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63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文档格式.docx

又∵AB=BC,

BC<BE,

∴AB不可能等于BE,

∴假设AO=OE,不成立,即AO≠OE,

故此选项错误;

D.∵△BAF≌△ADE,

∴S△BAF=S△ADE,

∴S△BAF-S△AOF=S△ADE-S△AOF,

∴S△AOB=S四边形DEOF,故此选项正确.

首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利用SAS证明△BAF≌△ADE,即可得出AE=BF,进而得出∠BFA+∠EAD=90°

,即AE⊥BF,用反证法证明AO≠EO,利用三角形全等即面积相等,都减去公共面积剩余部分仍然相等,即可得出D正确

3.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四条边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对角线相等

D

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因此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对角线相等;

故选:

D.

根据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容易得出结论

4.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

,若直线l满足:

(1)点D到直线l的距离为1,

(2)A、C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则符合题意的直线l的条数为(  )

A.1B.2C.3D.4

答案:

连接AC与BD相交于O,

∵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

∴OD=

∴直线l∥AC并且到D的距离为1,

同理,在点D的另一侧还有直线满足条件,

故共有4条直线l.

连接AC与BD相交于O,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OD=

,然后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解答

5.若正方形的周长为40,则其对角线长为(  )

A.100B.20

C.10

D.10

∵正方形的周长为40,

∴正方形的边长为10,

∴对角线长为10

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可将正方形的边长求出,进而可将正方形对角线的长求出.

6.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AB交BC于点E,若AD=8cm,则OE的长为(  )

A.3cmB.4cmC.6cmD.8cm

B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8cm,OA=OC,

∵OE∥AB,

∴OE是△ABC的中位线,

∴OE=

AB=4cm,

故选B.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D=AB=8,AO=OC,由OE∥AB,得出OE是△ABC的中位线解答即可

7.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AD上,已知AE=7,CE=1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114B.124C.134D.144

A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90°

,AB=BC=AD,

设AB=BC=AD=x,

则DE=x-7,

∵CD2+DE2=CE2,

∴x2+(x-7)2=132,

解得:

x=12,或x=-5(不合题意,舍去),

∴BC=AB=12,

∴阴影部分的面积=

(AE+BC)•AB=

×

(7+12)×

12=114;

A.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

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如图,已知点E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且BE=BC,则∠DCE的度数为(  )

A.30°

B.22.5°

C.15°

D.45°

∵正方形ABCD,

∴BC=CD,∠DBC=∠BDC=45°

∵BE=BC,

∴∠BEC=∠BCE=67.5°

∴∠DCE=∠BCD-∠BCE=90°

-67.5°

=22.5°

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C=CD,∠DBC=∠BDC=45°

,根据BE=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EC=∠BCE=67.5°

,根据∠DCE=∠BCD-∠BCE即可求出答案.

9.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连结BE交AD于点F,则∠DFE的度数为(  )

A.45°

B.55°

C.60°

D.75°

∴AB=AD,∠BAS=90°

∵△AED是等边三角形,

∴∠AED=∠EAD=60°

,AE=AD,

∴∠BAE=150°

,AB=AE,

∴∠ABE=∠AEB=

(180°

-150°

)=15°

∴∠DFE=∠AFB=90°

-15°

=75°

故选D.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B=AD,∠BAS=90°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D=∠EAD=60°

,AE=AD,求出∠BAE=150°

,AB=AE,∠ABE=∠AEB=15°

,求出∠AFB即可

10.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内找一点P,使P点与A、B、C、D中两点都连在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这样的P点有(  )

A.5个B.12个C.9个D.15个

在四条边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相邻的两个点连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共有8个点;

在两条对角线上的点,与相对的两个点连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共有4个点;

共有8+4=12个点满足条件.

B.

在四条边垂直平分线上,每一条可以找到两个点,与相邻的两个点连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共有8个点;

在两条对角线上,每一条可以找出2个点,与相对的两个点连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共有4个点;

由此得出共有8+4=12个点满足条件

11.如图,正方形ABCD的三边中点E、F、G.连ED交AF于M,GC交DE于N,下列结论:

①GM⊥CM;

②CD=CM;

③四边形MFCG为等腰梯形;

④∠CMD=∠AGM.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由已知,AG∥FC且AG=FC,

故四边形AGCF为平行四边形,

∴∠GAF=∠FCG又AE=BF,AD=AB,且∠DAE=∠ABF,

可知∠ADE=∠BAF

∴DE⊥AF,DE⊥CG.

又∵G点为中点,∴GN为△ADM的中位线,即CG为DM的垂直平分线,

可证CD=CM,∴∠CDG=∠CMG,即GM⊥CM.

又∠MGN=∠DGC=∠DAF(外角等于内对角),∴∠FCG=∠MGC.

故选A.

要证以上问题,需证CN是DN是垂直平分线,即证N点是DM中点,利用中位线定理即可

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D、BC上,且BF=CE,连结BE、AF相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

①BE=AF;

②∠DAF=∠BEC;

③∠AFB+∠BEC=90°

④AF⊥BE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ABF=∠C=90°

,AB=BC,

∵BF=CE,

∴△ABF≌△BCE.

∴AF=BE.(①正确)

∠BAF=∠CBE,∠BFA=∠BEC,(③错误)

∵∠BAF+∠DAF=90°

,∠BAF+∠BFA=90°

∴∠DAF=∠BEC.(②正确)

∵∠BAF=∠CBE,∠BAF+∠AFB=90°

∴∠CBE+∠AFB=90°

∴AF⊥BE.(④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④.

分析图形,根据正方形及三角形性质找到各角边的关系就很容易求解

13.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长为2

①点D到直线l的距离为

②A、C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

则符合题意的直线l的条数为(  )

如图,连接AC与BD相交于O,

∴直线l∥AC并且到D的距离为

同理,在点D的另一侧还有一条直线满足条件,

故共有2条直线l.

,然后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解答.

1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A.对角线相等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

B.对角线互相垂直是菱形、正方形具有的性质;

C.对角线相等是矩形和正方形具有的性质;

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是正方形具有的性质.

本题主要依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对角线相互平分的性质来判断

15.如图,正方形ABCD中,AE=AB,直线DE交BC于点F,则∠BEF=(  )

A.35°

B.45°

C.55°

D.60°

∴AB=AD,∠BAD=90°

∵AE=AB,

∴AE=AB=AD,

∴∠ABE=∠AEB,∠AED=∠ADE,∠ABE+∠AEB+∠BAE=180°

,∠AED+∠ADE+∠DAE=180°

∵∠BAE+∠DAE=∠BAD=90°

∴∠ABE+∠AEB+∠AED+∠ADE=270°

∴∠AEB+∠AED=135°

即∠BED=135°

∴∠BEF=180°

-135°

=45°

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B=AD,∠BAD=90°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E=∠AEB,∠AED=∠ADE,然后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EB+∠AED=135°

,即可得出∠BEF

二、填空题(共5题)

16.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添加一个条件:

_________,可使它成为正方形

AB=AD

∵四边形ABCD是矩形,

∴当AB=AD或AC⊥BD时,矩形ABCD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

AB=AD.

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根据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即可求得答案

17.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从①AB=BC,②∠ABC=90°

,③AC=BD,④AC⊥BD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其中错误的是

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②③或①④

有6种选法:

(1)①②:

由①得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②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确;

(2)②③:

由②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由③得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不能得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错误;

(3)①③:

由①得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③得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确;

(4)②④:

由②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由④得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确;

(5)①④:

由①得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④得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不能得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错误;

(6)③④:

由③得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由④得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确;

综上所述:

错误的是:

②③或①④;

②③或①④.

分析:

要判定是正方形,则需能判定它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CD=∠CDA=90°

,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不增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还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答案不唯一如:

AB=BC,或AC⊥BD等

由题意可确定,ABCD为一四个角都是90°

的四边形,即可能存在矩形的情况,

若使AB=AC.可进一步确定其为正方形,

AB=AC.

要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由题意可知其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还有可能是矩形,使AB=AC,即可满足题意

19.如图,在△ABC中,∠ACB=90°

,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且BE=BF,添加一个条件,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方形的是________

①BC=AC;

②CF⊥BF;

③BD=DF;

④AC=BF.

①②③

∵EF垂直平分BC,

∴BE=EC,BF=CF,

∵BF=BE,

∴BE=EC=CF=BF,

∴四边形BECF是菱形;

当①BC=AC时,

∵∠ACB=90°

则∠A=45°

时,菱形BECF是正方形.

∵∠A=45°

,∠ACB=90°

∴∠EBC=45°

∴∠EBF=2∠EBC=2×

45°

=90°

∴菱形BECF是正方形.

故选项①正确;

当CF⊥BF时,利用正方形的判定得出,菱形BECF是正方形,故选项②正确;

当BD=DF时,利用正方形的判定得出,菱形BECF是正方形,故选项③正确;

当AC=BF时,无法得出菱形BECF是正方形,故选项④错误.

①②③.

根据中垂线的性质:

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有BE=EC,BF=FC进而得出四边形BECF是菱形;

由菱形的性质知,以及菱形与正方形的关系,进而分别分析得出即可

20.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CA,DF∥BA.下列四种说法:

①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②如果∠BAC=90°

,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③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④如果∠BAC=90°

,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①②③④

∵DE∥CA,DF∥BA,

∴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

∵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BAC=90°

∴四边形AEDF是矩形,故②正确;

∵AD平分∠BAC,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EDF是菱形,故③正确;

∵若AD平分∠BAC,则平行四边形AEDF是菱形,

∴若∠BAC=90°

,则平行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故④正确.

①②③④.

分别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判定定理、矩形的判定定理及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对四个小题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三、解答题(共5题)

21.如图,在△ABC中,∠ACB=90°

,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B于点E,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AF=CE.

(1)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吗?

说明理由;

(1)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

∵DE垂直平分BC,

∴D为BC的中点,ED⊥BC,

又∵AC⊥BC,

∴ED∥AC,

∴E为AB中点,

∴ED是△ABC的中位线.

∴BE=AE,FD∥AC.

∴BD=CD,

∴Rt△ABC中,CE是斜边AB的中线,

∴CE=AE=AF.

∴∠F=∠5=∠1=∠2.

∴∠FAE=∠AEC.

∴AF∥EC.

又∵AF=EC,

∴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

(2)当∠B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为菱形?

请说明你的结论;

(2)当∠B=30°

时,四边形ACEF为菱形;

理由:

,∠B=30°

∴AC=

AB,

(1)知CE=

AB,∴AC=CE

又四边形ACEF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CEF为菱形;

(3)四边形ACEF有可能是正方形吗?

为什么?

(3)四边形ACEF不可能是正方形,

∴∠ACE<∠ACB,

即∠ACE<90°

,不能为直角,

所以四边形ACEF不可能是正方形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本题中根据特殊角的正弦函数值求∠B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AO=CO,BO=DO,∠ABC=∠DCB.

(1)求证:

四边形ABCD是矩形;

解答:

(1)证明:

∵AO=CO,BO=D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

∴∠ABC+∠DCB=180°

∵∠ABC=∠DCB,

∴∠ABC=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2)要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请写出AC、BD还需要满足的条件

(2)AC⊥BD

(2)要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C⊥BD

(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ABC=90°

,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正方形的判定得出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进而得出答案

23.如图,AB是CD的垂直平分线,交CD于点M,过点M作ME⊥AC,MF⊥AD,垂足分别为E、F.

∠CAB=∠DAB;

(2)若∠CAD=90°

,求证:

四边形AEMF是正方形

见解答

∵AB是CD的垂直平分线,

∴AC=AD,

又∵AB⊥CD

∴∠CAB=∠DAB(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2)证明:

∵ME⊥AC,MF⊥AD,∠CAD=90°

即∠CAD=∠AEM=∠AFM=90°

∴四边形AEMF是矩形,

又∵∠CAB=∠DAB,ME⊥AC,MF⊥AD,

∴ME=MF,

∴矩形AEMF是正方形.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知识,综合性较强

24.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连接BE,CE.

(1)求证:

BE=CE.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AD=CD,∠BAD=∠ADC=90°

∵三角形ADE为正三角形

∴AE=AD=DE,∠EAD=∠EDA=60°

∴∠BAE=∠CDE=150°

在△BAE和△CDE中

AB=CD

∠BAE=∠CDE

AE=DE

∴△BAE≌△CDE

∴BE=CE;

(2)求∠BEC的度数

∠BEC=30°

(2)∵AB=AD,AD=AE,

∴AB=AE,

∴∠ABE=∠AEB,

又∵∠BAE=150°

∴∠ABE=∠AEB=15°

同理:

∠CED=15°

∴∠BEC=60°

2=30°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

(1)利用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的和差.

25.如图,在△ABC中,∠ACB=90°

,AC=BC,点D在边AB上,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顺时针旋转90°

至CE位置,连接AE.

AB⊥AE.

∴∠BCD+∠ACD=90°

∵∠DCE=90°

,∴∠ACD+∠ACE=90°

∴∠BCD=∠ACE,

在△CBD与△CAE中,

CB=CA

∠BCD=∠ACE

CD=CE

∴△CBD≌△CAE(SAS),

∴∠B=∠CAE,

∵∠B+∠BAC=90°

,∴∠BAC+∠EAC=90°

,∴AB⊥AE;

(2)若点D为AB中点,求证:

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

(2)证明:

∵点D为AB中点,

∴∠ADC=90°

,∠BAE=90°

∴四边形ADCE是矩形,

∴CD=CE,∴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

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BCD=∠ACE是解题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