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882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docx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

 

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1、建设单位:

2、法人代表: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四、项目提出的过程、理由及意义

1、项目提出的过程

目前,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形式的旅游经济热潮正席卷全球,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令人惊叹。

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人们对这一“朝阳产业”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态旅游主要包括山地、森林、草地、水域、沼泽等各种生态景观类型。

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保持着大自然的原有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些还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自然生物多样性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生态旅游价值的主要尺度。

因此,生态旅游也可称为“回归大自然旅游”。

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筹集所需资金,使环境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开展生态旅游,迎合了现代都市人逃避拥挤、污染的城市环境及紧张工作的压力而投身大自然的愿望,使他们通过生态旅游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生态旅游的概念是1983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瑞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

仅仅二十年的时间,生态旅游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

“到大自然中去”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新时尚。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收入的15-20%。

我国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尤其是1999年开展“生态环境旅游年”以后,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许多地方政府将把生态旅游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以大力推动和重点扶持。

由于资源结构的特点,我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是森林

旅游。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各地政府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建立森林公园1000余座,经济面积近1000万公顷,年接待游客约7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0多亿元,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我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有着开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根据资源结构特点,我省已确定将生态旅游作为“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2、理由及意义:

(1)本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立县”和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总体上看,某县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

一是国民经济结构仍处于较低的层次,是一个带有工业化初期阶段特点的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农业比重偏高,工业成份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二是经济总量偏小,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11亿元,财政收入为40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7元。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某县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之路和强县之本,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资溪的打算是:

举全县之力,用全县之能,集全县之智,聚

全县之财,血战三年求见效,拼搏五载图崛起,加快旅游开发,努力把资溪建成特色鲜明、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胜地。

力争到2008年,实现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1亿元;到2010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3亿元,使旅游业成为资溪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并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是打好基础,高起点。

2007年,为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应全面搞好资源向产品转化的规划,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改变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第二步是强力实施,快发展。

突出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力争到2008年,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初具雏形,打响资溪生态旅游品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41.7%,形成“三二一”的生产格局;第三步是率先崛起,创辉煌。

到2010年,生态旅游成为主导产业,通过做旺做强做大旅游业,牵动和提升全县的生态产业,全面促进资溪经济发展,实现资溪的崛起。

(2)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建设项目地区风景区的生态旅游景点,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调整当地以林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降低当地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依存度,逐步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有利于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维护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青山长在,绿水长留,给子孙后代留下理想的生态环境。

同时,发展生态旅游,

可以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筹集所需资金,并给林区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其提高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完善项目地区风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3)本项目是改善旅游硬件环境,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项目地区风景区连接各主要景点间道路有部分为森林小径,路窄坡陡,雨天泥泞不堪。

新辟景点也因资金缺乏,没有及时修建游步道,因而交通极为不便;同时,食宿接待能力极低,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更极度缺乏;与当地环境资源特色相结合的娱乐户外体育设施目前还是空白;另外,大部分景点也急需进行必要的修整。

以上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将难以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要,势必形成游客进不去、住不下、玩不好、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丰富的生态资源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旅游经济效益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尽快改善项目地区风景区的旅游硬件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食、宿、行、游、购、娱基本配套的综合生态旅游体系,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

(4)本项目对减少贫困,增加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将原项目地区一带的农业林业劳动人口转移到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去,为那些由于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森林禁砍限伐而下岗分流的林场员工提

供新的就业机会,减少因失业贫困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

事实证明,开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林业企业摆脱困境,重新振兴的成功之路,从减少贫困,促进就业的社会效益考虑,实施此项目也有其必要性。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非常重要,投资该项目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研究过程及主要内容

1、研究过程

根据委托我单位编制某县项目地区风景区游步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我单位于2007年1月成立了项目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

3月中旬组织了调查组,对初拟的工程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对沿线的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进行了调查;对项目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未来旅游的发展规划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收集。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和预测,对工程方案进行了初步拟定,在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07年4月初编制完成了《项目地区旅游风景区游步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调查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旅游发

展条件;

(3)研究拟建项目的水文地质、地震、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结合项目地区风景区发展规划,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4)预测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

(5)计算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工程造价;

(6)对拟建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项目的社会效益;

(7)根据工程规模研究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8)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二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县项目地区风景区的大觉岩宗教文化朝觐区。

二、主要建设条件

1、区位条件

项目地区风景区位于省抚州市的某县,与福建省比邻,是镶嵌在武夷山西侧的一颗绿色明珠,居世界旅游胜地武夷山和国家风景名胜道教发源地龙虎山之间,距南方重要铁路枢纽鹰潭市70公里,距省会城市南昌200公里,距福建省会城市福州380公里,距昌北机场220公里,武夷山140公里,境内316国道横跨东西,鹰厦铁路纵贯南北,泸瑞高速公路通车以后,即使乘汽车到上海也只需要6小时。

拟建的东营至香港高速公路将从项目地区脚经过,资溪火车站也将建成二级站。

与龙虎山旅游区相通的资溪至贵溪二级公路拟今年开工建设。

项目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2、经济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某县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3130万元,比1997年增加5956万元,年增递增3%,财政收入4078万元,比1997年增加328万元,年均递增1.7%。

五年实际利用外资972.38万美元。

资溪的经济每年成正值增长趋势,为开发建设项目地区风景区提供有力

的经济基础。

3、资源条件

项目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种类丰富等众多特点。

为开发建设项目地区风景区生态旅游创造了有利资源条件。

4、气候条件

本项目实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9度,极端最高温度39.5度,极端最低温度为-13.1度,年平均降雨量度1929.9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70天。

5、工程地质条件

沿线区域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寒武震旦纪时期的变质岩浆地壳在上升条件下经过侵蚀切割形成,根据省地质局资料,项目区内无构造运动活动或发生断裂,地质构造基本上稳定。

6、筑路材料来源与运输条件

项目地区区有筑路料场,可提供石料,石质为花岗岩,沿途河溪天然砂砾等极其丰富,质地洁净等级好。

筑路材料水泥,普通的当地可供,高标号的从省水泥厂购进。

7、政策条件

某县高层领导理念现代,思路清晰,意念统一,高度重视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资溪旅游业发展,竭力推进资

溪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

资溪“生态立县”战略决策,不仅为资溪正确发展指明了通途,也为资溪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众意念支持和良好生态环境支持。

四、项目投入总资金

项目估算总投资1632.1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1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解决。

 

第二章旅游市场分析

一、概述

旅游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它发源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

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便逐渐的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旅游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

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欧美国家,旅游休闲产业十分发达,据有关数据表明,美国的旅游休闲产业已处于国民生产总值第一的位置,其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

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的休闲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工作时间的减少,共享工作已应运而生。

比如,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目前正普遍实行各种工作制。

政府认为:

缩短工作时间,可以减少失业,政府以较少的财政支出争取公众和个人的更大支持,使休闲产业发展更快。

二、国内旅游市场

改革开放,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速度更为迅猛。

经国家统计局确诊的统计结果表明:

2001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89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近178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亿人民币;旅游总收入达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2%,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快速增长,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3%,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

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达9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9%。

其中,外国人1343.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1%;香港同胞6187.97万人次,增长5.65%;澳门同胞1892.88万人次,增长19.98%;台湾同胞366.06万人次,增长6.35%。

15个主要客源国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有14个国家实现两位数增长,有6个(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印尼)国家的增幅超过20%。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达3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0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7%。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

其中:

城镇居民3.85亿人次,农村居民4.93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

其中:

城镇居民旅游支出2848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支出103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1.80元,比上年下降1.7%。

其中:

城镇旅游人均花费730.70元,农村旅游者人均花费209.07元。

在2007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国内旅游者接待总人数为2.19亿人次,旅游收入合计为865亿元,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22.3%。

2007年,国内旅游全面升温,呈现出出游人数大幅增长、热点地区扩张、旅游旺季前“推”后“延”的特点,并形成了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国内旅游“黄金周”,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丰富多样,促使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

初始的游山玩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及特种形式的旅游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逐渐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99生态环境游,推动着我国数以千万计的旅游者走向大自然。

自1982年9月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势不可遏。

到1992年8月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原国家林业部在大连召开全国森林公园工作会后,森林公园的建立更加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据资料表明,到1999年上半年为止,我国各类森林公园953处,经营总面积850万公顷,已占国土面积的0.85%,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06处,经营面积605.35万公顷。

近五年(1994年至1998年)来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平均增长率为15%以上,年均接待

游客达5000万人次,占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0%以上,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总数达3.5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收入2.6亿多元,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有近12万农民依托森林公园通过从事森林生态旅游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1999生态环境旅游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9000多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

目前我国森林公园已拥有宾馆、商店等服务设施30多万平方米,旅游接待床位8万多张,旅游车船3500台(艘),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相应发展。

大部分森林公园已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齐全的配套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尤其是我国进入“世贸”以后,对外进一步开放,可以预见,我国的旅游业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三、市场分析预测

1、市场分析

项目地区风景区生态旅游市场是一个新开辟的市场,市场需求应该从项目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旅游新产品的开发以及与省现有的同类旅游市场相比较进行综合分析。

(1)区位与资源分析

项目地区旅游区位于境内,距某县城25公里。

旅游区地处省东郊,紧邻福建,去南昌约200公里,往福州380公里,距重要铁路枢纽城市鹰潭70公里。

旅游区居于世界旅游胜地武夷山和道教仙山龙虎山之间。

距武夷山约130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50公里。

旅游区交通便利,鹰厦铁路和316国道擦边而过,与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有水泥公路相连,泸瑞高速公路通车后,赴上海仅6个小时车程。

南昌机场和武夷山机场可为依托,2小时车程均可抵达。

即将开工建设的东营至香港的高速公路从项目地区脚经过。

项目地区地处赣闽交界处武夷山脉西麓,系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兼具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生态特征,是中国东部、中部植物种类交叉区域,植被类型丰富。

据已掌握的资料显示区内有9个植被类型,珍稀濒危植物45科、123种,其中有国家级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16种,特别是珍贵的存有面积100余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群落。

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是一座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旅游区内森林面广,青山直插云天,溪流在原始生态大峡谷里穿行,瀑布似天际奔泻而下,水清胜境,怪石嶙峋,蝴蝶翻飞,草盛花浓,好一个自然生态的完美组合——极具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胜地——省项目地区。

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旅游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的年产值为200亿元,根据世界旅游组

织预测,今后的生态旅游和大自然旅游占国际旅游的20%。

2000年以来全世界涌向大自然的人次已突破30亿。

可见人们投向大自然怀抱,观光、度假、疗养、运动、探险已成为新的发展潮流。

项目地区区位条件与资源优势无疑为项目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需求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目标市场定位

项目地区旅游区目标市场定位如下:

A.周边区域

省境内——省境内资溪旁边市县,可望成为项目地区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主要区域包括:

抚州、鹰潭、南昌、上饶、景德镇、赣州部分县、九江等。

福建省——离资溪较近的福建部分市县,亦可望成为项目地区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主要区域包括:

光泽、邵武、南平、三明、永安、建瓯、顺昌、建阳等市县。

B.延伸市场——到龙虎山、武夷山、三清山、庐山进行山水观光旅游的外省旅客、海外游客,被项目地区旅游区高档、丰富旅游产品吸引而来。

C.远程区域

依托于——良好生态环境,美丽而原始的自然风光,高品位、有特色的休闲运动旅游产品,项目地区旅游区完成可以吸引相对远距离的远程游客。

以下三个三角洲是项目地区旅游区远程区域重点目标市场:

厦漳泉三角洲——厦门、漳州、泉州及福州地区可望成为主要客源地。

因为有直接相通的鹰厦铁路,厦门、漳州、泉州的游客来资溪十分方便,可作为旅游营销的主攻地之一。

长江三角洲——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无锡地区亦可望成为项目地区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

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及靠近省广东省部分地区亦是项目地区旅游区的主要客源地,是因为所在地经济发达,人们消费能力强,消费意念较为现代,有贴近自然的强烈需求。

营销得法,湖南、湖北、安徽、中国北方部分省市和港澳台也将成为项目地区旅游区的客源地。

2、市场预测

在进行市场分析和目标市场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的预测和实现项目地区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客流量以及远期发展的客流量,对该项目开发建设的内容,建设规模、开发建设的投入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现就省以及与之相邻的福建省现有的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借用同类旅游项目的实际客流量,来分析预测项目地区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客游量,使其更趋确实合理。

位于省九江的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教育名山、

政治名山、宗教名山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客流量逐年增加。

据调查,2007年全年客流量127.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1.2%,其中,境外游客增长18.2%,全年财政收入突破1.28亿元。

与项目地区相距50公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获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堪称中国道教第一山的龙虎山,其设计容量规模1.8万人次/日,可在中国旅游黄金周的期间,客流量竟达到2万人次/日-2.3万人次/日。

据调查,2001年全年客流量为35.2万人次,2007年全年客流量为39.6万人次。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北段,距项目地区200公里。

1982年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山名胜风景区方园70平方公里,素有“碧水青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胜,据调查显示,2001年武夷山全年客流量为180万人次,2007年达到200余万人次。

依据项目地区特有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比较本省及邻近省现有同类旅游市场的实际状况,综合分析预测项目地区旅游风景区旅游接待人次为:

近期:

全年旅游接待人次为30万人次;

中期:

全年旅游接待人次为60万人次;

远期:

全年旅游接待人次为100万人次。

 

第三章建设条件

某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资溪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施“小县大开发,小县大产业,小县大县城”的“三小三大”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一个文明繁荣的新山城,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已先后完成了旧城改造一、二期工程;新建了繁华新街、农民街、城东经济开发区、商业城、法水温泉宾馆;完成了有线电视台、县宾馆、自来水工程及环城水泥路工程。

县城面积比10年前扩大了一倍多。

资溪投资环境宽松,投资政策优惠。

该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和“你助我发展,我助你发财”的思路,制订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为外来投资者保驾护航,确保投资者利益,努力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某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6.9℃,最热7月平均气温27.7℃,平均光照辐射量100697卡/cm2,年平均日照为1596.7小时,平均降雨量1929.9mm,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7%,年无霜期270天,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项目区地质主要由寒武震旦纪时期的变质岩浆,地壳在上升条件正点,经过侵蚀切割形成。

主结构为石墨片岩,呈片状节理发育,经过多次变质形成石墨石英片、白云母、含铁石英岩、片麻状花岗岩、映山红花岗岩、钾长石等十余种

岩质,是现代建筑装璜上佳材料。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省部分)(GB18306-2001),项目区动峰值加速度g小于0.05,某县属地震不设防区域。

四、建设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1、水泥

当地水泥厂可供应普通水泥,高标号水泥采用省水泥厂生产的万年青水泥;

2、石料

项目区石料主要有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片麻岩等,路线沿线附近均有石料场可供选用。

工程开挖强度较高的石方均可制作成片石和碎石材料;

3、砂、砂砾

砂及砂砾均可从附近河床中采集;

 

第四章项目地区风景区规划

一、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持续发展。

要遵循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景区所有开发必须建立在对项目地区优良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之上,做到开发有序、经营规范、管理得力、措施到位、效益明显,严禁“竭泽而渔”式的破坏性开发。

2、突出重点,滚动开发。

以开展森林观光和生态休闲度假产品为重点,树立品牌,滚动开发,分区实施;待积累经验和资金后,再规模开发,超常发展,产生轰动效应。

3、旅游联动,整体协调。

旅游开发要成为某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通过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农业、林业、水产种植养殖和相关加工业的发展。

4、安排丰富多样的开敞空间,并以多种个性化的旅游设施、景点来吸引不同年龄及背景的使用者。

5、充分利用并发掘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元素,使之与规划完美结合。

6、以高效、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环境保护及景观改善的需求。

7、合理归并、搬迁农村人口,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资溪项目地区地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风景资源,在旅游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都应采取生态化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无烟工业”——旅游业。

二、规划范围

项目地区旅游区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四至及界址坐标为:

以项目地区为中心,面积30万亩。

东南与福建的武夷山交界,西至月峰山沿山脊到东源桥头再上山脊至东坑村小组后与饶桥镇行政界为界,北至贵溪市。

第二部分四至及界址坐标为:

以莲花山为中心,面积1.8万亩。

东南至武夷山山脉,西至朱岩——大觉岩沿途水沟第一急弯处山脊,北至项目地区林场与朱岩村山界。

三、规划目标

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兴建旅游基础设施,融资开发旅游接待服务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