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74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5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格式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1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毕”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碧”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诵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4、内化古诗,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难点:

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教学准备

师:

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

生:

自主预习古诗,搜集杨万里、杜甫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吟诗导入:

1、师出示课件:

《闲居初夏午睡起》、《宿新市徐公店》、《小池》;课前,咱们先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怎样?

(齐读古诗)

2、师:

这几首都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

(作者都是杨万里,出示人物图片和姓名)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汇报,师根据汇报,出示课件作简要概括)

3、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另外一首诗,看老师写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解题:

1、师:

谁能读读诗题!

(指名读)

预设师评:

读得很响亮,而且四个平舌音读得很准确:

慈(板书该字拼音)、寺、送、子。

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师评:

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晓”也读准了(适时板书拼音)。

大家还需注意“净”是一个后鼻音,要发到位。

来,齐读课题。

2、教师适当解释:

净慈寺是西湖旁边的一个寺院的名字,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诗人。

3、师:

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读音------“净慈寺”读一下,再读——“林子方”,(出示停顿线)将题目再读一遍!

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问题)

4、师根据汇报,明确: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是谁?

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

5、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

(齐读)

三、初读感知:

1、师:

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读一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的71页,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师:

都读了好几遍了吧,现在请你们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一下读对了没有!

注意:

一定要认真听哟!

3、师:

谁愿意第一个读给我们听一听!

(出示古诗)指名读。

评价预设:

①要读得字正腔圆才好听 !

②读得抑扬顿挫的,真像个小诗人!

③读得有板有眼的!

④“竟”这个后鼻音读得真准!

/每个字都读准了,真好!

(相机出示“毕竟”一词)那由你当小老师,领着大家拼读一次吧。

指名读词,鼓励学生为生字组组词(相机出示词语,毕:

毕业、完毕;竟:

竟然、究竟),并让学生分享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形声字:

毕;加一加:

音+儿;减一减:

境—土等)

4、师:

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诗有她自己的节奏和味道,怎么能读出诗的味道呢,你自己练一练!

指名读。

预设评价:

师:

声音很洪亮,如果能注意适时的停顿,会更好!

师:

声情并茂,读出了诗的韵味!

咱们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

5、师:

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诵读,还要领悟大致的意思!

(出示要求)现在呀,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插图,还可以发挥想象,思考思考:

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

6、同桌互相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西湖六月风光     莲叶

           荷花

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

1、师:

诗中又是怎样写莲叶和荷花的呢?

课件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地读读这句诗,待会儿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预设:

A、碧绿碧绿的荷叶------

师: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相机出示图片,展现绿油油的感觉)

请你来把这翠色欲滴的荷叶读出来!

你读得特别好,请你把这个碧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板书:

碧)

B、很多很多的荷叶------

师:

你怎么就看到了荷叶很多很多呢?

(让生解释“接天”的意思)

师:

老师还是不明白,刚才你们都强调了莲叶的多,难道是这些莲叶一层叠一层,一直摞到天上去了?

生:

是因为看不到尽头,感觉一直伸到天边!

师: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往前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呀?

你往远处看,看到的?

你再往远处看,一直看到视线的尽头,你看到的全是什么呀?

所以,远远望过去,就与天相接了!

(出示图片与句子)

师:

谁来读读这挨挨挤挤、接天的莲叶!

(朗读评价指导:

这么多的荷叶,你一下子看得完吗?

来稍微放慢点,从眼前一直看过去!

)读完后指名该生板书“接天”!

C、无穷无尽的绿色------(生板书:

无穷)

预设:

学生如没能体会到“无穷碧”,由老师来朗读,尤其突出重点词“无穷”,让学生去看插图,去想象。

师引导:

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挨挨挤挤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面,不留一点缝隙。

这莲叶除了接天,特别多,特别绿,你觉得还有什么也特别地引人注目呀?

师:

在这碧字的前面还加上了 “无穷”,什么感觉,你仿佛又看到什么呢?

生:

一片绿色、无穷无尽的绿色、一望无际的绿色;

师:

一片绿色,仿佛一片绿的海洋!

好,我们都去到这绿的海洋里,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齐读)

D、是啊,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全班齐诵!

 

(二)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

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A、特别的红、不一样的红------(相机板书:

别样红)

师:

别样什么意思?

(特别、尤其)请你来读读这别样红的荷花!

指名读句子。

师:

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他红得像什么?

(出示荷花的图片)

师:

站在湖边,你能闻到什么吗?

(这别样红的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指名读!

师:

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

映日------在阳光的照射下!

(相机板书:

映日和”映”的拼音)注意这是个后鼻音,要发到位。

老师领读两遍。

师:

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呀?

生:

早晨的太阳!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

你还能结合诗题来理解古诗的内容,真不错!

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一句看看!

   生:

在荷叶的映衬下!

   师:

是的,在莲叶的映衬下才变得这么红的!

有了绿的映衬,红得更红了,有了红的点缀,绿也就更绿了!

颜色多么鲜艳,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两句话!

师:

这两句确实不好读,既要表现莲叶的绿,又要表现荷花的红,谁还试试!

再次指名读!

师:

你们读上句,下句我来读!

师:

哪种对比显得更鲜明?

明白了吧?

来一起再来读读

这两句!

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

(晶莹的露珠……)

 

(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师课件出示图片:

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组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心中吗?

B、指名读(指导读,读出不同的韵味!

)齐读。

 

2、学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A、师:

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诗句,师引读: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四时是什么意思?

(四季)

师:

现在你们知道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的风光不同在哪儿了吗?

B、指名读

师:

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但“到底”是西湖六月的莲叶荷花最美呀!

谁再来赞美赞美?

(指名读,注意赞叹的语气!

C、师:

你们想留在那里吗?

那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向往之情吧。

齐读两句诗。

 

3、情感朗读整首诗:

A、师:

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

谁来读读这首诗?

B、(师配乐朗诵)还有谁也被这美景打动了,也想来吟诵!

这么多同学都想吟诵呀,那咱们一块配着音乐,边想象西湖六月的美景边吟诵这首诗吧!

全班齐诵读!

(师评价:

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

 

五、体悟情感:

1、同样是送别朋友,(出示诗句)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望着朋友渐渐远去的身影,是那样依依不舍。

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送别朋友。

而杨万里在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却只写了这样几句用来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

老师在这里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资料):

杨万里不仅和林子方是好朋友,他还是林子方的上级。

当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从南宋的都城就是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去福州任职时,杨万里就写下了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们能读懂这美景后面的情谊吗?

(出示课件: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以及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板书:

以景寄情)

2、诗人以诗寄情,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不舍之情吧!

配乐诵读!

3、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6、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4个生字:

湖、莲、穷、荷

2、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

领。

3、教师重点指导:

“湖”是左右结构,在书写时注意各

部分写紧凑,左部略窄;“莲”“荷”“穷”都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稍扁,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面,下半部分稍长,需占据上半格的一部分,不要全写到田字格的下半格。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的正

确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理解诗题

1、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们一走进教室就在关注屏幕(课件:

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们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太美了)

2、是啊!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的美景。

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3、(出示并板书诗题,相机指导书写“绝”字:

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生描红并仿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识记“绝”字的方法:

(加一加;组词法:

绝对、断绝等)

4、介绍“绝句”(出示课件)

绝句是我国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5、介绍诗人杜甫。

杜甫被你称为“诗圣”。

你了解诗人杜甫吗?

把你知道的说一说。

(生自由交流)(师相机出示资料)

二、初读诗文,解决字词

1、再次出示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图片的美,想一想图片可能会写些什么?

2、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并圈出不会读的字词,想一想古诗和图片的关系。

3、出示带拼音的诗句图片,让同学们在书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

指名读、齐读。

——同学们读的真好,诗本身也非常的美,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图片:

“两个黄鹂鸣翠柳”)

(1)(点击音频,播放叫声)是谁在树上欢快地聊天唱歌呀?

(黄鹂)

(2)相机出示黄鹂的图片,咱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指名读词“黄鹂”,齐读。

(3)它想考考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名字中的生字“鹂”吗?

生交流识记方法(加一加:

丽+鸟;形声字记忆法等)

(4)(出示“鸣”字)鸣的意思——生答:

鸣叫、歌唱。

,相机出示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师:

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多有趣呀!

(5)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出示诗句)

(6)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

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

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

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

指名读。

齐读。

(二)学习第二句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课件出示句子,同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习“鹭”:

你认识它吗?

(形声字:

上声下形)

师:

鹭这是一群很古老的鸟类,大约在5500万年前就已在地球上活动。

鹭可以分成草鹭、绿鹭、苍鹭等60多种,那咱们来认识一下文中出现的白鹭吧。

出示白鹭的图片并简单介绍:

体小,嘴黑色,腿脚黑色但趾黄色。

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

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和它打打招呼:

读词。

4、出示句子,强调“行”是一个多音字,此处读háng,一行就是一群。

5、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

(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

(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出示句子“窗含西岭千秋雪”

2、引导理解“千秋雪”:

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之长。

“千秋雪”就是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3、学习两个生字

出示“西岭”一词和图片,师简介:

这就是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仅95公里,总面积483平方公里,属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而闻名。

师:

“岭”字左边是“山”字旁,右边是“令”字。

这是一个——生:

形声字。

当换掉山字旁,加上“页”字旁,就变成——生接答:

“领”,师:

是的,带领的“领”(出示“领”字)。

当换上金字旁,就变成——生接答:

“铃”。

师:

是的,铃铛的“铃”。

(出示“铃”字)。

当换上“王”字旁,就变成——生接答:

“玲”,师:

是的,小巧玲珑的“玲”(出示“玲”字)。

齐读四个生字连词。

出示“含”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加一加、组词法)

师强调”含”是一个象形字,同时出示“含”字的演变过程。

4、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课件:

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5、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相机圈出)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妨也让我们感受一下。

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6、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心情舒畅愉悦)

7、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心情愉悦地吟诵出“窗含西岭千秋雪”吧!

(四)学习第四句(辗转)

1、诗人除了从窗户往外看,还向门外一瞥,他又看到了什么?

——生答:

“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机出示课件:

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

2、引导理解“万里船”:

这里指从遥远的东吴开来的船。

“东吴”呢?

(是古时的吴国,在我国的东部)

3、原来门外还停泊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

(愉快)

经历了战争之基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和快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

(出示第三、四句话)指名朗读第三四句。

三、认知贯通、读背古诗

1、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同学们,这首诗句句品过了,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3、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美的心。

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要读出诗歌的朗读停顿及重音。

(出示划分节奏的全诗)

5、这首诗很美,诗中写了很多种的景物,同学们快一起来找一找吧!

(师可适时板书: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6、这首诗的美,不仅仅只因为诗人写出了景物,还因为诗人为景物描绘出了颜色,那么同学想一想,这首诗一共写了那些颜色?

(黄、翠、白、青)

7、看着有着黄鹂、白鹭、窗前雪和万里船的图片,尝试背诵课文吧。

(1)两个(     )鸣(     ),一行(      )上(       )。

窗含西岭(             ),门泊东吴(                )。

(2)《绝句》是(     )朝诗人(           )写的,诗中描绘了(     )种景物,分别是(               ),诗中写出了(     )种颜色,分别是(                 )。

4、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含、岭、吴”。

2、学生交流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并指导写法:

“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

“岭”在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点不能丢了。

“含、吴”都是上下结构,“含”上边是“今”,要写得略宽,整个“今”从田字格的上半格延伸到下半格,下面的“口”只占下半格的一半,“吴”在书写时,“口”要写得略扁,下面的“天”从横中线的上部起笔,“天”要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的“口”。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写得较好的字,师生共同评价。

5、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大诗人杜甫欣赏了草堂周围的美丽景色,体会了诗人作诗的情形,感受了诗的意境,体会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课后请同学们再有感情地把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穷碧接天

以景寄情

莲叶

西湖六月风光

           

映日别样红

荷花

莲叶

                       

绝句

 

唐杜甫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雪船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16、雷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雷、乌、黑、压”等8个生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词“黑沉沉”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难点:

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么地变化的、

教学准备

师:

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

生:

自主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师出示谜语:

有一个谜语,想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脾气就属他,发起怒来大声吼,成串的泪珠伴着下。

”打一自然现象。

(出示谜底:

雷雨)

2.是的,雷雨是夏季常见的自然现象。

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听一听。

待会儿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听到了哪些声音?

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图片,并点击音频)

  学生自由举手说。

3.师:

同学们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情景。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雷雨》,去看看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特点吧,(板书课题:

雷雨)

4.师相机指导“雷”字的书写:

雨字头略宽,中间的四点均匀,下面的田字在横中线以下,写得稍窄。

  生描红并练习一遍,师巡视指导。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看看解决了哪些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注意:

“蝉、垂”是翘舌音,“雷”是边音,“迎”是后鼻音,“乌、迎”是整体认读音节。

4.巩固识字。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条中的生字,注意及时纠正错误。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轮读生字。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当补充,如“压”,做一做把手压在语文书上的动作。

“蝉”,让学生了解蝉是一种昆虫,出示图片并采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识记。

“垂”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

(可出示“垂”字生字动画)

6.学生给生字组词,并连同词语读一读。

7.将生字带入句中读一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自由朗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出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及板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

(3)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确4、5、6自然段写的就是雷雨中的景象。

(明确答案)

(4)引导学生找到写雷雨前(1-3段)、雷雨后(7-8段)景象的相应自然段。

(5)对比阅读:

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自己读一读,用心去感受景物的变化。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雷、乌、黑、压、垂、户、迎、扑”。

2.学生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按结构分类。

并与同桌交流,说一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出示半包围结构的字“压、迎”。

(1)范写。

,学生观察,发现书写顺序的区别:

“压”,先外后里,“迎”,先里后外,并告诉学生,所有偏旁是走之底的字,书写顺序都是先里后外。

(2)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写“压”和“迎”字易错的地方。

 师相机提醒:

“压”在书写时,不要丢了土中的一点;“迎”在书写时,不要在“撇竖提”的笔画上加一点。

(3)学生练写。

(4)反馈评价,出示优秀作品和有问题的作品,反馈后再次书写。

4.指导书写独体字,出示“乌、垂、户”。

(1)将“乌”与“鸟”字进行比较。

(出示鸟字)

(2)指导书写“垂”,强调第三画是竖以及四横的长短。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了解雷雨前的现象。

1.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的变化。

2.读通句子。

师:

请同学们拿起书看课文,谁来读第一到三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

(1)指名学生读。

(要求:

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有没有把生字音都读准了。

(2)学生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3)老师:

很好,都会读了,(出示要求)请你们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

注意不动唇,不出声,读后再按顺序找找作者写了雷雨前哪些景物,用横线划下来。

师生交流:

文中写到了雷雨前的哪些景色?

(板书相关景物:

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3.

(1)读出感情。

师:

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

(很可怕,很恐怖……)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①指名该生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评一评,他是否读出了这种感受。

②师:

“黑沉沉”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③师:

谁能做个“压”的动作?

  学生做动作后,教师(出示乌云图)问:

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得你透不过气来,你有什么感觉?

(有点害怕……)

  师:

谁能再读读?

指名读,齐读。

(2)学生齐读后,教师说:

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都感到害怕,就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