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24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docx

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练习15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练习教师版

(40分钟 100分)

一、基础全面练(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4·江苏高考)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2)关键知识:

糖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淀粉水解只需要酶的催化,不需要能量。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对能量的利用特点。

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

主动运输、胞吞、肽链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

2.(2015·哈尔滨模拟)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内的钠离子排出需要消耗ATP,此过程与载体蛋白有关

B.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两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数和磷酸基团数分别是4和4

【解析】选D。

神经元内的钠离子浓度比细胞外低,所以神经元排出钠离子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正确。

细胞连续分裂时,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此过程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B正确。

一个ATP含有一分子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所以一分子ATP可以水解为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C正确。

两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数和磷酸基团数应该分别是4和6,D错误。

3.(2015·郑州模拟)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与核苷酸的元素组成相同

B.ADP比ATP的稳定性差

C.氧气不是细胞质基质形成ATP的必要条件

D.ATP中能量的释放需要水的参与

【解析】选B。

ATP与核苷酸的元素组成相同,均为C、H、O、N、P;ATP比ADP的稳定性差,易水解;细胞质基质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ATP中能量的释放为水解过程。

【加固训练】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在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ATP

【解析】选B。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因此ATP与ADP相互转化是生物界所有生物都依赖的能量供应机制;光合作用过程中形成ATP所需能量来源于光能,没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可以产生ATP。

4.(2015·徐州模拟)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氨基酸序列决定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不能防止细胞产生过多的产物A

【解析】选B。

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其变构位点与活性位点均取决于酶的空间结构;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不能说明酶没有专一性;从图中可知,酶1的活性与产物B的浓度有关,当产物B浓度高时,酶1无活性,因此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能防止细胞内产生过多的产物A。

5.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底物浓度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B.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曲线①所代表的反应比曲线②所代表的反应先达到反应平衡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

(1)找到两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

(2)明确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解析】选B。

由图可知,底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酶促反应都有适宜的温度,超过这一温度时,酶的活性会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A点不会持续上移;与仅有酶的曲线相比,加入化合物P后酶促反应速率降低,说明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从坐标图可以看出,曲线①条件下比曲线②条件下反应速率高,故达到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要短。

【延伸探究】若该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则对应的曲线可能在图中哪一位置?

说明了什么?

提示:

若空白对照曲线与曲线②重叠,则说明化合物P使酶完全失活;若在曲线②以下,说明化合物P使酶活性部分降低。

6.如图是人体内某种酶的活性曲线,这种酶可能催化下列哪一项化学反应

(  )

A.葡萄糖合成糖原

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C.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D.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选C。

由图可以得出该酶催化活性在pH=1.5左右时最高,可推知该酶为胃蛋白酶。

7.(2013·江苏高考改编)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实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A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B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C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D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斐林试剂鉴定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2)斐林试剂需要在碱性环境中发挥作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实验材料与鉴定试剂的选择。

A项中,过氧化氢受热会分解,所以不适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项中,在不同温度下,根据蓝色的深浅或是否变蓝,来确定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的分解程度;C项中,淀粉不能被蔗糖酶分解,故该实验不能鉴定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项中,酸性环境会破坏斐林试剂,因此斐林试剂不适合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的鉴定试剂。

8.如图,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甲→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解析】选D。

生物体内ATP与ADP的含量比较少,且处于动态平衡;甲→乙过程是水解酶起作用,而丙→乙过程是合成酶起作用,酶的种类不同,空间结构不相同;丙由腺苷和磷酸构成,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丁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ATP合成时要消耗磷酸(戊)。

二、能力培优练(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9.图甲表示细胞中某条生物反应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酶,A、B、C代表不同的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消耗速度加快

B.若B大量堆积,则很可能是b和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所致

C.当图乙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上升

D.酶活性在t1时比t2时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得更严重

【解析】选B。

由图甲可知,a是催化A生成B的酶,若a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消耗速度减慢;b催化B生成C,c催化B生成A,所以当b和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时,可能导致B的积累;酶活性与温度有关,t2时,部分酶活性丧失,调到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不变;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变性失活,而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减弱,但酶的空间结构并没有被破坏。

10.(2015·邢台模拟)图一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不足

B.图二曲线,酶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f表示

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c和d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应变为曲线f;增大pH,应变为曲线e

【解析】选B。

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因素为底物的浓度;图二曲线中当底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反应速率降低;图二B、C点的速率值是一个定值,无法用曲线c和d表示;图二曲线b是在最适pH下测定的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无论pH增大还是减小,曲线b都应变成曲线f。

三、大题规范练(共2小题,共48分)

11.(21分)(2015·本溪模拟)鱼被宰杀后,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经过降解生成对鱼肉鲜味贡献最大的物质——肌苷酸(IMP),但是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该物质会被进一步降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风味变差。

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常见淡水鱼(草鱼、鲴鱼和鳝鱼)的肌肉中分离纯化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分析回答问题: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活性

金属离子

浓度(mmol/L)

相对活性(%)

草鱼

鲴鱼

鳝鱼

Na+

30

100.83

101.47

96.03

Zn2+

1

112.38

116.06

158.13

Ca2+

5

65.21

96.18

88.18

(1)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一定措施有效    ACP的活性。

据图1可知,草鱼ACP活性的最适pH为    左右。

(2)据图2可知,3种鱼的ACP的最适反应温度最低的是    ;反应温度超过60℃与pH低于3.8,对鳝鱼肌肉ACP活性影响的机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其中pH低于3.8会破坏ACP的      。

(3)由表可知,对ACP活性有激活作用的金属离子是     ,可以通过在鱼肉中添加微量的      来抑制鱼肉鲜味的下降。

【解析】

(1)由题目所给信息酸性磷酸酶能导致鱼肉鲜味下降、风味变差可推知,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有效措施抑制ACP的活性。

由图1可以直接看出,草鱼ACP的最适pH为5.0左右。

(2)据图2可知,3种鱼的ACP的最适反应温度最低的是鲴鱼;反应温度超过

60℃与pH低于3.8,对鳝鱼肌肉ACP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均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活性丧失,其中pH低于3.8会破坏ACP的空间结构。

(3)由表可知,Na+对ACP的活性基本不产生影响,Zn2+可以使ACP活性增强,Ca2+可以使ACP活性减弱。

答案:

(1)抑制 5.0 

(2)鲴鱼 相同 空间结构

(3)Zn2+ Ca2+

12.(27分)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某同学正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      、     及

    等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

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产生颜色反应?

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

此实验应选何种试剂?

(3)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在下图中绘图反映实验结果。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普通淀

粉酶相

对活性

(%)

6

25

43

67

83

65

22

2

0

0

极端耐

热淀粉

酶相对

活性(%)

6

15

25

48

76

92

100

98

82

65

【解析】酶促反应速率受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等因素影响。

若检测底物,应选用碘液与淀粉反应,呈蓝色;若检测产物,应选用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此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应选用碘液进行检测。

在绘图过程中,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答案:

(1)pH 酶浓度 底物浓度 产物浓度(任选三项作答)

(2)碘液与淀粉产生颜色反应,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糖产生颜色反应,检测的是产物;此实验应选碘液进行检测。

(3)如下图: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