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30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题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知识点

1、资源有效配置(P2),三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P2)

经济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或称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选择经济体制从本质上说就是选择资源的配置方式,使资源实现合理有效配置。

所谓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至少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全社会的生产资源要根据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地各个部门;二是指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的生产资源,配置到生产该类产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地方。

三种不同经济形式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即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配置方式,产品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2、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优缺点的比较(P19-20)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

(1)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经济发展急需的项目,完成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

(2)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在国民经济的粗放经营阶段,能保证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经济相对稳定增长增长。

(3)在人民生活水平处于较低状况的条件下,可以保证有利于解决社会成员的温饱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

(1)信息问题。

计划中心难以搜集和把握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的信息,容易出现生产和需求的脱节。

(2)动力问题。

经济过程中的失衡(生产与需求、规模与结构、需求供给与计划的失衡)得不到及时得调整。

(4)配置成本问题。

为推动经济运转,必须建立与决策、计划、资源分配、流通、核算相适应的机构与组织,这需要花费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会使社会交易成本不断增加,最终会导致资源配置成本加大和经济效率下降。

(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

政企不分导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公文旅行、文山会海、效率损失;条块分割使经济运转不灵、资源流动受阻、经济僵化、增长迟缓。

上面分析的是在经济发展现阶段,即真正的计划配置方式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还不具备的条件下,人为的选择计划配置方式所产生的。

市场配置方式: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

(1)决策的分散化;

(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

第一,市场经济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不尽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它不能对有益外部性(发明、公共教育、基础研究、社会福利)进行鼓励、刺激,也不能对有害外部性(污染、不公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进行抑制和调节。

市场配置的缺陷说明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需求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供给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消费政策、收入政策予以矫正。

3、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及其作用(P22-25)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

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价格的变化是对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反映。

商品短缺则价格上涨,商品过剩则价格上升。

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

资源在价格变动的引导下在部门间的流进流出使得社会资源得到调节,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进企业竞争的功能。

每个生产和和生产要素供给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供给对价格做出的这种反应表明价格能提供生产动力并促进企业竞争。

第四,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市场中,一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拥有的生产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市场价格。

某种资源或要素市场价格的涨跌实际上影响拥有该种资源或要素的人的收入。

竞争机制:

所谓竞争机制,是指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组合,以及市场成果分配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趋向。

竞争机制的功能一方面是保证价格机制和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的充分展开,并发挥其功能;另一方面是保证市场机制对企业活动的充分调节。

可见竞争是市场机制的一个基本要素,市场机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调节社会生产比例的作用,都是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的。

竞争可以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促进企业的资金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流动。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等各种手段促进竞争,让所有的市场主体都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4、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运行的三大条件(P27、28-30)

市场的参与者称为市场主体,即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它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社团组织、政府、经济组织的法人。

市场客体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体现着市场交换中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它包括商品、劳动力、工资、技术、资金、信息等。

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构成市场运行的两大系统。

市场运行的三大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

资源配置主要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指令,而是通过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就是市场选择。

市场选择是由不同的市场主体根据各自的利益分散地做出的,这称为分散化决策。

第二,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

市场中供求主体的自由选择和分散化决策是建立在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的基础之上的。

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的动力是互利,它一旦遭到破坏,市场选择和自由选择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自利与互利的兼容。

市场中,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

企业和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最终导致互利或社会利益的实现。

5、市场经济(P32)、市场经济特征(P33)、现代市场经济特征(P38)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它是竞争性价格、市场供求、市场体系等一系列市场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是社会配置经济资源(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知识、信息)的一种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一,产权的确定性。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及任何资源的所有权不论是公有、私有,还是团体所有,资源的最终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划分都应是确定的、明确的。

第二,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易活动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交易的条件是交易各方共同议定的。

第三,经济活动的竞争性。

在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之间存在自由竞争,在相互竞争中,这些市场主体或生存发展,或破产淘汰。

第四,经济行为的法制性。

市场活动中,市场主体都要按市场规则行事,否则就会受到市场经济法规的制裁。

第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各个行业和地区是开放的,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能自由流动,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且同世界市场连为一体。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

(2)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3)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4)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6、价值规律、竞争规律(P44、45)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规律体系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涉及两方面的关系:

一是个别劳动量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关系;部门内部的竞争会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决定某一商品社会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

二是社会总劳动量与部门社会必要劳动量的关系。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社会总劳动必须按比例地分配于不同生产部门,各部门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规定着各个生产部门生产一种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各个生产部门生产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

部门间的竞争产生平均利润率。

价值规律的实现是通过价格的波动以及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竞争来完成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刺激,分配,传递信息等方面。

竞争规律是指竞争与供求、价格、价值及市场诸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竞争通过各经济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内在要求转化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或外部的压力制约着每个经济主体。

竞争规律通过三种竞争方式制约着每一经济主体:

一是卖方竞争即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

二是买方竞争,消费者之间为争取效用最大化进行的购买竞争。

三是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

7、产权、产权关系、产权制度(P49、54)

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

排他性是产权的本质特征,即所有者不允许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占有、使用或控制其拥有的财产。

在自然人企业制度下,财产权是由法律规定的主体对客体的最高的、排他的独占权威在法人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具有法律意义,公司财产取得了独立的法律形式——法人财产。

产权关系是指财产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与法律界定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经济运行中各经济当事人与财产权利及具体形式地关系。

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是对产权关系、产权界定、产权经营和产权转让的法律确定。

8、个人私有产权、自然人企业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企业制度的区别(55-57)

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自然人企业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企业制度的主要区别。

在表现形式方面:

个人私有产权制度是一种小生产者企业;自然人企业制度最初表现为独资企业,后来发展为合资企业,或者家族式控股公司;法人产权制度以法人企业制度的形成为前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典型形式;合作制企业制度是一种劳动合作企业,即合作社。

个人私有产权制度以小商品生产为特征,是企业的初始形式。

这类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依托,因而其产权结构和组织状况比较简单。

现代法人产权制度,是在继承自然人产权制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两权分离、统一和再分离的复杂过程。

对于合作制企业制度,虽然从其非自然人制度的角度看,它也是一种法人制度,但它同公司法人制度至少有如下明显区别:

(1)它以劳动合作为基础,坚持一人一票表决制,不是以资本权利为主;

(2)法人成员没有股权代表资格,法人机构为社员代表大会执行机构;(3)分红和资产增值份额均失去资本报酬的典型性质,而以劳动合作收入或积累为主。

9、计划经济体制作用及弊端(P69)

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以及其他经济条件已经具备而应运而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全国经济唯一的选择。

这一方面决定了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计划经济又并非经济条件成熟后所必然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就注定了这种经济体制必然存在种种弊端。

历史事实表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靠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的经济,在经济建设的规模较小、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目标比较单一的条件下,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起过积极的作用。

而且,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定,计划经济也功不可没。

但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要把经济真正搞上去,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够多够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正是由于计划经济是在实行计划经济所必须的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的,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所以,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深刻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7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经济领域和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对于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加以解决,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条件什么(P78-82)

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

第一,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

第二,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市场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第三,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第一,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

第二,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制度。

第三,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12、现代企业制度(89);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改革(P89-90)

一、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企业制度,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应体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

(1)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

这四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贯彻。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企业法人制度;

(2)有限责任制度;(3)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二、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中央和地方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做到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配套进行,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

(2)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抓大放小”。

(3)把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所有企业都要在全心全意领先工人阶级,建设好领导班子,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领导体制方面下工夫。

(4)解决好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摆脱长期形成的沉重债务负担。

(5)积极推进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分配体制、流通体制的改革。

13、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特征(7大特征,P105-106);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自身特征(P107)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特征:

(一)经济联系与资源配置通过市场。

一切社会经济行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社会上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均由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

(二)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性。

社会上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必须是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它们都应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以获取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具有自主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有的全部权利。

(三)完善的市场体系。

各种市场机制要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即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生产要素都有着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市场,由这些功能不同的市场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

(四)价格形成及变化的市场性。

市场中各种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形成和调节。

(五)政府对经济的间接调控。

政府部门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的微观经济行动,但政府必须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宏观的、间接的调控。

(六)健全的市场法规。

市场中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相应的市场法规来规范的。

(七)广泛的信息系统。

拥有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才能够及时而准确地给企业提供市场信息。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自身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经济调控手段,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这种所有制结构,一方面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那么,同这种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分配结构就必然是以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立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和更完善的法规制度。

1.社会主义国家站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更加有效,更为合理,能更好地保持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其运行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而且可能是更加完善的法制经济。

14、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P107)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是由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三资”等多种秘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正确地反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要求,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善,因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健康发展。

15、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结构(P1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

1.按劳分配作为分配结构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

(1)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消费基金中,用于个人消费基金的部分,以按劳分配方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应占主体;

(2)在社会主义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者个人收入总量中,按劳分配所得在量上应占主体。

2.其他多种分配方式是:

(1)同个体经济相适应,个体劳动者按照自己的劳动收益状况进行分配;

(2)同私营经济相适应,私营业主按投入的资本量和经营效益来分配,私营企业雇佣劳动者,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3)同“三资”经济相适应,外国投资者按资本量分配,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情况略复杂,如中方是国家或集体出资,那么,企业的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既有按劳分配的成分,也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成分。

16、企业经营机制(P119)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决定企业经营行为和各种内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主要是指企业生产和交换活动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即动力、决策、协调和控制方式。

(1)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是指微观经济单位的动力源泉,由物质利益和精神激励构成。

(2)决策机制,是指企业对经营目标、发展规划和运行措施等做出抉择的机制。

(3)自我调节机制,是指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了、生产调节和服务调节以及公共关系调节等。

(4)自我约束机制,是指企业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动。

(5)自我发展机制,是指企业具有创新的内在愿望和能力。

17、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条件(P118-120)

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

第一,企业面向市场和依赖市场。

1.必须割断企业与政府的直接的行政依赖关系,使企业能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

2.企业要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使企业及其职工的经济利益与反映其经济效益的利润挂钩。

第二,企业产权关系明晰。

(1)企业财产关系确立的理论基础不清楚,以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为理想目标,把整个社会看做一个大工厂。

(2)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由国家安排,包括投资、生产、销售及分配。

(3)企业内利益关系模糊。

(4)企业能生不能死,优胜劣汰被优劣共存取代,导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始终难以实现。

(5)全民资产的所有者现象。

第三,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决定企业经营行为和各种内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主要是指企业生产和交换活动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即动力、决策、协调和控制方式。

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范运行的外部条件。

第一,市场信号有序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用工方向和规模等均由价格、利率、工资等市场信号引导。

第二,良好的竞争环境。

没有人为的价格控制或价格操纵,垄断被限制在少数公共产品和特殊行业范围内,工资、利率、汇率由市场竞争形成,以条条块块为特征的分割封锁以及地方保护主义被消除,企业进出市场不存在障碍,经济和价格的大幅度忽高忽低的波动得到抑制,有限度的买方市场格局成为市场格局的常态,竞争中卖者难以向买者转嫁损失,等等。

第三,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

政府信息咨询机构和决策机构要通过各种信息媒介和经济杠杆为企业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18、现代企业制度及其四个特征(P123-124)

一、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

二、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四个特征:

1.产权清晰。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讲的产权清晰,是指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公司的产权清晰,或产权关系清晰。

2.责权明确。

责权利统一是现代企业制度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其优越性和重要特征之一。

3.政企分开。

政府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政企是明确分开的,两者之间是法律关系。

4.管理科学。

所谓管理科学就是企业的内外部管理特别是内部管理,一切都要以市场要求为中心,以发挥人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为重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19、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P133)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实际消费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各类及其比重。

消费结构表现为生存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各自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总额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的高低与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成反比。

联合国把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高低和消费结构状况的指标之一。

20、生产要素市场及构成(P138,141)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

1.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主体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

资金市场(短期借贷市场和中长期借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

2.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场所、渠道和枢纽,它是劳动力的供求、职业中介机构、劳动力组织和管理机构、劳动力培训以及失业救济机构的总和。

3.资本品市场是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