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27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应该说,王维早已将花中的“一年景”入画了,以此来宣泄他对自然的拥有,对生命的审美期待。

既然人生如四季流转,美好的生命就不能成为被时间拉长的影子,亦不能任由时间分割。

每一天都有一生的丰满,每一瞬间都有四季的奢华。

“一年景”便是宋人以审美之眼对自然的独特把握,是在刻骨铭心处生长出来的生命态度,是一曲人生的欢乐颂。

(摘编自李冬君的《宋人嘉年华》)

1.下列关于“一年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年景”是指宋人将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从而使每一个好景致都能够定格在一个瞬

间里的“像生花”。

B.“一年景”是指北宋京城人以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

备四时”以展示四季美景的穿戴。

C.“一年景”有贵贱之分。

作为皇家服饰的“一年景”大多用罗娟、金玉、玳瑁制成,非平民百姓所能及。

D.“一年景”是宋人的生活饰物,也是宋人的生活艺术,更是宋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真诚的生命态度和人生的欢乐颂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像生花”即假花,它是为弥补鲜花和“花蜡”的不足而仿制成的,它暗喻了对生命形

式的尊重与审美。

B.皇家风尚,必风行民间,这是因为百姓具有民本主义所带来的从众的社会心理。

C.宋人爱花,不论贵贱,不分男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花价便宜,唯“数十券”而已。

D.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墓墓主,都罩有金丝彩冠,都饰以“一年景”,也可能都在彩

冠上插满了四季的鲜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人的花事能够超越高低贵贱的世俗范畴,这是因为它脱离了功利的羁绊,它的美

丽呈现的是一种全民的精神生活方式。

B.“一年景”能够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例如,王维画画,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C.宋人爱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启示我们,生命应该对自我和自然进行外在的细腻体贴和平视;

它也告诫我们,玩物丧志,靖康之耻,就是明证。

D.美好的生命不能够被无限地拉长,也不能够任由时间分割,这是因为人生如四季流转,既有每个阶段的独特性,又有整体的关联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猛,琅邪临沂人。

五岁而父清遇害。

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

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

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

以父遇酷,终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

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

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

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

郡人歌之。

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

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

猛至,即禽马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

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

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

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

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

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

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

隋文帝大悦,谓昉曰:

“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

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

”即日拜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

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

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

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

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

猛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

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

命其子王缮袭,仍授普州刺史。

葬关中,谥曰成。

节选自《南史·

王猛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C.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建,陈宣帝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始于西汉,此

后形成制度。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担任官职。

褐,粗布衣服。

C.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它官职。

D.谥,也称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

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谥号以谥法为依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猛历经凶险,勤学自律。

他五岁时父亲遇害,幸亏母亲韦氏带他出逃才避免了被

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遭遇凄苦终陈之世不肯享乐。

B.王猛功勋显赫,政绩卓著。

他不仅凭借军功被封为应阳县子,后又屡次升迁,开疆

拓土,而且在任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富商遍地,百姓人人歌颂。

C.王猛审时度势,竭尽忠诚。

他曾斩杀怀有异心的将领,在台城失守后穿上孝服不肯

进食;

也曾派部将向文帝表达忠君之意,深得文帝信赖,文帝几次下发玺书奖赏他。

D.王猛去世,尽享哀荣。

王猛去世后,文帝感到很悲痛,派人吊祭,并赠谥,他的儿

子也受到父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

(5分)

译文:

(2)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

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

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8.上片“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一句绝佳,请简要赏析。

答:

9.请简析,全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2)《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3)《赤壁赋》中苏轼化用《楚辞·

少司命》诗句之意,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即美好理想不能实现但依然执着追求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李一刀

杨小凡

药都最盛时当数康熙年间,全国百万药商汇聚于此,商栈会馆自然比肩接踵。

同属西路的山西和陕西药商为了一展富有,决定合修一座会馆——山陕会馆。

会馆动工之时就议定修一戏台,供闲时听戏所用。

药都会馆几乎座座内设戏台,要想超人一筹就只有在戏台上装上精致的木雕。

山陕商人定了这想法后就遍寻木雕艺人。

这时药都人就推荐说城内爬子巷有一李姓老头,名叫李一刀。

据说他原是紫金城内的木雕师傅,三十年前因为一根龙须没有刻好被刺瞎了右眼回到药都,究竟是真是假,手艺如何谁都没有见过,全是传说。

山陕商人找到李一刀。

说明来意时,第一次李一刀把他们轰了出去,第二次再请时李一刀把他们骂了出来,第三次会馆当家人在他门前跪了半天后,李一刀才开口说:

“让我刻刻木头可以,钱你能拿得起吗?

”“李老放心,只要你能说出价,我们山陕商人就能拿得出来!

”李一刀眯着左眼一字一句地说:

“我的眼神不好,要价高点儿啊,就用木渣兑金银吧。

粗活剔下的一两木渣给一两银子,细活刻下的一两木渣给一两金子!

”会馆的当家人倒抽了一口冷气,说:

“此事非同小可,容我回去商量商量,明日再来。

”第二天,会馆当家人把李一刀请到了会馆的工地,一顶轿子抬着李一刀,另一顶轿子抬着他的一个大木盒子。

刀刻下的木渣竟要同等重量的金银,这活一定是细活。

李一刀来到会馆就要了刚墁好地的三间大殿。

众人惊诧之时,他又开口说:

“我先磨磨刀,三十多年没动过了。

给我抬来四张方桌。

”四张桌子抬来,李一刀眯着一只眼,把大小刀具整整摆满了四张桌子。

第二天,李一刀就开始磨刀,这一磨就磨了一百天。

刀磨好这天,四根上等的山杨也正好运到了会馆。

于是,李一刀把自己关在了屋里,吃饭有人送上,屎尿有人端出,只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偶尔出来走上几步。

寒来暑往,一来就是四年。

完工这天,整个会馆的工程全都完了,就只剩戏楼上的木雕了。

李一刀把会馆的当家人叫了过来:

“叫人称称这两堆木渣吧。

”两堆木渣一粗一细。

一称,粗的一千斤,细的五百斤。

称过之后,众人你瞅我我瞧你,大气不喘一声。

李一刀眯起左眼,笑了:

“不兑现了?

抬金银来!

”众人都拿眼瞪着李一刀。

会馆当家人大喝一声:

“还不快去!

”一会儿,金银抬了过来。

大秤一称,金银各分一堆。

李一刀哈哈地笑了,把这四根杨木抬出去,用锤子砸了!

众人更是不解,这哪有什么木雕,仅是四根被挖了缝的木头呀!

四个光着背的汉子抬了根山杨,出了殿门,往地上猛地一放,咔嚓一声响,山杨四裂,九十块木片四散了一地,细一瞧,一块木板就是一出戏呀。

四根山杨全开了之后,三百六十出,三国戏文全摊在了地上,三国戏全部刻了下来。

九九八百一十个人物,外加山石树木、殿宇亭榭、瑶花异草、风雨雷电、飞瀑流泉、峰峦城楼、日月交辉、文臣武将、战马旌旗……全场静得只有眨眼的声音。

会馆当家人弯腰捧起一块木板,正是“祢衡斥曹”一出戏:

只见祢衡于酒宴间裸衣击鼓,痛斥曹操;

上坐七人,观之有怔、佩、惧、惊、怒、笑、快、乐,无不形如生人;

再细看,高台、桌、椅、香案、烛光、屏风、屏风上的花鸟、花上的细云,整整十层透雕……

人们见会馆的当家人拿起一块木板细瞅,都弯腰捧起一块,细瞅起来。

会馆内万物皆停,只有欷歔之声。

李一刀轻咳一声:

“还有一块长板没有砸开呢。

”会馆当家人如梦初醒,向下一瞅,果真有块六尺长的木板。

蹲下来,两手拿起,轻轻地在地上一碰,木板分为两块摆在地上。

再一瞧,见是一副对联:

上联“人有意意有念念有欲欲有贪贪得无限”,下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万象皆空”。

会馆当家人蹲在那里一动不动。

当他再站起的时候,坐在门前椅子上的李一刀已不知去向,大殿里金子和银子闪着反射过来的太阳光,照在他的脸上。

现在,这副对联仍镶在会馆的正门两旁。

而且,现在你到这个被称做“花戏楼”的山陕会馆戏楼前,太阳正南的时候,仍有两道金光和银光照在你的脸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小说人物之所以有传奇色彩,得益于作者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及叙事的有起有伏。

B.小说对李一刀没有详细交代,只知道他是李姓老头;

对他生活的场所也没有具体交代,只写他生活在城内爬子巷,这一切都写出了人物的传奇色彩。

C.小说第二段采用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塑造人物,上演了一场三国戏——三顾茅庐,使读者对李一刀这一人物充满期待。

D.从第三段“李一刀把自己关在了屋里,吃饭有人送上……只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偶尔出来走上几步。

寒来暑往,一来就是四年”来看,李一刀这是在故弄玄虚。

E.小说在表达上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一方面叙述山陕会馆遍寻木雕艺人并最终请到李一刀为会馆戏台雕刻木雕的事,一方面对李一刀精湛的技艺,高尚的品德加以议论。

(2)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是怎样运用夸张手法塑造李一刀这一形象的?

(4)结尾两段画横线处分别出现“反射过来的太阳光”“两道金光和银光”,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国学守望者

定之

旅居杭城,已有数年了。

总喜欢杭州的雅静,就着一方湖水,随意游走,或独处一隅,隐于柳桂之间,发些古思,情浓之时,便在山水悠然处,吟读几行先贤的字句,聊遣幽怀。

寄情山水,任意东西,这便无疑是人生的至乐了。

然数月之前,自我读完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姜亮夫全集》之后,此种逸兴便也尽失,随之而来的,则是沉沉的反思,抑或是在惊服之余,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吧。

多年以来,言及国学,总觉遥不可及、难以论道,读完姜公的文集,不得不因敬佩之至而顿生惶恐。

我所读到的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而个人所学鄙陋,因此妄作此传,以示崇敬之意。

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云南昭通人,其概与二十世纪同岁,究其一生,可谓退能独善修身,润物于无声之处,进可兼济一方,导善于众庶之间。

于己可为“守身如玉德之花”,于学则是“南北归一学之宗”,堪称一代大师。

姜亮夫在1922年以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姜亮夫毕业,而就在其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便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

后游东南,欲北上继续求学,遂由沪入京,却遭逢一役,对其触动颇大。

在《自订年谱》中,他说:

“十八日(1926年3月18日)参与执政府请愿,几及于难,踏燕京大学死难女生杨肩,逾垣出,以此伤心国事,折节读书。

”而对于姜亮夫来说,后来在北京为学的时日,则更令他毕生不忘。

入京后,他先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后以“备取生”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张济之诸公。

而王梁陈三公加之后来苏州拜认的章太炎先生对他的影响则是终身的。

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深深地渗入了姜亮夫后来的学术生活各方面。

后来王国维先生自投昆明湖,这对姜亮夫触动极大。

在《自订年谱》中,他言到:

“1928年8月,于人世有所了悟,至悲切。

初欲自裁不可,然不敢隳而自赎之念起,急去锡,日读《离骚》。

请人为章曰‘与屈子同年’。

”先师的无故离去,使他猝不及防,虽时隔一年,但依稀昨日,而世间浮沉,所遇种种,更让他无法自拔,欲有一死,不难想象这对于他该是何等的创伤。

而在1927年,他便有意长期从事楚辞研究,欲“以此纪念先师王静安(王国维,字静安)先生,继承先师先生(生前)治学的路子”。

此后便寄情屈原沉江,致力于楚辞学研究数十年。

28岁时,他便写成《屈原赋校注》一书。

此外也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在《路漫漫兮修远——简述我的学术研究道路》一文中,姜亮夫说到: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个人的出路都感到苦闷和彷徨,我也处在十分困惑之中。

加之日军侵华开始,国家处于纷乱危急之中。

我想,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词章彪炳,深得忠爱之情的代表人物是屈原!

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为此,我走上了治楚辞、研究屈原的路子。

在楚辞学方面,姜亮夫最重大的学术建树是以《楚辞书目五种》《楚辞学论文集》《楚辞学今绎讲录)《二招校注》和以180万字的《楚辞通故》为代表的一系列楚辞学论著。

其力作《楚辞通故》则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

这些长期研究的成果及心得,遂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

姜亮夫治学勤恳严谨,读书也很讲究方法和步骤。

他多积资料,自编工具书,且极具系统性,这无疑是他取得学术伟绩的首要方法。

就《楚辞通故》而言,就是他四十年不断抄录各代楚辞学方面的零星资料,整理总结出来的,可谓是煌煌巨著。

姜亮夫说自己是个“钝根人”,治学就是用笨办法来做的。

但正是这“笨”办法,方足显了他的大智和功底;

返璞归真之美,往往便是学术追求的至高境界。

(节选自《国学守望者——姜亮夫传略》)

相关链接:

1.姜先生的说法:

“我总觉得世界上不论什么地方的什么事什么理什么物,他的生成,决不单是为那个地方那个事那个理而有;

通通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

历史总是为全人类而留的血痕”。

姜先生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了中国文化的一抹血痕,其情其意,可赞可叹。

2.姜亮夫本来是要到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去了以后,在巴黎的博物馆、图书馆里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到法国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之后,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姜亮夫先生曾和学生谈到过自己在巴黎博物馆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的事情。

先生本没有多少积蓄,又是自费留学,那段生活过得非常清苦。

先生如此亏待自己,却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拿去拍照。

3.1979年,年逾古稀的姜亮夫主持杭州大学中文系,事务繁难,却接到了教育部发给他的一个函,委托老先生办一个“楚辞进修班”。

姜老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他说:

“教育部给我这么个重托,经过十年动乱,全国有水平的关于楚辞方面的师资力量更少了,楚辞教育水平下降了,为了国家的文化教育,我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的贡献。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许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说姜亮夫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是因为他终世不倦于学术求索,虽久历坎坷,但建树卓著,治学为师,皆为世人所景仰。

B.姜亮夫在巴黎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决意抄录、拍摄,而这番辛苦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成为他学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

C.先师的无故离去和人世沉浮使姜亮夫悲痛欲绝。

为纪念王国维先生,也为继承先师治学道路,同时有感于当时的社会,姜亮夫投入对楚辞的研究。

D.1926年3月18日,姜亮夫曾参与执政府请愿,几乎遇难,后来他越墙脱离险境。

这件事对他触动极大,一方面使他忧患国事,另一方面也使他潜心治学,发奋读书。

E.姜亮夫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这正是他“守身如玉德之花”的表现。

(2)作者读完《姜亮夫全集》后为什么会陷入深深的反思?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本文为什么称姜亮夫为“国学守望者”?

(4)姜亮夫终成一代国学大师,你认为他的成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的成功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5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的修订出台,标志着反腐在治本征途上,迈出关键一步。

这必将为政治生态赢得一个更加山清水秀的未来。

B.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对母亲、祖母的细节刻画,以及结尾处对枇杷树的描写,事细而情深,如泣如诉,悲恻动人,令人不忍卒读。

C.在现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一个人不学无术,身无长物,那么他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D.在本次“文学艺术联合会德艺双馨奖”的颁奖会上,我见到了许多仰慕已久的老前辈,他们的教诲,让我如坐春风。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去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1亿次,而猴年除夕一天,微信红包的参与人数达到4.2亿人,收发总量达80.8亿个。

B.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如果捂着疮疤不让揭,讳疾忌医,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误入歧途。

C.英国一项调查显示,将近50%以上的成年人每晚上床后,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用来上网,从而推迟了睡觉时间,这对健康非常不利。

D.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新论坛”,XX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

XX连接的范围越来越广、东西也越来越多。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绝大多数人几乎天生怕蛇,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人类早期的穴居生活有关,,有“恐惧”基因的人,会本能地躲开毒蛇的伤害。

这意味着有“恐惧”基因的人生存能力更强。

A.因为毒蛇极易攻击穴居的人类,便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

B.因为穴居人类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

C.即使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对蛇的“恐惧”基因也形成了

D.因为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便慢慢形成了对蛇的“恐惧”基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面对两条始点和终点相同的路,①,这条路便是捷径。

走捷径,路途短省力气,②。

因为,所谓捷径,显而易见谁都能发现,大家都走,势必拥堵,因此用的时间反而多。

而若选择另一条稍远的路,人相对少,为避免落后,又加快速度,有时反能先到达目的地。

放弃捷径,③,但有时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17.下面是一幅名为《拾脚印》的漫画,请概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