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111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Word格式.docx

以咳嗽、咯血、胸痛、潮热、盗汗及消瘦六症为典型表现,病轻者诸症未必悉具,病重者各种症状大多俱呈,或先后相继发生或合并出现。

3、 相关检查:

胸部X线片或胸部CT,痰结核菌检查,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

4、鉴别诊断:

本病与肺痈、肺热咳喘、肺胀、虚劳四病鉴别:

(1) 肺痈发病急促,多有高热、寒战、咳嗽、胸痛等症状,尤以咳吐大量腥臭黄绿浓痰或痰中带血为特征,病机为热毒。

(2) 肺热咳喘起病急剧,有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吐铁锈色痰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3) 肺胀以咳嗽、咳痰、气喘、浮肿为四大主症,尤其突出的是气喘不续,多为久咳等肺系疾病演变而成。

(4) 虚劳缘于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病虚损症候的总称。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补虚培元、抗痹杀虫为治疗肺痹的基本原则。

补虚培元,旨在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就病理性质而言,补虚以滋阴为主,若合并气虚、阳虚者,则当同时兼顾益气、温阳;

就脏腑而言,补虚重在补肺,并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

1、肺阴亏虚型

症状:

干咳,或咳少量粘白痰,咳声短促,痰中有时带血,如丝如点,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燥咽干,胸部隐隐闷痛,饮食不香,疲乏少力。

舌苔薄,边尖质红,脉细弱数。

治法:

滋阴润肺,杀虫止咳。

方药:

月华丸加减。

组方: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天冬10g,麦冬30g,北沙参10g,炙百部10g,浙贝母15g,三七粉冲服3g,白及15g,茯苓15g,山药30g。

加减:

咳嗽甚者,加杏仁10g,瓜萎30g以润肺止咳;

胸痛明显者,加郁金10g以行气止痛;

中小量咯血者,加仙鹤草15g,茅根炭15g以止血;

口干咽燥者,加炙百合30g,玉竹10g以滋阴润肺;

骨蒸潮热者,加银柴胡10g,青蒿10g,白薇10g以清虚热。

中成药:

健脾润肺丸。

本证多见于肺结核初期,或病灶比较稳定的阶段,表现以肺的病灶损害性症状为主。

2、阴虚火旺型

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咳稠黄多量之痰,或咳血反复时作,量多,色鲜红,混有泡沫,胸胁掣痛,盗汗,潮热骨蒸,颤红,口渴,心烦,失眠,性躁善怒,形体日瘦。

男子可见梦遗,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降而干,苔剥或薄黄,脉细数。

滋阴降火,补肺益肾。

百合固金汤加减。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炙百合15g,麦冬30g,玄参10g,龟甲(先煎)15g,鳖甲(先煎)15g,知母10g,胡黄连10g,银柴胡10g,白及10g,三七粉(冲服)3go

咳嗽痰黄量多者,加瓜萎30g、鱼腥草30g、黄苓10g;

便秘腹胀,加酒大黄(后下)6g、火麻仁30g;

盗汗明显者,加乌梅10g、生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

咯血量多者,加茅根炭30g,仙鹤草15g、紫珠草10g。

结核丸、百合固金丸。

本证多见于病程较长,病灶有明显的活动,有慢性消耗及毒血症症状的患者。

3、气阴两虚型

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或痰中偶夹少量血丝,血色淡红,潮热,畏风,自汗,盗汗,声嘶失音,胃纳不振,大便溏薄,肠鸣,腹胀隐痛,神疲乏力,面色晄白,颤红口干,或见口糜。

舌质淡,苔剥少津,脉细数或虚大无力。

养阴益气,润肺止咳。

保真汤加减。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5g,炙黄芪

30g,五味子10g,生地黄30g,熟地黄10g,天冬10g,麦冬30g,白芍15g,地骨皮15g,莲子心15g,炙百部15g,

白及15g,当归10g。

阴伤明显,骨蒸潮热者,加银柴胡10g,龟甲(先煎)15g,鳖甲(先煎)15g,以滋阴清热;

咳嗽剧烈,痰多色白者,加炙紫蒐10g,炙款冬花10g,以止咳化痰;

气虚明显,汗出较多者,加浮小麦30g,生牡蛎先煎30g,以益气敛汗。

芪贝胶囊、金水宝胶囊、至灵胶囊、百令胶囊。

本证多见于病程较久,病灶有活动,全身衰弱症状较重,并影响消化功能者。

4、阴损及阳型

咳逆少气,痰呈泡沫状,声嘶失音,劳热骨蒸,两额红赤,面浮肢肿,五更泄泻,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淡少津,脉微细。

滋阴补阳,培元固本。

人参养荣丸加减。

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5g,炙黄芪30g,当归身10g,生白芍15g、生地黄30g、肉桂5g、紫河车(冲服)5g、鹿角胶(洋化)5go

喘息气短,张口抬肩,加诃子10g、蛤蚧粉(冲服)5g、胡桃肉10g;

心悸气短者,加紫石英10g、丹参10g;

浮肿者,加猪苓15g、车前子(包煎)10g;

五更泻,加肉豆蔻10g、补骨脂10g;

身体大肉尽脱者,加阿胶(洋化)10g、

鹿角胶(洋化、)5go

5、 瘀血痹阻证

咳嗽,咯血,血色暗而有血块,胸痛如刺,午后或夜间发热,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舌质或有瘀斑,脉涩。

活血祛瘀,养阴润燥生津。

血府逐瘀汤。

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生地15g,川萼10g,赤芍10g,柴胡10g,桔梗10g,枳壳10g,生甘草5go

咯血,色暗有血块者,加三七粉(冲服)3g,郁金10g,花蕊石(先煎)30g,以化瘀止血;

午后低热,盗汗者,加秦芜10g,地骨皮10g,银柴胡10g,以清虚热;

口燥咽干者,加北沙参15g,麦冬30g,以养阴生津;

胸痛明显者,加丝瓜络10g,郁金10g,延胡索10g,以行气止痛。

6、 饮停胸胁证

咳唾引痛,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病侧肋间胀满,或胸廓隆起,舌苔薄白腻,脉沉弦或弦滑。

泻肺祛饮,降气化痰。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苓散。

葶苈子10g,大枣6枚,茯苓15g,泽泻10g,桂枝8g,生白术10g,桑白皮12g,瓜萎15g,生姜皮5g。

胸胁疼痛,胸闷不舒者,加香附12g,旋覆花10g,以理气和络;

阴虚偏重,加麦冬12g、五味子15g,以滋肺纳肾;

心慌气短者,加黄芪30g、丹参15g,以益气活血。

(二)针灸治疗

1、 咳血:

选用巨骨、尺泽、肺俞穴。

2、 盗汗:

选用合谷、复溜、百劳、阴郄穴。

3、 咳嗽:

选用天突、大杼、风门、肺俞、曲池、列缺、尺泽、孔最、合谷、巨骨等穴。

4、 失眠:

选用神门、三阴交、合谷、足三里。

5、 长期低热:

选用内关、足三里、列缺、公孙、涌泉、百劳穴。

每次取主穴1个,配穴2个,轮流使用。

三、调摄与预防

(一) 护理与调摄

1、 注意休息,动静结合。

咯血、潮热、盗汗等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以调养病情。

2、 饮食应增加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羊乳、甲鱼、豆浆、水果等;

宜食补肺润燥生津之品,忌辛辣刺激之品。

3、 病人应禁恼怒,息妄想,慎起居,远房事。

居室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二) 预防

1、防止传染:

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提高对肺痹病原因及传播途径的认识,掌握预防治疗知识,自觉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对肺痹患者应做好隔离预防,饮食用具应分开使用,注意消毒,以避免接触传染。

本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接触患者为发病的条件,所以预防本病的第一步是要防止传染。

2、 未病先防: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对易感人群可进行普查,一经发现要及时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已病的患者,不但要劝其耐心接受药物治疗,还须重视摄生,戒酒色,节起居,并适当进行饮食疗法、体育疗法,以便早日康复,并预防病变的复发。

3、 增强体质:

健康人群平素要保养正气,并可服用扶助正气的药物,使正气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