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335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实词100练 讲评.docx

文言实词100练讲评

文言实词练习一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加惠于人。

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吝惜,舍不得。

爱护

C.爱而不见,搔首

(《静女》)形容词,吝啬。

隐蔽,躲藏

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喜爱。

形容词,吝啬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沛公安在?

(《鸿门宴》)安稳。

疑问代词。

a、什么,什么地方;

b、怎么,哪里。

B.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安稳、安固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养生。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代词,哪里,怎么。

安定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遭受,遇到。

pī,通“披”。

B.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pī,通“披”。

名词,被子。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名词,被子。

遭受,遇到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介词,表示被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焉用亡郑以倍邻。

(《烛之武退秦师》)违背。

增加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副词,越发,更加,加倍。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增加。

通“背”,背叛

D.倍道而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荀子·天论》)背叛。

通“背”,违背。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名词,边界地方。

B.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贱:

粗野而又地位低微。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名词,边界地方。

动词,以……为边界。

D.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动词,以……为边界。

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补充: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文言实词练习二

6.下列各句中“兵”字能解释为“兵器”的一项是()

A.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士兵,军队

B.公不论兵,必大困。

(《战国策》)用兵策略,战略

C.左右欲兵之。

(《史记》)用兵器杀人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兵器

7.下列各句中“病”字能解释为“使成病态”的一项是

A.君之病在肠胃。

(《扁鹊见蔡桓公》)疾病

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使成病态

C.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筋疲力尽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困苦,困乏

补充: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8.下列各句中“察”字能解释为“细看”的一项是()

A.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细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了解,弄清楚

C.察臣孝廉。

(《陈情表》)审察、选拔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9.下列各句中“朝”字能解释为“朝见”的一项是()

A.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B.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朝代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见

D.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三峡》)zhāo早晨

10.下列各句中“乘”字能解释为“趁着,凭借”的一项是A..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肴之战》四

B.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冒着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趁着,凭借

D.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文言实词练习三

11.下列各句中“除”字能解释为“修治”的一项是()

A.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台阶

B.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修治

C.兴利除弊。

(《答司马谏议书》)清除,去掉

D.除臣洗马。

(《陈情表》)拜官授职

12.下列各句中“辞”字能解释为“告别,辞别”的一项是A.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讲究,计较

B.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言词,言语

C.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告别,辞别

D.挟天子以征四方,动议朝廷为辞。

(《赤壁之战》)

说辞,借口

13.下列各句中“殆”字能解释为“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的一项是()

A.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石钟山记》)大概,恐怕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危险

C..日将暮,步履颇殆,休于路侧。

《聊斋志异》困乏;疲惫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4.下列各句中“当”字能解释为介词“值,在,正在”的一项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占据、把守

B.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过秦论》)值,在,正在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抵挡;挡住

D.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聊斋志异促织》恰当,适合,合宜

15.下列各句中“道”字能解释为“风尚”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风尚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道理、规律

C.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意向、志向

D.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说,谈论

E.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道义

 

文言实词练习四

16.下列各句中“得”字能解释为名词“收获”的一项是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具备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促织》)得无:

莫非,岂不是

C.此言得之。

(《六国论》)对、合适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收获

E.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应该

17.下列各句中“度”字能解释为“制度,法度”的一项是

A.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量词、次、回、

B.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制度,法度

C.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论积贮疏》)限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duó量,计算

E.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duó考虑

18.下列各句中“恶”字能解释为“厌恶”的一项是()

A.所恶有甚于死也。

(《鱼我所欲也》)厌恶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wū,怎么,哪

C.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赤壁之战》)wù,嫉妒

D.廉君宣恶言。

(《廉颇蔺相如列传》)è,坏,不好的

19.下列各句中“非”字能解释为“不对的,错误的”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不是

B.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

《史记·秦始皇本纪》责怪,反对

C.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除非,除了

D.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不对的,错误的

20.下列各句中“复”字能解释为“恢复”的一项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重复

B.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再,又

C.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回答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恢复

 

文言实词练习五

21.下列各句中“诚”字能解释为“确实,的确”的一项是

A.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果真,如果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确实,的确

C.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真心真意

D.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果真,如果

 

22.下列各句中“负”字能解释为“依仗,凭借”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覆盖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背东西,以背载物

C.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左传·襄公十四年》依仗,凭借

D.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对不起,辜负

E.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史记·佞幸列传》亏欠,拖受,“责”通“债”

23.下列各句中“盖”字能解释为“胜过,压倒”的一项是

A.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赤壁之战》)胜过,压倒

B.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通“盍”,何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肯定判断或推断

D.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记》)遮阳避雨的用具

24.下列各句中“故”字能解释为“故意,特意”的一项是

A.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赤壁之战》)仍然

B.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原因,缘故

C.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衰老

D.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故意,特意

25.下列各句中“固”字能解释为“险要的地势”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副词,表让步。

固然

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险要的地势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顽固,固执

D.蔺相如固止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

补充: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文言实词练习六

26.下列各句中“顾”字能解释为“看望,拜访”的一项是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反而,难道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头看;回头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看望,拜访

D.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赤壁之战》

顾惜,顾念

27.下列各句中“归”能解释为“女子出嫁后被休弃回娘家”一项是()

A.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归还

B.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C.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孔雀东南飞》)

女子出嫁后被休弃回娘家

D.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赤壁之战》)趋向

28.下列各句中“国”字能解释为“国都,京城”的一项是A.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国都,京城

B.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国事

C.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硕鼠》)地区,地域

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诸侯国

29.下列各句中“过”字能解释为“责备”的一项是()

A.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赤壁之战》超过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错误,过失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责备

E.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访问

30.下列各句中“何”字能解释为“副词,多么”的一项是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怎么

B.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什么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副词,多么

D.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哪里

 

文言实词练习七

31.下列各句中“胡”字能解释为“为什么,怎么”的一项是()

A.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人不敢弯弓而抱怨。

(《过秦论》)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B.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为什么,怎么

C.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论积贮疏》)什么

D.有龙垂胡髯。

《风俗通·正失》胡须

32.下列各句中“或”字能解释为“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水经注·三峡》)如果

B.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有的人,有的事物

C.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梦游天姥吟留别》)

也许,或许

D.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有时

33.下列各句中“疾”字能解释为“强,猛烈”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痛心,痛恨

B.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扁鹊见蔡桓公》)缺点,毛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速、捷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强,猛烈

34.下列各句中“及”字能解释为“比得上”的一项是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得上

B.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论积贮疏》)到

C.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指南录〉后序》)接近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涉及,牵连

35.下列各句中“即”字能解释为“靠近”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靠近

B.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促织》)即使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款。

(《鸿门宴》)当,当时

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立即,马上

 

文言实词练习八

36.下列各句中“既”字能解释为“完了,尽(动词)”的一项是()

A.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前赤壁赋》)全、都

B.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祭妹文》)

既…又…并列关系

C.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已经,

…以后

D.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先生欺余哉!

”(《进学解》)

完了,尽(动词)

补充:

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

不久)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37.下列各句中“假”字能解释为“凭借”的一项是()

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左传·僖公五年》借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不真,与“真”相对

C.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休假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凭借、借助

补充: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38.下列各句中“间”字能解释为“从小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参与

B.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一会儿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从小路

D.其御(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

间隙,空隙

39.下列各句中“见”字能解释为“被”的一项是()

A.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同“现”,出现

B.谡大笑曰:

“汝真女子之见。

”《三国演义》见解,见识

C.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

(《游褒禅山记》)

看见的东西

D.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40.下列各句中“解”字能解释为“分开”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解释,解答

B.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促织》)分开

C.胡虏益解。

(《李将军列传》)通“懈”,松解,懈怠

D.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赵策》缓解

 

文言实词练习九

41.下列例句中“就”解释为“靠近,接近”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

B.瞬息可就。

(《活板》)

C.金就砺则利。

(《劝学》)

D.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刺秦王》)

42.下列例句中“迁”解释为“降职”的一项是()

A.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并序)

B.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诗经》)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D.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43.下列例句中“绝”解释为“全然”的一项是()

A.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B.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C.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44.下列例句中“怜”解释为“爱戴”的一项是()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说赵太后》)

C.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

D.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信陵君窃符救赵》)

45.下列例句中“莫”解释为“或许”的一项是()

A.其事体莫须有。

(《岳飞传》)

B.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赤壁之战》)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文言实词练习十

46.下列例句中“内”解释为“交纳”的一项是()

A.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

B.亡走赵,赵不内。

(《屈原列传》)

C.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D.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史记》)

47.下列例句中“举”解释为“举出,提出”的一项是()

A.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B.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D.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

48.下列例句中“期”解释为“期望”的一项是()

A.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

C.期可已矣。

(《论语》)

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察今》)

49.下列例句中“类”解释为“类似,相似”的一项是()

A.中绘殿阁,类兰若。

(《促织》)

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C.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雁荡山》)

D.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

50.下列例句中“请”解释为“谒见”的一项是()

A.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

B.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

C.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

D.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

 

文言实词练习十一

下列每组实词解释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并改正。

51、奇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不平常的)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惊异)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④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奇特)

⑤此奇货可居(珍贵的)⑥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使人不测的)

52、穷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②穷则独善其身(贫穷)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贫困)④穷予生之光明以疗梅也哉(穷尽)

⑤复前行,欲穷其林(寻求到尽头)⑥穷巷陋室穷山恶水(僻、荒)

⑦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穷冬:

严冬)

53、去

①欲呼张良与俱去(前往)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过去的)

③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

④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距离)

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示动作的趋势)

⑥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去)

54、坐

①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②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③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坐守)④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

⑤坐法去官(遵守)

55、却

①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击退)

③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是)

⑤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

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去掉、消除)

文言实词练习十二

下列每组实词解释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并改正。

56、阴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④汉印多用阴文(凹下去的)

⑤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暗中,暗地里)⑥性阴密,忍诛杀(阴险)

⑦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通“影”)

57、造

①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造访)

②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

③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制作,建造)

④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

⑤小子有造(培养,造就)⑥造化钟神秀(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58、诸

①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

②投诸渤海之尾(之)

③潘崇曰:

“能事诸乎?

”(代词,他、她、它(们))

59、族

①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的)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③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丛聚、集结之处)

④士大夫之族(家族)

60、左

①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

②人莫能左画方右画圆也(左手)

③于到江左,必要成功(左边)

④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较低的地位)

⑤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车上的尊位)

文言实词练习十三

下列每组实词解释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并改正。

61、如

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②先生如其指(如果)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④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比得上)

⑤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⑥其如土石何(如……何,拿……怎么办)

62、贼

①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

②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

③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其门,几落贼手死(敌人)

④二人相憎欲相贼也(小偷)⑤董卓狠戾贼忍(狠毒)

63、若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似,像)②若入前为寿(如果)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⑤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

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

64、善

①积善成德(好事,好的行为)②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

④善刀而藏之(通“缮”,引申为揩拭)

⑤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善才:

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指琵琶师或曲师)

⑥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美的)

⑧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5、少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少量)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年少)

③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小)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轻视)

文言实词练习十四

下列每组实词解释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并改正。

66、卒

①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②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④五万兵难卒合(通“萃”集合)

67、胜

①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没有)

②刑人如恐不胜(尽)

③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④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8、识

①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②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③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认识)

69、使

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③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④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⑤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⑥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⑦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⑧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让)

70、治

①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

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整训)

③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

④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处置)

⑤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置办)

⑥同心一意,共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