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121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图文精Word文档格式.docx

随着装配式变电站的发展,一大批基于预制建筑物【4]、围墙、电缆沟、防火墙、构支架的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迅速崛起[5,引.在解决以往变电站建设模式固有缺陷,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配送式建设”的设计建设新方法方面初显成效。

目前.装配式变电站建设模式方兴未艾.国家电网公司又提出基于全新技术架构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概念.预制舱的概念伴随着配送式变电站应运而生。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其具体实施方案。

1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框架

1.1总体框架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是一种全新概

收稿日期:

2014—04—24;

修回日期:

2014—06—11

念的智能变电站"].它将变电站分为两部分,智能一次设备和集成二次设备的预制舱:

智能一次设备是变电站的身体.集成二次设备的预制舱是变电站的大脑.其中智能一次设备由一次设备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和标准接口构成[s|.集成二次设备的预制舱由各种保护、测控装置及为这些装置提供保护和标准接口的预制舱构成[9],智能一次设备和预制舱之间通过预制光缆[10-”]、电缆连接。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框架如图l所示。

智能一次设备

预制光缆预制光缆

图1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框架

1.2主要特点

基于预制舱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大规模采用预制式二次设备。

预制式二次设备即将二次设备集中布置在预制舱内.由设备厂家统一集成安装后,整体运输到现场.就地布置在配电装置区。

舱内设备之间的连接与调试在集成商厂家完成.对外配置标准的预制光缆、电缆接口。

(2)即插即用的光缆、电缆连接方案。

通过对变电站各设备之间信息交互内容与模式的充分分析与归纳.总结出典型间隔(如出线、母联、主变、母线)的连接光缆、电缆的数量及规格,进而将其接口标准化,分别在智能一次设备端和预制舱端预制标准接口.现场采用预制光缆、电缆连接,实现即插即用。

(3)现场施工与工厂化预制同步。

变电站现场进行土建施工及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调试的同时.预制舱内二次设备在集成商厂家同步进行接线及调试.无需等到前一步工序结束再进行.大幅缩短建设周期。

2预制舱结构及舱内设备布置方案

2.1智能变电站预制舱结构

智能变电站预制舱要实现设备厂家统一集成安装,整体运输到现场,就地布置在配电装置区.需要分别对预制舱的外形尺寸、舱体材料、整体结构进行统筹考虑。

(1)外形尺寸。

目前预制舱尺寸基本参考集装箱尺寸选择[12]。

电力控制柜标高为2260mm.接人电/光缆分布在机柜顶部或底部。

柜顶(底)上(下)方需要桥架及走线的空间.标准的集装箱内部净高度为2394mm,因此需要增加集装箱的高度。

同时根据《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预制舱横向尺寸不宜超过

2500

mm.长度不宜超过13

000

mm.并尽量采用标准

集装箱尺寸。

目前主要选择的尺寸如表1所示3种。

表1标准预制舱规格

(2)舱体材料。

舱体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强度高、结构牢、焊接性和水密性好,通过采取超重防护体系喷漆处理提高抵抗腐蚀能力:

封闭的金属六面体保证了舱体的电磁屏蔽性能。

由于舱体置于户外.舱壁夹层应附着保温材料(如岩棉等).材料的防火性能应不低于V2级。

舱内壁附保温材料厚度约为45mm.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3)整体结构。

考虑风荷载及抗震要求.主体结构采用H型钢柱和H型钢梁.梁柱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舱体底部可加设水平或纵向工字钢或槽钢.加强舱体整体性。

预制舱一端设标准双开门,作为设备输入通道,另一端设检修人员出入口即可。

顶部增加斜顶,斜顶与箱顶保持15。

角,预防积水.减少箱顶阳光照射。

2.2智能变电站预制式二次设备布置方案

根据标准预制舱尺寸大小,有2种布置方式:

(1)单列布置。

屏柜布置于舱体中间.屏前预留

1000

mm距离作为操作维护通道.屏后750mm距离

为检修更换插件的空间(如图2所示)。

以40尺预制舱为例.可布置尺寸为2260×

600×

600111]m的屏柜16~

17面。

(2)双列布置。

屏柜双列靠边布置.采用前接线结构柜体.中间预留1150mm作为操作维护通道(如图3

}|l

j一‘b

r{IIt

Il

1l

ll

…1{…lI…《l…11

图2屏柜单列布置俯视图

所示)。

以40尺预制舱为例,可布置尺寸为2260×

600

mm的屏柜32~34面。

图3屏柜双列布置俯视图

3预制舱内外接线设计

3.1预制舱外部光/电缆接入

站内光/电缆通过电缆沟到达预制舱所在位置.进入预制舱主要有2种形式:

(1)从预制舱底部接入。

预制舱安装的混凝土基础与站内地面有一定高度差,电缆沟延伸到箱体下方.光/电缆通过箱体底板上设置的开口进入舱室内部.而后分散到各个屏柜。

(2)从预制舱侧板接人。

预制舱侧板开设光/电缆口。

用矩形管框架形式加强,如图4所示。

电缆进入后可通过电缆桥架在舱室内部走线。

图4外部线缆从预制舱侧板接入

3.2预制舱内部光/电缆接线

(1)舱内布线一般有上部走线、底部走线、上下组合走线3种种方式。

上部走线方式是在舱顶设置2根横梁.通过横梁将电缆桥架吊装.光/电缆通过桥架自机柜顶部进入机柜(如图5所示)。

底部走线方式是在舱体底部预留屏柜底座安装槽,分两侧布置。

舱体底部采用架空防静电隔板,架空层内铺设行线架(如图6所示)。

上下组合走线方式是将上述两种走线方式组合起

孙建龙等:

45

『乜7i接电箨

嶷IfT一℃端1i线缆

止线侨架

图5舱内上部走线方式

图6舱内底部走线方式

来的一种走线方式,一般在光/电缆较多,单纯上(底)部走线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如图7所示)。

图7上下组合走线方式

(2)站内照明、通风、空调等电源电缆经阻燃线槽沿舱壁敷设。

(3)屏柜内、外光/电缆的连接:

对于“前开门”类型的屏柜,可在机柜底(顶)部固定多芯预制插头.并完成至屏柜内部的光/电缆连接的预制.外部预制电缆经由预制舱进入后.在屏柜底(顶)部实现与屏柜的快速对接:

对于“后开门”类型的屏柜.可在机柜背部固定多芯预制插头,并完成至屏柜内部的电缆连接的预制:

外部预制光/电缆经由预制舱进人后.在屏柜背部实现与屏柜的快速对接。

(4)屏柜间光/电缆的连接:

在屏柜侧门开设过线孑L.实现柜间光/电缆连接,也可以考虑取消屏间的侧门。

4预制舱内的运行环境设计

针对预制舱无人值守的运行要求.需对舱内的照明、消防、安防、逃生、通风及温湿度控制系统等辅助设施的布局、实施方案进行设计,使预制舱内部环境系统具备“自维持”能力。

详细设计方案如下:

(1)照明系统分舱外照明与舱内照明.舱外照明可采用声控方式控制开关。

舱内照明光源安装在舱体顶部。

所有照明均采用冷光源.节能环保。

(2)消防系统在舱体顶部设置烟雾报警装置,自动检测舱内是否存在火灾.同时设置人工火灾报警按钮,防止自动火灾报警装置失灵或不及时动作。

舱体配备预制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柜,与火灾报警设备相连.在发生火灾险情时,可实现自动灭火.且对设备及人员不造成损害。

(3)安防系统在舱体大门相对侧的内部上方位置安装视频摄像头.保证摄像头覆盖舱内所有区域.后台

监控室实时监测舱内情况,且具备视频保存功能。

舱体配备门禁系统.由维护门进入舱内需经过身份确认。

(4)舱门上设有紧急逃生锁,以防舱内人员被误锁在舱内,同时舱内有明显的逃生标识。

(5)为舱体配备由排风扇和排气口组成的通风系统,该系统配备一键式开关.当人员进入舱体前可开启开关,对舱内空气进行更新并进行自动检测及报告.为维护人员提供适宜人类活动的操作环境。

(6)为使舱体内部维持恒温恒湿,舱内配置冷暖空调2台.对内部温湿度进行控制。

2台空调形成冗余备份.工作状态按一定的逻辑程序控制.保证舱体内始终有1台空调正常运行.当l台空调出现故障时.及时切换至另l台空调运行.同时发出故障警报.保障柜内环境的稳定.

5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应用实例

江苏某llOkV智能变电站由预制舱和智能一次设备组成.全站配置了2个二次设备预制舱.并在预制舱端和智能一次设备端加装了航空插头、预制光缆组件等标准接口.实现了变电站建设的工厂化调试和配送式安装,成为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新型智能变电站建设典范。

该站投运后运行情况良好.由于变电站结构清晰、接口精简,大大减少了运维工作量。

该站为1l

0kV户外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GasIIlsulated

S谢tchgear)变电站,具体设计方案及实施效果如下。

5.1二次设备预制舱

全站设置2个二次预制舱.均为40尺标准预制舱,采用单列布置方案.每个预制舱布置16面屏.全站共计32面屏.均采用尺寸2260×

600rIlm的屏

柜。

站控层设备、交直流电源、蓄电池及通信设备布置于预制舱1.110kV及主变保护、测控等间隔层设备布置于预制舱2。

5.2预制舱内外接线

该站预制舱内外接线均采用底部走线方式.结合舱内屏柜单列布置方案.在屏柜底部前面设置1个光缆槽盒.后面设置1个电缆槽盒.槽盒规格为500×

75mm。

舱内屏柜间的光/电缆分别通过这2个槽盒走线.由预制舱厂家在工厂内完成接线及调试:

舱内设备与舱外智能一次设备间的光/电缆则分成两部:

在预制舱的一端设置光/电缆转接屏.同时在智能一次设备和转接屏预制标准接口.舱内与舱外需连接的光/电缆先接至转接屏(第一部分.视为舱内接线并在工厂完成),再由转接屏通过预制光缆、电缆连至智能一次设备(第二部分,现场插接即插即用)。

预制舱与舱外电缆沟通过电缆隧道连通。

5.3舱内环境

该站预制舱进行了必要的消防、通风、照明、防雨、防潮、防雷、防腐、防紫外线及防静电设计,为舱内提供良好的人机环境。

另外还进行了紧急逃生、视频监控及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舱体内出口方向设自带蓄电池的疏散及安全通道指示标志:

在舱体长度方向两端按照消防要求设置安全门.内部可无障碍开启.以防舱内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故时工作人员方便逃生。

预制舱内2条通道方向各设置1个摄像头.达到对舱内情况的全天候监控.并将数据传输到远方后台供调用。

预制舱内温湿度传感器采集预制舱内温度和湿度数据.并将数据上传到后台主机进行分析处理.当舱内温度和湿度数据超出设定的上限和下限时.动力环境主机发出操作空调控制器开启对空调温度进行控制.使舱内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5.4技术经济效益

(1)二次设备预制舱提高建设效率.改善设备建设环境。

该站二次设备预制舱吊装时间为1d.普通变电站控制室内设备安装受不同设备厂家供货时间限制。

即使在设备齐全的情况下.普通变电站控制室设备安装通常也需5d.节约工期4d。

二次设备预制舱通过工厂生产预制,整体运输,现场吊装,避免了常规变电站电土交叉作业带来的二次污染。

(2)即插即用技术缩短建设周期,提升建设质量。

预制式光/电缆工厂化加工.在施工中直接放置。

即插即用。

免除了现场熔接、接线,节省了施工时间,大大缩短了配送式变电站的建设周期。

普通变电站光/电缆敷设和接线需要20d.现在缩短至9d。

节约工期l

ld。

由于预制光/电缆集成度高.节约了光/电的数量,并且预制光缆光纤平均损耗较小.比现场制作可靠性高.在日后的运行和检修中.即使有损坏也可以直接更换光缆。

维护方便。

(3)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LCC管理要求。

结合江苏省电力公司以往工程的LCC统计数据和资料.分别对常规110kV变电站方案和配送式110

kV

变电站方案在设计寿命周期内的LCC成本费用进行测算。

设备设计寿命周期按25a.折现率按7%计.残值率暂按5%考虑,常规变电站方案为258万元/a.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变电站方案为245万元/a。

可见。

该站全寿命周期成本净年值(NPALCC)…]较常规站方案减少约13万元/a。

虽然就目前预制式构件尚未形成大规模工程化建设规模的前提下.预制构件成本较高.初期成本分析结果高于常规站方案.但标准配送式变电站在确保建设进度、大幅减缩建设周期、节约施工成本方面的效果则非常显著.减少建设周期幅度高达48.79%,将产生较可观的相对效益,从项目综合价值效益角度分析.采用标准配送式变电站方案占优。

5结束语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总体来讲是依托装配式变电站的物理技术构架,融入二次设备预制舱、预制光/电缆及智能一次设备的综合体.通过提高变电站设备工厂预制化程度及接口的标准化程度.实现智能变电站从“建造”模式提升到“制造”模式的目标。

该方案可实现变电站建设效率的提升和建设质量的提

高,为今后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NIUDX,SHIH,UJQ.ResearchofEvaluationlndex

Systemof

theDevelopmentand

Cons仃uction

of“Two—typeTmnsfomler

Sub咖tion”[J].Joumal

ofSuS诅inableDevelopment,20lO,3(3):

115一120.

[2]柳国良.张新育.胡兆明.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研究综述[J].电网

技术,2008,32(14):

36—38.

[3]何红艳.变电站建设综合开发研究[J].建筑电气,2012(12):

37—43.

[4]GIRn瞪寸AS

K,SEZEN

H,UPAⅨREBECCAB.Evaluation,Mo—

deling,andAnalysisofShippingContainerBuildingS仃uctIlres[J].

EngineeringStn】ctures,2012,(43):

48—57.

[5]朱文博.张芸.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考察情况简述[J].能源与

节能,2011(10):

20一22.

[6]肖向东,司为国,戴阳,等.预制装配式变电站设计和建造技

术研究[J].建筑技术,2008.39f12):

939—942.

[7]彭鹄,田娟娟,陈燕,等.重庆大石220kV新一代智能变电

站优化设计[J].电力建设,2013,34(7):

30—36.

47

[8]罗理鉴.黄少锋.江清楷.智能变电站智能一次设备框架设计

[J].电力自动化设备,20ll,3l(11):

120一124.

[9]刘群.预制式二次设备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J].电气

开关,2012。

12:

[10]丁腾波.李慧.基于预制光缆的智能变电站户外组网方案

[J].电力建设,2013,34(2):

50—54.

[11]李艳丽.束娜.韩本帅.智能变电站光缆选型及敷设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3):

167一169.

[12]曹伟炜.宋漩坤.胡君慧.等.变电站集装箱建筑设计方法研

究[J].电力建设,2013,34(6):

22—25.

[13]韩豫,胡继军,查申森,等.变电站全寿命周期设计的理论及

应用[J].中国电力,2011,44(3):

23—26.

作者简介:

孙建龙(1963),男,江苏苏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输变电

技术研究:

鲁东海(1981),男,湖北襄阳人,工程师,从事智能变电站设计工

作。

Distribution・modeSmartSubstationDesignBa∞d

on

PrefabricatedCabin

suN

Jianlon∥,LuDon曲ai2

(1.EconomicResearchInstituteofStateGridJiangsuElectricPowerCompany,NarOing2l0008,China;

2.JiangsuElectricPower

Desi印IIlstitute,NanjiIlg21l102,China)

Abstract:

Consideringthedifficultyincurrentpowergridconsmlction,thecompressionofconstnJctioncycle,themorerestrictedenVimnmentalrequirementandmeiIlcreasingly

intelligent柚d

finenessofsubstationequipment,mispaperpmposes

constmctionmodelofdistribution—modesmansubstationbased

tlleprefabricatedcabin.Thecharacteristicsoftllismodel

isanalyzed,andthedesignschemeisin仃oduced.Thesmansubstationincludestwopans:

tlleintelligentprimaryequipmentandprefabncatedcabinwhichintegratedwitllsecondaryequipment.The伽’o

pans

are

co衄ected

wimprefabricatedcables

andprefabricated

fiber叩ticcables.Besides,inthispaper,tlles仇Jcture,tlleiIlllerlayoutandmewiringandoperation

enVironmentofprefabricatedcabinare

discussed.Intheend,theconcreteimplementationofmemettIodisprovided.Also,tlle

analysisoftechnical

aIldeconomicsignificancecombining

wittlpracticalengiIleeringappIicationsispresented,which

proVidesrefbrencefor如tureprefabricatedcabinbasedsmartsubstationconstnlction.Keywords:

prefabricatedcabin;

distribution-mode;

sman

substation;

plug-锄d-play;

constrIJctione伍ciency

(上接第42页)

[8]韩国政,徐丙垠,索南加乐.等.配电终端自动发现技术的实现

[J].电力系统自动2012,36(18):

82—85.

[9]张鹰.贺彦.GIS电网拓扑及其在0RACLE数据库中的实现

[J].浙江电力,2012(12):

48—50.

[10]郑勇,周步祥,贺琦.基于GIS的配电网拓扑分析方法[J].

继电器,2004,32(14):

25—28.

[11]罗建,朱伯通,蔡明,等.基于C蹦XML的CIM和SCL

模型互操作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7):

134一】38.

[12]罗建,钟加勇,黄益华,等.数字化变电站IED互换性研究

[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ll,39(8):

90—94.

[13]许凯宁,程新功,刘新峰,等.基于CIM设计的电力系统状态

估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24):

123一128.

王川化(1960),男,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工程建设监

理工作。

Research

IIItemgentAcce蟠ofFeederAutomation

Teminal

Eqllipment

WANGCh岫nh岫

(JiangsuxingliConsnllctionSupervisionConsultancyCo.,Ltd.,Nanjing210024,ChiIla)

Abst瑚ct:

OnthebasisoftheIEC61850commuIlicationsystem叩pliedto龟ederautomation,illtelligent

access

of

te衄i11al

equipmenttome

power鲥disachieVedbyusingtlleinterchangeability

p血ciple.Based

onresource

definitionmechanisms

andincentiVedemand

resources

matchingmechanism,automatic

objectdatamatchingmodelisrealizedwitlltlleproduction

resource

IPaddress丘IomGISsystem.The

es切blished

t叩ology

model

ofengiIIeeringsystemachieves

object-oriented

equipmentinthesystem.Thedi恐rencebe觚e船feeder

temlinalmodelaIlddistributionmastermodeliseliminatedby

replacingthe

SCLmodelintot11eCIM

model.Through

detennination,associating,topologymodelupdating,

objectco皿ectingandmodel位msfo“ning,in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