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1096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Word文件下载.doc

主观经验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这类方法主要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缺点是主观性较强、精确度相对不足。

经过比较,既要克服主观影响,保证测评估指标间相对重要性得到合理体现,又要方法的简便易行,层次分析法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择。

因为层次分析法相较于其他主观赋权法最大的优势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能较为精确的反应各层级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进一步为人员素质测评体系的建设和人员选拔相关指标的确定,提供科学、合理的基础。

3.层次分析法及其使用

3.1层次分析法的优势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托马斯·

萨蒂(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目标本质、影响因素、层级结构及其内在关系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将受访者的主观意志用客观数据反应出来,从而达到利用简单易懂的定量信息将决策过程数学化的目的。

并以此为基础,为复杂决策问题、多目标规划问题提供了简便的决策方法。

3.2层次分析法的缺陷及改进

自层次分析法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因其所具有的系统、准确的特点被广泛使用。

同时,为了使应用过程更为简便,国内外的学者也对层次分析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改进内容包括标度选择、判断矩阵构建、判断矩阵调整及一致性检验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而改进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标度选择方面。

因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最原始的9标度法标度跨度过长,在样本收集过程中受访者不易把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变大;

此外由于计算过程中9标度大输出结果若无法通过一致性检验,还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再调整,这就加大了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改进者首先提出了“0~2三标度法”[1],以解决断矩阵构造困难的问题;

随后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1三标度法”和“-2~2五标度法”[2];

此外,为了改善9标度法的计算精度,还有学者进行改进提出了“9/9~9/1分数标度法”[3]和“90/9~99/9指数标度法”[4]。

这些改进方法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9标度层次分析法的问题,使得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更为简便。

3.3改进型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的使用

在各类改进方法中,“0~2三标度法”在测评指标权重确定和人员选拔过程中,由于标度跨度不大,每一标度的指向性明确,这有利于数据样本采集过程中受访者的理解,进一步保障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下面对“0~2三标度法”层次分析法应用的操作流程进行介绍:

(1)确定决策的最终目标、需要考虑的各项权重因素、各项权重因素之间的层次及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由目标层(决策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准则层(相对于上一层目标分解的指标要素)、方案层(要考虑的因素,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构成的层次模型。

(2)通过两两比较同一层次内的指标对于上一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建立重要性比较矩阵。

在“0~2三标度法”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的数据收集中,标度分为0、1、2三种,以同一层次内两指标比较为例,具体打分情况如下表1所示

2

一个因素较另一个因素重要

1

一个因素和一个因素一样重要

一个因素较另一个因素不重要

表1因素指标两两比较打分情况表

(3)将比较矩阵经过极差法(也可使用极比法)转换为9标度,构建重要性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判断重要性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获得单层次权重对于上一层次的重要性排序,进一步得到对于上一层次最优解决权重方案。

(4)因为层次分析法(AHP)以指标两两比较为基础,所以可能会出现A>

B,B>

C,C>

A这类不符合逻辑的情况的出现。

所以在获得的最优解权重方案后,需要对参与计算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这里需要引进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这两项指标之比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而随机一致性比率C.R是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重要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当同层指标数量n≤3时,判断矩阵永远具有完全一致性不需要检验,当指标数量n>3时就需要进行检验。

检验时当C.R<0.10时,便认为判断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

当C.R≥0.10时,就需要调整和修正判断矩阵,使其满足C.R.<

0.10,从而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应用案例

下面将从案例应用的角度,对“0~2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在人员素质测评和选拔某的应用进行展示。

案例如下:

单位拟从3名干部中选拔一名领导,选拔的标准有政策水平、工作作风、业务知识、口才、写作能力和健康状况。

下面用“0~2三标度AHP方法”对3人综合评估、量化排序并确定最优的人选。

(3)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基于候选人选择的层次结构模型

(2)基于总目标“选一位领导干部”经过调查数据收集分析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A包括之前依据选拔指标设定的准侧层指标:

政策水平、工作作风、业务知识、演讲口才、写作能力和健康状况。

矩阵内各单元格标度为(如表示矩阵A中第一行第二个单元格的标度)。

标度具体意义如下:

如矩阵A内非任意构建矩阵A为:

(3)运用极差法构建9标度判断矩阵B,首先对矩阵A的每行进行求和,得出重要性排序指数:

判断矩阵B中的每个单元格中的标度为(如为矩阵B中第一行第二个单元格的标度)。

3标度比较矩阵A转化为9标度判断矩阵的单元格转换公式为

如:

矩阵A中第一行第二列单元格的转换

其中为常量,是按标准预先给定的极差元素对的相对重要程度,因为实际应用中转换为9标度矩阵所以取;

为的极差,,为中的最大值8,为中的最小值3。

由此转换所得判断矩阵为:

然后,通过转化获得的判断矩阵求出每项指标在本层级、本模块内的层级权重。

将判断矩阵B中每行各单元格内数据相乘,求行乘积,

对开6次方,求每行数据的几何平均数,

对进行归一化处理,取得指标权重,

同时可以求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

最后,经上述计算步骤取得的针对于总目标的素质测评指标权重,见表2:

政策水平

工作作风

业务知识

演讲口才

写作能力

0.33

0.12

0.31

0.08

0.13

0.03

表2领导干部选拔素质测评权重

(4)对上述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为:

,然后可求出随机一致性比率为:

其中为不同数字标度下各阶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该指标为1-15阶正互反矩阵计算1000次得出的可直接使用的常量具体数值,见下表。

N

3

4

5

6

7

8

9

R.I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6

10

11

12

13

14

15

1.49

1.52

1.54

1.56

1.58

1.59

表31-15阶R.I值检索表

由于,所以判断矩阵C永远具有可接受的一致性,求出的素质测评权重科学有效。

(5)首先仿照准侧层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方案层三位候选人(P1、P2、P3)针对上一层次的不同测评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并求三位候选人各测评指标的最大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在进行一致性检验全部通过后,获得的每位候选人关于测评指标的矩阵为:

然后进行层次总排序,通过

由此结果可知三位候选人P1得分0.33,候选人P2得分0.43,候选人P3得分0.23,比较得分大小P2候选人得分最高,在测评环节胜出。

结语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可以使人力资源测评体系建设中各类权重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也使得配套使用的人员选拔更为公正、公平。

通过软件编程等前期工作,可以大为简化应用过程中的矩阵计算,使得该方法能更易被初学者快速掌握,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左军.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间接给出法[J].系统工程,1988,10(6):

56-63.

[2]徐泽水.层次分析法中构造判断矩阵的新方法[J].系统工程,1997(增刊):

204-206.

[3]徐泽水.层次分析新标度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10):

74-77.

[4]舒康,梁镇伟.AHP中的指数标度[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0,10

(1):

6-8.

[5]汪浩,马达.层次分析法标度评价与新标度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3,13(5):

24-26.

[6]骆正清,杨善林.层次分析法中几种标度的比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9(9):

51-60.

[7]王浩.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概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11):

74-77.

[8]张力文,李宁秀.基于AHP的城乡卫生一体化评价体系研究[J].软科学,2011,12:

12-14.

[9]王丽静.360度绩效考核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