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0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docx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中 文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基础性课程。

党和国家在学校开设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思想品德课主要有四个特点,即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基于此,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进行了大的调整。

由于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问题。

课程改革,为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也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途径。

只有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充分发挥思品课堂的德育功能,才能使思品课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向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社会对教育日益重视并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科学技术方面,以信息化为时代特征,已成为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生长点。

各个国家都将知识创新、自主创新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摆在突出的位置。

科技创新之路,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

这种认识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

于是教育改革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

“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经验、新的实验会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迫切的时效性,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极其重大。

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都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以现代教育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对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

全文共分三部分:

一、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二、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效性缺乏解析

三、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PracticalStudyonClassroomTeachingofIdeologicalMoralsinJuniorHighSchool

Abstract:

Ideologicalmoralscourseisacomprehensiveandrequiredoneoflayingafoundationforthestudents’healthydevelopmentinideologicalmoralsinJuniorHighSchool.Itisalsoafundamentalcoursetofosterthestudents’ideologicalmorals.Thebasicgoalofestablishingthiscourseistofostersocialistnewstudentswhohaveideals,morality,cultureanddisciplineandenablethemtodevelopmorally,intellectuallyandphysically.Ithasfourmaincharacteristics,thatis,ideologicallevel,humanity,practicalityandcomprehensivelevel.

Theimplementationofnationalbasiceducationreformraisesthegoalofdevelopingstudentsinanall-roundway.Basedonthis,enormousadjustmentshavebeendoneinthecontentsandteachingstyleofthebasiceducation.Manyteachershavemetwithalotofproblemsinclassroomteachingpracticesbecausetheyarefetteredbythetraditionalteachingideas.Theeducationreformprovidesaplatformfortheclassroomteachingreformofideologicalmoralsanditalsoputsforwardseriouschallengesfortheteachers.Classroomteachingisthecentralpartinthewholeeducationprocess.Toimprovethepracticalityofclassroomteachingisthemostimportantwayofimprovingeducationquality.Aslongaswe(theteachers)makeuseofthelimitedtimetoimprovetheefficiencyofclassroomteaching,wecanmakethemostofmoralfunctionsofideologicalmoralsandwecanenabletheclassroomteachingofideologicalmoralstomaximum.

Classroomteachingisthemainapproachfortheschoolstoimplementqualitieseducationindevelopingtalentsandisthechieffronttoreflecttheteachersandstudents’mainandleadingposition.Societyhasputmoreattentiontoeducationandraisednewrequirementsassocialpoliticsandeconomydevelopincreasinglyandpenetratetoeducation.Inscienceandtechnology,theinformationerahasbecomethenewelement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inscienceandtechnologyandsocialprogress.Everycountyhasimplementedknowledgecreationandautomaticcreationwhichhasbeenregardedastheimportantsignsofenforcingcomprehensivenationalstrengthandinternationalcompetition,andputtheminanoutstandingposition.Talentsarethekeyfactorsinscienceandtechnologycreation.Thedevelopmentoftalentsfocusesoneducation.Thisunderstandinghasbecometheglobalcommonsense.Themaindevelopedcountrieshavepaidmoreattentionto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basiceducation,especially,thecoursereform,thekeyproblem,thereformofclassroomteaching.Soeducationreformisveryactive.Manynewproblems,newideas,newexperienceandnewexperimentsaboutnewcoursereformemergeoneafteranotherinthe11thfive-yearperiod.Inthissituation,tostudythepracticalityofclassroomteachingofideologicalmoralsisdirectandeffective.Itsrealisticandepochalmeaningisveryimportant.

Therearemanyproblemsneededtobesolvedintheorystudyandpracticestudyonimplementingqualityreformandimprovingpracticalityofclassroomteachingunderthesituationofconductingfurthereducationteachingreform.Thisthesisexpoundstheoreticallyandexplorespracticallytheclassroomteachingpracticalityofideologicalmoralscourseinanall-roundwaybasedonthecurrentnewcoursereformanditstheoryfoundationismoderneducationresearchresults

Keywords:

ideologicalmorals;classroomteaching;practicality

 

目录

一、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

(一)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1

(二)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2

(三)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可能性……………………………………………5

二、思品课堂教学中实效性缺乏问题解析…………………………………………7

三、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11

(一)树立新的教师观,转变教师角色…………………………………………………11

(二)建立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12

(三)优化教学过程出效益……………………………………………………………12

(四)发挥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励功能……………………………………………13

(五)转变学习方式,树立全新的学生观……………………………………………15

(六)转变教学方式,确立新的教学观………………………………………………16

(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16

结束语…………………………………………………………………………………………19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附录:

问卷调查……………………………………………………………………………21

 

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

本次课程改革最基本的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具体目标中着重强调了“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该目标表明新课程将倡导一种综合的课程目标,即在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整体发展。

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必然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也必然会引起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

新课程新理念,对每一个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相比,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思品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地存在,面对着各种困惑和疑问,理智地反思可以使我们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因而积极探讨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与方法将是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长期面对的课题。

一、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成功率,或指思想品德教育预期目标的到达度与成功率。

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和思想品德教育效率两个方面。

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是指在某一项教学过程结束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所得到的结果。

衡量课堂的实效性要看其是否体现六维度:

(1)参与度:

全程、全员有效参与;

(2)亲和度:

师生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3)自由度:

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4)结构度:

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5)练习度:

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6)延展度:

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1]。

思想品德教育效率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所得到的效果与取得这个效果所做的工作量之比,即:

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效率=——————————。

[2]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量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成果,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

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获得从总体上说,并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事,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画上完美“。

”号的事。

它应该是在原有实效性基础上的再进步,再提高和再巩固。

它孕育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得力于各种因素的有机配合和通力合作。

在一定的教育阶段内,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凡是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任务和要求的有效度和信度的信息和言行,都可视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已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关注。

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

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比如美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课程标准运动,这次运动的思想内核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的课程标准推动下,他们形成了最佳实践的课堂建构策略是:

内容整合的教学单元策略,小组活动策略,表现学习策略,真实性体验策略,发展性评价策略[3]。

根据对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调查的结果发现:

我们已在构建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产生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其一,如何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

从课程门类设置、大小课堂的试验、课堂教学内容(教材)、课堂教学结构、到大小课堂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考试方式等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逐年深入。

启发式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理念、研究性(探究式学习)课的设置等正在深入人心。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许多学者主要采取了三种课堂教学策略:

即主动发展的激励策略、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求异创新的思维策略[4]。

这些为我们深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与实践经验。

其二,由于受升学考试和传统理念做法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抑制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情况,仍然大有所在。

如,从课程设置、内容(教材)安排、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情况来看,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传统独白式教学,仍是我国课堂教学方法的主流模式;课堂教学中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学生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重,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4]。

因此,这些情况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我们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一方面积极有益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实践会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获取与提高;另一方面盲目错误的课堂教学理念和实践会把课堂的教学的效果引向邪路,甚至产生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相反的效果。

在此,我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结合起来;反之,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必须注意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故,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如果不注重实效性,或没有实效,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事倍功半,以至不能很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的预期任务。

如果注意了实效性,或有实效性,但不能正确的理解,或片面理解了实效性,其结果,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同样不能实现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目标。

现实情况是人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认识不足,把握不好,研究不够。

表现在课改实验和日常教学过程中:

一种人只从考试上看课堂教学效果,另一种人从课堂教学花样翻新的形式上看效果,还有的人强调素质教育,在谈教学效果时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也有的人似乎根本不管效果,只重播种不去收获。

可以说众多教师对课改茫然、困惑很缺乏深入地学习和了解。

甚至有人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这些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实施推广过程中的课堂教学里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

根据对近几年思品课堂教学的观察,感到有许多课堂实效性缺乏,针对这一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了调查,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2所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100名)共20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2份。

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03人,女生89人,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当前思品课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

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

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采用了新的授课方式,但形式化严重,效率低下,只追求一时热闹。

根据以上分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有如下几方面: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仍以一个“管理者”的形象自居,这种“权威式”课堂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精神负担。

反思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为主,学习过程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教师就心急如焚,怕一个学生的思路带偏其他学生,于是直截了当地抛出答案,使教学回到“正轨”;学生作业解答不出,怕耽误教学进度,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寻,就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智力处于半开放状态,学生无法体验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自主意识等受到了很大的遏止。

与此同时,受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不少教师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以“多练多背”为基本手段,将“宝”押在大量的习题练习背诵上,殊不知这种方法不仅加重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浪费了珍贵的学习时间,而且无止境的题海战又让学生陷入了无穷的烦恼之中,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和蔓延。

长此以往,必将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从而掩盖了思品教学的真正价值。

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同时更难以满足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

要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需要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变革,“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当前思品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差异性,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教学中易出现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5]。

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式的、作秀式的课堂愈演愈烈,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3、有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困生受关注少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被提问的学生总是某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绝大多数是优秀学生。

优等生能正确理解,我们教师就当作全班同学都理解了;优等生提出问题,我们教师就当作是全班同学的问题来解决。

这种习惯非常普遍,也正是因为这种小范围的师生互动,促使中下生越来越多。

如果学困生在每一节课中都得不到关注,长久下去缺漏的知识越积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难以解决。

为此,提出了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

4、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因此,衡量教学是否有实效,其判断依据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