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197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docx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15年11月10日晚浙江省丽江市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下图为“该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2.对图中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河河谷形态均呈“U”型B.此地地壳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C.甲处地貌形成与流水堆积有关D.乙断层可能受内力影响所致

  下图为“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处属于(  )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

4.乙侧河岸(  )

A.形成冲积扇 B.适宜建设港口

C.河流流速较慢D.多位于河流上游

  下图为“华北某地地质剖面和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影响图示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植被C.交通D.历史

6.甲处沉积层界线呈锯齿状,其直接原因是(  )

A.径流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破坏D.气候变化

  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地推断地层形成过程与地貌的关系。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

7.总体来看,对本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背斜 谷地    B.向斜 谷地

C.背斜 山地D.向斜 山地

8.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推覆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读“某推覆构造示意图”(图a)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b),回答9~10题。

图a

图b

9.图b中表示飞来峰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

A.f→甲B.a→丙C.d→丁D.e→戊

10.飞来峰景观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岩层断裂—垂直上升—外力侵蚀—推移上覆

二、双项选择题

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

B.②处岩石可能是玄武岩

C.③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④处岩石易受重熔再生作用

1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有(  )

A.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B.沉积岩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D.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右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

字母al表示相应环节。

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f环节包括蒸发和植物蒸腾

B.a-c-d-e循环涉及水汽数量最大

C.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D.若该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则c通常指的是向偏东方向输送水汽

14.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石灰岩和页岩属于①这类岩石

B.②③两种岩石不可能直接相互转化

C.g、j、k环节分别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D.h、i、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三、综合题

15.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特征是   

 。

 

(2)①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季节强度最大;②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季节强度最大。

 

(3)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

1.B 解析: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由图可知,②处下方岩层为修公路已经被破坏,稳定性差,且该处坡度较大,所以②处最易发生滑坡灾害。

2.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河谷形态呈“V”型。

此地地壳如果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则该地应以外力沉积为主,由图中地层剖面来看,当地是沉积后发生水平挤压、抬升,然后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

由图可以看出,甲处为谷地,为流水侵蚀形成。

乙处断层是受内力拉伸,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发生断裂形成的。

3.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顶部遭受侵蚀后成为谷地。

4.C 解析:

乙侧河岸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流速较慢,堆积作用明显,不适合建设港口,多位于河流下游;冲积扇多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

5.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聚落位于山麓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自然条件优越。

6.A 解析:

甲处的岩层为沉积岩,主要是河流的冲积物沉积形成,不同时期河流的流量大小不同,导致河流携带物质在河口沉积位置不同,因此同一物质的岩层,就呈现出位置的移动,呈现出锯齿状的特点,A正确。

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岩层弯曲变形、出现断裂或断层,不是锯齿状的原因,B错误。

植被破坏、气候变化不会导致岩层形状的变化,C、D错误。

7.A 解析:

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形态是向上弯曲,可以判断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其顶部被侵蚀,所以地貌为谷地。

故A正确。

8.D 解析:

根据岩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规律,再读图可知:

③岩层在岩石①②③的最下面,所以岩石③最早形成,①曾经是个火山口,被后来形成的②层覆盖。

故D正确。

9.C 解析:

结合题意,从构造图中可以看出,飞来峰岩石属于沉积岩。

从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丁为沉积岩,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喷出型岩浆岩,戊为变质岩。

a为冷却凝固,b为上升运动,c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为固结成岩,e为变质作用,f为重熔再生。

10.A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在地球内力的水平挤压作用下,岩层褶皱断裂,“飞来峰”所在断块沿断层线自下而上推挤,覆盖在相对下沉的断块上部,后期由于剥蚀作用,残留的老地层覆盖在新地层之上,形成“飞来峰”。

11.AC 解析:

①处位于岩浆附近,岩石容易受高温、高压的作用而产生变质,形成变质岩,A正确。

玄武岩是喷出岩,②处位于地下深层,应为花岗岩,B错误。

③处岩石呈层状结构,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正确。

重熔再生发生于地下深层,而④处位于地表,D错误。

12.BC 解析:

岩浆已侵入到沉积岩中,表明岩浆岩的形成迟于沉积岩的形成,A错误。

同时代形成的沉积岩中发生了明显的错动与位移,说明沉积岩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B正确。

沉积物覆盖于喷出岩之上,表明沉积物的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C正确。

图中的岩层先弯曲,后断裂,表明褶皱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D错误。

13.A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f为蒸发环节,包括水体蒸发和植物蒸腾;a为蒸发、c为水汽输送、d为降水、e为径流,构成海陆间水循环,涉及水汽数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是冰雪融水补给;中纬度大陆西岸,水汽输送通常靠中纬西风,向偏东方向输送水汽。

14.A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沉积岩,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岩。

石灰岩和页岩属于沉积岩;岩浆岩有且只有岩浆冷却凝固形成;g为外力作用、j为重熔再生、k为变质作用,分别形成沉积岩、岩浆、变质岩;h、i、l三环节分别属于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

15.

(1)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流水侵蚀 夏(秋) 流水沉积 夏(秋) (3)(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解析:

(1)题,由图名及图示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面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故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题,①地位于上游山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②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流流量大时①地的侵蚀作用和②地的沉积作用明显。

第(3)题,结合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该山地是向斜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