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81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docx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一、基本知识(30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

__①__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这时__②__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

__③__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__④__产生某种不良后果。

一般情况下,家长__⑤__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却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__⑥__一定要跟他说清楚:

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A.因为如果/而只但是B./假如所以从而应该却

C.但是/于是而不却D.毕竟要是因此/仅但是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________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②朋友是一把伞,________不能遏制狂风恶浪,________也能撑起一方晴天,让你倍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③苏轼________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A.考察 即使/可  擅长B.考察虽然/但是擅长

C.考查虽然/但是善于D.考查即使/可善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B.雍正执政13年,那么多的政务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C.这个城市很是繁盛,百业齐全,但米珠薪桂,幸好云飞收入稳定,不致衣食无着。

D.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5、指出下列句子中语意表达明确的一项

A.银耳又叫白木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中医指出,银耳性平,味甘,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以及滋阴润肺,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

B.国内某些音乐暴发户不惜自掏腰包也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献演,这是因为金色大厅的权威性,足够蒙骗不知底细的中国人和音乐新秀。

C.丽莎鼠标是乔布斯以女儿的名字命名的第一代商务电脑专用鼠标;30年来,鼠标虽然在风格上有所变化,但在内部构造上与丽莎鼠标区别不大。

D.一座城市是否宜居,广大市民说话才算数,而老百姓的生活只有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出行便捷、治安良好的地方,才会安居乐业。

6、选出下列词语全含比喻义的一项

A.陷阱敲门砖焦点娇柔井水不犯河水

B.降温简捷蛇足桑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C.桑榆绕圈子秋波墙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请缨晴雨表捷径枪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左传》既长于记事,又长于记言。

B.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的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三国演义》。

C.《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生活的道路,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D.《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悲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都是悲剧式的人物。

9、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

“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10、对下列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 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四十,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

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虚托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B.“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C.“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

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

D.“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旧,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二、白话文阅读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

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

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

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

《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

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

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

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

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

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

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

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1、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概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随之变化,而园林艺术也日益发展。

B.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为庙堂,以供养神为用途;而中国的则多为宫殿建筑,以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C.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建筑虽日益发展,却仍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

D.中国建筑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

12、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C.《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B.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D.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

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

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

”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

“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 ①万寿节:

皇帝诞辰日。

②元良:

太子的代称。

15、判断“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的复句类型

A.并列关系B.转折关系C.条件关系D.因果关系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古代科举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

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

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

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

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

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第2部分

本部分为非选择题,有7小题,共96分

4、文言文翻译、默写(13分)

19、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

”(5分)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5分)

20、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3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建筑物形态各异、数量之多的名句是“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2)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高度评价早春美景的名句是“,”。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1-24题(23分)

春天的梦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

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

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春天是可爱的吗?

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

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

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

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

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

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

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

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

我那时只有十岁呀。

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

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

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

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

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

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

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

祖国的大地被泪水飘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

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

可她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

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

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

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

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

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

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

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春天快来吧!

21、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

(4分)

22、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请简要概括(6分)

23、“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24、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7分)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依靠里有信赖与甜蜜,依靠里有惰性与骄狂;依靠有时让我们欣喜,有时却又让我们哀叹……

请以“依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高三年级港澳台班

语文答案

1、A 

解析:

第¢Ù处内容和上文构成倒置的因果关系,所以此处可填¡°因为¡±¡°毕竟¡±,排除B、C两项;第¢Ú处所在句子的内容和下文构成假设关系,句中可填¡°如果¡±¡°要是¡±;第¢Û处由果及因后另说一件事,无须加关联词语,所以排除D项。

2、B 

考查:

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

考察:

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

虽然:

连词,表示转折。

即使:

连词,表示假设让步。

根据语境和搭配,应为转折关系,且¡°即使¡±不与¡°可¡±搭配。

¡°擅长¡±和¡°善于¡±都指在某方面有特长。

前者可单独作谓语,后者不能单独作谓语。

3、B 

解析:

A项,胼手胝足:

形容十分辛勤劳动。

使用正确。

B项,心劳日拙:

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

贬义词。

可用¡°心力交瘁¡±。

C项,米珠薪桂:

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形容物价贵得出奇。

使用正确。

D项,探骊得珠:

比喻作诗文能得其旨要,抓住关键。

使用正确。

4、B 

解析:

A项,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C项,成分残缺,¡°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D项,¡°实现¡±与¡°效果¡±搭配不当。

5、C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具有¡±缺少宾语,可以在¡°滋阴润肺¡±后补上¡°的功效¡±;B项,不合逻辑,¡°音乐新秀¡±包含在¡°中国人¡±中;D项,¡°生活¡±与¡°安居乐业¡±搭配不当。

6、C

A项中¡°娇柔¡±、B项中¡°简捷¡±、¡°桑梓¡±,D项中¡°请缨¡±不含比喻义。

其中¡°桑梓¡±、¡°请缨¡±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7、C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能力层级为D级。

这道题是今年新加考点,体现了紧扣考纲。

A项“表示”后逗号应改为冒号,“任务”后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B项“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D项最后的“?

”错误,应改为“。

”,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

8、C

解说A.《国语》长于记言而不长于记事;B.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水浒传》;D.莫里哀的《悭吝人》不是悲剧而是喜剧。

9、C 

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

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

十二时辰制:

  子时(23时至01时)  丑时(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卯时(05时至07时)辰时(07时至09时)  巳时(09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  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10、D 

D项¡°由己及人¡±错误,应是¡°由人及己¡±。

11、A

A项,因果颠倒。

12、A 

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

A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

13、B 

说法绝对,原文¡°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并不意味着¡°摒弃了方正对称¡±。

14、D 

曲解文意,原文是¡°世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