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927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27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4页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4页
亲,该文档总共1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docx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

伟业集团长江特大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234

1.1现场施工组织机构...........................................234

1.2设备、材料、人员调遣.......................................234

2工程概况.......................................................235

2.1概况.......................................................235

2.2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235

2.3桥梁技术标准...............................................238

2.4设计规范...................................................239

2.5桥梁工程...................................................239

3主桥施工方案...................................................242

3.1主桥5#、6#墩基础施工.......................................242

3.2主桥5#、6#墩身施工.........................................256

3.3主桥主梁施工................................................257

4引桥施工方案...................................................269

4.1工程概况...................................................269

4.2桥台施工...................................................269

4.3引桥桥墩及交界墩施工.......................................278

5附属工程施工...................................................297

5.1桥面系施工..................................................297

5.2引道施工....................................................299

5.3道路交叉....................................................311

5.4道路交通工程................................................312

6项目管理目标及措施.............................................312

6.1质量目标及措施.............................................312

6.2安全目标及措施.............................................317

6.3工期目标及措施.............................................323

6.4文明施工目标及措施.........................................326

1施工组织

1.1现场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总工程师

安全部

物资部

机械部

劳资部

财务部

计划部

办公室

试验室

质检部

工程部

 

南岸引桥施工处

南岸主桥施工处

北岸主桥施工处

北岸引桥施工处

作业班组

1.2设备、材料、人员调遣

在工程中标10天内,本局将组织先遣人员和部分设备进场进行临时设施和施工准备工作,1个月内完成人员和设备的调遣进场工作。

施工人员主要从我局即将完工的工程项目的技术骨干中抽调,并从局所属的重庆分公司抽调部分精兵强将组成xxxx大桥项目经理部。

主要设备、人员、材料进场时间见下表:

项目名称

进场安排

备注

人员

管理人员、相关工种工人约500人

主要人员1月内,其余按工期进展要求进场

前站约50人10天内

设备

钻机、拌合站、输送泵、变电站、发电机

开工1月内进场

拌合站先进1套

塔吊、墩柱模板

据进度要求提前15天

挂篮、支架、模板

据进度要求提前15天

龙门架、架桥机

据进度要求提前15天

测量、试验仪器

开工10天内进场

随前站人员进场

材料

施工用材、结构用材

根据施工需要分批进场

2工程概况

2.1概况

xxxx公路大桥是一座在xx县跨越xx的特大型桥梁,桥位位于xx车渡码头下游900米的龙门口。

北岸引道接县道X0962线水清至xx的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至水清与省道307线连接。

主线(C1线)测设起点为县道X0962线C1K9+800,在C1K9+950.393左弯沿xx而下进入新修引道,在C1K12+326.178(曹家沱)右弯跨江而过,南岸在龙君庙处上跨S308线,与42米大街平交,止于C1K13+800,总长4.0km。

支线(C2线)起点为C1K13+500南岸桥台处,向左弯向纳溪,止于C2K0+170,总长170米。

支线(C3线)为42米大街的一段,起于C1K13+800,止于C3K0+400,总长400米。

跨江特大桥桥长1090m,主桥为主跨252m的连续刚构桥,主桥总长544m。

2.2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2.2.1气象

Xxxx大桥位于xx市东xx下游约68公里(水路)处的xx县城东龙门口,地理坐标东经:

105°04′40″、北纬28°44′00″。

桥区为温暖潮湿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是冬暖春旱,夏季炎热、雨量充沛。

(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8℃,7~8月为高温季节,月平均气温27.3℃,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0.6℃(1972年8月27日),多年极端最低气温-1.9℃(1991年12月26日)。

(2)降雨

多年平均降雨量1150.8mm,雨量集中,夏季多大暴雨,5~10月是降雨集中期,平均降雨量903.3mm,占年总量的80%,其中7月份降雨量最多达197.7mm,1月降雨量最少。

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多年1529.3mm(1968年),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少年784.1mm(1960年)。

(3)风

桥区风向主要为西风,1~4月多吹偏北风,5~12月多吹西风。

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瞬时风速42m/s(1975年7月18日)。

根据《桥规》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设计基本风速U20=28.3m/s,U10=23.6m/s(100年重现期的10min平均年最大风速)。

(4)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8%~88%之间,最大相对湿度100%,最小相对湿度18%。

2.2.2工程地质

全线地层构成为上覆第三系崩坡积层及洪坡积层,除崩坡积层堆积较厚外,表层浮土厚度均较薄,下层为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J2s),以灰白色,紫红色砂岩及砂质泥岩互层,岩石倾向2100~2450,倾角90~250,路线(约S540E)与岩石倾向交角在800~1200之间,故无顺层滑坡之虑。

新建引道主要位于xx北岸,顺江而下。

各路段地层分布如下:

K9+800~K11+385段为J2s基岩裸露区(上覆土层小于2m);

K11+385~K11+730段为Qc+dl块石土、块石夹土层;

K11+730~K11+870段为J2s基岩裸露区(上覆土层小于2m);

K11+870~K11+913段为Qdl+pl低液限粉质粘土层;

K11+913~K12+040段为Qc+dl块石土、块石夹土层;

K12+040~K12+310段为J2s基岩裸露区(上覆土层小于2m);

K12+310~K12+540段为Qc+dl块石土、块石夹土层;

K12+540~K12+580段为Qdl+pl低液限粉质粘土层;

K12+580~K12+682段为J2s基岩裸露区(上覆土层小于2m);

K12+682~K12+885段为河床Q4al卵石质土层;

K12+885~K13+140段为J2s基岩裸露区;

K13+140~K13+560段为Q3al卵石夹土及Q3el低液限粉质粘土层;

K13+560~K13+700段为J2s基岩裸露区(上覆土层小于2m);

其中K12+250~K12+418引道段岩坡高约50m,坡体由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其表面呈弱风化状态,岩层产状稳定,以50~100外倾,边坡坡度一般大于700,局部地段大于900,植被发育,其周边及坡脚未见崩落、垮塌迹象及崩积物,目前该段边坡处于自然稳定状态。

2.2.3地震

由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所承担本桥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上,xxxx公路大桥工程场地位于龙门山、大巴山和雪峰山冲断带前缘所共有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四川盆地内,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缓慢的整体

性抬升,差异活动不明显,是一个新构造较微弱的地区。

区域范围内,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上,与之相应的是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也分布在该断裂带上。

工程场地所处的川东陷褶束范围内,地表上主要发育一系列近于平行展布的隔档式褶皱构造,背斜构造的成因与断层的弯曲扩展具有密切的联系,控制了一系列5级左右的中强地震的发生。

地震常发生在背斜的轴部或陡翼,等震线长轴方向与背斜轴走向一致,且常具有震级较低、震源较浅、震中烈度比正常地震烈度略偏高的特点。

距工程场地较近的桐子园背斜和向阳山的背斜,是华蓥山断裂带南西段的一部,未来一旦复发5级左右的地震,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烈度不会超过Ⅶ度。

历史地震资料表明,工程场地主要遭受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上6级以上强震和场地附近中强地震的影响。

外围地区及场地附近的强震对场地的影响烈度未超过Ⅴ度。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

地震动

50年超越概率

80年超越概率

10%

10%

7%

5%

地震烈度

6.6

6.9

7.1

7.2

基岩峰值加速度(cm/s2)

71

90

111

134

2.2.4水文

大桥于xx县城车渡码头下游约900米处跨越xx,桥位河段历史洪水状况:

从1905至1990年期间,xx县城区共历1905,1917,1920,1931,1937,1947,1958,1966,1991九次洪灾,其中以1905,1917,1966,1991四次洪水危害甚剧。

其中1966年江水猛涨,是解放以来的最大洪水,淹没高程260.33米。

根据洪灾频率统计,平均10年一次灾害,每25年一次大灾害。

水文分析计算与主要成果:

(1)设计流量和水位

分别采用展延后的xx防洪水尺资料和用李庄水文站资料,通过李庄站与xx防洪水尺水位相关,推算桥轴断面设计洪水位,两种方法推算的结果较为接近,计算结果如下表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水位系黄海基面系统)

设计频率P(%)

设计流量QP(m3/s)

设计水位GP(m)

0.10

78200

266.86

0.33

69800

265.03

1.00

62100

262.65

2.00

57100

260.62

5.00

50400

259.00

10.00

45100

257.55

(2)桥墩冲刷

大桥设计洪水频率P取为0.33%。

在P=0.33%条件下,桥下冲刷计算成果列举如下表。

施工期冲刷根据头年11月至次年5月枯水季节实测资料推算,其洪水频率P取为10%。

冲刷深度表

冲刷项

南岸(6号)主墩

自然演变冲刷深度△hp(m)

2.0

局部冲刷深度hb(m)

14.4

施工冲刷深度hb(m)

6.0

(3)施工洪水位及流速

取每年11月至翌年5月的水文资料计算施工洪水位及流速。

计算结果如下表

施工洪水位及流速表

施工洪水

P=10%

P=20%

设计洪峰流量Qp(m3/s)

11700

10600

设计洪峰水位Gp(m)

245.60

245.00

设计断面平均流速Vp(m/s)

2.24

2.14

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侧中山区,区内大部分地段植被茂盛。

2.3桥梁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

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人群3.5KN/m2。

(2)桥面宽度:

0.25m人行栏杆+1.5m人行道+12.0m行车道+1.5m人行道+0.25m人行栏杆,桥面总宽15.5米。

(3)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6度(按7度设防)。

(4)设计洪水频率:

1/300。

(5)通航标准:

Ⅱ-1级,根据GBJ139-90内河通航标准,Ⅱ-1级航道通航净空为底宽105米,顶宽80米,净高18米,最高通航水位按20年一遇洪水位,由石棚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高程263.38m控制。

(6)引道技术标准:

按山重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

设计荷载:

汽车—超20级,挂车—120;

计算行车速度:

40公里/时;

路基宽度:

南岸:

15米,北岸12米;

最小平曲线半径:

100米(桥头60米);

最大纵坡:

5%;

设计洪水频率:

1/50

2.4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合订本JTJ1989)

(3)《公路桥位勘察设计规范》(JTJ062-91)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5桥梁工程

2.5.1桥型

主桥跨径组合为:

(3x20m)连续箱梁+(146m+252m+146m)连续刚构+(5x40m)简支T梁+(11x25m)简支空心板,总长1090.2m。

北岸桥台(1号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南岸桥台(23号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北岸主墩(5号墩)为双薄壁墩身,扩大式基础嵌入裸露基岩,南岸主墩(6号墩)为双薄壁墩身,水中基础,基础采用钢围堰施工;4号和7号交界墩采用桩基础,空心薄壁墩;

2.5.2主桥上部构造

箱梁O号段长15.6米(包括墩两侧各外伸1.8米),边跨主梁现浇段长18.1米。

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分别为15.6米(0号段),12×2.8米,12×3.6米,9×4.4米,3.6米(合拢段),累计悬臂总长118.2米。

1号~33号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

全桥共有3个合拢段,边跨及中跨合拢段长度为3.6米(采用型钢桁架作合拢段劲性骨架)。

箱梁为三向预应力结构,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箱顶板宽15.5米,底板宽8.5米,箱梁顶板设置成2%双向横坡。

箱梁跨中及边跨支架现浇段梁高4米(箱梁高均以腹板外侧为准),墩与箱梁相接的根部断面和墩顶0号梁段高为14.5米。

从中跨跨中至箱梁根部,箱高以1.8次抛物线变化,其方程为h=(10.5/1201.8)X1.8+4(从跨中算起)。

箱梁腹板在墩顶范围内厚120厘米,从箱梁根部至12号梁段腹板厚70厘米,从13号梁段至24号梁段腹板厚60厘米,从25号梁段至36号梁段腹板厚50厘米,箱梁节段间腹板厚度变化采取50厘米长渐变过渡,每号梁段的腹板上设有抗剪齿口。

箱梁底板厚除0号梁段横隔板范围内为150厘米外,其余各梁段底板,从箱梁根部截面的130厘米厚以1.8次抛物线渐变至跨中截面40厘米厚,其变化方程为t=(0.9/1201.8)X1.8+0.4(从跨中算起),边跨现浇底板厚从合拢段跨中起到边跨端由40厘米直线变化到60厘米。

主桥共设10道横隔板,分别在5号、6号墩顶各设两道1.5米厚的横隔板,边跨梁端(即4、7号墩顶)设一道1.5米厚横隔板,在腹板变厚度处的S14、S26截面设一道0.3米厚横隔板,各横隔板均设置了人洞以便施工、检查,0号梁段底板也设有一人洞供施工用。

2.5.3主桥下部构造

(1)5号、6号主墩基础

5号、6号主墩为双薄壁柔性墩,两肋净距8m,截面为2×8.5m,在墩身上、下游设置弓形分水尖。

墩身采用翻模施工。

北岸主墩基础置于裸露砂岩上,采用明挖扩大基础。

南岸主墩基础处施工水位(10%)下水深约12m,砂卵石覆盖层厚约19m,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采用钢围堰施工。

桩基直径250cm,14根,内外两层环行布置。

(2)4号、7号交界墩基础

4号、7号交界墩墩身采用空心薄壁墩,翻模施工。

基础采用4根直径150cm的钻孔或挖孔桩基础。

2.5.4、引桥

北岸1号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肋板式桥台,2号、3号墩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墩身桩基直径均为150cm。

桩的开挖将穿透大块石土层,施工时注意保证井壁的稳定。

南岸引桥基础均采用2根钻孔或挖孔桩基础,横向桩距8.2m。

8号和9号墩身桩基直径为250cm,中间设横系梁;10号~12号墩身桩基直径为200cm;13号~22号墩身桩基直径均为150cm;23号墩为重力式桥台。

(1)引桥40米T梁结构

40米T梁梁高2.5米,梁间距2.0米,全桥宽由8片T梁构成,每片梁预制宽度1.6米,现浇湿接缝0.4米,预制T梁时顶板应形成2%横坡。

每片梁配用φj15.24-6和φj15.24-7预应力束,设计张拉吨位1176KN和1372KN,两端张拉,相应锚具为OVM15-6和OVM15-7。

(2)引桥25米空心板梁结构

25米空心板高1.2米,中板宽1.5米,边板宽1.75米。

全桥宽由10块板组成。

空心板预应力钢束采用φj15.24-4和φj15.24-3,采用两端张拉方式,设计张拉吨位784KN和588KN,预应力锚具为OVM15B-4和OVM15B-3。

(3)引桥20米连续梁结构

北岸引桥采用3孔20米现浇连续箱梁,梁高1.4米。

位于平曲线和交叉口上,设计为异形块。

2.6引道工程

北岸引道接县道X0962线水清至xx的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至水清与省道307线连接。

南岸引道与主桥、S308线、42米大街的连接线均较短,长仅200~300米,采用15米路基与主桥宽度一致。

南岸引桥跨过S308线后用填方路基(半径120m、60m)与42米大街平面相接。

北岸引道施工起点为K9+840,止点K12+424,路线长2584米;K12+424~K13+514为主桥长1090米,接平交道口,至县城方向C1线长286米,至纳溪方向C2线K0+0~K0+170长170米,建42米大街C3线长400米,南岸新建里程856米。

北岸引道沿xx而下,从起点至黄角咀(K11+080),在K11+352及K11+894设有旱桥两座,均采用20米空心板桥。

建引道从现渡口码头K11+225冲沟开始至桥头K12+400长

1175米,宽6米。

南岸引桥上跨省道S308线后与城市规划的42米大街相接。

3主桥施工方案

3.1主桥5#、6#墩基础施工

3.1.1工程概况

主桥5#墩基础置于裸露砂岩上,采用明挖扩大基础。

6#墩基础处施工水位(10%)下水深约12m,砂卵石覆盖层厚约19m,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采用钢围堰施工。

桩基直径D=2.5m,14根,内外两层环行布置,桩长为29米。

钢围堰直径设计采用24米,壁厚1.6米,高21米,入土8米,分3节(9.2+8.4+3.4m)、每节分4块在船厂制作,现场拼焊后浮运就位加水下沉,着床后吸泥下沉。

钢围堰下沉到位后埋置钻孔套管并定位,浇注封底砼和堰壁砼。

封底砼可分两次浇注,第一次浇注不小于4m。

完成封底砼后在围堰顶面安装钻孔平台钻孔,浇注桩基砼。

最后抽水割套管,施工承台、薄壁墩身。

墩身出水后切除多余围堰壁。

钢围堰浮运、下沉、浇封底砼以及最后抽水阶段,其内外水头差不能大于6m。

3.1.2施工辅助设施

(1)5#墩施工便道

5#墩明挖扩大基础施工选在旱季施工,可直接修建施工便道到5#墩。

墩身施工在洪水期,拟设置一临时码头进行施工。

(2)6#墩辅助设施

陆上修建施工便道到河岸边,租一艘60T交通船和一艘200T运输船作为陆上与6#墩的连接,不搭建栈桥。

3.1.3基础施工方案

(1)主桥6#墩基础施工

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施工方案报批

↓砼锚的制作

定位船就位

导向平台定位钢围堰工厂加工

↓↓

首段钢围堰浮运、定位首节钢围堰组拼

钢围堰接高着床

吸泥下沉至设计标高

搭设封底砼浇注(钻孔钢平台)平台

钢护筒安装

浇注钢围堰封底砼

安钻机、钻孔

1次清孔、下钢筋笼、2次清孔

浇孔内水下砼

14根桩成桩后部分拆除平台

钢围堰内抽水

割护筒、凿桩头、清底、浇垫层砼

承台钢筋绑扎(予埋)、砼浇注

①钢围堰施工

a.钢围堰的制造

钢围堰直径设计采用24米,壁厚1.6米,高21米,入土8米,分3节(9.2+8.4+3.4m)、每节分4块在船厂制作。

钢围堰的块件加工过程中我方派专职人员进行控制,确保精度要求。

b.钢围堰块件运输

工厂加工制作好的围堰块,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出厂。

用平板车运输到工地水上拼装平台进行组拼。

c.钢围堰组拼

在xx岸桥位靠岸边,设置水上拼装平台,以便在其上组拼沿一定高度分节的整节钢围堰。

平台由3只驳船组成,将它们连接成整体,顶面做成平面,外径24m,内径20.8m的双壁钢围堰在其上组拼(焊)成节。

首节钢围堰组拼完成后,每条焊缝在全长范围内均作煤油渗透试验,以检验其水密性。

超声波探伤每一条缝焊,长度占焊缝全长的10%,质量应达到《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的二级焊接要求。

各项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输下水。

d.钢围堰施工锚碇系统(见锚碇系统布置示意图)

根据墩位处的地质、水文资料,综合该工程实际,钢围堰定位系统拟由1条400吨定位船、2条500吨导向船及锚碇组成。

根据便于定位和调位的实际情况,采用:

300KN的钢筋砼主锚8个;

300KN的钢筋砼尾锚2个;

300KN的钢筋砼的导向船用边锚8个;

300KN的钢筋砼的定位用边锚4个;

300KN的钢筋砼下拉八字锚2个。

以上锚碇共26个。

钢筋砼锚碇如数预制后运输到所需地点,用60t浮吊起吊(由拖轮做推进动力),用全站仪前方交会控制,将锚碇下落至河床上(吊钩用自动脱钩器)。

e.钢围堰就位、接高、下沉、着岩

首节钢围堰在岸边水上拼装平台拼装完成检查合格后,用250t浮吊使用每根(初定为16根)等长吊索与均布于钢围堰四周的相应吊耳相联,起吊围堰至适当高度,拖轮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