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147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资料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一般有以下几种:

1、空气、飞沫、尘埃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

2、水、食物、苍蝇 

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

5、体液:

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疫水 

又称接触传播;

7、母婴传播 

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

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2

六、学校常见的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肠道传染病:

甲肝、手足口病等。

(一)肺结核 

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1.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

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

飞沫直径1~5μm最易沉积于肺泡。

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

(2)呼吸系统症状 

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

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

辅助检查:

1.结核菌检查 

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可靠依据。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且能够确定病灶性质、部位、范围。

3.结核菌素(简称结素)皮肤试验 

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

流行病学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经空气和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

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 

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

一般多发生于冬季。

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

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患者常并发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

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急性发病,出现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同时亦可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一般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呈水样便。

体检可见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

发热一般持续3~5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乏力常持续1~2周才逐渐消失。

(三)风疹

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

以冬春两季发病较高。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1-5岁儿童较多,成人多数有抗体,偶可发病,育龄妇女对风疹较易感。

(近几年有发病年龄增高趋势) 

主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不适、乏力、喷嚏、流涕、轻咳等。

一般发热1-2天后皮疹出现淡红色皮疹,开始于面部,一日内波及躯干与四肢,手掌于足底无皮疹,躯干背部皮疹较密,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不留色素沉着,其他症状随之消失。

(四)水痘

水痘:

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

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1-2日至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

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

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

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1天左右。

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

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形如露水珠滴,后浑浊,疱疹常伴有瘙痒。

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

极少数人可以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重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

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人群。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

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38度-40度不等。

整个病程10-14日。

(六)猩红热

猩红热:

是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莓样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褪后皮肤明显脱屑。

流行病学 

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

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

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吞咽时加重,全身弥漫性充血并散布着针头大小的充血性皮疹。

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疹间无正常皮肤,压之褪色。

面部潮红而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疹出现后48小时达高峰,然后依出疹顺序消退,2-4日褪尽。

疹褪后一周左右开始脱皮,脱皮持续2-4周,呈糠屑状、片状、大片状。

(七)麻疹

麻疹: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柯氏斑 

在口腔两侧颊粘膜靠第一磨牙处的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麻疹,过去一般以8个月到5岁发病率最高,且每隔2~3年有一次大流行。

麻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最多。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口咽、鼻、眼结膜分泌物、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病毒,具传染性。

恢复期不带病毒。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经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接触病人后90%以上易感者发病。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而获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很少患病。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

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伴体温增高,症状加重。

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

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3~5天出齐。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呈充血性皮疹,压之退色,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疹间皮肤正常。

出疹3~5天皮疹出齐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消退初期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历时约1~2周。

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天。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隐性感染率高。

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

因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极弱,故间接传播的机会较少。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与其免疫水平密切相关。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11月至次年5月,而3、4月为高峰。

儿童多见。

临床诊断: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发现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即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

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症状。

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瘀点或瘀斑,直径l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坏死。

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消失。

大瘀斑中央坏死部位可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

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

病人一般在l~3周内痊愈。

(九)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有食欲减退、厌油、疲乏无力,部分病人出现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

是我国发病率较高、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病毒性肝炎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目前可以分为7类,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己型肝炎。

(甲型和戊型为肠道传染病,其他型为血液传播传染病) 

甲型肝炎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甲型肝炎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病毒主要通过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排出体外。

2.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粪便中排出的病毒可以污染水、餐具、手、食物等,经口感染,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

如病毒污染水源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可导致局部地区暴性发流行。

很少通过输血或注射传播。

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年龄均可发病,感染后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

可重叠感染或先后感染。

病毒性肝炎的分布遍及全世界,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

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

多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常伴有发热、全身乏力、上腹部不适,少数患者可有头痛、关节痛、皮疹等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5~7天后,尿色逐渐加深,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

实验室检查:

检测病毒抗体和肝功能检查:

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以进一步确定感染型别和对肝脏损害程度。

(十)手足口病

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

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临床症状: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

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

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

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3

七、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褥。

2、坚持体育锻炼,随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饮食均衡,保持平衡膳食,合理休息,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4、集中住宿时不混穿他人衣物,个人生活用具单独使用。

5、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是要进行遮掩,不直接面向他人。

6讲究食品卫生,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不购买不食用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

(二)、搞好大环境卫生 

1、注意教室、宿舍等生活环境的每天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打扫卫生时要坚持湿式打扫,避免尘埃飞扬。

2、学生经常停留的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教室、桌椅、讲台、窗台、地面等等。

可以用含氯消毒剂和来苏水交替使用进行消毒

(三)、严格执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落实晨检制度,必要时增加午检、晚检。

做好登记,一经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要立即隔离,到医院及时就诊。

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当发生多名学生发病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

同时做好疫点消毒(开窗通风、消毒液喷雾和擦拭等)和应急预防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四)、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做好防蝇、灭鼠工作,防止食物食品的污染,对公用餐具要定期消毒。

(五)、各小学及幼儿园在新生入学时认真落实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查验结束后要及时向所在地的接种门诊报告查验结果。

发现学生未按全程接种相应疫苗时,要求儿童及时到所在地的接种门诊进行补种。

(6)、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

在传染病流行前要进行相应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提高自觉接种意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

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

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

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

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这一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场所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

那么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举手之劳,既能美化我们的住宿环境,又能保证我们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夏季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是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

因此,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

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

  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

炊事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餐具应该严格消毒。

  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

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

  夏季不宜举行家宴,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

但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

  苍蝇与蟑螂等害虫,能作为肠道传染病的媒介。

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一旦家中出现有腹泻、呕吐的病人,首先要及时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

  如果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要在家中及时口服补液盐。

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多的主要是身体里的液体和电解质。

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就是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如果腹泻后想喝水,就要喝点补液盐。

小孩发生腹泻后也同样需要多补充水分。

补液盐在医院和药店里都可找到。

  第三,发生腹泻也要继续进食。

有人觉得既然已经拉肚子,就要再减轻些肠道负担,所以腹泻后采用饥饿疗法。

但科学的治疗方法并不提倡这种做法。

腹泻导致身体营养损失,所以即使腹泻也要进行营养补充,可以吃一些稀、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羹、麦片粥、米粥、面条等。

  此外,发生腹泻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不但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急性腹泻有可能因此转为慢性腹泻,治疗起来得不偿失。

还有些腹泻是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抗生素对这些腹泻也毫无效力。

而且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一周左右就能自愈,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耐药性,发生腹泻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如果病情严重,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秋季常见病及预防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

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

  一、秋燥症

  秋天的干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

秋天必须养阴防燥,在饮食上宜常喝开水和菜汤,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阴润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

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二、呼吸道感染

  秋天温差较大,呼吸道粘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

在秋天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心血管疾病。

  由于天气变凉,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四、关节炎:

时入秋季,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

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有关节炎症病史者,可选食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可祛风通络、化湿止痛,还可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对防止关节痛发作有积极治疗作用。

  五、秋愁病:

秋天会使有些人出现沮丧、抑郁情绪,精神萎靡不振、忧愁消极。

首先,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尽量多做户外运动。

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

最后,不要总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应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还可多和朋友聊天,这样会使人忘掉忧愁,变得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另外,久居闹市的人们应该多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既能增强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功能,也能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安抚作用,从而消除烦人的秋愁。

  六、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过口腔侵入人体消化道,并能随粪便排出病原体从而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如果医治不及时,可造成大流行而危及千万人的生命。

此类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居多,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霍乱,最常见的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一般发病较急,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便和里急后重为典型特征。

菌痢的潜伏期一般1―2天,短者数小时,长者6―7天。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经:

   

l、经水传播:

水源污染,特别是江河水沟渠水池塘水井水等极易受到污染,如洗涤病人衣物,倒吐泻物,船夫渔民排泄物直接下水等。

一次污染有可能使水体较长时间保持传播能力,尤其夏秋季节人们饮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洗蔬菜或水产品等,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