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会》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860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元宵灯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宵灯会》教案.docx

《《元宵灯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灯会》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宵灯会》教案.docx

《元宵灯会》教案

《元宵灯会》教案

《元宵灯会》教案

《元宵灯会》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欣赏各式花灯的奇特与美丽。

  3、能制作简易花灯。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制作花灯所需的美工材料。

  2、环境创设:

将幼儿收集的各式花灯展示在活动室。

  3、材料配套:

幼儿活动操作材料《主题活动・做花灯》

  活动指导:

  1、谈话引题。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元宵节人们常会开展哪些有趣的活动。

  2、欣赏花灯。

引导幼儿自由结伴欣赏花灯。

启发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及特征。

请幼儿观看教师制作花灯的过程。

  3、制作花灯。

向幼儿简单介绍制作花灯的各种材料及制作要点。

  4、分享交流。

帮助幼儿将制作好的花灯展示出来,布置班级花灯展。

《元宵灯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活动重难点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

(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

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

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

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

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

“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

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

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

打棒互敲

  重音:

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

能准确找到重音。

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

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

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元宵灯会》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我国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

  2、引导幼儿成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社会性品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看灯会,给幼儿讲灯,丰富他们对花灯的认识;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盏花灯,带到幼儿园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灯会。

  2、请五六位幼儿分别化装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灯挂图各一幅。

  活动过程

  一、忆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灯的图片,引起幼儿对元宵节的回忆和谈元宵节的兴趣。

  1、看了这幅图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

吃起来什么味?

  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

  二、观灯会

  1、教师向幼儿提出观灯要求:

要仔细观看灯的颜色、形状几特点。

  2、幼儿自由结伴观花灯,可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花灯特点,然后请同伴到灯会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

“老人”带“孩子”观灯,其中一个孩子吵着看不到,老人无奈。

观察幼儿怎样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是幼儿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三、性谈话。

《元宵灯会》教案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族的习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带的花灯布置在教室,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让幼儿了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

人们可以做元宵、吃元宵、赏花灯;元宵节是有家人团结的意思。

  二、让幼儿赏灯。

  

(1)老师提出观灯的要求――要求幼儿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

  

(2)幼儿自由结伴欣赏花灯,并想自己的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3)幼儿观看老师做灯的过程,让幼儿知道扎灯是一门民间的手艺,是中国特有的本领。

  三、请幼儿讲灯。

  

(1)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制作的材料,也可以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2)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灯。

  四、请幼儿玩灯――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灯。

在玩灯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换。

  五、与幼儿一同收集纸盒、小棒等废旧分得材料,让幼儿制作花灯;作好后举行“小小灯展”。

  活动点评:

当前人们盛行过洋节,我们自己的节日往往被忽略了,为了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我们的幼儿教师从娃娃抓起,进行传统教育,做得非常好。

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能够使幼儿参与进来,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积极性。

《元宵灯会》教案5

  活动内容:

  社会――元宵花灯会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族的习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带的花灯布置在教室,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让幼儿了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

人们可以做元宵、吃元宵、赏花灯;元宵节是有家人团结的意思。

  二、让幼儿赏灯。

  

(1)老师提出观灯的要求。

  要求幼儿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

  

(2)幼儿自由结伴欣赏花灯,并想自己的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3)幼儿观看老师做灯的过程,让幼儿知道扎灯是一门民间的手艺,是中国特有的本领。

  三、请幼儿讲灯。

  

(1)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制作的材料,也可以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2)请

  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灯。

  四、请幼儿玩灯。

  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灯。

在玩灯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换。

  五、与幼儿一同收集纸盒、小棒等废旧分得材料,让幼儿制作花灯;作好后举行“小小灯展”。

《元宵灯会》教案6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4、感受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录像、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难点:

感应乐曲的重音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

哇!

好多灯笼啊!

有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二)习俗活动:

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VCD花灯造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

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

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

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反思:

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富有中国特色,其中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是十分热闹的,虽然海口万绿园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举行元宵灯会,但是班上还有相当多的孩子都不知道元宵节灯会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举行元宵灯会。

在故事引导的环节中教师加入民俗故事的讲述,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课题的理解。

  (三)肢体花灯造型

  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

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

(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3)多人游戏。

  幼儿多人组合听音变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反思:

孩子们都很喜欢,很积极、活跃的参与到活动中,陶醉在过节的喜庆气氛里,能够跟着音乐变换出不一样的花灯造型,在本环节里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肢体创意造型游戏和肢体律动感应拍子与重音,做各种花灯造型来感受音乐的热闹、欢乐的情绪。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1、欣赏中国民间音乐(元宵灯会)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

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

(口唱:

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

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

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2、律动游戏:

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

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

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习互敲鼓棒

  拍子:

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

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5)配乐演奏

  反思:

  (在玩跳圈游戏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趣很大。

但是在玩游戏的之前,我没有把游戏规则跟孩子们交代得很清楚,孩子们玩的时候显得有点乱,这也是我有待加强的一面,以后的课堂语言一定要注意组织,要简单、明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才能让整个活动更好的进行。

通过过乐器的演奏来巩固和加深孩子们对音乐的了解,更准确的掌握拍子与重音。

《元宵灯会》教案7

  活动形式:

集体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我国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

  2、引导幼儿成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社会性品质。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看灯会,给幼儿讲灯,丰富他们对花灯的认识;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盏花灯,带到幼儿园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灯会。

  2、请五六位幼儿分别化装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灯挂图各一幅。

  三、活动过程

  1、忆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灯的图片,引起幼儿对元宵节的回忆和谈元宵节的兴趣。

  

(1)看了这幅图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

吃起来什么味?

  (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

  2、观灯会

  

(1)教师向幼儿提出观灯要求:

要仔细观看灯的颜色、形状几特点。

  

(2)幼儿自由结伴观花灯,可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花灯特点,然后请同伴到灯会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

“老人”带“孩子”观灯,其中一个孩子吵着看不到,老人无奈。

观察幼儿怎样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是幼儿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3、总结性谈话。

《元宵灯会》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三、教学队型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难点:

感应乐曲的重音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

哇!

好多灯笼啊!

有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二)习俗活动:

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花灯造型图片)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

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

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

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

  (反思:

这个环节做为本节活动的铺垫,得到了良好的引入效果,孩子们在观看了花灯图片后,对元宵灯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禁热烈的讨论起自己有关花灯的经验。

  (三)肢体花灯造型

  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

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

(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反思:

孩子在这个游戏环节玩得非常尽兴,多次要求老师重复游戏,由于时间关系,每个游戏我只进行了一次,单人游戏和双人游戏孩子们都配合得很好,这个环节只是热身运动,在整节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大概需要5分钟来完成,但是实际用到的时间为10分钟。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1、欣赏中国民间音乐(元宵灯会)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

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

(口唱:

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

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

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反思:

这个环节孩子听了两遍音乐,第一遍是无目的的欣赏,第二遍是有目的地倾听,听到重音拍手,孩子听得很准备。

  2、律动游戏:

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

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

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反思:

这个游戏进行得比较顺利,经过上个环节的铺垫,孩子已经能清楚听辨重音,因此游戏能达到预设目标。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习互敲鼓棒

  拍子:

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

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5)配乐演奏

  (反思:

乐器拍奏游戏比较混乱,有些孩子不能遵守游戏常规,影响了音乐效果,其次是我在地板上放了几个塑料盆,大部分孩子对盆比较感兴趣,由于教具分配不合理,孩子出现了争抢现象。

《元宵灯会》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不由得”、“要是”各写一句话。

  2.学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会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热爱军属老奶奶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热心为军属做有益的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重点:

会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后题中的两个长句的意思,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元宵、一年一度、愣住、惦记”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理解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一读,认识“宵”,查字典理解“宵“在词浯中的意思,说说元宵节是指哪一天?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元宵灯会上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情。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后问题1,感知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想想词义,完成课后作业1。

  4.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新词、正音。

重点读好:

栩Io楞ll叩缤bh

  

(2)识记字形,提出难写、易错的字。

重点指导:

郎、鹤、牌、属。

  {3)交流课堂作业1,并说说还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5.指导分段。

  

(1)再读课文,找到与课后问题相对应的内容。

  

(2)课文开头、结尾分别写了什么?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说分段理由。

  6、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象雪后夜晚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景色。

  (3)出示句子:

“天上挂着明月,地上泻满银辉。

  ①给“泻”换个词。

  ②对比读一读体会“泻”在句子中表现出的动态美。

  (4)有感情地读第一段。

  7.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课堂作业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二、三段,理解“灯火辉煌”、“栩栩如生”、“亭亭玉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

通过对重点句的理解体会星星和李老师关心热爱军属张奶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边默读课文边思考。

  课文怎样写出学校灯会热闹的情景?

用“一”划出概括写灯会热闹的句子,用()划出具体写灯会热闹的句子。

  

(2)引读第二段。

  (3)交流总起句、总结句,理解“灯火辉煌”,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学校礼堂灯火辉煌的原因。

  (4)细读分述部分。

  ①课文写到了哪些灯?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理解:

“栩栩如生”、“亭亭玉立”、“凌空欲飞”在课文中的意思。

  ②找出课文中写灯笼的颜色、样子的词语。

  理解:

“五彩缤纷”的意思。

  ③看图想象:

灯会上还会有什么灯?

用上“有……有……有……”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6)小结:

作者运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写出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

  2.学习第三段。

  

(1)边读边思考:

星星看到元元捎来的娃娃灯,想到了什么,她又怎么做?

  

(2)交流讨论:

星星看到元元捎来的娃娃灯,想到了什么?

  ①按照“星星是怎么看到娃娃的――娃娃灯是哪儿来的――星星想到了谁”引读第三段。

  穿插理解词语:

停留(联系上下文)、记挂、好评(换词)。

  ②划出写星星想到张奶奶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到星星是一个心地善良、关心老人的好孩子。

  (3)星星是怎么做的?

  ①稍作自由准备后,指名表演星星、李老师搀扶张奶奶以及对话的过程。

  ②表演中理解“搀扶”、“小心翼翼”、“乐呵可”等词语的意思,评议中使学生体会星星、李老师对张奶奶的关心和爱护o

  ③出示句子:

  她看见有个穿大红风雪衣的阿姨,搀扶着张奶奶,正小心翼翼地向学校走来。

  “搀扶”、“小心翼翼”反映了老师怎样的思想感情?

  抓住这两个词,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4)军属老奶奶为什么那么高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两段。

  4.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3、4、5

(1)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四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用“不由得”、“要是”各写一句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热爱军属老奶奶的思想

  感情,初步养成热心为军属做有益的事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听写句子:

她看见有个穿大红风雪衣的阿姨,搀扶着张奶奶,正小心翼翼地向学校走来。

  

(2)评议,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星星和李老师是怎样的人?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4)导人:

李老师和星星关心、尊敬、热爱军后张奶奶,在元宵灯会的助上没有忘记她。

师生俩搀扶着张奶奶向学校走去。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2.学习第四段。

  

(1)出示这一段话,指名读。

  

(2)“闪动着两簇火苗儿”指什么?

(李老师的红色雪衣和星星的红领巾。

  (3)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可以“火苗儿”所代表的意义和师生俩表现出来的品德加以引导。

  (4)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了课文后,你和星星比一比,要向她学习什么?

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关心、尊敬、热爱老人,为老人多做好事。

  4.造句指导。

  

(1)用“不由得”造句。

  ①出示句子,星星看着看着,不由得想起了元元的邻居军属张奶奶。

  ②“不由得”是什么意思?

(不禁、不由自主地。

  ③分析句子,注意写出:

在什么情况下,谁不由得怎么样。

  ④口头造句。

  

(2)用“要是”造句。

  指导方法同上,使学生理解―“要是”表示一种假设。

  (3)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5.作业。

  

(1)听写生字、词。

  

(2)完成课堂作业第5

(2)题。

《元宵灯会》教案10

  目标:

  1、了解我国元宵节挂花灯,猜灯谜等风俗习惯。

  2、体验过节的热闹与欢乐的气氛。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的花灯若干

  2、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灯谜

  3、制作汤圆材料,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