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048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经考试题目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2在产品分配上,生产与分配相互决定。

(1)生产决定分配。

表现在:

①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②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2)产品分配决定生产。

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

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3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一)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一方面,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当稳定,不像生产力那样积极、活跃。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的经济规律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1.商品:

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商品经济:

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3.价值:

①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②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4.抽象劳动:

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一个历史范畴,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抽象劳动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复杂劳动:

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7.简单劳动:

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

8.劳动生产率:

(1)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2)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9.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

(2)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

调节作用。

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刺激作用。

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

分化作用。

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3)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市场经济

(1)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

(2)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答:

1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①其中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来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③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体现了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抽象劳动则体现了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④只有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

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2理论意义: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①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②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③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

1.①第一种涵义——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第二种涵义——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2两种涵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①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

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价值的决定,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指价值的实现。

②区别

——角度不同

第一种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的

——决定的对象不同

第一种含义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决定的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

——涉及的内容不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②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

⑴调节作用。

⑵刺激作用。

⑶分化作用。

③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价格:

(1)价格即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价格的变动主要有两个原因:

商品价值的变动和货币价值的变动。

价值尺度:

(1)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是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

汇率:

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别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不变,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别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浮动的。

货币流通:

(1)指货币表现为不断重复的,不断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交换位置的运动

(2)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通货膨胀:

①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②通货膨胀是与纸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经济现象,只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

货币:

(1)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

(2)货币具有5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流通手段:

①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贮藏手段:

①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2)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支付手段:

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世界货币:

①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5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量是怎么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其基本规律是:

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的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汇率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但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

(1)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会产生直接影响;

(2)一国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国际间利率的差距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

(4)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5)外汇储备;

(6)财政状况常常是预测汇率变动的重要指标。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资本:

(1)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2)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

利润:

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

利润率:

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又称资本利润率

资本积聚

①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

②资本积累引起了资本积聚,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积聚则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

资本集中

①是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②资本集中的主要通过并购、联合和发行股票等方式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

资本经营:

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

风险投资:

(1)即风险资本的运营,是资本运营的一种特殊类型。

风险投资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

资本循环:

①指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

②产业资本循环有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分别为

——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周转:

①资本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就叫做资本周转。

②资本周转的重点在于周转速度,而资本循环的重点在于实现条件。

固定资本:

(1)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2)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随着使用价值的逐渐损耗逐步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逐渐回收。

直到使用寿命结束,其价值才全部转移完毕。

流动资本:

(1)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2)流动资本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一次性转移和在流通过程中价值的一次性回收。

资本积累

(1)在扩大再生产需要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即利润转化为资本,是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2)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剩余价值即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

1资本的定义:

(2)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

2资本的一般特点:

①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②运动性。

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资本运动速度的快慢反映了资本增殖能力的强弱和形成一定时期内资本增殖量的多少。

③返还性。

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

④风险性。

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收益越大,风险也可能越大。

谈谈资本经营特点及主要的资本经营方式?

1资本经营的定义:

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

2资本经营的特点:

①内容和对象的特点。

资本经营一般不注重资本的物质内容,而主要着眼于价值化、证券化的资本。

②经营方式的特点。

资本经营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本的结构调整、资本置换、资本交易、资本扩张与收缩等方式来优化资本。

③市场的特点。

资本经营除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调整外,主要依托资本市场、产权市场来开展企业并购、股权转让和长期融资,此外也涉及外汇、期货、黄金市场的交易行为。

④资本经营的收益和风险都比较大。

⑤资本经营更多的依赖产权主体的明确、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存在,还要有一批有能力的资本经营者。

3主要的资本经营方式:

①利用证券市场或其他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资产的收购、出售、购并、托管和租赁等。

包括投资性买进和卖出股权等形式。

②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性交易。

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或通过投机性交易提高公司股票市值。

③对资产存量或增量进行调整,用以改变资本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从而改变投资的规模、方向和结构。

④无形资产的经营。

无形资产的所有者可以通过协议转让、拍卖所有权或使用权,或运用特许经营等方式转让使用权,来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增殖。

⑤风险投资。

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

风险投资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性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和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

试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1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要是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这样的两个条件:

(1)产业资本的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存在

(2)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循环在时间上的相互继起

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研究资本周转的重点在于资本的周转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有:

①资本的周转时间。

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n=U/u。

其中n代表资本周转次数,U表示年,u表示一定资本量周转一次的时间。

②生产资本的构成。

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

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慢;

流动资本的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快。

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重点是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公式为: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1.社会资本:

(1)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

(2)社会资本具有广泛性与系统性。

2.卖方市场:

①指因产品短缺而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

②卖方市场中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趋于上涨,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

3.买方市场:

①指产品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

②买方市场中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

(3)供给略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最理想,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市场状况。

1.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出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这是因为:

(1)资本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价值补偿过程),是资本运动过程中一个“惊险的跳跃”。

它不但决定了现有生产过程能否顺利完成,也决定了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

(2)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不仅要求资本得到价值补偿,而且要求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

也就是使用价值的替换问题,这种替换不仅要在总量上得到满足,而且要在结构上也得到满足。

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的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它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2.试解释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现实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如何才能成立?

1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②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③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第一个前提条件:

②第二个前提条件:

其中

为剩余价值中资本所有者的消费量。

③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设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

按一定的比例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

和追加的可变资本

④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⑤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3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的实现过程:

即用文字描述上述公式,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各自都包含三方面的交换。

3.结合实际,分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特点?

1卖方市场的定义:

②卖方市场中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趋于上涨,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

2.买方市场的定义:

3卖方市场的特点:

在卖方市场中,消费者主权的行使是比较困难的,企业也往往缺乏研究市场需求,改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动力,社会缺乏活跃的微观经济基础。

4买方市场的特点:

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的地位上升,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力增强,市场需求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明显,企业的竞争意识强烈,创新较为频繁,资源配置趋于优化,微观经济的活跃会带来宏观经济的繁荣。

因此一定的买方市场形势是优于卖方市场形势的。

但如果供给过多的超越了现实的需求,买方市场的正面作用也会走向反面:

大量产品积压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微观和宏观效益下降,失业率上升,即期需求会趋于消极,发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会增大。

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1.商业信用:

(1)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是信用体系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2)以商业信用的形式买卖商品,买卖双方形成债务关系,卖方是债权人,买方是债务人。

卖方所提供的商业信用相当于把一笔资本贷给对方,因而买方要支付利息。

赊销的商品与现金买卖的商品的价格差额就形成了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

(3)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⑴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⑵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⑶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2.银行信用:

①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②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资本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

③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⑴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⑵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⑶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3.股份有限公司:

是公司股东的责任仅以所认缴的股票面额为限的公司。

主要特征是:

①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且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出售。

②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但不能退股。

③股东个人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相分离,股东凭股票分享公司的收益,但对公司负债只负有限责任,即以股票面值为限。

④公司破产清算时,公司债权人可以对公司的资产提出要求,而无权直接向股东起诉,公司以本身的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4.虚拟资本:

①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②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

⑴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

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国家债券等。

⑵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

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

问题

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定义

2.银行信用的定义:

⑴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