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0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docx

中国近代的那些事

一说到中国近代,可能很多人就是什么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咱们暂且用战争这个线索把它串联起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国内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要是通过中国近代各种阶级力量来拯救中国这个线索也可以,他们也是先后登上历史舞台,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首先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力量,1952年金田起义,进行了14年,波及多个省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最后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而失败,尽管失败了,但是它撼动了清王朝这棵大树的根基,(这里说一下,洪秀全等农民起义军本身就有农民身上的局限性,缺乏眼光,小富而安,没有弄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只不过想通过起义去混口饭吃,即使他们成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依然没有变,只不过是地主变了而已)。

这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农民的一次较量。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地主阶级开始反思,为什么为什么,我大清王朝,天朝帝国,万国来拜,今天却屡战屡败,于是乎,以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首的大地主开始了洋务运动,还提出了什么“求富、自强”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认为中国战争失败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武器不如别人,于是江南制造总局等机构应运而生,而且派遣海外留学生,其中詹天佑就是第一批被派出去的,大量采购外国的军舰,雇佣外国教官。

只要武器装备不断升级,国家就一定能够强大,就一定能够抵御外辱。

这就是当时大地主的想法。

确实当时北洋水师的军舰吨位已经能够达到世界级水平,排名世界第七,但是他们的想法太狭隘,太有局限性了,他们没有考虑到军队的编制、士气、社会制度等等因素,这就注定了这支部队的结局(最后全军覆没),确实,在一段时间内,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二十多年间中国没有再遭到侵略,于是清王朝的统治者们自我感觉良好,天朝大国,威仪四方,这种感觉又回来了,我大清帝国地大物博,岂是你们这些匪夷小国能够比的了的。

自己优哉游哉的做着梦,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所谓弹丸之国,小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断强大起来(其实他和大清国的遭遇是一样的,1852年被美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不过人家懂得反思,知道自己的不足,于是长崎各藩的武士聚集江户来闹事,必须进行变法,于是乎日本从教育、军队编制、交通、水利等等各个方面广泛学习西洋,有脱亚入欧的感觉),到了甲午战争前夜,海军水平发展扶摇直上,基本上能达到北洋水师的水平,客观的说,可能比北洋水师还差一点。

后来就是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清朝请求救援,因为当时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于是清朝出兵,但是日本也想插一杠,于是清朝对日宣战(反正我的海军比你的厉害,我打不过英国法国西方列强,还打过你个弹丸岛国么,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日本的老师),于是在黄海进行了近代以来东亚最大的一场海战,中国vs日本,从当时的情况分析,第一,北洋水师按理说水平应该可以,但是组织协调不如日本军队,日本军队编制更合理,指挥起来更有力,训练水平确实胜清军一筹。

第二,北洋水师炮弹都是空包弹,弹头出去了,都不炸。

(一定是兵部那帮苟怂中饱私囊,克扣军费,搞一些劣质的不合格的炮弹出来糊弄),第三,李鸿章等人的指挥有误,消极应战,什么保存实力,把军舰都开进威海卫了,结果出不来了,日本海军一上岸,迅速占领岸基炮台,结果军舰全都成了瓮中鳖,全军覆灭。

这边更热闹,慈禧老佛爷正过大寿呢,几米一个戏台,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哎,国之悲哀,如此国家,岂有不败之理啊。

结果可想而知,大清朝战败,于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当然是李鸿章亲自去马关,兄弟也不容易,去了还被别人干了一枪,当然可以理解,他也努力了,弱国无外交,当然还有很多逸闻趣事,考虑到篇幅整体需要,这里不再赘述)。

又是割地,又是赔款。

日本人可真够黑,胃口真大,两亿两白银,这回好好扩充一下军备。

过几年再干他一家伙。

真是窝囊,几千年来,日本一直是中国的学生,现在反过来打败了老师,中国的文人绅士们真的开始反思了,真的是社会制度出来问题,不然咱们也变法,于是康有为啊,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上奏光绪,徐图自强,光绪也很无奈,我也想啊,只是怕母后她老人家不同意,再说了我又没有兵权,没事,谭嗣同说,咱们找袁世凯,这老小儿有兵,可以帮咱,可惜人算不然天算,袁背信弃义,戊戌维新只进行了103天就失败了,康梁跑日本去了,腿短的没跑了,“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谭嗣同愚蠢的认为,变法必须有流血,否则不会成功,真是可悲又可笑,为这样苟延残喘的政府流血,真的值得么)。

资产阶级维新派失败了,革命派又来了,孙中山奋力疾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说一下,孙中山刚开始革命性也不彻底,应该说是归于维新派,他去京城上奏李鸿章,不过人家不鸟他,他生气了,这样的政府腐败深入骨髓,必须连根拔起)。

他在广东进行了许多次起义,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等(我想了一下,他起义地点选择广东,主要是广东沿海,失败了,方便海外逃跑,如果在内地,恐怕跑都跑不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跑呗,去美国,日本先筹款,不然谁跟你干,最后武汉的新军革命了,就是辛亥革命,这次成功了,于是其他各省纷纷起义,真是树倒猕猴散,起义部队如雨后春笋。

孙中山从日本回来了(毕竟是老元老了,有面子权么,)就职临时大总统,制定宪法,实行三民主义。

北京的袁世凯坐不住了,既然清王朝气数已尽,看来大势已去,他在北京(清王朝宣统宣布退位)和南京之间周旋,还制造了北京事件,(想说明现在北京很乱,我离不开,不然我在北京就职算了,你看中不,袁世凯河南人啊,开玩笑),就这样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企图复辟帝制,最后在全国一片讨伐中死去,只做了83天皇帝,何必呢(看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有试图复辟帝制者,似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之后,中国进入到军阀割据的阶段,曹锟,冯国璋,黎元洪,段祺瑞等等,出现了奉系,皖系,桂系等等。

有人说,这个阶段是中国最黑暗的阶段,但是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首的文化界领袖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倡导新的,积极地,科学的,反对旧的,消极的,迷信的。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文化思想基础。

同时要说一下,在这个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内部火拼,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政治干预以及文化上的侵蚀),最后同盟国战败,协约国要求凡是参加战争的国家在巴黎召开会议,史称巴黎和会,由于中国也在后期对德宣战,所以也属于战胜国,参加了会议。

但是中国的诉求没有得到合理的回复(中国要求归还德国占领的胶州半岛,以及德在华利益,而同盟国与日本沆瀣一气,密谋将德在华利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一时间,“还我河山”、“打倒卖国贼曹汝霖,张宗昌”的口号普天盖地,无奈,中国政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中国的爱国运动取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由北平发展到了上海,有学生发展到了工人,从此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是1919年发生的事情。

而距离五四运动仅仅两年,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发生了。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来自全国的50多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来由于中途出现情况,被迫转移到嘉兴的游船上),其中包括董必武,毛泽东,还有来自苏联的国际友人,提出了自己的纲领。

继而进行国共合作,开启了国民大革命的序幕,(当然,这其中还有国民党也召开了“一大”,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于是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开始了,总司令蒋介石,开始进展的很顺利,什么吴佩孚,孙传芳啊,都是打击的对象,但当北伐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蒋介石叛变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进行,疯狂的屠杀共产党人(工人稽查队),共产党将希望寄托于武汉汪精卫政府,结果,宁汉合流,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国共关系破裂。

共产党太年轻了,太幼稚了,没有自己的武装,没有自己的枪杆子,想建立政权,简直痴人说梦。

因为其中的会议太多,这里只拿比较重要的说一说,以方便将历史串联,八七会议,在汉口秘密进行,主持会议的是瞿秋白,(当时是老大),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发言是,有一个年轻人操着一口湖南话,说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们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枪,没有自己的武装,我们要起义。

这个年轻人着实让大家刮目相看,他就是毛泽东。

大家看,好吧,看来你比较有思想,能打仗,你带领一只队伍打长沙吧。

在这时,南昌起义首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继而秋收起义爆发,最后都失败了,南昌起义之后,周恩来,叶挺等人试图打开沿海口岸,向陆海丰挺进,在三河坝分兵,只留朱德带两千兵力断后,最后,大部队全军覆灭,只留下朱德带领的两千人,为红军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其中陈毅、林彪、粟裕都在这支队伍里),而秋收起义,毛泽东带领部队攻长沙也失败了(大城市有国民党重兵把守,不易攻取,而且毛所带部队基本都是土匪改编,各方面素质都不高),失败后毛泽东对部队进行改编,史称三湾改编。

这个时期,他不断总结,认为,农村是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应该先从农村寻求突破,遂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政策,而后朱毛井冈山汇合,开始了工农红军发展的新时期。

蒋介石在这一时期也没闲着,中原大战,打张学良,桂系等各路军阀,反正十八班武艺都上了,硬是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好了,现在没事了,腾出手了,那就一门心思的剿匪吧,五次围剿开始了,井冈山地处湖南与江西交界地域,蒋介石就给地方军阀下指示,打,结果太不给力,说剿灭了,过几天又出来了,咋回事(湖南军阀打我,我就跑江西去。

然后湖南军阀不打了,拼光老本咋办。

打道回府。

那就让江西的军阀剿,结果还是一样,跑到湖南来。

那就一起剿。

那我就陪你们躲猫猫。

)于是前几次都失败了,没办法,老蒋只能用自己的老本上了,嫡系部队出马,结果一败涂地。

直到最后第五次反围剿,改变了策略。

而共产党这边李德提出不丢一城一池的错误政策,(所以说外国人打不了中国的仗,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硬碰硬,没有那个金刚钻别拦那个瓷器活啊)结果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败了那就跑呗,(当然咱们不能说跑,只是战略上失利,那咱们就进行战略转移吧),于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开始了。

我们小时候课本上两万五千里长征,其实长征只有起点,是不知道终点的,世界之大,竟无容身之地,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不走只有等死(瞿秋白就是这样死的,因为犯了错误,组织上让他留下断后,结果被敌人干掉了,毛泽东刚开始也没走,后来周恩来通过一些方法才让让走,不然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长征真的很凶险,后又追兵,前有地方军阀,走到湖南,要过湘江,本来过不去,结果过去了,神了(蒋介石、地方军阀、红军三方各有各的想法,老蒋想,我把红军往这些地方赶,顺便把这些军阀也给收了。

地方军阀想,红军不可怕,老蒋才可怕,一定不能让红军走我这,而红军敲好利用两者之间的矛盾,冲出重重包围),走到贵州遵义,开了个会,叫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本来要把根据地建在四川,结果过不去,四川的刘湘是个硬茬子,后来又考虑云贵,都没有实现,追回强渡大渡河,往北走,爬雪山啊,过草地,终于和四方面均联系上了,谁知张国焘这老小子看不起人,他八万兵力,武器好一点。

中央军,就是一方面军一万多,穿的破破烂烂,真是衣衫褴褛啊,可怜,分裂,我牛我就是中央,你们往北走吧,我往南走,向南有前途。

毛泽东没办法,带着中央军继续北进,就这点人,这点兵,很有可能全军覆灭啊,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不行就去苏联边境上打游击去,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不知不觉来到了陕西,精神生活比较空虚啊,警卫啊,来给我找点精神食粮补充补充,警卫于是乎到县里搞了一点报纸,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陕北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终于找到家了。

这里的红军谁是头啊,什么,徐海东,不知道这小子人品怎样样,不然,先去封信。

徐海东果然很仗义,又送钱又送粮食,毛泽东很感动啊,真是雪中送炭啊,在组织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出现了,组织不会忘了你的(后来1955年评衔是徐海东十大将排第二,仅次于粟裕,尽管后来没立过多大战功,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再后来,二方面军,四方面军相继赶到(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曲折的故事,关于张国焘如何北上等,不再赘述)这下人多了,可以发展啦。

老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你想发展,那个杨虎城、张学良(由于九一八事变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老家被日本人占领了,现在搬到西北来了)赶紧给老子去围剿。

这时候,日本加进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加紧军备。

并且国内抗日运动愈演愈烈,“一二九”学生运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可是老蒋不同时,攘外必先安内,日本人不可怕,而共产党才是真正的对手。

张学良苦谏,家仇国恨如何能不报,可是没用,蒋介石一意孤行,还吧,软的不行老子来硬的,把你小子给软禁了,。

这个事就是西安事变。

这个时候很多势力蠢蠢欲动,共产党很生气,你杀我这么多人,去杀之而后快,可是不行啊,要从民族大义出发,当前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是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老蒋也是团结的对象,目前只有他能够指挥中国的庞大军队,杀了他岂不天下大乱,中国还会回到军阀割据的时代,这种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情不能做,正中日本人的下怀。

而国民党内部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认为,老蒋一死,我就是老大了,于是发兵讨伐张、杨,以激怒他们。

但是最后这件事还是和平解决了,通过谈判,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发表庐山谈话,阐述民族大义,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说一下日本,甲午海战后,中国割地赔款为日本军队扩充军备提供了便利,为他日后侵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甲午海战后,它占领了朝鲜半岛,关东军长期驻扎在中国东北边境,对中国虎视眈眈,终于,以“三羽乌”为首的少壮派登上日本政治舞台时,日本军国主义迅速膨胀,开始寻求扩张。

并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迅速出兵占领东北全境(当时中国东北军18万,日本关东军1万多,可悲啊,张学良执行蒋不抵抗政策,退出东北,从此东北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反抗)。

日本并不满足,于是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这里不再对战争细节进行赘述,中国国民党军队先后在正面战场作战,淞沪混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能灭亡中国的企图。

南京沦陷,日军开始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骇人听闻。

一路向北。

徐州会战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台儿庄指挥战斗,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一个胜利,真是鼓舞人心,国民为之振奋。

而共产党积极开展敌后战场,在平型关取得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在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已经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武汉失守,长沙保卫战这是在战略相持阶段,最后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最后取得胜利,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太需要胜利,中国军队太需要胜利,100多年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对外国侵略的历史,而在历次的反抗侵略中,中国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一次次侵略,这一款款不平等条约无不触动国人的神经,太想翻身了,太需要和平了。

但是这一切还没有结束。

内战爆发了,国人的和平梦想彻底破没了,蒋家王朝不会将自己的独裁政权拱手让人,于是内战不可避免。

国民党军首先进行全面进攻(咱家底厚,全是美式装备,再加上兵多将广,还全是什么黄埔的,保定的,讲武堂的,深谙兵法,再看看共产党,很多泥腿子出身,小子,老子三个月灭了你),于是对共产党所在的解放军进行疯狂的进攻,结果城市占了不少,占了你就要守啊,这样可用于机动的兵力就少了,而解放军呢机动兵力多,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总是以三倍以上的兵力打敌人,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毛泽东他老人家一直强调“人在地失,人地皆在;地在人亡,人地皆无”,可蒋介石就是看不透,老是喜欢暴力,老是独裁,老是一副军阀的面孔,一句话,就是地盘。

(这似乎是所以军阀的通病,更可笑的是蒋介石还一度把毛泽东解读成就是政治玩的比较好的军阀)。

一看全面进攻不行,就改重点进攻,山东和陕西。

好吧,毛泽东说你要延安,我给你,你先替我看着,过几天我再回来。

古语云: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蒋介石啊蒋介石,你就是猜不透老毛在想什么,总以为军事,暴力,武装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你真是打错特错了。

后来三大战役基本上解决了老蒋的主力,(这里值得一题的是粟裕,本来中央军委打算直接将战场转移到南方,最后粟裕反对,认为国民党主力尚未消灭,而中原地势平坦,适合打大的歼灭战,而南方河流山脉较多,不能进行,最后军委再三考虑,在采纳了粟裕的意见,因而加速了解放全国的进程),渡江战役,一路向南,解放军锐不可当,势如破竹,简直摧枯拉朽般进攻,国民党部队退到福建,广东,海南,有一部分去了台湾,其他的战死了,或者被俘了。

不想写了,结个尾吧。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