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40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docx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区划实施大纲321

前言

林来区划是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技术措施,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我局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根据国发(1979)142号、林业部(1980)22号文件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局(1985)内林经字208、244号有关开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局区划工作的文件精神及呼伦贝尔盟林业管理局呼林区划字(1985)第3号文《关于搞好林业区划的通知》我局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组长:

彭志军

付组长:

顾允知

本区划是根据自治区划办公室制定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区划工作要点》的要求,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份开始工作,在一九八五年二类清查基础上,经过补充调查、资源分析和成果汇总等几个阶段,在总结过往林业生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局林业区划任务,并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经局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

 

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林业局

林业区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免渡河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西坡、扎敦河上游,绝大部分土地们于牙克石市境内,只有少部分土地(27个林班、占全局总面积的1.7%)处于鄂伦春旗境内,隶属呼伦贝尔市林业管理局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径121°10′至122°05′,北纬48°46′至49°27′.东、南、西南、北分别于伊图里河、巴林、乌奴耳、乌尔其汗林业局毗邻,西与牙克石市免渡河林场接壤。

总面积278,451公顷。

局址在局界外17公里的免渡河镇

二、自然条件

本局位于大兴安岭中腹部,总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

海拔在700—1274公尺之间,境内河网密布,主要有北大河、银岭河、西彼尔河、乌来德河、阿木嘎其河等支流汇入扎敦河,并贯穿东西、流入海拉尔河。

河流湍急,流量随季节而变化。

大兴安岭主脉沿免渡河林业局与伊图里林业局、巴林林业局的交界处通过,折向南去。

其主脉和支脉构成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地带。

境内山势和缓,山顶浑圆,山脊宽而不明显,河谷开阔,谷地宽坦。

本局属寒温带季风区,虽远离海洋,呈大陆性气候,但由于受山区地形和森林植被的影响,气候比较湿润。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短暂而多雨,气温日,年较差大,气候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3.1℃;一月份最低气温—42.1℃(据历史资料记载1950年最低气温达—50.1℃),七月份最高气温33.9℃,最热的月份仍不断出现低温。

≥10℃的生物学积温为2015.3℃,全年日照数为2305小时,无霜期105—110天左右。

全年主风为西风,春秋两季风速大,夏季多刮东南风,该地区因气候寒冷,季节性冻层普遍存在,而且持久,每年积雪延续最高达155天,平均为120天。

本局年平均降水量444.3毫米、且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水热同季,雨水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长。

境内土壤基岩多为花岗岩,土层较薄,一般在20—50厘米之间,往下20—30厘米处即可见混杂有多量的岩屑和角砾。

主要土类是棕色针叶林土,其它还有暗棕壤和黑钙土,非地带性土壤有草甸土和沼泽土。

植被分布皆于大兴安岭落叶松林区的南缘与大兴安岭西麓桦林草原之间。

植被区系以兴安落叶松、白桦、越桔、狭叶杜香等东西伯利亚植物为主。

但也有长白植物区系及蒙古草原植物区系的植物生长。

以上植被表明,免渡河林业局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过度性质。

因解放前掠夺式的采伐及森林火灾不断发生,致使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森林植被残苒破坏,代之以来的是以白桦为主的天然次生林。

本局森林植被垂直分布不太明显,但水平分布略见规律。

以大兴安岭主脉为轴,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森林类型比较简单,以草类—白桦面积最大,其次为草类—落叶松、杜鹃—白桦林、杜鹃—落叶松林,其它有杜香—落叶松林、草类—黑桦林、草类—山杨林、胡枝子—柞树林、河岸—杨柳林。

兴安杜鹃主要是针阔混交林的下木,多生长在海拔较高的阴坡。

胡枝子分布较广,多见于柞树、黑桦林下,常与绣线菊伴生。

河流两岸沼泽地上有成片生长的丛桦、五蕊柳、沼柳、柳叶绣线菊等。

杜香、越桔多成片关分布于低湿地的落叶松林下。

草本植物以中生植物为主,且多见于林冠下,如苔草、地榆、鹿蹄草……;在草甸沼泽地可见草甸植被和湿生植物;干旱的阳坡有旱生和中旱生植物生长。

如兔毛蒿、苍术、大针茅、百里香等。

三、经营历史沿革

本局开发利用比较早,在本世纪初至解放初将近半个世纪中,先后有帝俄、日伪及资本家等多次掠夺式的采伐,使茂密的落叶松原生林型破坏殆尽,砍伐严重的沦为荒山秃岭,采伐较轻的演替为天然次生林,幸存下来的原始残林成为阔针混交林。

一九四三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免渡河林业局被划为军事重地,并在伊列克得到转向湖个修筑四十二公里森林铁路,伪满时期,由牙克石营林署管辖。

建国初期,牙克石林务分局在扎敦河设立了作业所(即免渡河林业局前身)从事营林生产。

具统计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采伐木材274,330立方米。

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一九五六年改建为扎敦河经营局,一九五八年又改为免渡河经营局,一九六三年经国家计委授权林业部,以(63)林计营昭安171号文批准为免渡河林业局。

一九七0年免渡河林业局划归黑龙江营林局管辖,由牙克石代管。

一九七九年又划归回内蒙古自治区,一九八0年未归呼盟林管局。

四、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一)森林资源现状

全局有林地190,534公顷,蓄积15,334,418立方米;疏林地6,824公顷,蓄积186,263立方米;散生木蓄积721,093立方米;四旁树蓄积80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16,241,854立方米;森林复盖率68.4%(其中巳郁闭成林的人工林1666公顷,蓄积65,109立方米)

1、按森林起源区分:

项目

面积

蓄积

公顷

%

立方米

%

天然林

188.868

99

16.176.745

99.6

人工林

1.666

1

65.109

0.4

2、按令组区分

项目

面积

蓄积

公顷

%

立方米

%

幼令林

83.186

43.7

5.081.839

33.1

中令林

65.866

34.5

5.443.424

35.5

近熟林

9.716

5.1

1.093.800

7.2

成熟林

27.528

14.5

3.232.773

21.1

过熟林

4.238

2.2

477.582

3.1

3、按林种区分:

项目

面积

蓄积

公顷

%

立方米

%

用材林

186.578

97.9

15.001.226

97.7

防护林

3.286

1.7

253.304

1.7

母树林

670

0.4

79.888

0.6

(二)森林资源特点

1、天然次生林多,人工林少。

面积比例为99:

1

;蓄积比例为99.6:

0.4

2、幼、中令林多,近成过熟林少。

面积比例为8:

2;蓄积比例为7:

3.

3、用材林多,其它林种少。

面积比例为98:

2蓄积比例97:

3。

4、阔叶树(白桦)多,针叶树(落叶松)少。

面积比例为7:

3;蓄积比例为6:

4.

5、树种单纯,分布不均

6、后备资源多、幼、中令林面积占全局有林地面积的76.2%,蓄积占68.6%。

(三)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我局自一九五六年第一次森林经营调查以来,又分别于一九七六年和一九八六年两次进行森林资源复查,各种资源数据变化很大。

这次系采用一九八五年调查成果与一九五六年的调查成果加以对比分析(因一九七六年的调查成果面积、蓄积误差较大,落叶松、白桦生长率特殊偏高)。

1、总面积、总蓄积变化

(1)、土地面积变化

全局总土地面积,一九八五年调查为278.451公顷,一九五六调查为278.406公顷,两次调查相差45公顷,很接近。

(2)蓄积变化

一九八五年调查全局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6.241.854立方米。

一九五六年调查为11.338.700立方米。

一九八五年比一九五六年增加4.903.154立方米。

2、各类土地面积变化

(1)、有林地

一九八五年比一九五六年有林地增加30.956公顷,其中防护林增加3.286公顷,母树林增加670公顷,用材林增加26.996公顷。

其主要原因是加强了提供护林防火工作,近二十年我局基本上杜绝了森林火灾。

使森林和到保护,面积不断扩大,蓄积不断增加。

(2)无林地

一九八五年比一九五六年无林地减少36.217公顷,其中一部分由于人工造林,减少宜林面积,一部分天然更新,使无林地变为有林地,特别是林中空地的变化更大。

(3)非林地

一九八五年比一九五六年非林地增加8.814公顷,其原因一是两次调查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的差异,地是增加了军事禁区的面积,在是居民点,道路等建筑用地的扩大导致非林地的增加、

(4)疏林地

一九八五年比一九五六疏林地减少4.791公顷。

这是由于天然更新使疏林地转变为有林地,其次是部分疏林地进行了人工造林,所以疏林地面积相应减少。

3、林分结构变化

(1)树种组成的变化

一九五六调查,各优势树种的面积、蓄积比重分别是;落叶松面积占23%,蓄积占38%;白桦面积占71%,蓄积占59%;黑桦面积占6%,蓄积占3%全局平均树各组成为6白、4落、十黑一柳。

一九八五年调查,各优势树种的面积、蓄积比重分别为:

落叶松面积点2935%,蓄积占35.5%;白桦面积占67.8%,蓄积占62.0%;黑桦面积占1.4%蓄积占1.6%;其它树种面积占1.3%蓄积占0.9%,全局平均树种组成6白、4落、一黑。

(2)令组的变化

各令组面积、蓄积对比表

调查年度

合计

幼令林

中令林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1985年

190.534

15.334.418

83.186

5.081.839

65.866

5.443.424

1956年

159.582

10.742.660

63.642

860.790

14.907

1.652.820

差值

+30.952

+4.591.752

+19.562

+4.221.049

+50.959

+3.790.604

以上数据表明,一九五六年调查时,近过熟林面积占50.8%蓄积占76.6%,说明可采资源大于后备资源。

(3)平均蓄积量的变化

每公顷蓄积量变化比较表

调查年度

平均蓄积量

幼令林

中令林

近熟林

成过熟林

1985年

80.5

61.1

82.6

113.1

116.8

1956年

67.3

13.5

110.9

104.3

10.0

差值

+13.2

+47.6

-28.3

+8.8

+15.8

以上两次调查结果比较,各令组每公顷蓄积及全局平均每公顷蓄积都有明显变化,一九八五年调查的各令组每公顷蓄积量呈现规律性变化,随令组的增长单位蓄积也相应增加,一九五六年调查的各令组单位蓄积量变化没有一定规律。

4、森林生长量

本局平均生长率2.36%,全年总生量383.883立方米,其中防护林生长率2.26%,年生长量6.111立方米;用材林生长率2.37%,年生长量376.760立方米;特用林生长率2.06%,年生长量1.645立方米。

5、综合评述

自建局以来,我局有林地面积、蓄积逐年增加,一九八五年比一九五六年面积增加30.956公顷,活立木蓄积增加4.903.154立方米,每公顷年生长量由1.6立方米增加到1.96立方米;年总生长量由一九五六扑的250.800立方米到一九八五年增加到383.883立方米。

可采资源有所下降,一九五六年调查时、近、成、过熟面积比重为50.8%、蓄积比重为76.7%,而一九八五年调查则面积比重降为21.8%,蓄积比重为31.4%.主要组成树种面积、蓄积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落叶松面积比重增加,蓄积比重减少,白桦则面积比重减少,蓄积比重增加。

主要原因是解放前国内外反动派对免渡河林业局林区进行掠夺式的采伐,森林破坏严重,后备资源枯竭,特别是幼令林每公顷只有13.5立方米蓄积,不少地区沦为荒山秃岭。

但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建立健全了林业机构,制定了以营林为基础的经营方针,坚持造林、育林、促进森林更新,加强了护林防火工作近三十年只采伐木材110万立方米,因此森林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有林面积不断扩大,蓄积不断增加,但是可采资源减少,低价林增多,森林质量明显下降。

五、野生植物及动物概况

免渡河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新华夏隆起构造带。

属于寒温带大兴安岭落叶松区的南缘,本边与大兴安岭本麓白桦林草原想邻,植物区系成份以东西伯利亚植物为主,也有长白山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的成份。

主要木本植物有:

落叶松、白桦、钻天柳、田杨、山丁子等;草本植物有;禾本科草、鹿啼草、玉竹、蕨菜。

射干鸢、地榆、大叶樟、小叶樟等。

其中钻天柳属国家2类保护植物,内蒙古自治区级保护植物有黄芪、桔梗、手掌参、芍药、越桔、升麻、笃斯越桔等8种。

据调查,地区有记录的脊椎动物24目60科179种,其中兽类6目16科37种,鸟类15目33科127种,两栖爬行类3目6科8种,鱼类5科7种。

在兽类资源中,以啮齿目和食肉目为最多,占兽类资源的82%,其次为偶蹄目和翼手目。

其中珍稀保护兽类有7种,包括国家2类保护兽类的驼鹿、马鹿、棕熊、猞猁、水獭和雪兔。

在鸟类资源中以雀科为最多,其次为鸭科。

其中珍稀保护鸟类包括国家1类保护鸟类有细嘴松鸡、丹顶鹤;国家2类保护鸟类有大天鹅,鸳鸯、雀鹰等17种。

鱼类资源中,包括哲罗鱼、细鳞鱼、黑斑狗鱼六须鲶、鲫鱼、泥锹、鲶鱼等7种,其中属国家2类保护鱼有哲罗鱼、细鳞鱼。

六、社会经济情况

免渡河林业局始建于1956年,当时称扎敦河森林经营所,归呼伦贝尔盟领导,1959年改称免渡河林业局。

后来隶属关系多次变动,到1980年行政区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后,称免渡河林业局到今,1984年划归呼伦贝尔盟管理。

免渡河林业局局址在距畜施业区17公里的免渡河镇,镇内设有工商、税务、邮电、银行、铁路车站、医院、学校、公安等社会服务管理机构,滨洲铁路及国道301线均通过该局,交通便利,对外通讯畅通。

该局居住有蒙古、汉、回、满、朝鲜、达翰尔、鄂伦春等15个民族,人口3.4万人,其中林业人口约1.1万人,自2000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森林经营全面转入以森林管护为主,林业产值很小。

 

第二章全局林业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

根据“以营林为主,采育结合,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林区建设总方针,结合本局的具体情况,在全面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更新造林,积极进行森林抚育,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搞多种经营、综合利用,逐步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产率和林木质量,将本局建设成为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用材林基地。

一、发展方向

本局具备发展林业、建设用材林基地的自然生死条件。

建局五十六年来,生产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说明,今后吧恢复和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中心,在全面发展营林事业的基础上,使木材生产、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林区社会建设得到同步发展。

通过主伐、抚育、改造多渠道生产木材。

把采伐做为育林的手段,把育林做为采伐的前提。

在营林生产上,首先要加强天然幼、中令林和人工林的抚育管理,不断为林分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在此基础上加快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三剩”资源,及时更新、改造迹地,变低产林为高产林,提高森林复盖率。

逐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化,稳步发展生产细木加工为中心的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挖掘人才潜力,开展科学实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全面建设,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再生产,尽快把本局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林业企业

二、关键措施

(一)调整建设经营方向

针对我局森林资源的特点,幼、中令林多,成过熟林少,阔叶树多,针叶树少的实际情况,必须把企业的经营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迅速转移到以培育森林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无论资金投放和劳力设备使用都在坚持以营林为主,把营林事业做为今后的首要任务来抓。

(二)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合理的林种结构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为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本局应适当扩大防护林、特用林、相应减少用材林。

在防护林中应扩大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增加护岸、护路林,在特用林中要扩大母树林。

将各林种面积的比例由现在的用材林占97.9%,,防护林占1.7%,特用林占0.4%,调整为用材林占72.4%,防护林占26%,特用林占1.4%。

合理的树种结构和布局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关键措施,落叶松是本局的乡土树种,有较强的适应性,天然更新容易,人工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樟子松因鼠害严重,不易大量引进,云杉是阴性树种,在林冠下、低洼都可生长,经过几年的观察,云杉在本局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今后可适当引进,并与落叶松混交,或在白桦疏林地造林鉴于上述原因,本次区划调整了树种比例,把现在的人工林落叶松占82%、樟子松占15%、云杉占2%、其它占1%。

调整为落叶松占80%、云杉占18%、樟子松占1%、其它阔叶树种占1%,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比例为6:

4。

(三)以“育林”为中心全面经营

认真贯彻以“封护为主,育造并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次生林区建设方针,扭转单纯以取材为主的不良倾向中,对所有林场和各类林分都要开展经营活动。

在一沟、一坡、一个运输系统内,遇到什么就经营什么,该主伐的主伐,该抚育伐的抚育伐,该封育的封育,该改造的改造,该造林的造林。

只有这样沟系运输系统实行全面经营,才能不断提高林木生长量,扩大再生资源,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四)大搞木材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

森林是以林为主,富有多种林付产品的天然宝库,这些资源是发展综合利用工业和多种经营的自然基础和经济条件,本局除木材外,还有大量木本,草本药用植物约三百多种,如杜鹃、大黄芪、赤芍、、手掌参、柴胡、苍术、沙参,地榆等,以及越桔、红豆等品种繁多的野生植物资源,此外还有铁矿、铜矿、珍珠岩矿、佛石矿、耐火土,大理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广大职工、知青、家属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

把年发生量采伐,造林、加工剩作物充分利用起来,大搞削、压、创、旋等项综合利用加工生产,以廉价资源,生产高价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工业产值。

今后要把大搞木材综合利用作为调整本局单一加板方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多种经营作为林区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性措施来抓。

(五)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和《森林管理条例》以法治林,严禁超计划采伐和乱砍盗伐森林资源。

2、在改革中加强各级资源管理机构和技术力量;根据《森林法》第十二条和《森林管理条例》具体规定,在一九八五年二类清查的基础上,建立资料室,认真搞好资源档案的管理,近期将沙盘建起来,克服一年清、二年变、三年乱的现象,做到家底心中有数,办起事来有方向,有决心、有章法,档案人员要固定,且先事业心强,肯钻研、善于创新的人从事此项工作。

各林场都要配备1—2名专职资源管理人员。

3、严禁烧好材,要以煤代木,节约资源,山声作业点,要提倡烧枝丫和剩余物。

(六)搞好护林防火和森林保护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加强森林病虫害的“予测予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相结合,积极引进推广生物防治措施。

(七)加强人工林和母树林经营管理

抚育管理是改善林地环境条件,提高林地生产潜力,加速林木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

本局现有巳郁闭成的人工林1666公顷和大面积的未成林造林地,需要进行适时抚育管理,促进幼树的成活和良好的生长,使之迅速成林。

现有母树林670公顷,尚不能满足更新造林对种苗的需要,今后呆逐步扩大母树林经营面积,加强人工、天然母树林的抚育管理,建立种子园,为更新造林培育良种壮苗。

(八)制定企业经营规划

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把技术经济的定量指标从发展速度,生产规模,投资按排,实施措施等几个方面加以落实,指导林业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

(九)开展科研活动,建立科技档案

科技档案是现实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必不可少的实际工作,它主要为现实生产服务的。

在当前进行的全面经济改革中,为了取得大量的、真实的、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今后必须加强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适应林业建设的需要。

第三章林业分区

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状况,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提出的要求,以及林业生产自身的特点,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的原则;并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区划和牙克石市综合农业区划保持协调的前提下,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一致的原则

森林的发生、发展、更新、演替,主要依赖于自然环境条件,人工林的建立也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同一自然条件下,森林植被类型基本相同,而自然因子的改变,直接导致森林植被类型的差异;人类的经营活动也使森林植被类型发生变化,新的植被类型又导致土壤,气候等自然因子的变化、因此,林业区必须考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异同。

二、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关健问题及自然条件与经营途径相对一致的原则

在自然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分别不同地区考虑林业建设的关健问题及途径是林业区划必须遵循的又一原则,次生林区以“封护为主,育造并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林业建设方针,规定了次生林区应以育林为中心,要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要。

因此,在人口集中交通方便、开发较早、森林破坏严重的伊列克得应以管造防护林为主,在坡度≧31度和局界内侧200公尺应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为主,在红旗、大顶山等针叶树种较多的地区应用材林为主。

三、地貌相对一致的原则

我局范围不大,地带性差异不明显,但由于微地貌的不同,也使森林植被类型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这种差异是制定营林、木材生产措施的重要依据。

因此,地域性差异也是分区考虑的原则。

四、树种、林种相对一致的原则

树种、林种的分布和组合状况,对林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以及经营措施直接影响。

所以树咱、林种相对一致也是分区应考虑的一个原则。

五、经营单位相对一致的原则

为了经营方便,便于落实区划,分区和亚区范围不打破林场界线应保持经营单位的相对一致。

根据上述原则,将全局划为三个一级区;其中:

二个区还进一步划分了亚区。

分区是以地理位置加地貌加林种命名;亚区是以树种加林种命名。

一、大河山、白桦、落叶松用材、水源林区

1、白桦、落叶松用材、水源林亚区

2、落叶松、白桦用材林亚区

二、德里山落叶桦用材林区

三、大顶山白桦、落叶松用材、水土保持林区。

1、白桦水土保持林亚区

2、白桦、落叶松用材林亚区

 

第四章分区论述

一、大河山白桦、落叶松用材、水源林区

该区位于本局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主脉西坡。

整个地形是南、北高、东、西及中部低,呈方形。

最高海拔1274.2公尺,最低海拔717公尺,平均海拔996公尺。

该区地貌为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境内山势各缓,山脊而不明显,河谷开阔,平均坡度只有9度,适于机械作业。

本区包括扎敦河、银岭河、河南、北大河四个林场总面积136.556公顷,占全局总土地面积的49%。

本区气候年最高温度31.5℃,最低温度-44.5℃,平均气温-2.7℃,≧10℃人生物学积温2015℃,年湿润度0.8,年平均降水量477.0毫米,无霜期107天。

扎敦河由东向西流经本区,区内有21条支流,全长58公里。

本区主要土壤类型有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黑钙土,河流两岸及平坦地带有草甸土,沟谷低洼地带有沼泽土。

该区的植物区系以兴安落叶松、白桦、越桔、狭叶杜香等东西伯利亚植物为主,由于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