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22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2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居住建筑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采用2道设防,防水层使用年限为15年。

屋面—1:

上人屋面(自上而下):

面层:

20厚1:

3干硬性水泥砂浆粘贴200×

200灰绿色广场砖。

40厚C20细石砼,内配6@150双向钢筋网片(在分隔缝处断开)面,保护层≮10,分隔缝宽20,纵横缝间距<6m,缝中用密封材料嵌填;

干铺无纺聚酯纤维布一层,30厚挤聚苯乙烯板保温层,SBS防水层一道,基层处理剂一道,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1:

0.2:

3.5水泥粉煤灰页岩陶粒找2%坡(最薄处30厚)干燥;

现浇钢筋砼结构层。

屋面—2:

不上人屋面(自上而下):

40厚C20细石砼,内配6@150双向钢筋网片(在分隔缝处断开)面层,保护层≮10,分隔缝宽20,纵横缝间距<6m,缝中用密封材料嵌填;

3.5水泥粉煤灰页岩陶粒找2%坡(最薄处30厚);

屋面—3:

坡屋面(自上而下):

按挂瓦要求做顺水条,挂瓦条,30厚1:

3水泥砂浆,钢丝网罩面(与结构层预留∅6双向间距1000伸出屋面300钢筋焊),35厚挤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板,851防水涂膜防水层,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现浇钢筋砼屋面结构层。

(5)门窗工程

门、窗编号、尺寸、数量详见门窗表。

本工程设计有关门窗的图纸只表示了该门窗的洞口尺寸、类型、材质、分格及开启方式,建设单位应分包委托给有设计、加工和安装资质的生产厂家来完成详细计算设计安装。

厂家在确定门窗的实际大小尺寸时应考虑门窗所在位置墙体的抹灰、饰面厚度及窗台面找坡的高度来确定洞口与窗框之间所留的缝隙尺寸。

原则上以饰面层厚度能盖过缝隙约5-10mm为宜。

防火门安装的洞口留缝宽度应小于等于3-4mm。

门窗立樘:

除图中注明者外外门窗中心距外墙皮mm,内门窗立于墙的内侧。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上的门窗固定见03J104,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上的门窗固定安装构造做法参见02J102-1\03J114-1或由砌块生产厂家提供。

轻钢龙骨隔墙上的门窗固定安装构造做法参见03J111-1《轻钢龙骨内隔墙》或由墙板生产厂家提供。

(6)内装修工程

内装修工程执行《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楼地面部分执行《建筑地面设计规范》,一般装修见室内装修表,所选用的室内装饰材料均应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要求。

厕所、卫生间、开水间等多水房间地、楼面标高应低于相邻房间(或走道)30mm。

多水房间靠玻璃幕或落地窗时,需沿幕墙或落地窗设混凝土围堰高100mm。

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栏杆(板)高度为1100mm、上人屋面女儿墙的高度为面层以上1200mm)。

(7)防火设计

设计依据:

消防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防火间距:

与相邻的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大于13米。

消防车道:

道路环通能满足消防车通行。

消防扑救面:

建筑周边设有大于的12x12米的扑救场地。

防烟设计:

面积超过500m2房间及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内均设挡烟垂壁,每个防烟分区面积均小于500m2。

墙体上的门及门洞采用耐火极限1.2h甲级防火门及耐火极限3h防火卷帘。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玻璃幕墙使用固定乙级防火玻璃,位置及尺寸详见各层平面图及门窗立面图。

地下一层玻璃采光顶采用夹层防火玻璃制作。

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及以上安全出口。

本建筑共设置。

在首层与地下出口处设置120厚粘土空心砖和乙级防火门隔开。

消防控制室设于首层并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消防控制室、通风空调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与消防有关的设备用房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h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隔墙上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隔墙均砌至梁板底部不留缝隙。

各种井道(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分别独立设置,井壁以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120~240厚粘土空心砖砌填塞严密。

井壁上的检查门选用丙级防火门。

其与房间、走道相连通的孔洞的空隙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添塞密实。

穿管楼板处用与楼板相同耐火等级材料封堵。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其在吊顶上所开的回风口安装防火百叶。

玻璃幕墙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大于1.00h,高度为800mm有岩棉填充的实体裙墙;

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

隔墙处的缝隙均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2.结构

工程简介

本工程使用功能为住宅,上部结构为现浇剪力墙结构。

地面以上为l0层,地下为l层。

±

0-oo相当于地质报告中的绝对标高值:

24.600m(吴淞高程)

标高以米为单位,其余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乙级。

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ⅥcAD工程部编制的PKPⅥ系列软件,梁柱施工图采用

米用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S0007—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0850108—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t1一200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OJ9494);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OJ32002);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程(JGJ0一9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抗震设计

本工程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为:

基础顶面至三层楼面(标高为7.2m)。

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大于8的剪力墙(用“Qf,表示)。

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用“DZQf,itS)。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建筑

设计特征周期:

035s

一般剪力墙抗震等级:

三级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建筑场地类别:

Il类

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

二级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lOg

连梁抗震等级:

同相连的剪力墙

四荷载取值

3.

(1)基础

1基础型式-

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埋置在第③层粘土层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340KPa。

一2基础施工要求

1)基坑开挖时施工单位应做好降排水和基坑支护,应制定可靠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基坑和相邻建筑的安全。

2)基坑挖至距设计标高l00~200mm时应通知质检、设计、勘探人员到场验槽,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若施工时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遇到异常情况,应通知设计人员和勘探人员共同研究处理。

3)回填土可采用素土,且应在一层顶施工前到填至室外设计地面标高。

回填土的分层厚度≤300mm,每层人工或机械压实遍数≥3遍,压实系数≥0.94。

4)基槽开挖时严禁曝晒或水浸,并应予留l00~200叽m厚待浇基础砼垫层时挖除。

5)底层l20厚墙下无基础粱时,NN接砌NEeNN上,做法按图

(一)处理。

六采用材料

1现浇混凝土部分

1)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见基础图说明。

2)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l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顶面至二层楼面IC301基础顶面至二层楼面Ic30

二层楼面至屋面JC251二层楼面至屋面IC25

地下室顶板、底板、外墙及外框架柱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

3)构造柱、圈梁、过梁、栏板、楼梯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

2钢筋部分

钢筋采用口为HPB235级钢,fy=210N/mm2。

钢筋采用口为HRB4。

o级钢,fy=360N/trml:

钢筋采用口为HRB335级钢,fy=300N/mm20钢筋采用口8为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fy360N/mm;

3内外隔墙

1)内外隔墙在标高±

0.00米以下的均采用扎l0粘土实心砖,M5水泥砂浆砌筑。

2)标高±

0.O0米以上墙体均采用非承重粘土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厚按建筑平面图所注尺寸。

非承重粘土空心砖的容重≤l0KN/m3,强度等级应大于:

v[u2.5。

■七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砼结构的环境类别:

位于室内正常环境的梁、板、柱等构件为一类。

基础、基础梁、与回填土接触的柱、露天的阳台和雨蓬为二a类;

2基础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为40mm;

基础拉梁为30mm。

3.上部结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梁为25mm:

柱为30mm:

室内现浇板为18mm。

4卫生间板及位于室外的阳台板、雨蓬板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

■八钢筋的锚固与搭接

1梁、柱、剪力墙钢筋的锚固长度与搭接长度按030101—l第33、34页规定。

2.梁、柱、剪力墙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按036101—1第35页规定。

3柱、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电渣压力焊,构造按03G10卜1第49、50页规定。

●九构造要求

1梁柱剪力墙构造

1)梁、柱、剪力墙的构造按0361011标准图集施工。

2)悬挑梁的配筋构造按本图施工,凡未注明的构造要求均按03G1011标准图集施工。

3)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编号为“LL”)配筋构造按03G101一l第51页连梁的构造施工,

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编号为“KL”)配筋构造按第54、55、56页框架梁的构造施工。

4)短肢剪力墙(DZQ)的纵筋连接构造按第49、50页。

5)连梁(LL)的腰筋构造:

当连梁两端有一般剪力墙时,腰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按0361011第51页;

当连梁两端无一般剪力墙时(仅有短肢墙或边缘构件),连梁腰筋另加,规格同短肢墙或边缘构件的箍筋。

2现浇楼板

1)现浇楼板钢筋采用CRB580级冷轧带肋钢筋。

2)现浇板内未注明的分布筋均为D6@200。

3)结构平面图中板负筋长度是指梁边至钢筋端部的长度,下料时应加上梁宽度。

4)双向板的钢筋,短向筋放在外层,长向筋放在内层。

5)结构平面图中板钢筋代号规定如下:

K6口6@200,K8一口8@200,Kl0口t0@200,Kl2一口l2@200,

G6一口0@150,G8一口8@150,Gl0一口l0@150,612口12@150,

S6一口6@100,S8口8@100,810口10@100,Sl2口12@100,

6)楼板开孔:

300≤洞El边长<

1000时,应设钢筋加固,见图(二一);

当边长小于300时可不加固,板筋应绕孔边通过。

7)屋面检修孔孔壁图中未单独画出时,按图(三)施工。

8)现浇板内埋设机电暗管时,管外径不得大于板厚的l/3,暗管应位于板的中部。

交叉管线应妥善处理,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缘净距应不小于25mm。

9)现浇楼板施工时应采取措施确保负筋的有效高度,严禁踩压负筋;

砼应振捣密实并加强养护,

覆盖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l4天;

浇注楼板时如需留缝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防止楼板开裂。

楼板和墙体上的预留孔、预埋件应按照图纸要求预留、预埋;

安装完毕后孔洞应封堵密实,防止渗漏。

10)现浇板的底筋和支座负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按图(|』:

!

j)施工。

3构造柱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按皖996304图集第3页,构造柱纵筋应预埋在梁内并外伸500,见图(四)。

2)构造柱的混凝土后浇,柱项与梁底交界处预留空隙30mm,空隙用M5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4内外隔墙

1)空心砖填充墙与剪力墙(或构造柱)的拉结按皖996304图集第29页节点①,填充墙顶部与梁板的连接

按节点③④施工。

当填充墙的高度超过4米时,应在半高处或门窗洞口处增设墙粱,作法按节点⑥。

2)厨房和卫生间的墙体底部设l20mm高的C25防渗混凝土。

5门窗过梁

凡在结构平面图中未特别注明的门窗过梁统一按下述处理:

(过梁长度一洞宽+500)

1)洞口宽度≤1000时,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板宽同墙厚,板厚60,底筋3口6,分布筋口6@300。

2)1000<

洞El宽度≤1800时,采用现浇过粱,梁宽同墙厚,梁高h=150,纵筋4K]10,箍筋为[i]6@200。

3)1800<

洞口宽度、<

2400时,采用现浇过梁,梁宽同墙厚,梁高h=180,纵筋4D12,箍筋为口8@200。

4)当洞口一侧为剪力墙时,应在剪力墙内按上述要求予埋过梁纵筋,纵筋锚入墙内300,#b{a300;

浇筑过梁时,过梁的纵筋应与予埋筋搭接焊牢。

焊缝}乏度:

单面焊为lod;

双面焊为5d。

第二章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

(1)本工程的建设主管单位提供的地形图、红线图设、计任务书。

(2)本工程的建设主管单位与安徽卓越建筑设计院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3)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对本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批意见

(4)本工程的建设主管单位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及有关方案修改往来的一般性函件

(5)现行有关的国家规范、规定、规程。

2、工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及技术规范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S0007—2002);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0850108—200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t1一2001):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OJ9494);

(8)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OJ32002);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程(JGJ0一99)

(1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12)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的位置按平面图确定,配筋构造及施工要求按本院《构造详图》。

(13)所有的设备予留孔、予埋件必须与相关的施工图密切配合施工,做好予留予埋工作,不得事后开凿。

(14)所有外露铁件均须刷红丹二度,刷调合漆二度。

(15)本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进行施工;

并应与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密切配合。

(16)施工中遇到设计问题请及时与我院联系解决。

未经本院书面许可,不得擅自更改原设计。

(17)本工程结构超长,为防止楼板混泥土开裂,采用补偿收缩混泥土和设置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的处理措施,具体施工要求详见本院《构造详图》。

(18)混泥土结构施工图

(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3、和本工程有关的标准图集

(1)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

(2)1)梁、柱、剪力墙的构造按0361011标准图集施工。

4、工程现场勘查及调研资料

5、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章施工部署

1、施工顺序:

施工段落划分、施工工艺总体顺序等

施工顺序

根据招标文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大型建筑施工组织经验,结合本工程特点,我们将本工程划分为五个施工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施工阶段:

平基土石方、基础施工和挡墙施工。

本施工阶段我们将首先组织105人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同时配备挖掘机一台、自卸汽车三台、砼搅拌机一台、钢筋加工机械一套。

第二施工阶段:

主体结构施工。

本阶段施工主要为框架柱、梁板及砌体,部分安装工程预埋管随结构施工同步穿插进行。

当砼结构完成三层时,砌体工程进场,随结构砼施工而上升,保证与砼结构施工相隔二层,安装工程待砌筑工程完成二层时,能安装的工程随之安装,同样保证与砌体工程间隔一层,以确保各部分的施工质量,本施工阶段高峰期进场431人,配备塔吊两台、砼输送泵一台。

第三施工阶段:

屋面工程、室内装修、外墙装修工程和部分安装工程。

本阶段进场砖工、抹灰工及安装工210人。

第四阶段:

环境工程,包括室外道路、排水沟、散水。

第五阶段:

尾工清理、调试交付使用,退场。

3.2施工流水区段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布置和其施工跨度长的特点,我们拟将该工程分为Ⅰ、Ⅱ、Ⅲ三个施工区域组织施工:

1~10线为Ⅰ施工段;

11~16线为Ⅱ施工段;

17~26线为Ⅲ施工段。

区域划分如上图所示。

由于本工程工期太短,我们决定在各施工段内部形成独立流水施工。

结构施工按每层10天的进度要求进行施工控制,以确保总工期的顺利实现。

2、施工准备:

“三通”准备情况、施工技术准备情况等

技术准备:

1.1认真学习领会本合同条款,结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理解业主对工程的要求。

搞好图纸的自审与会审,做好前期技术资料准备。

1.2.根据业主提供的点位座标、高程资料及设计图纸,进行现场地形地貌的复测,中间交接。

尽早组织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完成测量控制点和控制网络。

1.3.根据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和施工现场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从时间、空间、资源、资金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全面平衡,确定总的施工顺序、施工流向、划分流水段,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机具的选择、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法,设立工作管理点及其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与管理办法。

1.4制定各种技术措施,组织进行“三级”技术交底。

使各级人员熟悉工程情况,了解设计意图,掌握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和施工方法,在施工中做到人人心中有数,确保工程质量,全面完成任务。

技术交底的主要对象是项目部管理人员、施工作业层的管理人员、作业层的班组长和操作工人。

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工程任务、施工图要点、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工作配合和安全施工技术等。

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设计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应进行专门的技术交底。

1.5及时统计材料、构配件数量、规格、型号,提出加工定货的需用计划。

1.6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点位座标、高程资料及设计图纸所示平面尺寸,会同建设单位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资料和现场检核、复测,对场地进行中间交接,并进行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设。

1.7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工艺,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各种强度等级砼配合比的设计、试验和优化,以满足施工要求。

现场准备

1.按照现场地形地势及周围已有的排水设施确定排水坡向,进行场地平整。

2.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工地标准要求,依据平面布置图搭设临时办公用房、临时水电系统设施等临建,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地面均做硬化处理,路旁两侧设置砖砌排水沟及集水坑。

在搅拌站附近设置沉淀池,将沉淀后的水排入场内排水管内。

3.技术、物资准备

(1)进场后做好施工测量放线与有关资料的接收和施工准备工作,详细复核红线桩和水准点,布设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临时用水管线和其它的临时设施。

(2)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摸清设计意图,编制施工预算,进一步完善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各分项施工方案和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

4.物资、机具准备

(1)制定各项材料、构配件加工、订货计划,签订施工协议及施工合同;

根据公司程序文件SEMP0601(《分供货方评价程序》)进行分供方评价,最后与合格分供方签订合同。

(2)施工中计划投入的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对焊机、打夯机等及施工中所需的各种中小型机具、设备均齐备完好,进场前全面检测、保养,按计划及时进场到位,同时及时进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和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和度量工作。

三通:

施工用电用水准备

施工用电

1.线路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特点,将电源从甲方指定接入口变压后引至现场配电室,配电室设1个总闸配电柜,配电柜设一个400A熔断式刀闸总开关,并经电流互感器接电度表,下设三个200A漏电短路期开关,用3×

25+2×

16铜芯塑料护套铠甲电缆分三路干线接入到施工用电现场。

第一路从配电室接向1#教学楼处的塔吊,第二路从配电室接向钢筋加工车间,木工棚,第三路从配电室接向生活区用电,在总闸配电柜刀闸总开关下,增设一个250A漏电短路器开关,并经电流互感器接照明及生活区用电。

2、分配电箱设置:

分配电源线均为3×

16橡皮护套铜芯电缆。

3、施工用主要设备及功率

(1)施工用电量表

根据本工程特点,基础及主体阶段主要配备以下图表内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

在装修阶段,由于塔吊、钢筋加工车间大负荷用电量的设备机具已拆除,现场用电仍能满足装修用电的要求,故以基础、主体阶段负荷量布置线路。

本工程施工用电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及型号

功率KW

数量

总功率KW

第一路用电

1

塔吊

40.0

45.0

45.0KW

第二路用电

钢筋调直机

10.0

2

钢筋切断机

4.0

8.0

3

钢筋弯曲机

2.5

5.0

4

螺纹套丝机

5

施工现场其它用电

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