开门的是他儿子。

于是小张对他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先生回家后,他的儿子拿出请柬,向父亲转述了小张的来意: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上面横线上分别填写小张和刘先生儿子说的话。

语意明确,语言得体,每句不超过60字。

此题考查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正确转换语言的能力;

要求转达者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变换时间、地点、称呼等进行转述。

如A语境小张的话要注意语意明确,用语得体,而B语境刘先生的儿子的话要转述准确,特别注意人称的转换,同时要把小张的要求表达清楚。

A您好,我是树人中学文学社的小张,想请刘老师去给我们文学社作一次写作讲座,这是请柬,请您转交给他好吗?

谢谢。

B爸爸,今天树人中学文学社的小张来过了,想请您去给文学社作一次写作讲座,这是文学社给您的请柬。

3.改写得体型

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

(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

表达的是“赞扬”:

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

(1)表达的是“嘲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的是“威胁”:

此类题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于同样的内容进行改写,以求说话的角度、重点等的不同。

(1)这篇文章是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

(2)他指着举报自己的人说:

“你的举报信写得好,我们走着瞧!

”】

4.主观表述型

泰山日出美丽而壮观,但夜晚从宾馆前往日观亭有一定危险。

请你为宾馆拟写两条以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为内容的宣传语。

要求语言得体,主题鲜明,构思新颖。

(每条不超过20个字)

此题要求针对游客拟写宣传语,针对交际的对象与交际的场合要求用语的得体,属于主观表述型。

(1)走好脚下的路,太阳就会为你升起。

(2)每天都能看到日出才是最重要的。

考向四准确、鲜明、生动三年2考高考指数:

(一)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1.准确——语意表达准确,语法合理规范。

主要指用词准确,搭配准确,筛选准确,转换准确。

2.鲜明——色彩(感情色彩和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主要指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鲜明的态度。

3.生动——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而且感情充沛,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特别提醒】“准确”“鲜明”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生动”是语言表达的升华。

解答这些类型的题既要从语意、语法方面考虑,也要在表达效果方面追求更高层次的要求。

1.修改语病型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三处用语不当,请你指出来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鲜明。

中国药监局发出紧急通知:

市务良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已导致9人死亡。

全国各医院应该查封、扣压×

市务良制药公司生产的全部药品,必须停止销售使用×

市务良制药公司的产品。

对某些商人只为金钱利益而不大理会患者生命的行为,我们予以批评。

对死者家属,我们表示深切的慰问。

此题所给语段在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等方面存在毛病,如材料中对于“不大理会患者生命的行为”用“批评”属于语意过轻,如此严重的行为应用“谴责”,才能准确表达语意。

这类题往往在语意或语法方面存在问题,要根据表达的准确、鲜明等要求进行修改。

①“一定”改为“严重”;

②“不大理会”改为“不顾”;

③“批评”改为“谴责”。

2.主观表达型

近来,南京准备移栽数百棵树龄近百年的法国梧桐树,为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让路。

梧桐树是南京的标志之一,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一道风景。

树龄较大的树移栽后存活率很低,但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状况也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而采用增加下挖深度避免大树遭损的做法,又使建设成本大增。

一方面是耗资上百亿的特大利民工程,一方面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梧桐树,孰去孰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①观点鲜明;

②运用反问手法阐述理由;

③不超过50个字。

地铁应该让道。

现代文明的发展难道非得以破坏历史文化为代价吗?

此题要求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解题应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从具体事实中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

此类型的题我们称之为鉴赏点评型。

除此之外,还有拟写公益广告词、宣传语、提示语、开场白、颁奖词等形式。

这类题型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它们均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方法归纳】

考向一简明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型与要求

1.分清题型,确定做题的方向

语言表达的简明考查的方式多样,而且常常与连贯、得体等综合考查。

如【真题感知】第一题属于开放题型,而且与生动、得体一起考查;

而第二题属于删除(冗余)题型,且与连贯一起考查。

明确了考查类型,做题时才能方向明确,考虑周全。

2.明晓要求,把握做题的关键

某中学考虑到有些学生因学业负担过重而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准备开设一个心理咨询室,请你根据心理咨询的意义为该咨询室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句子运用对偶,用语简练。

【二】掌握方法,明确解题思路

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求简洁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

不过仅仅围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

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分析下面的语段,删除其中的一句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明句意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表达而不作必要的概括。

只有把必要的表达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

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否那么就会啰唆。

但如果滥用复指,就会造成指代不明,也会影响句意的表达。

避免重复,删除多余不啰唆

(1)删除意义相同却重复使用的词语。

语句中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以及可用可不用的词语,都应该删除。

(2)消除句子中的晦涩与歧义。

语言表达简明一要避免晦涩,二要消除歧义。

句子过长,使人一时不能领会说的是什么,这就是晦涩;

在书面语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得一句话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这就是歧义。

【三】检查答案,看是否符合要求

组织好答案以后要认真通读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表意是否忠于原句且明确通顺。

考向二连贯

【一】认真审题,确定连贯类型

如果是语句排序型,就要重点分析所给的各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是语句复位型或语境填空型,除分析所给的各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外,还要注意语言环境对于所给语句的限制。

【二】运用技巧,明确解题思路

1.语句排序题的“三抓”

(1)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假设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

(2)抓思路

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明确思路。

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

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

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

(3)抓标志

很多文段运用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等标示语句之间的先后顺序,抓住标志理清关系,做排序题会事半功倍。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①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②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置在后;

“同时”表示并列,位置在后;

“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

“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

“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

“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

“诸如此类”表示综合;

“所谓”表示有所解释;

“例如”表示举例……

③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④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表达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⑤陈述对象前后一致。

议论角度一致。

2.语句复位题的一个“保持”两个“注意”

(1)要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一个句子或句群,只有做到陈述对象一致,才能保证语意贯通。

如果中间调换了陈述对象,就会影响到句意的连贯。

(2)要注意特定的情景氛围

一般来说,说话或行文总有特定的语境,而特定语境中往往含有特定的氛围。

它们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

这些特定的氛围常常是连接和组合语句的重要因素。

(3)要注意事情的先后次序

事情的表达必须有一定的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否那么,就破坏了分句间的逻辑关系,造成结构混乱,并影响句意的连贯。

3.语境填空型——把握语境,准确衔接

对于给出语境要求填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语句的题,认真研究语境,既要注意形式还要把握内容,如语意的前后联系,关联词语的前后衔接等,这些内容都隐含在语段的前后文中,因此把握语境是做此类题的关键。

【三】复查答案,验证是否连贯

语句衔接口诀:

语句衔接有技巧,内容形式兼顾到。

陈述对象要一致,话题万万不能跑。

顶针衔接方案佳,文体知识常需要。

认真抓住关键句,遵循逻辑去思考。

语境氛围要和谐,语气句式统一好。

语句前后需照应,整齐匀称莫忘掉。

音节讲究要和谐,字数多的往后靠。

押韵有时也用到,语音朗朗上口好。

考向三得体

【一】认真审题,揣摩命题意图

语言表达的得体类题目都有明确的要求,或交代具体的语言环境,或明确说话的对象与目的等,只有认真审题,才能弄清命题的意图,确定做题的方向。

【二】弄清内外语境抓好三个“明确”

(一)明确目的

交际目的不同,即使说同样的话,说话的角度、重点也应不同。

(二)明确对象

1.注意说话人的身份。

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的差别。

在运用语言作为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

例如下面这那么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2.用语要礼貌得体。

语言运用讲究礼貌,说话太随意就会冲撞对方。

(三)明确场合

说话要与时代特点、社会性质和交际场合相协调。

不同的语言环境制约着讲话者必须慎重地把握说话的主要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

【三】对应表达中心,重新审核验证

修改或表达完毕要回扣表达的中心,重新审查确保万无一失。

考向四准确、鲜明、生动

【一】用词准确,三“符合”

1.符合情境

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表情达意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

2.符合语法逻辑

组句应依照一定的语法、逻辑规那么进行,如,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等,不注意这些方面就会出现语病。

同时句意要有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概念不清,语意不明,判断和推理不当,也是不通顺的。

3.符合对象

语言表达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

表情达意、释物明理。

【二】表达鲜明,三“恰当”

1.恰当选用词语

在选用动词、形容词、副词时,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说明态度与观点。

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说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

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时,要关注整个语境,根据在表达时的不同态度与感情,选择用词的褒贬。

感情色彩鲜明的褒义词、贬义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使用中性词时,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找到具有强烈效果、表达鲜明的词语。

2.恰当选用句式

可用肯定的语气来说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或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说明的观点更加鲜明而强烈。

同时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具特色。

借助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三】表达生动,三“善用”

1.善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

描绘性词语绘声绘色,富有动感,用在合适的地方便显得生动活泼。

具体形象的表达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鲜活起来。

2.善用恰当的修辞选

用修辞时要多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要特别重视比喻的使用,因为它的主要功用就是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

而拟人的功用是使无生命的对象仿佛充满了生机和感情,从而使它生动起来。

3.善用各种句式

在语言表达中,注意句式的变换,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

如用肯定的语气来说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达更加鲜明而强烈。

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扩展延伸】

(1)少用单音节词,多用双音节词

有些单音节的多义词,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歧义。

如“县里通知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一句中,“前”是多义词,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前往”县里去汇报。

如果要表达前一种意思,应改用“之前”;

如果要表达后一种意思,就改用“前往”,并删除“去”。

(2)调整语序,交代明确

语序不当,交代不明,也会造成歧义。

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一句可以作多种理解,如果只是“背着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偷偷地和副总经理一道,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如果是“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偷偷地存入了两家银行”。

(3)指代清楚,如实直说

句中停顿的位置是否恰当,指代是否清楚,也影响着句意的表达。

如:

“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这一句表达很不清楚。

“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以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以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

句中的“他”指代也不明,表达前一种意思时,可以理解为“嘉宾”,表达后一种意思时,可以理解为“别人”。

这个句子可以这样改:

这个作为礼品的精致的灯笼,将送给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

也可以改为:

这个精致的灯笼是嘉宾准备的礼品,今天谁得分最高将送给谁。

这个例子让我们知道,为“简”而简,有时会事与愿违,表意反而不清楚。

(4)借用语境,确定语意

如“我要热饭”的“热”可作动词或形容词,会造成语意不明,在“热”前加“吃”即可消除歧义。

(5)添加标点,消除歧义

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得了冠军”,语意不明确,需要加一标点,改为“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得了冠军”就可以消除歧义。

【一】事理的逻辑性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二】行文的照应性

做语言连贯主观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

【三】话题的统一性

所谓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相互有紧密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一个场景或某一思想观点,前后各句的话题应当保持连贯统一,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话题转换出了故障,语言就会出现紊乱。

【四】对应的分承性

在几句话中,前面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提起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阐释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

我们倘能发现它们的分承对应关系,便可很容易判断其先后次序。

【五】画面的整体性

在解答语言连贯题时,要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性。

注意到了整个画面的构图美感,读起来就很顺畅协调,反之,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六、组合的俗成性

有些并列词、句的先后顺序也有一定的联系和规律,但很难用一种严格而科学的手段加以界定,它们遵循的往往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组合顺序。

七、音节的匀整性

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多的短语排在后,以保持整个句子音节的匀整性。

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会造成“头重脚轻”等音节杂乱的表述毛病。

如何做到“得体”

1.正确使用谦敬辞

在语言运用中,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那么用于己方。

2.恰当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地表达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但褒义词和贬义词也可以灵活使用,如“反语”的运用。

3.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