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745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写在前面的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在前面的话.docx

《写在前面的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在前面的话.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写在前面的话.docx

写在前面的话

写在前面的话:

之所以以「质询」作为训练的切入点,是因为质询是辩论中最基本操作之一。

我们在辩论时,经常会遇见胶着的状态,一方(或双方都)希望对方承认一些事情,然而对方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承认,双方在这种「你承认嘛,你承认嘛,你就承认一下好嘛?

」「就是不承认,就是不承认,就是不承认」的场面下展开拉锯,场面或可热闹,实则毫无进展,令评委极难评判高低。

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泥泞」。

「泥泞」的时候,质询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

辩论时,明确自己谈论什么是极为要紧的,质询,作为一种可以快速明确争论焦点的手段,在整个辩论中起到推进进程的作用。

在一来一往的攻守中,或层层推进,或巧设圈套,或八方围堵,或围魏救赵,目的,都在于找出对方的逻辑线。

逻辑线,隐藏着对方的死穴。

故老相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昔日令狐冲得以独孤九剑击败林平之、岳不群甚至东方不败等一众快剑高手,便是因为他找到了对手的死穴–––––剑招的死穴。

任何招式,有其锋锐之处,必有其鲁钝所在。

辩论中,逻辑线即为对方的招式,找准逻辑线,细化之,量化之,正推之,逆推之,横向推广,纵向延伸,必能破之。

对于二三辩来说,质询是看家的本事,必须熟练掌握,善加利用,方能在质询的战场上与敌搏杀,直闯敌阵大营;而对于一四辩来说,质询是可预见的攻击,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亦须熟稔于心,至少能明确双方的进攻点与潜在的逻辑,为后期的总结积累材料。

故质询实为居家旅行、杀人灭口、拌嘴吵架、辩坛争雄之必备佳品。

不过,辩论的天平是不会有偏袒的,质询的奥义,对方辩友也会了然于胸,甚至可能远高于己,至于谁能更准,更快的使用,就看平日的积累了。

以下几篇文章是我几年来的积累,是不同人对于质询方法的总结与见解,思想无对错之分,功夫有高下之别,请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附上24种常见辩论错误,记载诸多常见下作法门,多见于低端比赛,但出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目的,我们还是要知道的,观看时请在脑内模拟如何反击,以及,自?

己?

是?

不?

是?

也?

这?

么?

干?

过!

望诸君多多研习。

质询的游戏

这里说的质询涵括了攻辩、盘问等等一对一非平等对话的辩论形式。

之所以说这种对话不平等,是因为参与这个环节的辩手一般会被分为“提问方”和“回答方”。

其中最显着的特征就是提问方可以天经地义地无视回答方的问题,也就是说被质询方的反击方式非常局限,除了陈述的语气,最多也只有反问语气。

纵观所有辩论比赛,质询的方式大概会有这么几种:

1、质询方事先准备事例、数据以达到某个论证目的。

例如,在对“老年人是否应该抚养第三代”的讨论中,其对于孩子年龄范围的讨论。

正方(应该抚养)可在其质询环节中展示一组简单的数据“0-3岁由祖父母辈抚养的小孩占总体60%(记不清了)左右,3-6岁的则占总体的9%左右。

”以此将6岁以上的孩子剔除出讨论范围,以避免很多非常人神共愤的事例(比如孩子已经能自己步行上下小学,父母却仍然偷懒让祖父母来带云云)。

这就是所谓的战术目的。

所以别老说自己攻辩不用准备。

当然没有战术目标的乱攻的确是不用准备的,只是打不打得疼别人,这就全靠运气了。

如果想准备,同时又不知道该怎么准备,那就向你们的队伍核心申请自己的“战略任务”:

是框定讨论对象,还是质疑对方定义,或者是明确讨论前提等等。

有了任务,你自然就明白该怎么准备你的攻辩了,而准备完攻辩的你只会感叹攻辩时间太短了。

对于一个合格的攻辩手(非新手)来说,起码得会“算”,然后有能力去设“计”,以达到“算计”人的目的。

“算”,对应于对方回应的预设,当然这就牵涉到你猜对方立论的能力。

对于这一点,在平时多看相关话题文献及积累经验是最没得讨巧的提高自己的方式了。

作为被质询方,对于对方的事例及数据应该具有相当的敏感度,起码你得清楚对手想干什么,在一个你得清楚自己的队友(不是自己的立场)能不能接受这种框定。

在比赛场上如果你不知道你的队友能不能接受,那就只能说明你们讨论还是不够的,那时就只好摊手。

(PS:

所以,我准备辩题时让队友抛开立场发表言论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只有无立场状态下,一支辩论队才会有默契)

接以上“老年人是否应该抚养第三代”的例子。

对于被质询方的“拆招过程”,被质询方不该第一时间思考反驳方式,组织语言等等,而是应该先判断对方的目的我们队友能不能接受(是否在你们之前讨论时认同的观点内),如果能,就承认,不能,再重复上述让你别第一时间做的事。

这么做的好处是你不会做妨碍讨论方向的事,比如你明明没有准备7岁以上孩子的事例及数据,之后的比赛也完全围绕0-6岁的孩子在讨论,而你却在被质询时死不愿意接受对方关于0-6岁的框定,理由么一大堆。

于是,整场比赛从你开始就“乱”了。

一场辩论赛40来分钟,双方很配合的剔除所有误解,直入主题,这样是很能够讨论出些很有意思的东西的,但是如果两边“你假装骗我,我假装被你骗,最后两人相视一笑,一炮泯恩仇”,这样的话那时间浪费起来绝对比打DOTA还快。

如果你判断出队友不能接受这种框定,这时分两种情况:

第一,你们讨论时就讨论过这个话题,那你就爽了,当时大家怎么讨论应对的就怎么回答,毫无压力;第二,被对方的知识“欺负”了或从来没想到过还会有这么变态的论据!

这时候就先得冷静,回忆己方看待此问题之态度(此处如果实在没办法,可以瞎说一种应对之态度),此处做一回答的例子:

“对方数据论证了随着孩子长大,老人抚养的比例在降低这点,以期达到避免讨论——育有7岁以上年龄段孩子的家庭所面临的家庭问题——之目的,其理由在于趋势所示这样的家庭数量很少。

而我方认为,这些为数不多的家庭所具有的家庭问题更为复杂,折射的社会问题更为尖锐,恰恰是此辩题讨论之精华,也是其现实意义之所在。

质询之回应,不应以攻击为目的,它的目的是对于我方立场的一种展示,以上一段话看似精短,实则已将“比较标准”、“己方价值”展露无遗。

如果大家都这么玩,一场40分钟的比赛那得多有意思啊!

并且这种基于己方的“队内共识”形成的“再创造”往往能够在赛场之上进一步的启发队友,深化观点,升华认识。

基于这一点,就可以解释有些人总是喜欢和固定的人去打比赛了。

这就是默契,一种教学相长的默契,当然这种东西,对于靠辩论泡妹子的学长们是不会懂的。

2、质询方就被质询方的立论内容发起讨论(常见)

此处所指被质询方立论为高于合格水平的立论。

此处先给出合格水平的两个基本标准:

第一、自洽且与命题有直接关联;第二、层次感。

第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否则哪里来的那么多偏题论证?

这个问题以后有空了,单独讨论。

第二点则见仁见智了,层次感不是指分段落,而是你的立论内容具备一个“认识事物过程”的体现。

同样的,立论的事以后单独讨论。

在立论可讨论的前提下,质询方如果不是如之前所说的,事先存在“武器弹药”的储备,那就只有两种极端情况了:

第一、对方很懒,而且自恃很厉害。

碰到这种人,你就爽了,你放心,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哥们儿问出来的问题要么“犀利而无关痛痒”——应对方法是“是又怎么样?

”;要么“切题但毫无进展”——应对方法是“对方辩友你听我说……”。

当然这里就涉及到被质询方在接招时常犯的一个问题——答非所问。

如果碰到这种对手就很让人恼火,因为对方不按牌理出牌,但我又不能说他作弊!

我的看法是:

提问,本就是一种质疑。

如果你的质疑本身合理则代表对方论证存在疑点。

这个时候如果对方不回答你,这是多开心的事情啊!

就好像你看到一个人躺在地上满脸是血,你当着路边(不明真相)的行人问其中一个路人“哥们,你怎么手上都是血?

”那哥们不解释“我刚刚用纸巾帮他止血但是止不住……”而是说“这里的路很滑,我骑着助动车差点滑倒”……对看官的暗示力度能理解么?

以此,我们谨慎地做出一个简单的推论:

攻辩的攻击力与问题本身的合理性正相关。

第二、对方是个硬骨头,而且确实是个“专家”。

这种高手的特点是:

关于这个话题的各方观点都在其脑子里,而且他已经有了独立成熟的判断标准与评价体系,并且对于这个评价体系的建立及重塑过程了如指掌(各种现实与书本智慧的冲击),基本上你对题目的解释、立论以及心态对方已经洞悉了。

那也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了,被打爆吧~反正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过放心,这种人你在大学里碰不到。

换句话说,有这水平的人不会跟我们来玩辩论赛的。

绝大多数大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的状态。

所以,在我们自知不牛逼,又不愿当傻逼的大前提下,如果我们要就对方论点展开盘问,我们该如何着手?

对于这种情况:

亲爱的,我们是这么理解XX,对方辩友你怎么看?

这不算……

首先,我们要了解,任何一种人文社科类的论证,都面临其本身的矛盾性,我们称之为“明希豪森三重困境”(我是先由邓哲学长处听到此物,后有学习,并摘录自高教版张文显主编之法理学):

第一,无限倒退。

即A命题需要B命题支持,B命题又需要C命题支持,C命题又需要D命题支持,无限后退。

由于理论上任何运动的东西都需要被另一个东西维持,这种论证方式的确需要定性的建立在一个能够证明其他命题而本身又是不证自明的公理之上,而在人文社会领域这种不证自明的命题又不存在,所以必然陷入一种无限倒退的境地;

第二,循环论证。

即用B证明A,用C证明B,用A证明C,命题之前相互证明;

第三,暴力打断。

在论证的过程中,将某个特殊的理由和依据(例如某个教条,道德或宗教信条等)作为不证自明的东西,于是乎断然终结了对方论证。

一篇立论一般不会出现第一种情况,因为倒退到立论的底线,则很难经得起对方一句为什么。

较常见的次品立论是第二种情况,立论中对概念的切割过多,而这些概念又互相有路可证,以至于最后己方下结论时,便已无结论可下(即理所当然的结论恰为前提)。

质询方在面对这样的立论时,你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理清观众及评委的思路”,对方包装后的循环论证必然有很多“掩护”,也就是所谓的“无价值切割”,我们需要向对方确认对方的逻辑主线,这时就可以用到中学里教的怎么找行文重点了(其实我觉得中学语文教育的不尽如人意不应该完全归咎于其经常为人所嘲笑的提问方式,比如韩寒不会做自己文章出出来的问题之类。

“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寻找作者写作重点并联结”“揣度作者写作情感”,这些难道不是语文教育的意义么?

如果是,那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笑的?

大概是觉得定下标准答案好笑吧,如果是这样,那你别拿分数说事就是了)。

第二,将对方所答的逻辑主线中“同义词”换成“同一个词”,复述出循环论证是怎么个循环法。

绝大多数的正常立论一定是暴力打断。

也就是在某个情况下,戛然而止论证。

(其实这一段我好想说“你想听怎么在暴力打断下开展盘问?

呵呵,我也不会!

”)这就是所谓的价值。

所以,价值,不是逻辑升华的结果,而是“地基”(关于这个问题,我今天就不喷现在的辩论圈风气了)。

作为一个自吹有良知的质询方,我的习惯是向对方求证为什么对方的“地基”那么奇怪,然后回答一句“我了解了,谢谢。

”因为判断对错是评委的工作,我只负责让这些问题与评委见面。

质询:

最简单也最困难

(一)(by杨皓)

上一周看了近十场各校的系际赛,除了我们同济继续沿用传统的攻辩赛制,复旦和财大都是用的质询赛制,真正看完后我觉得打得好的,也就两场,一场是财大系际赛数学对工商的那场,数学的一轮质询,不过这哥们已经大四了,没啥前途了。

哈哈!

另一场是复旦那个核物理管理啥啥啥联队的,那两个二三辩打得都很不错,不知道是谁教的,似乎都是大二,前途不可限量。

看熊浩评质询还是按照奥瑞刚的评法,问的一方问到一个点得一点分,于是看他的评分单,大多数的质询都是0分。

我比较善意,15分的质询我一般还是会给个8、9分。

那么,什么叫问到点?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和对方的互动,让评委感受到“讨论有进展”,这种讨论的进展包括以下几类,今天讲第一类:

一、缩小讨论范围

我们经常会在政策辩的正方质询中来做这样的工作,这种做法也可以推广到本方逻辑链比较长的情形。

比方说复旦系际赛打的题“是否应该将繁体字纳入义务教育”。

正方整个论述要分为三段:

1、繁体字有独特价值。

2、繁体字需要专门课堂教授。

3、繁体字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教授。

在比赛开始前,正方很难判断反方会把攻击重点放在哪个点。

所以如果有一轮质询为正方明确对方的防守点,缩小讨论范围就会很好。

举个例子来说:

正:

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

反:

但这不表示就要纳入义务教育啊

正:

当然,我只是跟您确认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这点您方是否反对?

反:

不反对,但这和纳入义务教育是两回事。

正:

没错,这点我们会讨论到,再问您,如果不谈是否义务教育,就谈教繁体字您方是否反对?

反:

可是辩题就是义务教育啊

正:

是的,我们还没开始讨论义务教育,我只是问您,不考虑义务教育,您方是否反对教授繁体字?

反:

大学如果相关专业需要当然可以教,但义务教育不需要大家都来学啊。

正:

好的,所以我们确认到,今年您方反对繁体字进入义务教育既不是因为繁体字不好,也不是因为繁体字不该教,只是繁体字不该在义务教育教,那接下来我们就重点来讨论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您看好不好?

通过这样四五个问题的确认,正方就能把讨论的范围框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个点,那后续的攻防也就都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特点来展开,这个时候反方再来讲繁体字本身的问题或繁体字自己看就能看懂不用教这样的论点,正方就很容易能够回应,刚才质询已经确认过这些点您方都是没意见的,然后继续牢牢把战场控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

那么这样的质询就是问到点,就会有分数。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小朋友处理这个问题时候常见的错误。

错误1:

确认得很复杂

正:

请问穿汉服和穿中山装对一个人体现自己的气质有没有差别?

反:

有吧

正:

那请问一个人用毛笔写字和钢笔写字对表达文化有没有差别?

反:

什么叫表达文化。

正:

就是字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有没有差别?

反:

大概有吧

正:

那苏州园林如果改成钢筋水泥园林对传达文化有没有差别?

反:

有的吧

正:

所以可见,文化载体对传播文化是有影响的对不对?

反:

你能开始说繁体字了么。

正:

所以繁体字和简体字在传达文化内涵上有差别对吗?

反:

我方从来没反对这一点啊。

这样的质询就打得超复杂,其实直接单刀直入问最后一个问题就好,如果对方反对,你再倒回去用类比去攻击也来得及,像这样在对方根本不设防的论点上来来回回轰炸好几遍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反而影响质询的效率。

同样问题的时间,别人能确认两个点,你只能确认到一个点,这就是水平的差距。

错误2:

只问不确认

正:

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

反:

但这不表示就要纳入义务教育啊

正:

纳不纳入义务教育和繁体字本身的文化价值没关系嘛,那我再问你下个问题,繁体字不考虑义务教育要不要教?

反:

今天辩题是讨论要不要纳入义务教育,而不是只讨论要不要教的问题

正:

所以对方你也承认繁体字要教嘛,我们再来看下个问题。

反:

对方辩友,我什么时候承认过。

正:

打断你一下,我们已经到下个问题了,请你回答。

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这个质询和一开始示范的那轮质询在问法上有什么差别,这样的问法看似效率要比示范的更高,但其实每个结论都是问方连拉带拽拖着回答方往前跑,没有哪个结论是回答方自己认下来的,因此这样的框定很不牢靠,回答方有无数可以翻供的机会。

同学们要记得,质询做框定时,缩小讨论范围的工作,目的是为了之后的讨论能够集中具体,如果你做完框定,对方还是能无压力几个论点随便跳,那这框定就做得没有意义。

错误3:

提前上刺刀

实战中,不见得对方的攻击点就在你逻辑链的最后一环,没准就是在你的第一环,所以有时会遇到直接一上来就卡死的情况,而大多数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直接和对方在这个点开始攻防,这样做不是说不可以,只是如果教练给你布置的任务是缩小讨论范围,那就应该先完成任务再去拼杀。

正:

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

反:

我方并不觉得繁体字有什么特殊的文化价值,要说历史传承,我觉得甲骨文还更有历史呢

正:

那我们就来看繁体字的文化价值,请问简体字中出发的发和头发的发是同一个字,而繁体字中头发的发,是不是更体现头发的含义?

反:

可是这也没什么关系啊,我们简体字只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也可以知道是出发还是头发啊

这样的质询就是提前开始搏杀了,下面再来看另外一种继续缩小范围的问法

正:

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

反:

我方并不觉得繁体字有什么特殊文化价值

正:

好,那这一块的分歧我们一会儿来谈,那如果我方可以证明繁体字有特殊文化价值,您方觉得这样的繁体字需不要教给学生?

反:

那您方要证明有文化价值啊。

正:

是,我们现在只是假设嘛。

那我换一种方式问,您方除了觉得繁体字没有特殊文化价值,还有没有其他反对繁体字教学的理由?

反:

繁体字很容易搞错啊,义务教育会加大学生压力嘛

正:

所以您方反对的理由就是两点,一个是繁体字没有特殊文化价值,第二个是容易搞错会增加学生压力,那之后我们就主要讨论这两点,你看好不好?

错误4:

太有攻击性

这部分文字很难表述,但却是同学们质询时最大的问题所在,同学们质询时总是难以掩饰一种企图,仿佛对方承认了你这个论点你就赢了,对方就输了。

当你暴露了这样的企图心,对方就会很不配合,其实缩小讨论范围只是在瞄准,根本还没开始攻击,所以要经常去安抚对方的情绪,可以说一些比如“没关系,这点如果你不同意那我们之后就重点讨论。

如果您同意,那就说明我们是在其他地方有分歧,我只是确认我们分歧在哪里,没有别的什么意思”。

当然,我相信这样的话不同人讲出来感觉也是不同。

所以我觉得制约大多数辩手进步的一个问题其实是演技。

上周看完建平杯初中组比赛也在和何老师谈到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台上缺少舞台感,我觉得这也是有丰富舞台经验的人能对辩论快速上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另外有很多辩论名将同时也是相声或者话剧的高手,这里面也是有一定因素的。

以上就是质询第一讲的内容,我觉得也是最简单的部分,但同学们实际练习中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觉得也正常,多多练习就好。

缩小讨论范围的质询,目的并不在于攻击,而是攻击前的瞄准锁定。

它是避免之后自由辩大乱战的有力保障。

同时也是逼迫对方与本方正面交锋,挑明对方和我方最针锋相对的论点,应该说,这是很有效的质询得分方式。

同时我也积极搜集各种案例,如果同学们在做这个技术动作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也欢迎把当时的交锋情况告诉我,如果被选为本系列案例,将有机会赢的神秘大礼,哈哈~

刘笛:

刚和皓皓开玩笑,说要写个《答辩:

让质询不简单》。

由于是爪机,只能先说个纲领吧。

答辩的第一要义是:

紧记目的;其次:

分清主次;再次:

表意清晰;最后:

顺畅自然。

质询框定的入门基本功(by岚星)

昨天看到Nice皓的日志《质询:

最简单也最困难》(),想起执中的《首轮质询框架的制定》(),忍不住也想写点关于质询(攻辩)的看法——毕竟有些方面,我的看法和他们不尽相同。

第一:

质询和攻辩在我看来并没有本质区别。

符合以下三个特点的,在我看来叫什么都一样:

1、立论陈述后,自由辩之前

2、双方一对一交锋

3、有攻守之分。

攻方一般只问不答,守方则只答不问。

(这是它和自由人对话的区别。

不过后文所说的打法,自由人对话也可以用。

第二:

框定旨在“明确战场”。

我没有用Nice皓和执中说的“缩小攻防范围”,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明确战场”这个说法更准确。

1、“攻防范围”这个词太学术,没有“战场”更通俗(而且这也是辩手常用的词语)。

而且“范围”在我看来更强调整体性,而“(几个、哪个)战场”则更强调局部主题,同时也包含了战场间的关联。

2、“缩小对方”几乎不可能——除非对方立论太差。

下一点讲“逃框定”时会详细说明。

3、“明确”比“缩小”更贴切。

因为“明确对应的是我方”而“缩小对应的是对方”。

这也是我和Nice皓、执中的文章最重要的分歧。

第四大点会详细展开。

(什么你说“缩小”也可以是“缩小我方”?

立论陈述刚结束,自由辩还没打,你自己把自己的攻防范围缩小了一块?

要真这样你干嘛把这一块写到立论里浪费时间?

第三:

如果对方试图“缩小我方攻防范围”,那我要如何“逃框定”。

四个字:

抓相关性。

以Nice皓第一个例子来说:

正:

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

反:

但这不表示就要纳入义务教育啊

正:

当然,我只是跟您确认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这点您方是否反对?

反:

不反对,但这和纳入义务教育是两回事。

正:

没错,这点我们会讨论到,再问您,如果不看义务教育,就谈要不要教繁体字您方是否反对?

反:

可是辩题就是义务教育啊

正:

是的,我们还没开始讨论义务教育,我只是问您,不考虑义务教育,您方是否反对教授繁体字?

反:

大学如果相关专业需要当然可以教,但义务教育不需要大家都来学啊

正:

好的,所以我们确认到,今年您方反对繁体字进入义务教育既不是因为繁体字不好,也不是因为繁体字不该教,只是繁体字不该在义务教育教,那接下来我们就重点来讨论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您看好不好?

假如之后我又想提攻击正方“繁体字有其特殊文化价值”,可以这么说:

繁体字的确有其特殊文化价值,但在义务教育阶段,这种特殊文化价值体现不出来。

所以对方第一个分论点其实没有意义。

这一来,对方第一个分论点就不能直接得分了。

这种逃框定的方法虽好,但其唯一的弱点是“对方框定所得的那个点正是其它几个分论点成立的根源”。

这么说有点儿抽象,看个例子吧(执中文章里的):

以“是否应废除死刑”为例:

假设正一申论时,他的理由分别是「顺应世界潮流」、「较为人道」、「维护人权」与「死刑是个野蛮的行为」。

然后,轮反方上台框定──

反方:

对方辩友,您方刚才提到废死刑是为了顺应世界潮流,对不对?

正方:

对。

反方:

那请问世界的潮流为什么是要废死刑?

正方:

嗯,因为现在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都已经废除死刑了,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反方:

对方辩友,你没听懂我的问题。

我问的是:

为什么会有这种废死刑的世界潮流?

这个潮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方:

因为死刑是一种不人道的刑罚,而且罔顾犯罪者的基本人权。

反方:

好,那我可不可以这么说:

人道与人权,才是您方想废除死刑的理由?

而我们要顺应世界潮流的原因,也是因为人道与人权的这个潮流是好的,是这样的吗?

正方:

大概是这个意思。

反方:

那您方之前,是不是还提到另一个原因,就是死刑过于野蛮?

正方:

没错,因为执行死刑的过程……

反方:

对方辩友,先等一下,我想请问您,什么叫野蛮?

正方:

就是死刑过于残酷、不人道和有辱人格……

反方:

所以等一等,对方辩友,也就是说,死刑之所以野蛮,正是因为它不人道,而且罔顾人权,对不对?

正方:

对。

反方:

好,那我方可不可帮您归纳一下:

您方之所以要废除死刑,主要就是为了要顾及人道与人权,因为不人道与没人权,就是野蛮,对不对?

正方:

嗯,对。

反方:

好,那我们就来集中讨论人道与人权好了。

对方辩友,请问人道跟人权有什么差异?

一件不人道的事情,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们侵犯了某些人的人权?

正方:

对,因为每个人都有……

反方:

好,我知道,所以重点在人权嘛,对不对?

伤害人权,比如说像人格权或身体权的事情,就是很不人道的嘛。

正方:

不是,对方辩友,人权跟人道是不一样的。

反方:

好,那对方辩友你可不可以举个例子,是没有伤害人权,却很不人道的?

正方:

唔……像是……

反方:

没关系,想不到之后可以慢慢想。

但综合您前面的回答,我可不可以先这么说:

您方之所以要废死刑,主要为了保护犯罪者的人权,而什么不人道啊,野蛮啊,违反世界潮流啊,其实都只是人权没有受到保护的结果而已?

正方:

不对,我方主张的理由有四点……

反方:

没关系,对方辩友,我知道您必须这样回答,那我问您下一个问题。

这个框定之后,正方已经不可能再打出另外三个战场了,即使强行打出,反方也可以轻易把战局再次拉回“人权”。

但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正方立论太差——四个点之间相关度太高、共源性太强。

如果正方立论好一些,这种局面完全可以避免。

例如,那个“顺应世界潮流”,如果正方换一种说法:

“废除死刑是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