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28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docx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环境保护教师版精品

专题18环境保护

【高考预测定位】

环境保护是选修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部分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第三部分是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部分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考查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二部分主要考查资源与生态问题的表现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部分主要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第四部分主要考查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从考查内容上,主要考查了重大环境问题,如:

水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侧重于考查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

从考查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结合问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题型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生活。

从考查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

可能会继续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

备考复习应注意:

①注意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②注意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③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地分析问题;④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考点

高考命题预测

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具体措施。

5.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6.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说明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掌握并牢记环境问题中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

2.理解记忆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发生原因、带来危害和防范措施。

3.关注全国和世界上最近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其发生的原因、带来危害和防范措施。

4.仔细阅读材料信息,运用教材所学案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材料对以某一特定的环境问题,分析成因、过程、特点、危害、防治措施

5.回答问题尽可能地使用地理原理和科学术语,简明扼要。

【核心知识精讲】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同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2.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1)新的环境观与传统环境观的比较

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后果方面截然不同,其比较如下表:

环境观

核心内容

行为表现

行为后果

传统的环境观

征服论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新的环境观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人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2)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我们要从内容、基本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解,具体表解如下:

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容

要发展

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

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基本思想

鼓励经济增长(经济持续)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持续)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3.图示法解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概括起来是对立统一的,该关系可用下面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来表示,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以下含义: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1.水体污染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

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

海洋水体:

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防治措施

预防:

①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②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治理: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浮,污染大气。

堆放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恶性气体;填埋垃圾,逸出沼气;焚烧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

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垃圾倾倒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垃圾中的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3.常见大气污染类型

(1)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污染物来源

自然渠道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人为渠道

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对人类影响

有利影响

少量吸入可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不利影响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酸雨

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

关于酸雨的有关问题,见下表:

含义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主要污染

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污染物来源

自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

固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工业污染源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移动污

染源

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酸雨类型

硫酸型酸雨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硝酸型酸雨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对环境

的影响

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

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4.我国重酸雨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是:

(1)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

(2)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化石燃料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1)化石燃料的分布不均衡

以煤和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衡的,具体如下表所示:

具体分布

总体分布规律

煤炭

世界

北半球

最主要的煤带分布在亚欧大陆上,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两个煤带的储量占全球的96%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南半球

断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煤炭

中国

北方

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占全国的64%

我国煤炭集中分布在华北,南方除贵州省外,均严重缺煤

南方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

石油

世界

东半球

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

其中以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区

西半球

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中国

东部

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

西部

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2)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3)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2.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

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均为土地退化现象。

其中,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当前世界土壤侵蚀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6。

耕地的土壤侵蚀现象更为严重,受不同程度侵蚀的耕地占1/4以上。

我国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侵蚀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

土壤侵蚀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开挖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建淤地坝等

农业技术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3.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都必须从自然与人文两大方面入手。

如分析水资源短缺就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利用的不合理性等人文原因入手加以分析的。

内容如下:

产生原因

对策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四、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的生态效益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原因

(1)草地退化原因和表现分析

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草场严重超载,引起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

其联系如下:

(2)草地的保护

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荒漠化过程的开始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3.湿地减少的原因

4.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休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耕地为梯田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

5.生态危机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有些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当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后恢复比较困难,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破坏而形成生态环境问题。

(2)人为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

归纳生态问题的产生:

五、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中国政府有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保证。

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

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处理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基本方针

环境保护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途径(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目的(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简称32字方针

国家行动方案

“三河三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工程;“两控区”火电厂脱硫工程;北京碧水蓝天工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工程;重点建设7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程;国家环境科技创新工程

2.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及原因

3.列表解读保护环境中的个人行为准则

保护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公众参与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现具体分析在保护环境中的一些个人的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

含义

采取绿色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协助创建绿色社区

硬件:

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软件:

有关部门、民间环保组织、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联席会议;绿色志愿者队伍;环保活动;绿色家庭生活方式

关注环境安全

增强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未来,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8年高考题】

(2018年高考上海卷)(六)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答案】B

【解析】考查臭氧对地球“保护伞”的作用原理,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16.据观侧,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答案】C

【解析】考查南极目前臭氧空洞地理事实,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南极附近上空。

(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44.(10分)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数量)减少等

(2018年高考北京卷)40.(23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

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2)根据上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

(8分)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森林的这些生态效应在图表资料中都有体现,考生通过对图表资料阅读后,进行分析概括就可以得出结论。

根据森林对“大气”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得出“增加碳储量”的结论,根据“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可得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结论,根据对“水文”的作用“蒸腾水汽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可得出“增加降水的结论,根据对“土壤”的作用“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水量”可得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结论,根据对“生物”的作用“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论。

(2018年高考山东卷)32.【地理-环境保护】

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图13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

(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草,禁止上游乱砍乱伐,倡导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和排放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受损,引发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加剧校友的洪涝灾害,造成下游水资源紧张。

(2018年高考福建卷)C.【选修6——环境保护】

图21示意1986-2018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18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9分)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6分)

【答案】

(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解析】

(1)读图21可知,从1986到2018年,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是我国长江三角洲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2)根据上问的原因,可知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可知减弱地面沉降。

(2018年高考江苏卷)D.【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分)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2分)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第(3)问,可知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就是要减少汽车尾气中重金属的含量,因而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是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

【2018年高考题】

(2018上海卷)(九)工业化对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21.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口久变得“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

A.酸雨淋蚀加剧B.紫外线辐射强烈

C.沙尘暴频繁肆虐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2.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8江苏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B.②C.③D.④

2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23.AC24.AB

【解析】第23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

第24题: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在于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加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018安徽卷)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D.物种灭绝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

由于此区域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气候干燥,对铁矿石开采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

(2018广东卷)9.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要重视沙尘暴的“降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降尘”会导致土地沙化。

故选B。

(2018福建卷)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