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04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3.特征: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影响: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关键点拨]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分封制下官位世袭,独立性强,不利于中央集权;

郡县制下官员由中央任命,听命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

三、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1)三公:

即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和负责监察系统的御史大夫。

(2)九卿:

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议政制度:

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备皇帝裁决,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4.“汉承秦制”:

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为“汉承秦制”。

[概念辨析]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

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思维点拨]

“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主题一 郡县制的推行

史料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思考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

为什么?

答案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

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不  同  点

划分依据

以宗法制为原则,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地方长官权力

诸侯的王位世袭,拥有封地,分别统治部分土地和人民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概不世袭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在地方上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必须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虽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中央不能直接控制地方,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中央可以直接控制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相同点

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政治

主题二 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度

探究点1 皇帝制度的特征及本质

史料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的建议。

思考 史料中反映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是什么?

答案 特征: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本质: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探究点2 三公九卿制

史料

秦朝“九卿”中的郎中令主管宫廷戍卫和皇帝的侍从警卫,宗正主管皇帝事务,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

思考 据史料归纳秦政权的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三公九卿制在处理国家政务上的特点。

答案 

(1)核心是“皇权至上”。

“家天下”,家国同治。

(2)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制度的特点。

(3)中央官职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确保了皇帝大权独揽和对人民的统治。

(4)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西周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世卿世禄制度

奴隶制的贵族政治

秦朝

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

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封建的官僚政治

1.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

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

A.是大一统的王朝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富裕D.社会安定团结

答案 A

解析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大意是:

四海之内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

由此可知秦朝为大一统的王朝。

2.秦《峄山刻石》中说: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 C

解析 秦朝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防止诸侯混战的局面再出现。

3.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

该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官制

解析 根据“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可知,题目强调中央对地方控制过于死,分封制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力,故A项错误;

宗法制强调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权力,与对地方控制无关,故B项错误;

郡县制的实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故C项正确;

世官制是秦汉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故D项错误。

4.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

御史制度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

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5.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

答案 

(1)影响:

诸侯国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威胁周天子的权威。

破解:

统一国家;

推行郡县制。

(2)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 

(1)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得出关系疏远,相互攻击,据材料一“周天子弗能禁止”得出威胁周天子的权威;

第二小问破解,据材料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得出统一国家,据材料一“皆为郡县”得出推行郡县制。

(2)据材料二“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对点练]

知识点1 秦的统一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

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

这说明(  )

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讲述诸侯以邻为壑,是诸侯国之间的争端,材料不涉及上下尊卑的礼乐秩序,故A项错误;

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故B项错误;

材料讲述壅防百川,各自为利,材料不涉及分封制与农业的关系,故C项错误;

诸侯国之间在水利的斗争说明实行中央集权,有利于生产生活,是历史的趋势,建立大一统王朝具有合理性,故D项正确。

2.《资治通鉴》记载: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解析 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

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

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3.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  )

①秦国实力的强大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④均是秦灭六国的条件。

知识点2 郡县制度

4.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解析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同,与行政区域划分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

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B项错误;

分封制下地方官员世袭产生,而郡县的主要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

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能保证专制皇权的强化,故D项错误。

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

解析 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6.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材料意在说明(  )

A.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解析 分封制仅历经商周时期,“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说明郡县制优于分封制,“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知郡县制的危害要小于分封制,故C项正确。

知识点3 皇帝制度

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

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

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解析 通过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其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

8.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解析 注意关键词“本质上”。

从材料来看,“陛下”实质上是皇权至上的体现。

知识点4 三公九卿制度

9.元朝人胡三省说:

“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解析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是丞相的职责,故B项错误;

“掌讨奸猾,治大狱”表明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官员,审理大案,故C项正确;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是唐朝三省的职责,故D项错误。

10.秦朝时三公之下有九卿: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少府,掌管皇室财政;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这反映了九卿(  )

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解析 在秦汉时期,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还未实现职权的细化,故A项错误;

通过材料不难看出,九卿大多数都是为皇室所效忠和服务的,这就表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

“政务繁忙”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

秦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雏形和奠基时期,尚未能实现“官员众多,权力分化”,故D项错误。

[能力练]

11.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

A.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

B.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

解析 “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具有明显的反专制倾向,故A项正确;

“中央集权”主要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不能体现反中央集权的思想,故B项错误;

“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没有涉及到君相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

“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可以看出其对君主专制的反对,但没有指出其具体的弊病,故D项错误。

12.《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

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建立保密制度B.震慑谋反之徒

C.维护皇帝权威D.削弱丞相权力

解析 材料虽涉及保密,但此举并非为了建立保密制度,故A项错误;

“中人”只是泄露了秦始皇对丞相车骑众多不满的消息,并非谋反,故B项错误;

秦始皇“弗善”是因为丞相车骑过多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捕杀在旁者也是因为“中人”泄密给丞相,有损皇帝权威,故C项正确;

此举并未削弱丞相权力,丞相仍是百官之首,故D项错误。

13.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解析 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

在古代中国的地主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与“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故D项错误。

14.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

“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  )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解析 材料“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的意思是太尉没有授予某人,而不是没有太尉之职,故A项错误;

材料表明太尉没有授予任何人,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故B项错误;

秦统一六国后设置太尉一职,但没有授予任何人以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故D项错误。

15.著名学者柏杨提出:

“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  )

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B.保证了民主决策

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

解析 秦政府“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但最后集权于皇帝,本质上是皇帝的专制独裁,故C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

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

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

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

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成为中外封建国家的典范制度。

(3)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

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

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

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

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解析 第

(1)问,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其影响。

(2)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第(3)问,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