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1096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短期借款融资来自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Word下载.docx

会计信息;

融资规模;

融资管理

一、引言我国物流行业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并吸收了城乡剩余转移劳动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物流行业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不但需要稳定的现金流维持日常经营,用于满足产业升级充裕的资金也必不可少,对资金需求与融资效率的要求较高。

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物流行业企业没有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融资地位,仍然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

物流行业企业外源融资中银行短期借款所占的比重较大,但是由于其偿债能力较弱,未来现金流与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较强,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不足,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等债权人的青睐。

目前虽然从供应链角度产生了一系列新型的融资方式,但其内核依然是商业银行短期借款,这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物流行业企业的融资困境。

已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对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发挥积极的作用,且同时影响信贷市场主体双方[1]。

对物流行业企业来说,向信贷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适时适量的获得短期借款融资具有积极的显示意义,文章以其短期融资规模为出发点,检验其与会计信息质量各维度指标的关系,得出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适时的获得足够的短期借款融资,这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小,降低了整个信贷市场的成本。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与其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相比,债权人更加关注债务人是否能够到期还本付息,因此债权人特别关注借款人的相关会计信息,比如会计政策的稳健性、未来现金流情况以及资产变现能力等,债权人以此为依据选择信贷对象并判断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

在已形成的信贷契约关系中,债权人可以通过在合同条款中列示一定的控制条款来降低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如规定借款用途或要求相关财务指标维持在一定标准等,当债权人通过债务人会计信息判断债务人出现违约行为致使信贷风险可能发生时,可以以信贷契约为依据对债务人进行如中止合同等形式的“惩罚”,以降低信贷风险引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债权人对信贷契约的限制虽然使债务人的经营投资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预,但是也从客观上降低了债务人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使债务人未来现金流面临的压力降低,并间接地改善了债务人的公司治理情况,进一步限制了债务人的盈余管理行为[2]。

但是,信贷契约中对债务人的限制同样也使其可能出现由于经营投资行为受限而面临经营状况恶化的情况,从而使债务人陷入财务危机,债务人为了避免因违约而导致的惩罚与额外损失,其有较强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向债权人提供符合信贷合同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而粉饰后的会计信息给债权人带来了“信息危机”,意味着债务人的盈余信息波动性更大并且现金流特别不稳定,导致债权人通过会计信息作出正确判断的难度增大,降低了信贷契约约束的有效性,这使得信贷关系的双方形成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在建立并维持信贷关系的博弈过程中,商业银行等债权人需要通过评价债务人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减少债务人粉饰会计信息所带来的“信息危机”。

我国商业银行在收集、处理借款人信息并克服“搭便车”行为中具有绝对优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银行业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由授信管理制度、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以及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为一体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并建立了能够快速有效收集、处理并判断借款人信息的人才团队,经营效率低下以及政府干预过多等掣肘因素的影响力不断降低,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准确的选择低风险的借款人建立信贷契约关系,并通过提供不同的贷款利率、贷款期限与贷款类型的信贷合同而对提供低质量会计信息的借款人进行“惩罚”[3],也就是说,我国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的利用借款人的会计信息并识别其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决策。

与其他行业相比,物流行业企业在融资形式与渠道上体现出其独特性[4]。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融资顺序仍旧满足啄食顺序理论,在选择融资途径时首先考虑内源融资,但由于外部市场环境、行业竞争以及资金积累能力的影响,内源融资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贡献有限,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仍然对债权融资有较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并不是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自主选择,而是因为权益市场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被动选择的结果。

其很少通过配股、增发等再融资模式以及债券等渠道获得资金,融资的主要途径依然是各种形式的信贷融资。

且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业务种类与内容决定了其现收现付业务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在资金管理上对现金流的弹性要求较高。

使用长期借款融资虽然能够保证资金弹性且具有一定的税盾优势,但是对于运营资金循环速度快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来说,长期借款融资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款过多,对企业的资源产生了额外的占用,因此长期借款并不符合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

而现收现付的业务类型也使得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可利用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7%)显著低于全行业(19%)平均水平[5],因此,商业信用融资对满足其融资需求杯水车薪。

短期借款融资资金成本较低,取得较为灵活便利,银行审查周期短,且与长期借款融资相比,不会产生额外的资金使用成本,是物流行业上市公司满足资金需求的主要途径。

目前,除了传统的融资途径外,基于供应链理论涌现出一些新型的融资模式,但究其本质仍然是以有质押物的商业银行短期贷款为核心的金融模式创新,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其可获得的短期借款规模对满足其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在债权人决策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能够依靠借款人会计信息,判断其会计信息质量选择信贷合同对象并决定借款利息、借款期限与类型的能力,能够动态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变化对债务人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限制或中止信贷契约等“惩罚”措施调整信贷风险,因此为保证能够获得足够规模的短期借款以满足资金的需求,物流行业上市公司需要向商业银行等债权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的判断标准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系[6]。

其中盈余质量是获得商业银行等债权人广泛关注的因素之一,盈余质量与企业是否进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若借款人为了粉饰会计信息而进行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会加大盈余波动的程度[7],如果盈余波动幅度小,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就越少,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制度及企业真实情况的贴合度就越高[8],就能够获得更大规模的短期借款融资规模。

由此,提出假设:

H1: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盈余波动程度与短期借款规模负相关。

同时,会计稳健性也是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会计稳健性表现为借款人能够及时确认损失,避免选择负净现值的投资项目并对已经产生持续现金净流出的投资项目及时中止以止损,选择稳健的会计政策是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会计稳健性使债权人能够及时收到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并通过对债务人违约行为的限制使信贷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债权人往往更偏好会计稳健性较高的借款人作为信贷契约的对象并给予其较高的额度。

H2: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短期借款规模正相关。

此外,审计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审计是从制度上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会计师被赋予了这项鉴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职权,并以审计报告为载体从外部以更为客观公正的态度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做出评价。

一般认为,审计质量与会计事务所的规模、审计任期、审计收费以及市场集中程度存在着密切联系,而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借款人愿意选择能够提供高质量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从而向债权人传递其会计信息质量水平较高的信息,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占据优势。

H3: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水平与短期借款规模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1. 

样本选择文章选择2009-2013年沪深两市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B股与H股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上市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确定有效样本305个,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服务中心。

同时,为了避免异常值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文章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Winsor)处理。

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1)模型设定为验证上文提出的三项假设,设定如下模型:

SD-TA=β0+β1ACCOUNTQUAit+β2CONTROLit+εit

(1)NextSD-TA=α0+α1ACCOUNTQUAit+α2CONTROLit+δit 

(2)其中,模型

(1)为短期借款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回归模型,模型

(2)为滞后一期的短期借款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回归模型。

SD-TA 

与NextSD-TA 

为被解释变量,代表短期借款规模与滞后一期的短期借款规模。

ACCOUNTQUA 

为主要解释变量,代表会计信息质量,被分解为三个维度的变量,分别是盈余波动性(VarRoe)、会计稳健性(Conserv)与审计质量(Big4)。

CONTROL为控制变量。

其余两项为随机扰动项。

(2)被解释变量短期借款规模(SD-TA)为被解释变量。

用于衡量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短期借款规模,可以参考陆正飞(2011)、郑军(2013)等关于企业融资规模的研究思路并借鉴吴晓晖(2008)、常璟(2010)的做法,最终确定短期借款规模(SD-TA)为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当年短期借款与年初总资产的比值。

此外,考虑到商业银行等外部市场主体接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变化的信息并作出信贷决策影响借款人信贷规模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内生性问题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文章对短期借款规模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滞后一期的短期借款规模(NextSD-TA)为下一年度的期末短期借款与本期期末总资产的比值。

(3)解释变量ACCOUNTQUA 

为主要解释变量,代表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如前所述,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用单一维度的标准衡量,按照前文所述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三个因素:

选择盈余波动性(VarRoe)、会计稳健性(Conserv)与审计质量(Big4)三个指标来综合衡量会计信息质量。

盈余波动性(VarRoe)是用基准年度起过去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方差来表示。

在前文的论述中已得出借款人若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必然会引起借款人的盈利能力相关财务指标波动幅度增大的结论,而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盈余的波动性是比较合理的。

会计稳健性(Conserv)主要由应计质量来反映,体现企业应计质量的指标较多,如累计应计项、琼斯(Jones)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可操纵应计项目以及绩效调整的操控性应计项目等,按照Ahmend(2007)等的研究结论,文章选择使用累积应计项来表征会计稳健性,定义累积应计项为以当年为基准历史三年应计项的和,其中应计项应为借款人当年净利润扣除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后与期初总资产的比值。

累积应计项越大表明会计稳健程度越低,反之,累计应计项越小,说明该借款人具有较高的会计稳健性,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较高。

审计质量(Big4)由样本是否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业务来体现。

如前所述,审计质量与会计事务所的规模、审计任期、收费标准、市场集中程度等因素相关,已有研究表明,从稳健性角度来说,针对审计质量(Big4)设置哑变量,若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则赋值为1,代表较高的审计质量,若选择以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则赋值为0,代表审计水平较低,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也较低。

(4)主要控制变量朱松(2013)、魏志华(2014)等经研究均认为上市公司基本财务信息与股权性质能够影响其债权融资结构与规模,因此在模型中设置了一些控制变量(表1):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Size)、发展速度(Develop)、盈利能力(Roe)、现金流(Cfo)和股权性质(State)[9]。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1. 

统计性描述表2是对被解释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分别以盈余波动性(VarRoe)与会计稳健性(Conserv)的中位数以及是否选择国际四大为标准将所有样本划分为:

高盈余波动性与低盈余波动性、高会计稳健性与低会计稳健性以及高审计质量与低审计质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具有较低盈余波动性、较高会计稳健性以及较高审计质量的样本组与较高盈余波动性、较低会计稳健性与较低审计质量的样本组相比,获得了较大规模的短期借款融资规模,且无论是短期借款规模(SD-TA)还是滞后一期的短期借款规模(NEXTSD-TA)体现在各变量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均显著通过Z检验与wilcoxon检验,初步论证了对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具有通过低盈余波动、高会计稳健性以及高审计质量体现的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规模的短期借款融资。

表3是对主要解释变量的描述性分析,以短期借款规模中位数为分类标准,将盈余波动性(VarRoe)、会计稳健性(Conserv)以及审计质量(Big4)样本分为两组,经比较后可以得出,短期借款规模较大的样本组与短期规模较小的样本组相比拥有较小的盈余波动性、会计稳健性程度较高且审计质量的水平较高,对比结果通过了Z检验与wilcoxon检验,其差异在不同水平下显著。

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论证了获得较大短期借款融资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会计信息水平。

会计信息质量与短期借款融资的多元回归分析

(1)盈余波动性、会计稳健性、审计质量与短期借款规模当作为样本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在观测时,存在短期借款融资行为才能够得出该样本的短期借款规模,而对于在观测时没有发生短期借款融资行为样本的观测值是无法获得的,因此使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各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首先,考察盈余波动性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短期融资规模的影响,根据表4,盈余波动性(VarRoe)的系数为-0.0061,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盈余波动性与短期借款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盈余波动幅度较大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获得的短期融资规模较小,而盈余波动幅度较小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获得短期借款规模较大,这支持了假设1。

同时,滞后一期的短期借款规模中盈余波动性仍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在在避免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后,回归结果依然支持假设1。

其次,考察会计稳健性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短期融资规模的影响,会计稳健性(Conserv) 

的回归系数为-0.6386,在1%的水平上显著。

与短期融资规模负相关,说明会计稳健性程度低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获得的短期借款规模较小,反之则能获得较大的短期借款规模,滞后一期的短期借款规模回归结果与其一致,这说明假设2成立。

再次,考察审计质量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短期借款规模的影响,审计质量(Big4)的回归系数为0.0394,并在10%的水平上与短期融资规模正相关,说明审计质量高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短期借款规模较大,而审计质量较低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短期借款规模就相对较小。

滞后一期的短期融资规模回归结果与其类似,说明假设3成立。

最后,对于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发展速度(Develop)与现金流(Cfo)分别在5%、10%与1%的水平上与短期融资规模负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与现金流规模较大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短期借款规模较小,反之则短期借款规模较大,这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特殊性有关,规模较大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与规模较小的相比,对现金流的规模与稳定性要求更高,且有充足的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能够提供商业银行长期借款所需的抵押或质押物,债权融资结构中对长期借款的偏好可能高于短期借款融资;

而发展速度较快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意味着更大的信贷风险,获得短期借款的难度较大或可能产生额外的融资成本,该类企业可能转而寻求其他融资方式;

现金流规模较大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由于该类企业现收现付业务所占的比重较大,若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规模足够满足企业日常资金需求,对银行短期借款的融资需求可能产生一定的替代所用,借款规模就不高。

此外,盈利能力(Roe)在1%的水平上与短期借款规模正相关,说明盈利能力较强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短期融资规模较大,较强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资金流入的保障之一,也代表着较高的偿债能力与较稳定的未来现金流,对商业银行来说,意味着较低的信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本身对盈利能力较强的借款人较为偏好。

且滞后一期的短期借款规模的回归结果也基本一致。

(2)内生性问题以是否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有可能引起自选择问题。

陈关亭(2004),朱松(2013)研究得出若上市公司存在比较严重的代理问题,倾向于选择审计质量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体现出较低的会计信息质量,而本身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比较偏好审计质量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会计信息质量的鉴证工作,从而向商业银行等债权人传递积极的信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文章选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以消除自选择因素给回归结果带来的影响,第一阶段,参考曾亚敏等(2014)的研究结论,以是否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业务哑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Big4_Dummy),若选择国际“四大”,则Big4_Dummy 

取值为1,若不选择,则Big4_Dummy 

取值为0,以影响上市公司选择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probit模型,计算出逆米尔斯比(Mills),考察逆米尔斯比(Mills)是否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若通过则说明自选择问题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考虑这个内生性问题是有意义的。

此时将逆米尔斯(Mills)比加入第二阶段的tobit回归对回归结果进行控制,重新考察短期信用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各因素与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发现仍然支持前文的研究结论。

(3)稳健性检验针对前文的研究结论,还进行了稳健性测试:

第一,利用绩效调整的可操作应计项目来替换三年累计应计项目来表征会计稳健性,以刘启亮等(2013)研究使用的绩效调整的可操作应计项目作为会计稳健性的替代指标,该指标能够消除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在计算时首先利用修正的琼斯(Jones)模型来计算可操作应计项目,此后将所有样本按照资产收益率排序,按顺序每10个样本一组,将该组样本资产收益率的中位数作为绩效调整的标准,然后用修正的琼斯(Jones)模型计算出各样本的可操控应计项目减去样本所在组的绩效调整标准,所得数值的绝对值即为绩效调整的可操作应计项目,其值越大,样本的会计信息稳健性程度越低,会计信息质量越低,其值越小,样本的会计信息稳健性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经替换后重新检验,发现回归结果与前文研究结论基本吻合。

第二,文章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5%水平的缩尾(Winsor)处理后所得结论仍然与前文研究结论吻合。

以上检验证明文章关于会计信息质量与短期借款规模相关性的结论是稳健的。

五、研究结论文章通过沪深两市A股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检验会计信息质量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短期融资规模的影响后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物流企业所取得的短期借款融资规模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说明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够识别借款人的会计信息质量,并作出较准确的信贷决策,从而影响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对于短期借款融资依赖性较高的物流企业的影响举足轻重。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选取多维度的指标综合评价,文章将其表征为三个变量:

盈余波动性、会计稳健性与审计质量。

将以上指标与短期借款融资规模回归后得出,盈余波动幅度较大、会计稳健性程度较低以及审计质量不高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取得了较小规模的短期借款融资。

反之,盈余波动幅度较小,会计稳健性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水平较高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获得的短期借款融资规模较大。

说明目前在信贷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减少盈余管理等措施为外部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获得商业银行的青睐。

通过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粉饰会计信息的行为是借贷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借款人做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对信贷契约的有效性有不利的影响,这使得商业银行的“信息危机”增加,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发展至今,其已经具备了识别借款人的会计信息质量的能力并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换个角度说,粉饰会计信息的行为对于短期借款融资的借贷双方来说均是低效率的。

因此,物流企业若想持续获得更大规模的短期借款融资,还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向市场提供会计事项、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相协调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其次,借款人具有较强的动机粉饰会计信息,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回避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投资行为的限制。

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往往希望通过强化制度与监管措施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这种来自外部的刺激与压力并不会使物流企业产生主动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动机,逐利本质依然会让借款人产生粉饰会计信息的行为,并用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制度的制定者可以利用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与调节作用,引导处于优势地位的商业银行给予会计信息质量较多关注,并向会计信息质量高的借款人提供更多的借款机会与更低的融资成本,以此抵消因为粉饰会计信息给其带来的益处,并使得差距不容被借款人忽视。

将市场调节与高效的监管手段相结合,借贷市场的参与者会积极主动的寻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无论是在信贷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融资还是自身的发展,均会进入良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RyanLafond,SugataRoychowdury.ManagerialOwnershipandAccountingConservatism[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08,46(01):

101-135.

[2]XiaDL,ZhuS.CorporategovernanceandaccountingconservatisminChina[J].China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09,2:

81-108.

[3] 

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管理世界,2008(3):

152-158.

[4]RalfW.Seifert,DanielSeifert.FinancingtheChain[J].InternationalCommerceReview,2011:

32-44.

[5] 

郑军,林钟高,彭林.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增加商业信用融资吗?

[J].会计研究,2013(6):

62-68.

[6]Schipper,K..Vincent.EarningsQuality[J].AccountingHorizon,2003,17(9):

97-110.

[7] 

朱松.债券市场的参与者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3):

16-25.

[8] 

吴连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

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

(1):

25-30.

[9] 

魏志华,曾爱民,李博.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约束[J].会计研究,2014(5):

73-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