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87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3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2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自学导引】

一、三大类物质的代谢

1.糖类代谢

2.脂类代谢

3.蛋白质代谢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可以转化的

思考:

家畜饲养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育肥,说明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思考:

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为脂类,说明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着。

思考:

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需要能量时,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糖类、脂类、蛋白质。

 三、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2.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思考导学】

1.猪的育肥阶段,增加富糖类的饲料,可在短时间内催肥长膘,为什么?

答案:

在猪体内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

2.空腹喝牛奶,为什么营养价值会降低?

答案:

空腹喝牛奶时,因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会通过脱氨基作用被氧化分解放能。

3.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经检测随尿排出的葡萄糖会大大增加,为什么?

答案:

蛋白质能够转变成葡萄糖。

4.偏食的人为什么会导致营养不良?

答案:

因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偏食会导致人体内氨基酸的种类不齐全,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会导致营养不良。

 【学法指导】

1.掌握糖元的有关问题

糖元是由许许多多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它微溶于水,能通过氧化分解或酵解而迅速释放能量。

糖元除由葡萄糖合成以外,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也能合成。

由单糖合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合成。

糖元的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糖元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转变而成。

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异生作用。

糖元的异生作用发生在肝脏中。

上述两个过程可以图解如下:

糖元是一种可以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脂肪虽然贮能最多,但不像糖元那样能被迅速利用)。

因此,糖元的合成和异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葡萄糖被陆续吸收入血液以后,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

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贮存起来,使血糖浓度仍然维持在100mg/dL的水平;当血糖浓度由于消耗而逐渐降低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浓度还维持在100mg/dL的水平。

可见,糖元的合成,不但有利于贮存能量,而且还可以调节血糖浓度。

在某些生理状况下,如剧烈运动时,肌肉的肌糖元经酵解生成了大量乳酸。

乳酸由血液运输到肝脏,可以合成肝糖元。

可见,糖元的异生作用,对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肝糖元,防止乳酸中毒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2.掌握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鸭在肥育阶段是用含糖类很多的谷类食物饲养的,经过一段时间鸭就变肥了。

其他家畜、家禽的肥育,情况也类似。

这说明糖类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变成脂肪。

一些实验也证明,糖类可以在生物体内转变成脂肪。

例如,把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用放射性14C标记的葡萄糖引入大白鼠体内,就可以发现从组织里分离出来的软脂酸中有14C的存在。

又如,把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它的细胞内就能够生成各种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达酵母菌干重的40%。

脂肪的组成成分是甘油和脂肪酸。

糖类可以转变成α—磷酸甘油,也可以转变成脂肪酸,所以糖类能够变成脂肪。

糖类变成α—磷酸甘油的化学步骤是:

葡萄糖可以经过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再经过氧化脱羧反应转变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再经过脂肪酸合成途径可以转变成脂肪酸。

脂肪酸和α—磷酸甘油再经过脂肪合成途径生成脂肪。

此外,乙酰辅酶A还可以合成胆固醇。

脂肪能够转变成糖类吗?

某些动物(例如刺猬)在冬眠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已经有实验证明,脂肪分子中的甘油可以经过糖元异生作用变成糖元;由脂肪分子中的脂肪酸分解而生成的乙酰辅酶A,也可以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成草酰乙酸,然后有少量的转变为糖类。

此外,油料植物种子在萌发的时候,利用所贮存的大量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3.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

 

三大营养物质

物质来源

葡萄糖

(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2)肝糖元的分解

(3)非糖物质转化

氨基酸

(1)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3)经氨基转换作用形成的

脂类

脂肪

(1)食物中脂肪消化或甘油、脂肪酸被吸收后,再度合成脂肪

(2)其他物质转化而来

磷脂

(1)少部分直接从食物中磷脂吸收而来

(2)大部分由体内组织细胞合成

胆固醇

(1)食物中胆固醇吸收而来

(2)体内是在肝脏内合成的

4.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三者的来源主要是从食物中获得,都须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体内。

(2)三者的代谢都包括两方面:

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且同时进行,相互联系。

(3)代谢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

(4)都能作为能源物质彻底氧化分解,代谢终产物都有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

不同点:

(1)糖类、脂肪可在体内贮存;蛋白质不能在体内贮存。

(2)除CO2、H2O以外,蛋白质还有特有代谢终产物尿素。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哪组腺体分泌消化酶的种类最多

A.胃腺和肠腺B.胃腺和胰腺C.胰腺和肠腺D.肠腺和唾液腺

解析:

本题考查消化腺、消化液和消化酶的基础知识。

人体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但其成分大不相同。

消化液中所含消化酶的种类多少也不一样。

胰腺和肠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种类最多。

胰液和肠液中都含有淀粉酶、麦芽糖酶和脂肪酶,前者还有蛋白酶,后者还有肽酶。

答案:

C

错因:

如果对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消化酶记忆不清,就会造成误选A、B或D,甚至对这类分析题无法正确分析。

[例2]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A.胰岛、肝脏、肾小管B.胰岛、肝脏、肠腺C.胰岛、胆囊、肾小管D.胰岛、胆囊、肠腺

解析: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的作用,正常人进食后,由于消化和吸收,血糖浓度在0.5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部分血糖在流经肝脏和骨胳肌时,分别形成了肝糖元和肌糖元,作为能量的暂时储存。

当由于消耗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肾小管则将原尿中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

答案:

A

错因:

此题只要掌握了胰岛、肝脏、肾小管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由此看来,对一些生物基础知识不但要知道,还要理解和应用。

[例3]氨是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般在血液中不超过0.001mg。

经动物实验发现,若把狗的肝脏切除,可见到血中氨及氨基酸含量增加,尿中尿素含量减少;若切除其肾脏,则血中尿素增加;若肾脏和肝脏同时切除,则血中尿素含量可以维持恒定。

上述实验说明:

(1)尿中含有的尿素是细胞中的氨基酸通过______作用,由______转化而来。

(2)实验表明,狗体内______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解析:

氨是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它在血液中的含量通常是一个恒定的数值范围,而要使它恒定,就会有一个器官起到解毒的作用。

我们由切除肝脏会引起血中氨及氨基酸含量增加判断,肝脏是一个解毒、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切除肾脏,因排不出尿素而肝脏还在合成尿素,导致血中尿素增加。

答案:

(1)脱氨酸脱下的氨基

(2)肝脏

错因:

本题的易错点在对于合成尿素器官的判断上。

[例4]蛋白质代谢是以氨基酸形式进行的,血液中氨基酸通过一定的来源和去路维持动态平衡,请根据下图的氨基酸代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血液氨基酸的来源中,①是指______;②主要是指机体内______的水解;能转变为部分氨基酸的物质③来自于______,该类物质通过______转变为氨基酸。

(2)在氨基酸的去路中,④是指______,NH3随着血液入肝后转变成⑤___________;酮酸氧化分解的终产物⑥为________;以酮酸为原料合成的非蛋性物质⑦包括_________。

(3)在氨基酸的去路中,⑧是指_______;该反应过程区别于④的特点是_______;以血液氨基酸合成的物质⑨包括_______。

解析:

此题将蛋白质代谢过程用图解表示出来,要求弄清动物体内氨基酸的来源途径和去向,以及转氨基和脱氨基的区别。

(1)血液中的氨基酸来源途径是:

食物中蛋白质在消化道消化后吸收来的、组织蛋白水解产生的、其他物质转变而来,其他物质主要指酮酸,酮酸主要来源于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

酮酸经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

(2)氨基酸的去路是:

脱氨基作用产生酮酸和氨基,氨基运输到肝脏转变为尿素排出体外,酮酸可以氧化分解产生CO2+H2O+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脂肪;(3)氨基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酮酸和新的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与转氨基作用的主要区别是:

脱氨基时有氨基和酮酸产生,转氨基作用无氨基生成,而产生新的氨基酸;氨基酸还可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以及酶和某些激素等。

答案:

(1)肠道吸收组织蛋白糖类代谢中间产物(如丙酮酸)氨基转换

(2)脱氨基作用尿素CO2+H2O糖类和脂肪(3)氨基转换作用(转氨基作用)无NH3生成,但有酮酸生成各种组织蛋白、酶和某些激素

错因:

在此题的解答中,首先了解血液中氨基酸的来源和去向;正确区别脱氨基和转氨基的作用;另外要了解氨基酸脱氨基后产生酮酸和氨基,还有氨基酸可能合成的物质除了组织蛋白质以外,还有酶和某些激素。

常见错误是不知道⑧表示什么,⑨代表的物质表达不全面。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动物代谢不同于植物代谢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

A.呼吸作用过程B.同化作用C.异化作用D.蛋白质的合成方式

解析:

人和动物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直接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制造成自身的有机物,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这是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在物质代谢方面的本质区别。

答案:

B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都出现的变化是

①分解后能释放能量②可在体内储存③其中一种有机物完全可以由另两种物质转变来④能成为某些细胞的成分⑤氧化分解后能生成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⑤

解析: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中都储藏有大量能量,都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都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但蛋白质在动物体内不能长期储存,也不能由糖类完全转化来,脂肪在动物体内转化为蛋白质十分困难;糖类、脂类的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H2O和CO2外,还有尿素。

答案:

C

3.当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下列物质将首先分解供能的是

A.脂肪B.蛋白质C.胆固醇D.维生素

解析:

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其供能顺序为:

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

A

4.当用14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动物后,可在哪种物质中发现14C

A.胆固醇B.脂肪C.尿素D.维生素

解析:

糖类在动物体内可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答案:

B

5.许多人增胖容易减肥难,其原因是

A.脂肪容易在皮下储存

B.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

C.脂肪不能氧化分解成CO2和水,释放能量

D.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答案:

D

6.由肝糖元转变成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的过程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

解析:

肝糖元是暂时的储能物质,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且陆续释放到血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而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用于合成ATP,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式,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

D

7.冬眠期棕熊体内血糖仍能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哪种方式实现的

A.脂肪→甘油和脂肪酸B.糖类→脂肪C.脂肪→糖类D.蛋白质→糖类或脂肪

答案:

C

8.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变化有

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②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③转变为糖元等④直接转变为某些氨基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9.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或出现尿糖现象,血糖浓度分别

A.45mg/dL、160mg/dLB.45mg/dL、120mg/dL

C.50mg/dL、160mg/dLD.50mg/dL、120mg/dL

答案:

A

10.关于氨基转换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了氨基酸的数量B.增加了必需氨基酸种类

C.形成了非必需氨基酸D.产生了含氮氨基

解析:

通过氨基酸转换作用可形成新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但形成一个氨基酸,就要毁掉一个氨基酸,因而不会增加氨基酸数量,此过程中的氨基用于氨基酸的形成,故不会产生含氮氨基。

答案:

C

11.下列有关血浆中氨基酸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直接从小肠绒毛吸收来的B.由组织蛋白质分解来的

C.由组织细胞不断合成进入血浆D.蛋白质在血液中分解形成的

解析: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故蛋白质在血液中不能分解。

答案:

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内的脂肪会大量转化成糖元B.摄食获得的葡萄糖一般都转化成脂肪

C.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来自食物D.肥胖者的体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答案:

D

13.用氨基酸饲养患糖尿病的狗,尿中C6H12O6可能增加,这是因为氨基酸

A.通过脱氨基后的含氮部分合成葡萄糖B.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葡萄糖

C.直接转变成葡萄糖D.通过脱氨基后的不含氮部分合成葡萄糖

解析:

考查蛋白质的代谢情况。

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可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变为葡萄糖。

答案:

D

14.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

A.两者均增多B.两者均未增多

C.糖增多,盐未增多或没有D.盐增多,糖未增多或没有

解析:

健康人的肾小管可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

答案:

D

15.营养学家提倡每天吃一把大豆,这是因为大豆中含有较多的

A.多种糖类物质B.不饱和脂肪酸C.非必需氨基酸D.赖氨酸等氨基酸

解析:

有些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缺少人体的某些必需氨基酸,如玉米的蛋白质缺少色氨酸和赖氨酸,稻谷的蛋白质缺少赖氨酸,而豆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丰富,因此,在以大米为主食的同时,掺食豆类食品,可以提高对摄入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

答案:

D

16.早晨空腹喝牛奶不如喝牛奶时吃些面包营养价值高,原因是早晨

A.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进行脱氨基作用B.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进行转氨基作用

C.人体急需蛋白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D.人体急需蛋白质,氨基酸进行转氨基作用

解析:

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物质,而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早晨空腹时,血糖含量较低,人体急需能量,会将吸收来的氨基酸氧化分解供能。

答案:

A

17.在医学上,常把血清中某些转氨酶的数值高低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对这一事实,正确的叙述是

A.转氨酶对肝脏是有害的B.肝脏是蛋白质转化的重要器官

C.人体中肝脏存在转氨酶最多D.肝脏是合成酶的惟一场所

解析:

肝细胞中转氨酶最多,正常情况下,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转氨酶很少进入血液,当肝脏发生病变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转氨酶可大量进入血液。

答案:

C

18.高血脂症最可能引起

A.肥胖B.糖尿病C.营养不良D.动脉粥样硬化

答案:

D

19.人体所需要的八种必需氨基酸来自于

A.食物中的蛋白质B.脱氨基作用生成C.转氨基作用生成D.自身蛋白质分解

解析:

在人体内脂肪不能转变成氨基酸,而糖类分解时又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只能来源于食物蛋白。

答案:

A

20.下列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葡萄糖合成肝糖元B.多余的脂肪与蛋白质合成为脂蛋白

C.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

D

21.欲获得人体必须的各种氨基酸,最好多食些

A.青菜B.面食C.动物蛋白D.植物蛋白

解析:

动物性食物蛋白比植物性食物蛋白所含氨基酸的种类齐全。

答案:

C

22.用15N标记的丙氨酸喂狗,结果发现谷氨酸中含15N,这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A.脱氨基B.脱羧基C.氨基转换D.缩合

答案:

C

23.牙缝里卡住了一点瘦肉丝,过两天仍然没有消化的原因是

A.瘦肉不易消化B.口腔里没有消化液C.唾液中不含蛋白酶D.唾液里没有淀粉酶

解析:

唾液中只含淀粉酶,而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故不能将成分主要为蛋白质的瘦肉丝消化分解。

答案:

C

24.下列哪项可作为脱氨基作用的具体实例

解析:

脱氨基作用中脱下的氨基能产生NH3。

答案:

A

25.在少量的蛋白质中加入适量的小肠液,在37℃条件保持4小时后,蛋白质将

A.分解为氨基酸B.分解为尿素、CO2、H2O

C.分解为多肽D.仍是蛋白质

解析:

小肠液中含肽酶,但不含蛋白酶,据酶的专一性,肽酶不能催化蛋白质分解。

答案:

D

26.下图中哪条曲线能说明正常人在进食前与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

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

解析:

进食前,由于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进入血液,维持了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进食后,肠道内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迅速升高,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元,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降低,又维持相对稳定。

当然葡萄糖氧化分解或转变成其他非糖类物质也会使血糖浓度降低。

答案:

C

27.为了防治脂肪肝,要注意增加食物中的

A.蛋白质B.粗纤维C.卵磷脂D.赖氨酸

解析:

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当磷脂缺少时,肝脏将多余脂肪合成脂蛋白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答案:

C

28.人体内部的丙酮酸能转变为丙氨酸,对此过程的不正确的叙述是

A.产物为必需氨基酸B.依赖于氨基转换作用

C.参加催化的酶为谷丙转氨酶D.进行场所主要是肝脏

答案:

A

29.临床上通过检测尿液中一定时间内的含氮量,可粗略估算下列哪种营养物质在该段时间内的氧化分解量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维生素D

解析: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它在代谢过程中,可通过脱氨基作用分解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其中含氮部分——氨基转变为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

而脂肪、糖类的代谢终产物只是H2O和CO2,维生素D是调节性物质,含量极少。

答案:

A

30.细胞内的蛋白质转化成糖类,必须先经过

A.氨基转换作用B.氧化分解作用C.脱氨基作用D.消化作用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31.如下图为糖代谢的途径,请回答有关问题:

(1)过程①叫______,过程②叫______。

(2)图中糖类代谢的主要途径是______,此过程主要在细胞的哪一部位进行?

_________。

(3)过程④在_________时进行,它与过程③在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

(4)过程⑤在______组织中进行,其意义是_________。

(5)图中物质X指的是______,它的形成必须依赖于___________作用。

(6)除图示来源外,人体内的葡萄糖还有哪些可能的来源?

解析:

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葡萄糖时,才可被吸收利用,即参与各种代谢活动:

一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其过程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是糖代谢的主要途径;二是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等,其中肝糖元作为能量的暂时储备,当血糖含量较低时,可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由此可见肝糖元与血糖的相互转化,维持了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而肌糖元则是作为能源物质,供给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三是可转变为脂肪、某些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血糖除了从肠道吸收和肝糖元分解外,还可由非糖类物质,如氨基酸、脂肪转变而来。

答案:

(1)消化吸收

(2)⑦线粒体(3)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生理值调节血糖浓度正常(4)肌肉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5)非必需氨基酸其他氨基酸的氨基转换(6)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不含N部分可转变为葡萄糖;脂肪也可转变形成少量葡萄糖。

32.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②表示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

(2)物质③有______、______等。

(3)④、⑤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

(4)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_________。

(5)当大量摄入含糖食品导致血糖含量大于160mg/dL时,会出现什么异常生理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血糖转变形成的氨基酸,只能是某些_________。

答案:

(1)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元

(2)某些氨基酸脂肪(3)氧化分解(有氧呼吸)

在肝脏和骨骼肌中合成糖元暂时贮存(4)80~120mg/dL(5)糖尿(6)非必需氨基酸

33.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h测定血糖浓度,乙为140mg/dL,甲为100mg/dL,然后让他们分别喝下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隔0.5h测定一次血糖浓度,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进食时间,纵坐标表示血糖浓度,请回答:

(1)由图中的血糖浓度值可推断甲、乙两人中,______可能患有______病。

(2)甲、乙二人在饮用葡萄糖1h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饮用葡萄糖液1h后,甲的血糖浓度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与内分泌腺分泌的___________的作用有关。

(4)乙在饮用葡萄糖浓度1h后,血糖浓度也下降,但乙的血糖浓度下降不同于甲的另一条途径是__________。

(5)2h后,甲的血糖浓度趋于平稳,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___。

答案:

(1)乙高血糖

(2)从消化道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3)形成肝糖元和肌糖元氧化分解为CO2和H2O胰岛素(4)随尿液排出(5)血糖和肝糖元之间的转化

34.下图是细胞内物质代谢综合图解,请填图并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方框内的物质和①、②两个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糖类代谢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报导,台湾地震中有一小男孩被地震灾害所困8天后终于获救,在这8天中,小男孩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

(4)猪吃糖长“膘”说明_________。

(5)牛吃草产奶说明_________________。

(6)有的人油腻食物吃得很少,结果患了肥胖症,其脂肪组织中的脂肪主要由______转化而来。

(7)由图示可知,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枢纽物质是_________。

(8)简要说明我们为什么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

答案:

(1)(从左向右,从上向下)蛋白质、有机酸、肝糖元、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