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33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4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docx

骨干课程教学大纲

主干课程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一、教学说明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培养高级会计和财务管理等经济类人才的必修课,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后续各门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应用、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的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

会计的概念、职能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交易、事项分析与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原理;会计凭证的填制;日记账和分类账的登记;过账与试算平衡;财务报表的格式;结账与转回分录;制造业经济活动循环与会计处理;内部控制与财产清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准则及会计的职业道德等。

以上内容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教学时数】180学时

【教学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讲解会计基本理论的同时,结合案例,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即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会计操作能力。

2、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每章的知识结构、知识点及其重点、难点进行讲授,而对于会计学界有争议的部分以及国内、国际在核算上有差异的部分可组织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将设问答疑常贯穿与课堂,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与会计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可让学生参与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撰写等工作;也可组织学生对当地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部分

第一章会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和目标;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会计的对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会计通过哪些方法达到目的等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

第三节会计的对象

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

【考核要求】

一、识记:

会计的概念

二、领会:

1、会计的特点和会计的目标;

2、会计的核算职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

3、会计的对象;

4、会计核算方法;

三、分析讨论:

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时数】8学时

第二章会计要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要素的分类和内容,理解会计恒等式与复式记账原理,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第二节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考核要求】

一、识记:

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二、领会:

会计恒等式的原理;

三、分析:

交易、事项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教学时数】12学时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借贷记账法的产生、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意义;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平行登记的要点;熟练掌握账户的结构、试算平衡的方法、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科目

第二节账户

第三节复式记账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2、复式记账的概念。

二、领会:

1、账户体系的具体内容;

2、复式记账原理;

三、分析:

平行登记的应用。

【教学时数】12学时

第四章经济业务的确认记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循环过程中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筹资业务的确认记录

第二节材料采购的确认记录

第三节产品生产的确认记录

第四节销售和利润的确认记录

【考核要求】

一、识记: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核算内容

二、领会:

实收资本(股本)、短期借款、产成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收账款、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等账户的用法。

三、综合运用:

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循环过程中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结合案例)

【教学时数】40学时

第五章成本计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计算的含义和一般程序;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各项成本的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成本计算的含义和程序

第二节成本的构成和计算

【考核要求】

一、识记:

成本计算的含义。

二、领会:

成本计算的程序和成本的构成。

三、分析:

成本的计算。

【教学时数】10学时

第六章填制会计凭证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掌握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内容;熟练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含义及分类

第二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与整理

【考核要求】

一、识记:

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二、领会: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

三、分析: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程序。

【教学时数】18学时

第七章登记账簿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置账簿的意义和原则;理解账簿的种类和格式;掌握登记会计账簿的规则;熟练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以及更正错账的方法、期末账项调整、对账与结账要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登记账簿的含义及分类

第二节登记账簿的规则

第三节登记账簿的方法

第四节对账和结账

【考核要求】

一、识记:

账簿概念和种类。

二、领会:

账簿的登记和使用方法。

三、分析:

错帐更正方法的使用。

【教学时数】18学时

第八章财产清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财产清查的含义及种类、财产清查的方法及财产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含义和种类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考核要求】

一、识记:

财产清查的概念。

二、领会:

财产清查的结果

三、分析:

对比分析各种财产物资清查方法的不同之处。

四、运用:

1、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债权债务清查结果报告表、存货盘存单、盘点盈亏报告单;

2、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3、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教学时数】12学时

第九章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报表的分析方法,区别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不同。

【教学内容】

第一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第二节会计报表的结构和内容

第三节会计报表的编制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财务报表的概念和组成。

2、利润表的概念。

3、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4、现金流量表是的概念。

二、领会:

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不同

三、运用:

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十章会计核算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正确建立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掌握几种主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特点及适用性,从而对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和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章节有个系统和总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四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考核要求】

一、识记:

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二、领会:

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

三、分析:

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步骤、优缺点。

【教学时数】15学时

第十一章会计监督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监督的意义、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内容和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监督的意义

第二节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第三节单位外部会计监督

【考核要求】

一、识记:

会计监督的概念。

二、领会:

企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内容。

三、分析:

企业是单位会计监督的意义。

【教学时数】10学时

第十二章会计工作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档案管理;熟悉会计核算的前提和质量要求和会计机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前提、基础和质量要求

第二节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管理体制

第三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四节会计档案管理

【考核要求】

一、识记:

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管理体制。

二、领会:

1、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会计档案的管理;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教学时数】10学时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经济法基础知识》是技工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法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构成要素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

2、使学生掌握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掌握对相关经济纠纷进行案例分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及实践环节

1.讲授。

即通过正常教学时间对学生讲授教材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

强调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授课,突出课堂讲授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2.有条件时组织小组并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特别是在进行案例分析授课时要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注意激发学生在一起学习时相互辩论、互相启发、公正评判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还应结合经济法在国际上和我国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特别注意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经济案例和事件进行讨论。

3.辅导。

即在学生学习基础上由授课教师进行适当的辅导。

辅导课一般以平时作业评改,期中考试讲评等方式进行。

4.作业。

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地完成,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并据以评定平时成绩。

5.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四部分,主要分为:

考勤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比例为:

2:

1:

2:

5。

期末考试按学校具体要求命题考试。

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数

合计

讲授

实验

1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5

5

2

第二章相关法律知识

7

5

2

3

第三章企业法

14

10

4

4

第四章公司法

36

26

10

5

第五章合同法

26

20

6

6

第六章工业产权法

8

6

2

7

第七章市场管理法

14

10

4

8

第八章票据法

10

8

2

9

第九章劳动法

14

10

4

10

第一十章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10

8

2

合计

144

108

36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一、教学内容:

1、经济法的概念;

2、经济法律关系;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法、经济法律规范、法的渊源、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事实等相关知识。

第二章相关法律知识

一、教学内容:

1、民事法律行为;

2、诉讼时效;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代理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诉讼时效的概念及特征;诉讼时效的终止和中断的相关知识;

3、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代理的适用范围及种类;

4、了解诉讼时效的种类及其他知识。

第三章企业法

一、教学内容:

1、个人独资企业法

2、合伙企业法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4、企业破产法概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和程序;

2、掌握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义务及内部管理;

3、掌握个合伙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和程序;

4、掌握个合伙企业的权利义务及内部管理;

5、掌握合伙企业的出资、财产性质;

6、掌握入伙和退伙产生的法律关系;

7、掌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主要内容

8、掌握国有企业法中关于企业企业破产的特别规定

9、了解个人独资企业法律人格的消失和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的适用;

10、了解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关系。

11、了解个合伙企业法律人格的消失;

12、了解入伙、退伙产生的法律责任。

13、了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主要内容

14、了解破产法的概念、特征、性质和立法历史及现状

15、了解企业破产法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公司法

一、教学内容

1、公司法概述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3、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4、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5、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6、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7、公司债券

8、公司财务、会计

9、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10、公司解散和清算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知识

2、掌握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知识

3、了解关于公司债券、公司财务与会计

4、了解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5、了解公司、公司法的概念

第五章合同法

一、教学内容:

1、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2、合同的订立

3、合同的效力

4、合同的履行

5、合同的担保

6、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7、合同的权利义务的中止

8、违约责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合同、合同法的概念

2、掌握合同法总论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工业产权法

一、教学内容:

1、商标法

2、专利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商标、专利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了解商标、专利的注册程序和申请程序

第七章市场管理法

一、教学内容:

1、产品质量法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产品质量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

3、掌握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涵义及其具体表现

4、了解产品质量的法律责任的概念与形式

5、了解消费者的权利的具体内容

6、了解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票据法

一、教学内容:

1、票据法概述

2、汇票

3、本票

4、支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票据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票据行为的种类及法律效力;

3、掌握票据权利和票据抗辩情形。

4、了解票据的概念和支票、汇票、本票的涵义

第九章劳动法

一、教学内容:

1、劳动法概述

2、劳动合同

3、劳动争议的处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和终止;

3、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概念

第十章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教学内容:

1.经济纠纷解决途径概述

2.仲裁

3.诉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审判程序

2.掌握仲裁协议和程序

《统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统计基础》是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调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大纲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即在统计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记忆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汲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要适当扩展知识面,不仅要讲明“是什么”、“怎么做”,更要讲清“为什么”,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总  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是本课程的开端,是全课程的纲。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统计的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等有所了解,为今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统计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涵义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特点

四、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方法

五、我国统计的职能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二、标志和标志表现

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第二章 统计调查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要明确统计调查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

它是统计研究的基础,是保证统计资料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的首要环节。

并要求对各调查方法的作用、步骤有清晰的了解,针对研究目的适当加以应用。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三、统计调查的方法

四、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统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五、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六、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第三节       统计报表

一、统计报表的意义

二、统计报表的种类

三、统计报表的基本内容

四、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第四节     专门调查

一、普查

二、重点调查

三、典型调查

四、抽样调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教学目的要求: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统计整理是统计分析的关键问题。

必须深刻领会统计分组的含义实质。

标志的选择又是统计分组好坏的关键问题,要能够根据研究目的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

对分组数列、统计表的概念、种类和编制方法也应很好掌握。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概述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三、统计整理的步骤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

五、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

第三节      分配数列的编制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

二、变量数量的种类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

四、统计资料的汇总

第四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统计表的意义与结构

二、统计表的种类

三、统计图

第四章   综合指标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统计工作就是通过一系列综合指标,密切联系社会现象的本质去研究其数量的问题,以表明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趋势和规律性。

要理解和掌握综合指标的含义、各种综合指标的计算,掌握标志变异指标的含义及其测定公式,并对算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之间的关系有所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

三、结构相对指标

四、比较相对指标

五、强度相对指标

六、动态相对指标

七、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八、相对指标的应用原则

第三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意义

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三、平均指标的应用原则

第四节    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种类与计算方法

   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   时间数列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亦是本课程重点之一,要求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熟练掌握各动态指标的含义、作用及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实际问题给予说明。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时间数列概述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

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四、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增长量

三、平均发展水平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二、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速度

  四、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节:

时间数列变动规律的趋势分析

一、时间数列变动趋势分析的概念

二、时间数列变动的影象因素

三、长期趋势的测定

第六章   统计指数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统计指数是动态数列分析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

指数分析法主要说明综合指数的含义及编制方法,要正确利用这一分析法的原则,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一些实际问题。

掌握综合指数中的二因素、三因素指数体系、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实例谈统计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述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三、统计指数的类型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特点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的编制

一、平均数指数的概念和特点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编制

三、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编制

四、固定权数的加权平均数指数的编制

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意义

二、指数因素分析的种类

三、指数因素分析法及其应用

第七章    抽样推断

教学目的要求:

抽样推断既是搜集统计资料的基本方法,又是研究对象总体进行科学估计和推算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

抽样推断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也越愈广泛。

在教学中要求必须首先在逻辑上深入理解抽样推断的各种概念、特点及其相互联系;掌握各种抽样组织形式的平均误差和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正确选择与应用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方法对实际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抽样推断的概述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

三、抽样调查的作用

四、抽样调查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二、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三、抽样平均误差

三、抽样极限误差

   五、抽样误差的置信度

第三节      全及总体指标的估算和推断

一、两种估计方法:

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二、总体平均数的推断

三、总体成数的推断

四、总体方差推断

第四节      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

一、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

二、必要样本容量的计算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章 次

内   容

总学时

其  中

讲授

习题

其他

第一章

总论

6

4

2

第二章

统计调查

8

4

4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