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37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教学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2、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我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妈妈问:

“我是从哪里来的?

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

你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那么人类最早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呢?

也就是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探究他们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

学生讲述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故事。

(播放视频)

创设情境1:

(播放“人类进化的演示图”)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经科学考察证明:

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在这幅图中,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什么人?

(一)元谋人的生活

师生共同学习元谋人生活情况。

可惜由于考古资料的有限,我们对元谋人的活动还所知不多。

能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远古人类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二)北京人的生活

师生共同了解北京人生活时间、地点、环境等。

师:

北京人长什么样子呢?

由于有了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使我们终于能够揭开北京人神秘的面纱。

创设情境2:

(多媒体显示:

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胸像”、“北京人采摘果实的想像图”进行古今人类对比活动)这些说明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着什么样的特征。

这是北京人和现代人在外貌特征上的不同点。

同学们再对照北京人采摘果实的想像图,看看北京人和现代人在外貌特征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出示北京人劳动图。

引导学生发现北京人主要从事的生产劳动、使用的劳动工具。

创设情境3:

多媒体显示:

韩非子说: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周口店以及周围地区有115种动物,它们之中有中国鬣狗、肿骨鹿、犀牛、剑齿虎、豪猪等严重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

通过分析,师生共同得到结论:

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为群居生活(多媒体显示一组火图片)学生分组讨论:

火的使用对人类文明有什么进步意义?

(过渡)当年,我国的考古学家在发掘北京人洞穴时,又意外发现了山顶洞人。

(三)山顶洞人的生活

创设情境4:

多媒体显示《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山顶洞人遗址图》

师生共同了解山顶洞人的生活时间、地点、环境。

学生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有了更大的进步?

师:

这节课我们从探讨人类的起源问题入手,初步了解了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为了形成一个整体印象,我们一起来将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的知识进行表格归纳。

请同学们来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列表。

(在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打出表格)

(学生以抢答形式完成表格)

三、课堂练习

下面是小明想像并描述的“北京人的一天”,请找出与我们所学不符的地方。

小明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北京人时代,看到北京人的生活。

天刚刚亮,十几个男性北京人一起走出山洞,来到森林。

小明躲在草丛里仔细打量着他们,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戴着用骨头串起来的项链。

他们有的手持木棍,有的拿着石块,石块被磨的非常锋利。

这时一只野猪窜了出来,北京人拿着手中的工具追赶并包围了野猪,向野猪展开攻击,最后野猪筋疲力尽倒在地上……与此同时,留在洞中的女性北京人来到了洞边山坡上采集野果……当夕阳脉脉射入洞中的时候,北京人回来了,一个北京人拿了两块石头不断对砸,砸出的火星点燃了旁边的干草,大家坐在火堆旁,高兴的分享着今天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工具制造、用火情况、生活方式、观念和社会组织等方面都比北京人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什么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劳动正是劳动促使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不断向高级阶段演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2、《同步练习》速填速记部分

【板书设计】

1、元谋人的生活2、北京人的生活3、山顶洞人的生活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难点: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

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

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

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三、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

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

为什么?

(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

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四、作业布置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

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

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

半坡居民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2、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点和难点】

1、重点:

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2、难点:

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

“禅让制”的含义

3、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

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

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

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

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堂小结: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人文之祖。

课堂检测:

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外作业:

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

1、P16页的练一练

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名称()思考回答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

课后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

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活动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活动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

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最佳的旅游线路呢?

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1、找一找

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2、讲一讲

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3、议一议

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4、评一评

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XX地一日游”的最佳设计线路。

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最佳线路设计和最佳导游。

讲评课:

讲评第一单元测试题

【教学目的】

1、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

2、抓住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从实际出发,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人类主要生产生活、情况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总评:

本次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在作选择题时,个别学生审题不清;

②在作填空题时,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

③有些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答案不全。

3、采取补救措施:

①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②加强对学生“写”的训练;

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试卷点评:

①分析试卷,按选择、填空、问答的顺序有重点的讲解。

②在选择题中,重点讲解第1、3、8、11、15题

③在填空题中重点讲解第1、4、5题。

(其他详见附页---单元测试题)

5、留出时间让学生改错、巩固

6、练习(使用白板)

①元谋人发现的时间_____;地点:

_____;地位:

____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②北京人发现的时间______;发现地点_____;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_____;生活位置:

_____流域;

③“人文初祖”是_____;___发明了文字。

7、作业:

整理试卷,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4—9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我国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2、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

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2、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

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三、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四、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

公元前2070年2、都城:

阳城3、建立人: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五、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六、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

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

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

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

公元前2070年2、都城:

阳城3、建立人: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2、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教法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二、讲授新课

1、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

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2、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

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3、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

“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

”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三、教学小结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四、作业布置

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

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

”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认识到战乱纷争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齐桓公称霸;晋文公争霸;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2、难点: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

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

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引出课题。

提问:

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

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

(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二、讲授新课

(一)春秋争霸之:

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

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

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

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

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