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103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亲子沟通的技巧专题讲座讲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与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说法,叫“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

”这里面就包含着技巧,我们每个人和周围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的人说话听起来让人很舒服,让人开心,也有人说话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从心里烦!

不愿搭理他。

同样,有的父母与孩子说话,孩子很爱听,很配合,也有的父母与孩子说话,孩子就不喜欢听,父母说的多了,孩子就烦,要么是和父母吹胡子瞪眼、吵闹、对抗这个现象的请举手!

好,手放下,这样的家长都很勇敢。

也有的孩子你说他,他就搭拉着脑袋,一句话不说,在脑袋里计算着你有没有完?

你什么时候能说完了,他也解放了。

问题照旧,下次还犯,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有这个现象的请举手,好!

手放下,你们也很勇敢,我们也应当给你们掌声鼓励一下,我发现有的家长还是不敢举手。

我想具体了解一下,各位家长平时是怎么与孩子沟通的,比如说,有一天你到幼儿园接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你的孩子告诉妈妈,幼儿园今天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呀,孩子噘着小嘴说:

小明打我,还抢走了我的玩具,小明是个大坏蛋。

各位家长,当你听了孩子的话,你会怎么给孩子说呢?

(让家长自由表达,不做评论)

(让助手到现场做笔记,简单记录家长的话)

听了大家的回答,我非常欣慰地告诉大家,你们今天来对了。

你们今天听完我的讲座,你们就知道你们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到底怎样与孩子沟通,沟通的技巧到底有多重要。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套沟通技巧,不是我发明创造的,而是我在研究家庭教育10年多发现的,我在2002年接触这套技巧的资料和讲座刚开始时没有多大的感觉,认为它和其它的资料、讲座一样,都是一些老生常谈,谈一些空洞的说教、理论,或者讲一些看似实用却永远无用的方法技巧,但是,我越研究越发现这套技巧真的是太好了,太具体太实用了。

这套技巧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汤姆士·

戈登研究发展出来的,汤姆士·

戈登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罗杰斯的学生,所以这套沟通技巧真的是以人为本,非常人性化,非常有人情味,用这套技巧沟通的时候,让人心里非常舒服,感觉很好。

汤姆士·

戈登在1962年就把这套沟通技巧研究出来了,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50万的家长参加培训,学习了这套沟通技巧,这套沟通技巧在美国的影响力,没有任何一门家庭教育方法能够超过它。

这套沟通技巧后来传到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凡是学习了这套技巧的父母没有不被它吸引的。

戈登后来成了美国白宫家庭教育顾问,这些白宫的官员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困惑,与孩子沟通时遇到问题,就找汤姆士·

戈登咨询,汤姆士·

戈登就教给他们这套沟通技巧。

在美国,有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官在审判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这个孩子的问题与他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关时,就会判令这个孩子的父母参加3天的沟通技巧培训班学习,法官知道父母如果与孩子有很好的沟通,亲子关系很和谐,家庭很幸福,孩子怎么可能会出现问题,他怎么可能去危害社会,去犯罪?

虽然这套技巧发源于美国,虽然我们与美国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还有更多的不同,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性,天下所有做父母的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都有一样的人性,所以这套沟通技巧适用于天下所有父母。

这套技巧现在已经被商业化运作,我2006年8月花了8000块钱参加了3天的培训,亲自体验学习这套技巧,2007年我又到北京参加4天的专业培训,也是学习这套技巧。

我用一年多的确时间写完了这本书,就是亲子沟通的技巧,当然这本书中还包括了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与方法。

我去年用了2个月的时间,设计了3天的培训,为家长们详细、完整、细致地讲解这套亲子沟通技巧。

今天,这只是一个讲座,时间很短,但我尽可能地给大家讲详细点。

这套亲子沟通的技巧首先让我们明白亲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来思考一下我们与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在各种答案之中,肯定是要保持亲密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

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不要化解冲突?

(要!

)只要是人与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一定会有冲突,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一处就要十几年,几十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行为冲突;

第二,需求冲突;

第三,价值观冲突。

不同的冲突有不同的技巧来沟通解决。

我们首先来看看行为冲突。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行为?

有几句话是做父母的常说的,比如:

“我的孩子很任性、很淘气”。

这是不是行为?

是不是?

“我的孩子总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不是行为?

“我的孩子很听话,很讨人喜欢”,这是不是行为?

再来一句“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就爱看电视”,这是不是行为?

我来统计一下,认为刚才那几句话都是行为的请举手!

认为都不是行为的请举手!

好,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以上都不是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感觉,是对孩子的评价。

我们在与孩子沟通中,有两个核心的问题,我们总是搞不清楚,第一个就是对孩子行为的描述,我们做父母的能帮助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可是我们在描述孩子行为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孩子的行为,说的是自己的感觉,孩子的判断。

比如:

孩子早上起床,不愿意自己穿衣裳,要你给他穿,你耐着性子给他穿好了,他又要你给他洗脸,你耐着性子给他洗好了,吃早饭时他又让你给他拿碗,好你又做了,吃完早饭,他也不收拾自己的碗筷,这时候,你终于忍不住了,你会怎么说?

试试看,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就这么干,你会怎么说?

(家长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

“你怎么这么懒!

”会不会这样说?

会!

请问你是在说孩子的行为不是在说自己的感觉?

你是说的自己的感觉,我们换一种说法来看看,“早上起床你不愿意自己穿衣服,让妈妈帮你穿,还让妈妈给你洗脸,拿碗,收拾筷子,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有很多自己的事情不能做,上班时间也会受影响”。

如果你是孩子,听了刚才那句话“你怎么这么懒!

”和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哪种说法更容易让你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让我们产生感觉,我们要改变的是孩子的行为,可是我们却强调自己的感觉,结果是孩子的行为没有改变。

我们不舒服的感觉却不断地出现,我们不断地强调自己的感觉,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指责、训斥、辱骂,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产生永久性的伤害。

那么,什么是行为?

简单地讲,行为一定是具体的,能看得见,听得到的,比如说,这有一台摄像机,有一台录音机,凡是能够拍摄下来的,凡是能够录下音来的,都是行为,比如:

孩子让你给他穿衣服,这就是行为,孩子让你给他洗脸就是行为,那你说孩子懒,这是你的感觉,评价,就不是孩子的行为。

再比如:

孩子吃饭时,只挑猪肉吃,这是行为,再比如:

孩子放学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或者去玩玩具,这是行为,那你说孩不爱学习,这是你的感觉,是评价。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行为,哪些是我们的感觉?

能不能想起来?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会有自己的行为发生,孩子只要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一定会有不同的行为,从孩子的行为对我们产生的感觉上来判断,孩子所有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一种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

“孩子放学一回到家就看书写字做算术题,学英语”,做父母的一看,哎呀太棒了!

你看我的孩子多爱学习。

虽然有的父母会说:

孩子别这么累,别累坏了,休息一会先去玩玩,妈妈给你削个苹果,这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很高兴!

很开心!

对不对?

因为孩子这样的行为正是你想要的。

孩子吃过晚饭后,帮你收拾盘子筷子,能不能接受?

能!

嗯孩子真懂事。

吃过晚饭你看电视的时候,孩子给你揉揉肩,捶捶背,能不能接受?

你会想:

嗯孩子真孝顺。

想一想还有哪些行为你能接受?

我们再来看看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孩子一回到家就大吵大闹,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能不能接受?

你工作了一天,身体累,心理更累,想静下来休息一会,孩子在哪边大吵大闹,你能接受吗?

不能!

你会怎么讲?

“烦死了!

你能不能老实点?

你孩子喜欢打游戏,他在你电脑上连续打了3个小时的游戏,能接受吗?

平常,孩子还有哪些行为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说说看。

(说谎:

具体点,比如说:

那个杯子你明明看见是他打碎的,他却说是小花猫打碎的!

关于行为我们就讲这么多,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我们帮助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行为,凡是看得见,听得到的是行为,当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帮孩子改变的是他的行为的时候,与我们弄明白了什么是行为的时候,我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不会强调自己的感觉,就不会再去向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就不会再去消极地评价孩子、打骂孩子、训斥孩子,就不会再去伤害孩子,当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清除了孩子沟通中的第一座大山,破除了亲子沟通中的第一团迷雾。

我们刚才讲过亲子沟通要达到和谐的程度,就必须化解亲子关系中的冲突,我们刚才也讲了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什么?

行为冲突,第二呢?

需求冲突,第三是价值观的冲突,非常好,大家记得很清楚。

父母与孩子所有的冲突都表现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我经常听一些父母说:

我们与孩子沟通存在一些问题。

我就问:

什么问题?

他们就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我发现他们讲了半天都没有弄清楚,他们所讲的问题,到底谁说的问题,问题在谁,是孩子有问题呢?

还是父母有问题,问题的归属不清。

我们哪些讲过,我们在与孩子沟通中,有个核心的问题,我们总是搞不清楚,第一个是什么?

是对孩子行为的描述。

第二个就是问题的归属,当我们没有弄清楚谁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

我们这里说谁有问题并不是说谁错了,而是说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

比方说:

你的孩子会用一支彩色画笔在家里的沙发上、窗帘上、墙壁上乱写乱画。

大家说这是谁的问题?

父母的问题!

父母需要保持家里的窗帘、沙发、墙壁的整洁,如果被画得乱七八糟,还得要花费时间去洗去擦,这让父母心理不舒服,对不对?

当孩子的行为妨碍了父母的需求,给父母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觉,让父母产生情绪、困扰,我们说,父母有了问题。

孩子在窗帘、沙发上画画时候心里会不会难过,不会!

他在墙上画的时候,会不会痛苦?

不会!

他心里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他有什么问题?

相反,窗帘上画个唐老鸭,沙发上画个米老鼠,墙上画了个长颈鹿,他画的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所以说不是孩子的问题或者说孩子没有问题。

我们再来判断五,是刚开始时我们讲到的,孩子对你说:

小明打我还抢走了我的玩具,小明是个大坏蛋。

你们认为这是谁的问题?

很显然是孩子的问题,孩子被欺侮,需求被剥夺,心里委屈,有不舒服的感觉,他有情绪,所以我们说,孩子有了问题。

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时明白是孩子的问题,父母却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或者把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去解决,通常来讲都解决不了,一旦解决不了,父母就会感觉到教育孩子这么麻烦,这么累,人家为什么会教育得这么好,相比之下,会感到自己很无能。

有时候,是父母自己的问题,父母却把它当成孩子的,认为孩子有问题,就去帮助孩子,改变孩子,结果遇到孩子的拒绝与抵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为了让大家清楚,到底是谁有问题,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

为了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你花钱给孩子报了个舞蹈班,当你带孩子去上课的时候,孩子说,我要在家电视。

大家来判断一下,这是谁的问题?

星期六,孩子坐在沙发里一个人噘着小嘴说,没有一人陪我玩。

大家来判断一下,这是谁的问题!

早上你叫孩子起床,叫了三遍了,孩子还是没有起床。

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哪些是父母的问题,哪些是孩子的问题?

当我们弄清了,解决问题才具有针对性。

有句话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意思就是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亲子沟通的技巧上,问题是孩子的,父母用积极倾听的技巧问题是父母的,父母用我信息的技巧,这两套不同的技巧,非常有人性化,有人情味,父母既不要发脾气,又不会伤害孩子,又能满足双方的需求,最能有效地让亲子关系达到和谐的境界,各位家长我们学会这套技巧,不仅用在与孩子沟通上,也可以用在与其他各种人群的沟通上,你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你基本上可以做专业咨询了。

我们来回忆一下,当问题属于孩子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技巧?

(积极倾听)当问题属于父母呢?

什么技巧?

(我信息的技巧)非常好!

各位家长,我们以后在与孩子讲话时,发现孩子不听话,我们首先要开清楚,谁有问题,在以前的讲座中经常有家长咨询:

我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总是不听话,到底怎么办?

我说:

你们要改变的是孩子的行为,你说是你对孩子的评价,你让我怎么办?

你能不能说出你孩子的具体行为?

具体问题?

这些家长就讲讲,一直不停地讲,我边听边判断问题的归属,我发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父母自己的问题,当然有些是孩子的行为引起的,是孩子的行为干扰了父母,让父母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导致父母有不舒服的感觉,有了情绪,父母,父母又把自己的问题转嫁到没有问题的孩子身上,让孩子心里不舒服,再加上父母带着情绪说话,火药味比较浓,攻击性特别强,孩子无奈之下奋起反抗,结果导致亲子冲突不断升级,家无三日宁。

当父母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了不舒服的感觉,有了情绪,我们说,是父母有了问题,父母的沟通可能是孩子的行为引起的,也可能不是孩子的行为引起,与孩子无关,与孩子无关的父母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需求的问题,一个是价值观的问题。

这些问题停一会再讲。

这里我们先讲由孩子的行为引起的父母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的行为干扰了父母,父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说:

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你非常疲惫,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会,你想利用这个时间看看晚间新闻,这时候你的孩子缠着你,要你跟他玩,他一直拉着你的胳膊,爬到你的确腿上,不让你看电视。

这时跟孩子玩是你最不想干的事。

这时候你对孩子怎么说?

(让家长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拿这道题目去考100个家长,可能会有99个使用的沟通方法是无效的。

对于这道题目,不同的家长会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所有的沟通方法向孩子传达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解决方法的信息(投影或张贴)。

父母长期这么做,就会遭到孩子的防范、抗拒、敌视,孩子会感觉到受压制,没有面子,变得没有责任感,长大后会屈从别人,希望别人给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贬低信息(投影或张贴)。

父母长期这么做,孩子会感到无能不被人接受,自己笨没普及,没价值,变得自私、懒惰,不体贴人。

由于童年时期形成的不良印象会带入成年,这些贬低信息长期打击孩子,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将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当孩子的行为影响到父母,让父母有了问题的时候,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沟通,才能让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亲子沟通的技巧上有一种非常有效非常人性的方法,叫“我信息”的技巧。

我信息的技巧简单地讲就是父母把孩子不可接受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告诉孩子,如果细分的话,我信息的技巧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对不可接受行为的描述,各位请注意,我们是描述孩子的行为,具体行为,不是对孩子的评价,比如刚刚讲的那个练习,我们怎么来描述孩子的行为?

“你拉着我的胳膊,爬到我的腿上,让我跟你玩”这就是对孩子具体行为的描述,不加任何评价;

第二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直接诚实地告诉孩子他的不可接受的行为给你带来的不愉快的感受,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你有什么感受?

“我的心里面很烦。

”第三部分,孩子不可接受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具体的影响“我没有办法休息,也看不成电视。

我信息的技巧简单地讲就是行为+感受+影响,现在我们用完整的我信息的技巧与孩子沟通,怎么说?

“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很累,想休息一会,你拉着我的胳膊,爬到我的腿上,让我跟你玩,我心里很烦,因为我没有办法休息,也看不成电视。

我相信有的家长可能会有一个疑惑,我这样说孩子就会不烦我了吗?

孩子一定会停止这种不可接受的行为吗?

我不敢说一定会,但我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配合,会停止他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这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父母的认可、肯定,希望自己的行为能给父母带快乐,在这个心理基础上,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对责任感的需求,他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父母的需求,当父母告诉孩子的需求时,孩子就会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满足父母的需求,让父母生活得更愉快,这样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只是我们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些心理特征,很少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或者从来都还给孩子这样的机会,经常是霸王硬上弓,不顾孩子心理感受,强迫孩子改变,导致孩子反抗、不配合。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套新的方法,回去之后用一用试试看,不过在你运用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这个方法确实没有效果,没有效果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我信息的技巧有三个步骤,也是三个关键的要素,在运用时没有说完整,比如:

你只说“我现在很烦。

”孩子就会莫名其妙,不知道你为什么烦,以前我们在一块不都是这样说的吗?

他不清楚你的需求,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所以他不知道改变自己。

第二,表达不准确也会无效果,特别是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比如说:

“我心里很烦”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如果我说成“我有点不开心”那我传递的信息就太弱了,象手机信号一样你收不了,孩子感觉不到你的感受,所以他会继续他的不可接受行为,当然如果传达的信息太强烈也会伤害孩子,或者是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亲子沟通不对等,孩子有较强的逆反,比如说,孩子有问题时,也就是孩子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父母没有用积极倾听的技巧,协助孩子解决问题,现在轮到你有问题了,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你活该!

我不管。

停会我们再讲孩子有问题时,父母如何运用积极倾听的技巧,这是一套极其简单,极其有效的方法,可是我们几乎所有做父母的都不用,那都用什么呢?

我会给大家分析,我们常用的又没有感觉出来的几大沟通障碍,在我们的讲座刚开始时,那个测试,大家的回答几乎都在这几大沟通障碍之中,这几个沟通障碍我们几乎天天在用,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化,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父母说话,孩子越来越认为父母不理解他,越来越疏远父母,越来越逆反,我们做父母的无论如何,都要好好了解这几个沟通障碍。

第四,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产生冲突时,运用我信息的技巧不会有效。

星期天,孩子想去公园,你想让孩子参加什么兴趣班,你用我信息的技巧控制,孩子通常是不会有效果的,当父母和孩子在这样的需求上产生冲突时,有另外一套技巧,叫双赢的技巧,这套技巧接近完美,历行几十年而不衰,并且被用在各种关系的需求冲突,利益冲突上,父母与孩子用这套技巧,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并且都开开心心,这套技巧总共有六大步骤,停会我们再介绍。

现在我们讲了父母有问题时如何运用我信息的技巧,那么当孩子有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运用积极倾听的技巧,父母与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时,我们如何运用双赢的技巧,我们休息10分钟之后再讲,完整介绍亲子沟通的技巧的这本书就在门外,大家可以买一套看看,能够更详细地了解。

上半场我们讲了什么是行为,什么是问题之归属,我们判断问题的标准是谁行为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谁有情绪,我们说谁就有了问题,上半场我们讲了父母的问题,下面我们开始介绍孩子的问题,也就是说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有不舒服的感觉,孩子有情绪、有困扰,这时我们做父母的如何去协助孩子?

在培训的时候,为了让家长充分地展示自己平时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一般会先出几道模拟练习,让家长说出自己的沟通方式,其中一道我们已经在刚开始时讲过了,我已经了解大家的沟通方式了,我们再出一道,大家不要客气,尽管把平时的沟通方式拿出来,比如说:

有一天,你的孩子对你说:

“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了,幼儿园一点也不好玩。

”你是做妈妈的,听了孩子的这句话,你在平时会有什么反应,怎么对孩子说?

(让家长发言,让助手找一位做笔记的家长,记下几个回答方式)

我发现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反应,在培训班上,时间充足,家长的反应方式更多,尽管反应的方式各种各样,我们对这些反应方式进行归纳分类之后就会发现,总共可分为12种不同的类型,这几种反应方式应称为亲子沟通的12种大绊脚石,其中任何一种绊脚石都会阻碍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这12种绊脚石又是我们做父母的经常运用的(这里有张图)大家把自己刚才的反应方式对照一下,看看你是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这12捉绊脚石都有它对典型的语言,每一个绊脚石所传达的信息,每一个绊脚石所传达的信息,第一个绊脚石对亲子沟通对孩子心理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很多的内容,如果讲清楚,讲透,大约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这里我就不再详细讲解了,凡是参加过培训的,学完这12大沟通障碍之后,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不会与孩子讲话了,一开口就是绊脚石。

有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这12种回答类型都成了沟通中的绊脚石?

象警告、威胁、侮辱、讽刺这些回答方式是绊脚石还可以理解一些,为什么连指导、建议、询问甚至赞美也都成了绊脚石了呢?

我们刚才讲过,当孩子有了问题时,他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当孩子处在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下,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

我们只要想一想自己就知道了,比如我有了烦恼在向你(挑一位家长)倾诉时,我需要你的指导吗?

难道我不知道怎么去做吗?

我需要你的安慰吗?

难道我的心灵真的那么脆弱吗?

我需要你的赞美吗?

难道我没有自己的价值感吗?

我需要你的命令、警告、说教、批评、讽刺、分析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吗?

你只不过是我的好朋友,我也只不过向你说说而已,你只要好好听就行,如果我说的反而不如你说的多,我就不想再给你说了,因为我发现你的问题比我还严重。

当孩子有问题向父母诉说时,他是在表达一种情绪,需要父母对他的情绪给予回应,给予理解。

所以这时候父母在积极倾听的时候,需要把握三个前提,一是真诚,第二是接纳,第三是同理心。

讲理论不如做练习,我们把刚开始时讲到的一个模拟练习来分析一下,看看我们如何与孩子沟通。

孩子对你说:

“小明打我,还抢走了我的玩具,小明是个大坏蛋。

”刚才各位家长的反应五花八门,与12种绊脚石一对照,是不是发现都在里面?

我们来看看,我们用积极倾听接纳,同理孩子的情绪,“小明打你,还抢走了你的玩具,让你很气愤,你不喜欢小明这样对待你。

”(此时家长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反应)。

有的家长可能会想,怎么能这样说话?

孩子的问题不是还是没有解决吗?

各位家长,我们用积极倾听是在理解,接纳,同理孩子的情绪,情绪是一种能量,当孩子的这种能量被理解接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安全感,孩子会有足够的能力智慧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向父母诉说,是表达情绪,不是在向父母请求解决问题,父母就没有必要再插手帮助了,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特别痛爱我的孩子,我非要帮助他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