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脚手架工程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860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5脚手架工程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脚手架工程DOC.docx

《5脚手架工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脚手架工程DOC.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脚手架工程DOC.docx

5脚手架工程DOC

5脚手架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脚手架工程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条文说明]5.1.1现场调查发现部分脚手架施工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擅自施工,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本规程规定脚手架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方案应有针对性,应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范及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质情况、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应包括:

施工部署、设计计算、搭设与拆除施工工艺、构造措施、检查与验收要求、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及脚手架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大样图等内容。

5.1.2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一次悬挑架体高18m及以上的悬挑式脚手架和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的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条文说明]5.1.2此条文根据《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建质(2009)87]的规定,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

考虑到脚手架步距一般为1.8米(十步架高度上般为18米)以上应组织专家论证。

顶步防护拦杆不计入高度。

5.1.3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

如因设计、结构、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确需要调整的,修改后的专项方案应按原程序重新审核批准。

需要专家论证的,应当重新组织专家论证。

5.1.4脚手架搭设(拆除)前应对搭设(拆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有针对性,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5.1.5严禁使用竹木脚手架、扣件式钢管悬挑卸料平台、钢管悬挑式脚手架。

[条文说明]5.1.5竹木脚手架、扣件式钢管悬挑卸料平台、钢管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性能较差,因此规定严禁使用。

5.1.6脚手架严禁钢木、钢竹混搭,严禁不同受力性质的架体连接在一起。

[条文说明]5.1.6不同类型、不同材质脚手架由于材料性能差异较大,受力性能不同,混搭易造成脚手架受力不均匀,因此严禁混搭。

5.1.7严禁采用单排脚手架。

[条文说明]5.1.7单排脚手架稳定性差,承载力小,因此严禁使用。

5.1.8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暂停室外脚手架搭设和拆除。

[条文说明]5.1.8此条规定了恶劣天气禁止脚手架作业。

5.1.9脚手架搭设后应组织验收,办理验收手续。

验收表中应写明验收的部位,内容量化,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字手续。

验收不合格的应在整改完毕后重新组织验收。

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条文说明]5.1.9在事故调查中经常发现事故现场调查中经常发现脚手架架未验收合格使用,现场实际搭设的脚手架与方案、规范严重不符。

5.1.10施工单位应对脚手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按要求填写检查表,检查内容量化,履行检查签字手续。

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条文说明]5.1.10脚手架作为重要的临时施工设施,在建筑营造过程中较长时间内使用,在使用过程可能会受到损毁或被拆除部分构件或连墙件,给脚手架使用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脚手架使用期间应进行检查。

5.1.11脚手架及其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基础完工后、脚手架搭设前及悬挑梁安装完成后;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每搭设完6m~8m高度后;

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结冻地区解冻后;

6停用超过一个月。

[条文说明]5.1.11本条规定了脚手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的阶段。

5.1.12脚手架搭设材料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生产厂家必须具有技术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无质量证明或证明材料不齐全的搭设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条文说明]5.1.12脚手架搭设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脚手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5.1.13搭设材料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抽样数量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条文说明]5.1.13脚手架搭设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脚手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5.1.14脚手架立杆基础外侧应设置截面不小于200×200mm的排水沟,立杆基础不应积水,立杆外侧800mm宽范围内应采用混凝土硬化;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当必须开挖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5.1.15外脚手架不宜支设在屋面、雨棚、阳台等悬臂构件处。

确因需要,应分别对屋面、雨棚、阳台等部位的结构安全性进行验算,并在专项施工方案中明确。

5.1.16脚手架施工荷载应均匀分布,施工总荷载应满足施工方案要求,不得超载使用。

结构脚手架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3.0KN/m2,装饰脚手架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2.0KN/m2,同一跨区施工总荷载叠加不得超过5.0KN/m2。

架体上建筑垃圾或废弃的物料必须及时清除。

5.1.17脚手架上张挂广告布或其他宣传条幅应考虑风荷载作用效应,应采取架体稳定的加强措施,不得在脚手架上张挂大幅广告布。

5.1.18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固定在脚手架上。

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5.1.19台风地区脚手架设计应考虑台风时的风荷载,并应有架体稳定临时加强措施。

5.1.20地处市中心的施工现场脚手架立面宜增设防尘网。

悬挑架底部宜设置悬挑平网或封闭处理。

[条文说明]5.1.20建筑工地易对周边环境造成粉尘污染,采取防止粉尘污染措施也是绿色施工的一项重要措施。

5.1.2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应根据脚手架所受荷载、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规定进行。

5.1.22悬挑脚手架施工应对悬挑梁锚固、钢丝绳拉环的预埋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5.1.23严禁在脚手架基础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进行挖掘作业。

[条文说明]5.1.23本条规定是为防止挖掘作业过程中或挖掘以后脚手架因基础沉陷而坍塌。

5.1.24拆除的支架构件应安全传递之地面,严禁抛掷。

[条文说明]5.1.24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高处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及防止脚手架杆件、构件损坏。

5.1.25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大于24m,当大于24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5.1.26当脚手架搭设过程临时停工的,应采取安全稳固措施。

5.1.27脚手架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人作业范围。

5.1.28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架子工应持证上岗。

[条文说明]5.1.28本条的规定旨在保证专业架子工搭设脚手架,是避免脚手架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之一。

5.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5.2.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除应满足本规范要求外,尚应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

5.2.2脚手架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脚手架宜使用外径48.3mm,壁厚3.6mm,材质为Q235的钢管,表面平整光滑,无锈蚀、裂纹、分层、错位、硬弯、压痕、和深的划道,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搭设前应进行保养、除锈并统一涂色;

2钢管脚手架搭设使用的扣件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规格应与钢管匹配,采用可锻铸铁。

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贴和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条文说明]5.2.2脚手架搭设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脚手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扣件螺栓的拧紧程度,对脚手架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安全度等有着很大的影响。

脚手架上的施工荷载是通过扣件向各杆件传递的,因此要求扣件必须有抗旋转能力和抗滑能力。

试验和使用的结果表明,当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为40-50N·m时,扣件本身所具有的抗滑、抗旋转和抗拔能力均能满足使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但应注意,可锻铸铁属脆性材料,破坏时会突然断裂。

因此,在使用时螺栓不要拧的太紧,扭矩宜控制在40-50N·m,最大不超过65N·m。

5.2.3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度不应小于5mm。

[条文说明]5.2.3可调托撑抗压性能试验结论,支托板厚度t为5.0mm,破坏荷载不小于50KN,50KN除以系数1.25为40KN。

定为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保证可调托撑不发生破坏。

5.2.4脚手架架体基础应础应平整夯实,表面应进行混凝土硬化。

落地立杆应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或坚固底板上。

[条文说明]5.2.4此条对脚手架架体基础做了相应规定。

脚手架立杆基础应符合规范要求,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不得大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脚手架基础处理可以采用夯实找平、回填置换原土、素混凝土基础等处理办法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立杆基础可以垫钢板、厚木板、枕木、槽钢等方式,使原有点荷载转变为面荷载,从而大大增加立杆对地面的受力面积,使各荷载能均匀的受力于基础,提高基础的抵抗力。

5.2.5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5.2.6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脚手架底步步距高度不应大于2m,其余不大于1.8m;立杆纵距不应大于1.8m;横距不应大于1.5m。

横距宜为0.85m或1.05m;

2当搭设高度超过24m时,应采用双立杆或缩小立杆间距的方法搭设,双立杆中的副立杆的高度不应低于3步,且应不少于6m;

3脚手架立杆底部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4底排立杆、扫地杆、剪刀撑宜漆黄黑或红白相间色;

5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条文说明]5.2.6脚手架应纵横向设置扫地杆设置。

由于脚手架的立杆是偏心受压构件,为了防止外架立杆在受偏心力矩的作用下底部发生位移,同时减少由于脚手架基础因上部超载出现不均匀的沉降,而造成外架倾斜,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一方面加强了立杆底部的稳定,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由于外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外架倾斜。

5.2.7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条文说明]5.2.7立杆采用对接接长,传力明确,没有偏心,可提高承载力。

5.2.8水平杆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立杆接长除在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必须采用对接,并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不得采用抗滑扣件对接。

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不少于三只旋转扣件紧固;

2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

3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4横向水平杆两端各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少于100mm,并应保持一致;小横杆应设置在大横杆与立杆相交的主节点上,两端与大横杆固定;作业层铺设脚手板的部位应增加设置小横杆。

5.2.9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条文说明]5.2.9横向水平杆是构成脚手架空间框架必不可少的杆件。

横向水平杆的缺失将致使立杆计算长度成倍增大,承载力下降。

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5.2.10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

[条文说明]5.2.10本条为保证脚手架安全使用做规定。

5.2.11剪刀撑与横向斜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撑应从底部边角沿长度和高度方向连续设置至顶部;

2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进行连接。

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倾角宜为45º~60º,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

3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中间宜每隔6跨设置一道横向斜撑;

4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5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不少于三只旋转扣件紧固。

[条文说明]5.2.11剪刀撑是保证脚手架整体刚性重要措施,本条规定了剪刀撑搭设要求。

5.2.12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应设置横向斜撑。

[条文说明]5.2.12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两端是薄弱环节,将其两端设置横向斜撑,并与主体结构加强连接,可提高这类脚手架的整体刚度。

5.2.13脚手片与防护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脚手架脚手片应每步满铺;

2脚手片应垂直墙面横向铺设。

脚手片应满铺到位,不留空隙;

3脚手片应采用18#铅丝双股并且4角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无探头板。

脚手片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脚手架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安全网应采用18#铅丝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内侧的纵向水平杆上;

5脚手架外侧每步设180mm挡脚板(杆),在高0.6m与1.2m处各设一道同材质的防护栏杆。

脚手架内侧形成临边的,应按脚手架外侧防护做法设置挡脚板(杆)和防护栏杆;

6平屋面脚手架外立杆应高于檐口上皮1.2m。

坡屋面脚手架外立杆应高于檐口上皮1.5m。

[条文说明]5.2.13脚手架是高处坠落事故多发部位,本条对脚手架高空防坠落措施做了相关规定。

5.2.14架体与建筑物拉结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有加强措施。

当连墙件位于立杆步距的1/2附近时,须予以调整;

2连墙件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固定措施。

连墙件宜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3连墙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4连墙杆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下斜连接,不应采用向上斜连接;

5连墙件间距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水平方向不应大于3跨,垂直方向不应大于3步,且不应大于4米(架体高度50m以上时不应大于2步)。

连墙件在建筑物转角1m以内和顶部800mm以内应加密;

6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层高,并不应大于4m或2步;

7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8因施工需要需拆除原连墙件时,应采取可靠、有效的临时拉结措施,以确保外架安全可靠;

9架体高度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条文说明]5.2.14连墙件在约束脚手架侧向变形、抵抗风荷载起十分重要作用。

刚性连墙件是指:

能承受拉和压的作用力,有一定的抗弯和抗扭能力,架手架相对于建筑变形的连接件。

5.2.15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条文说明]5.2.15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两端不与主体结构相连,就相当于自由边界成为薄弱环节。

在该处设置连墙件可提高脚手架的整体刚度。

5.2.16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连墙件。

[条文说明]5.2.16脚手架使用期间拆除连墙件会造成脚手架承载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安全事故。

5.2.17架体内封闭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架内立杆距墙体净距不宜大于200mm。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铺设站人片。

站人片设置平整牢固;

2脚手架在施工层及以下每隔3步与建筑物之间应进行水平封闭隔离,首层及顶层应设置水平封闭隔离。

5.2.18落地式外脚手架宜设置上下走人斜道。

斜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斜道附着搭设在脚手架的外侧,不得悬挑。

斜道的设置应为之字形,坡度不应大于1∶3,宽度不应小于1m,转角处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

斜道立杆应单独设置,不得与脚手架立杆混用;

2斜道两侧及转角平台外围均应设180mm挡脚板(杆),在高0.6m与1.2m处各设一道同材质的防护栏杆,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3斜道侧面及平台外侧应设置剪刀撑;

4斜道脚手片应采用横铺,每隔300mm设一防滑条。

防滑条宜采用20×40mm方木,并多道铅丝绑扎牢固;

5连墙件、水平斜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

[条文说明]5.2.18为保证脚手架上下走人安全,本条做了相应规定。

5.2.19门洞(八字撑)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架门洞口宜采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桁架结构形式,斜杆与地面倾角ɑ应在45º~60º之间;

2八字撑杆宜采用通长杆;

3八字撑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伸出端或跨间小横杆上;

4门洞桁架下的两侧立杆应为双立杆,副立杆高度应高于门洞1~2步;

5门洞桁架中伸出上下弦杆的杆件端头,均应设一个防滑扣件。

防滑扣件宜紧靠主节点处的扣件。

5.3门式钢管脚手架

5.3.1门式钢管脚手架除应满足本规范要求外,尚应满足《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的规定。

5.3.2不同型号的门架与配件严禁混合使用。

[条文说明]5.3.2门架、配件的型号是根据各自尺寸规格确定的,不同型号的门架与配件,因其尺寸规格不同,所以不能相互搭配使用。

如果使用不同型号的门架与配件搭设架体,则会出现无法组配安装,或组配安装后的架体因误差过大而降低承载力的情况。

5.3.3脚手架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架及其配件的规格、性能及质量应符合《门式钢管脚手架》(JGJ76)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产品标志;

2水平加固杆、封口杆、扫地杆、剪刀撑及脚手架转角处连接杆等宜采用Ø48.3×3.6mm

焊接钢管,也可采用Ø42×2.5mm焊接钢管,其材质在保证可焊性的条件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钢的规定,相应的扣件规格也应分别为Ø42mm、Ø48.3mm;

3交叉支撑、锁臂、连接棒等配件与门架相连时,应有防止退出的止退机构,当连接棒与锁臂一起应用时,连接棒可不受此限。

脚手板、钢梯与门架相连的挂扣,应有防止脱落的扣紧机构;

4底座、托座及其可调螺母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锻铸件》GB/T9440中KTH-330-08或《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ZG230-450规定;

5钢管应平直,平直度允许偏差为管长的1/500,钢管不得接长使用,不应使用带有硬伤或严重锈蚀的钢管。

门架立杆、横杆钢管壁厚的负偏差不应超过0.2m。

钢管壁厚存在负偏差时,宜选用;两端面应平整,不得有斜口、毛口;严禁使用有硬伤(硬弯、砸扁等)及严重锈蚀的钢管。

[条文说明]5.3.2对钢管壁厚偏差做严格规定,是为了保证门架承载力及刚度。

平直度也称直线度。

严重锈蚀是指锈蚀深度超出钢管壁厚负偏差的情况。

5.3.4门架立杆加强杆的长度不应小于门架高度的70%;门架宽度不得小于800mm,且不易大于1200mm。

[条文说明]5.3.4门架立杆加强杆的长度对门架的稳定承载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规范对其最小长度做了规定。

5.3.5门式脚手架的搭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土应分层回填,逐层夯实;

2场地排水应顺畅,不应有积水。

[条文说明]5.3.5门式脚手架搭设场地平整坚实,是减小或消除在搭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下沉使架体产生变形的主要保证条件。

在土方开挖后的场地搭设脚手架或模板支架,应注意分层夯实,禁止在松软的回填土上搭设架体。

搭设场地如果存在积水,则脚手架地基因积水的长期浸泡,会出现承载力降低,而危害架体的安全。

5.3.6脚手架架体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上应先弹出门架立杆位置线;

2底步门架的立杆下端应设置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垫板、底座安放位置应准确,标高应一致;

3立杆下部应设置纵横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距门架立杆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门架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宜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门架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条文说明]5.3.6搭设前放线定位是为了保证底层门架的位置准备。

由于脚手架的立杆是偏心受压构件,为了防止外架立杆在受偏心力矩的作用下底部发生位移,同时减少由于脚手架基础因上部超载出现不均匀的沉降,而造成外架倾斜,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一方面加强了立杆底部的稳定,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由于外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外架倾斜。

5.3.7脚手架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架应能配套使用,在不同组合情况下,均应保证连接方便、可靠,且应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2上下榀门架立杆应在同一轴线位置上,门架立杆轴线的对接偏差不应大于2mm;

3配件应与门架配套,并应与门架连接可靠;

4门架的两侧应设置交叉支撑,并应与门架立杆上的锁销锁牢;

5上下榀门架的组装必须设置连接棒,连接棒与门架立杆配合间隙不应大于2mm;

6门式脚手架或范本支架上下榀门架间应设置锁臂,当采用插销式或弹销式连接棒时,可不设锁臂;

7门式脚手架作业层应连续满铺与门架配套的挂扣式脚手板,并应有防止脚手板松动或脱落的措施;

8底部门架的立杆下端宜设置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

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的调节螺杆直径不应小于35mm,可调底座的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应大于200mm;

9门式脚手架的内侧立杆离墙面净距不宜大于150mm;当大于150mm时,应采取内设挑架板或其它隔离防护的安全措施;

10门架的内外两侧均应设置交叉支撑并应与门架立杆上的锁销锁牢;

11上、下榀门架的组装必须设置连接棒及锁臂,连接棒直径应小于立杆内径的1~2mm;

12在脚手架的操作层上应连续满铺与门架配套的挂扣式脚手板,并扣紧挡板,防止脚手板脱落和松动;

13门式脚手架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或檐口上端1.5m。

[条文说明]5.3.7如果上下榀门架立杆轴线偏差较大,就会使搭设的架体产生过大的初始位移偏差,而影响架体的承载力,因此本规范规定了上下榀门架的立杆轴线偏差不应大于2mm。

离墙距离是指门架内立杆离建筑结构边缘的距离,规定不大于150mm是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但遇有阳台等突出屋面的结构,可在脚手架内侧设挑架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脚手架顶端栏杆高出女儿墙或檐口上皮,是安全防护的需要,搭设时遇有屋面挑檐的情况时,可采用承托架搭设。

设承托架的位置应设连墙件。

5.3.8门式脚手架应在门架两侧的立杆上设置纵向水平加固杆,并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紧。

水平加固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顶层、连墙件设置层必须设置;

2当脚手架每步铺设挂扣式脚手板时,至少每4步应设置一道,并宜在有连墙件的水平层设置;

3当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或等于40m时,至少每两步门架应设置一道;当脚手架搭设高度大于40m时,每步门架应设置一道;

4在脚手架的转角处、开口型脚手架端部的两个跨距内,每步门架应设置一道;

5悬挑脚手架每步门架应设置一道;

6在纵向水平加固杆设置层面上应连续设置。

[条文说明]5.3.8水平加固杆是增加脚手架纵向刚度的重要配件,连续设置形成水平闭合圈起到的作用更大。

5.3.9门式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当门式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及以下时。

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两端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外侧立面必须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