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0848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

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使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了解家乡的名人并向他们学习。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行为习惯。

  

(2)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刻画的习惯。

  (4)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能尝试合理的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问题。

  

(2)学习给自己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树立自信心;

学会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

  (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物产等;

了解家乡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情况;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特产。

  (4)知道部分旧生活用品的用途;

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

  知道有关环保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的要求与规范,树立合作、诚信意识,学会尊重他人,能够合理处理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2、提高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3、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会识图,在图上找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等,热爱家乡,节约水资源。

  4、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五、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

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

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

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一。

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

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

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时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划分等级。

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六、学困生帮扶措施: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

  “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

”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

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

  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

马克思曾说:

爱需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需要用心灵来塑造。

  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

因而,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练及痛苦的洗礼。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说:

  “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赏。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

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

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

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七、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学会合作的活动。

  (具体实施于体育运动会)

  2、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

  (由语文读书活动实施)

  3、收集关于家乡发展变化的材料,召开一次“我爱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

  (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进行)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品德课每周是两课时,本期全部时间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放假及运动会等一些时间外,上课的时间最多不足十七周,即只会少于34课时,估计在16周左右。

  【2020年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