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1167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物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文档格式.doc

(二)信用担保融资,银行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配额,第三方物流企业又根据与其长期合作的企业的信用状况配置其信贷配额,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以受保企业滞留在其仓库内的货物作为质押品或反担保品确保其信用担保的安全。

1.2.2物流金融运作中的风险

顾建强、王锐兰认为作为一个金融物流信贷刚刚起步的国家,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仍然滞后,因此,金融物流的风险很大,具体表现在:

1、风险承担主体之间风险收益不对等加大了风险隐患;

2、流动资产评估体系尚未建立;

3、金融物流信贷业务经验不足,风险管理方法技术相对落后;

4、配套环境的制约会使风险防范手段效果弱化;

5、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规模比较小、自身信用不足。

黄湘明、陈雪松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银行、客户、物流企业如何就风险控制达成一致,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物流金融的风险基本包括:

1、内部管理风险,2、物流风险,3、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4、信用风险等。

风险防范体系的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一、对法律关系的评估,包括借款方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借款方或担保人与银行之间的质押关系、银行或借款方、担保人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仓储或物流关系;

二、考察借款方的资信,重点关注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经营模式是否合理、业务操作是否规范;

三、弄清质物的权属,存在两种风险担保人以自己无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的财产出质、质物上设定有优先质押权的权利。

在此情形下,对于质物的权属审核十分必要;

四、评估贷款借新还旧的影响,法律上贷款借新还旧是合法的,但会对质押合同效力产生影响;

五、重视质物监管操作,对质物的占有是质押合同生效前提。

为防止虚假仓单、虚构质物、质物偷梁换柱,需关注以下要素质押合同、代管协议、仓单抬头、监管标牌。

六是关注质物价值变化。

通过质物价值评估,掌握质物的市场价值波动情况,预先规避风险。

实际上,物流金融业务中的许多风险来源于银行、客户和物流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推动国内物流金融业向更高阶段发展,首先要解决监管信息的透明化问题。

目前,在国内部分银行如深圳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要求下,中外运、中远等大型物流企业已开始着手开发质押监管信息系统。

通过为银行与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和操作信息,进而建立起物流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

1.3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了解现有的运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企业情况的运作模式,对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定性分析。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介绍物流金融产生的背景、意义,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内容。

第二部分是物流金融内涵,主要介绍了物流金融的定义,物流金融的开展的必要性和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模式及流程分析。

第三部分是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问题,主要介绍了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中的风险控制问题、业务模式问题、业务流程问题、配套环境对物流金融的影响。

第四部分是物流企业针对开展物流金融面临问题的对策,主要介绍了物流企业对风险问题的对策、对业务模式问题的对策、对业务流程问题的对策、对配套环境问题的对策。

2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内涵

2.1物流金融的定义

2002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罗齐、朱道立等首次提出了融通仓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以周边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涵盖中小企业信用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关于物流金融的概念,最早是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2004)定义为“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

并进一步解释到“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马文姬,顾幼瑾,2008:

《国内物流金融理论研究文献综述》,《金融讲坛》第1期。

这是目前为止在物流界中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定义,也是在各种期刊杂志上使用最多的物流金融的定义。

厦门理工学院的吴小梅以及吴鹭蓉建设银行厦门分行的吴鹭蓉认为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

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2.2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

2.2.1增强物流企业竞争力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的新功能,主要特点是:

在保管的基础上增加监管功能;

对客户和金融业负责,是独立公正的第三方;

专业化的服务确保货物的安全;

服务领域向供应链延伸,理论上可以做到全程监管服务;

承担货物损失的赔偿责任。

1.物流金融可以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对于对手的竞争优势,“贷款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的难题。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因而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因此物流金融正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在物流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中,仓单质押是典型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服务。

2.物流金融可以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新的利润源泉首先,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向中小企业收取手续费获取一笔不小的利润。

其次,在提供物流金融服务中产生的货币的时间价值也为企业带来了利润。

实例:

当UPS为发货人承运一批货物时,UPS首先代提货人预付一半货款;

当提货人取货时则交付全部货款。

UPS将另一半货款交付给发货人之前,产生了一个资金运动的时间差,即这部分资金在交付前有一个沉淀期。

在资金的沉淀期内,UPS等于获得了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

UPS用这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从事贷款,而贷款对象仍为UPS的客户或者限于与快递业务相关的主体。

在这里,这笔资金不仅充当交换的支付功能,具有了资本与资本运动的含义,而且这种资本的运动是紧密地服务于业务链的运动的。

3.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物流活动中的风险存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装卸、包装等。

因此可以利用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为物流活动保驾护航,从而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

2.2.2提高了银行贷款的质量和数量

对于银行而言,物流金融是一种金融产品,其主要特点是:

有实际的货物作为作为债券保证;

有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

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

有稳定的客户。

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客户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企业只要交一些保证金,银行就可以提供3-4倍的贷款用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以广东发展银行为例:

广发行目前80%以上的客户为中小企业,70% 

以上的贷款投向这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大概有几万家。

2.2.3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对企业而言,物流金融监管融资是获取资金和服务的重要途径,可以解决贷款问题(贷款必需有担保,信誉担保风险太大,不动产担保需评估,手续繁杂);

充分利用金融和物流业的服务扩大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物流金融业务是一套综合服务解决方案,间接地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建立销售、配送网络,增加企业流动资金,降低其运营成本。

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可以使企业专于自己的核心产业,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处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运作一体化。

举例说明:

一家商贸企业A,每次只有75万元现金可用于向厂商B购货,销售200万元商品需要56天。

采用物流金融融资模式后,A企业只需用60万元作保证金就可以开出2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向厂商B购买商品,厂商B认可后将商品发至银行指定的某物流公司在A企业所在地的仓库,并由物流公司负责质押监管,A企业再在银行存入15万元补充保证金后,银行计算发货量,当天通知物流公司将商品发至A企业进行销售,这样,A企业用37天便完成了按原销售模式需56天才能完成的200万元销售规模,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而对于厂商B说,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金融业务,那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

2.3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模式及流程分析

2.3.1融通仓业务

融通仓是一种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的创新,是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的继承,以及这些服务间的组合与互动。

融通仓的核心思想是在各种流的整合和互补互动关系中寻找机会和时机,其目的是为了提升顾客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运营资本、拓宽服务内容、减少风险、优化资源使用、协调多方行为、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增加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等等。

实际操作中主要可分为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业务。

(1)仓单质押业务。

所谓仓单质押是指货主把货物存储在仓库中,然后可以凭仓库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

仓单是仓库接受货主的委托,将货物存入库以后向货主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的仓单质押业务,不仅仅是指企业的仓单,也包括存货、权利单证(如仓单、提单、应付和应收单据凭证等)。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开展仓单质押业务一方面增加配套服务功能,提高仓储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综合价值和竞争力,稳定和吸引众多客户进驻市场开展经营业务;

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同盟关系

仓单质押具有以下功能:

1.有利于生产企业的销售;

2.有利于商贸企业获得融资;

3.有利于回购方(交易所或会员单位)拓展自身业务;

4.以标准仓单作为质押获得融资;

5.使得贷款人与回购人紧密合作,达到双赢。

这一融资方式的大致过程如下:

银行作为信用贷款的提供方、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融通仓服务的提供方、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和质押物的提供方三方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生产经营企业在协作银行开设特殊账户,并成为提供融通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会员企业,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或待销售的产成品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立的融通仓,同时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进行货物验收、价值评估及监管,并根据此向银行出具证明文件;

银行根据贷款申请和价值评估报告酌情给予生产经营企业发放贷款;

生产经营企业照常使用和销售其融通仓内产品;

第三方物流企业确保销售产品的收款账户为生产经营企业的协作银行开设的特殊账户的情况下予以发货;

生产经营企业以其所得贷款还货。

如果生产经营企业不履行或不能履行贷款债务,银行有权从质押物中优先受偿。

图1是仓单质押模式的具体流程

物流企业

货主

金融机构

图1仓单质押模式

注:

1、货主将货物存入物流企业仓库

2、物流企业向金融机构开具仓单

3、货主获得银行根据仓单提供的仓单

4、金融机构委托物流企业监管货物

5、货主归还金融机构贷款

6、金融机构通知物流企业放货

7、物流企业将货物放还货主

(2)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指在供应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购买商向银行申请以供应商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额度,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在这一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控制货物并为银行提供监管。

主要定位于钢材、石油、汽车、家电、电脑、轮胎、纸张、手机、烟草等行业,产品属于大宗货物、易变现、产值相对较高、流通性强的商品,主要涉及四方主体:

银行、供货商、购货商和储存方。

具体操作是依赖银行贷款,购货商从供货商进货,存储在储存方仓库,货物是贷款的质押品,购货商在每次取货时向银行付款,储存方的责任是货物到达后验收,出具收货凭证,同时根据合同约定方式发货。

2.3.2代理结算业务

(1)垫付货款模式。

在最基本的垫付货款模式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发货商、提货商三方。

其运作的基本原理是:

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两者之间的货物运输,在向发货商提货时,向其支付去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全部的货款。

当提货商提货时,物流企业向其索要货款,如果提货商拒绝支付,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权要求发货商回购货物。

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资金实力不强的话可以与银行合作,发货商将货物的所有权交给银行,而银行给发货商提供融资。

当提货商向银行支付货款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根据银行指令为提货商送货。

如果提货商没有支付货款,银行可以要求发货商回购货物。

在这一流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提供对货物的监管。

(1)垫付货款模式(a),见图2所示。

发货人

物流公司

提货人

图2垫付货款模式(a)

垫付货款模式(a)中:

发货人除了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外,还应该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

垫付货款模式的流程是:

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送货,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帐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货款。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其盈利点是将客户与自己的销售连在一起,客户群的基础得到稳固。

(2)垫付货款模式(b)

在垫付货款模式(b)中:

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发货人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

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还给提货人。

如果提货人不能在规定的期间内向银行偿还货款,银行可以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拍卖掌握在银行手中的货物或者要求发货人承担回购义务。

(2)代收货款模式。

垫付货款模式主要时针对B2B的业务中,而对于B2C业务则适用代收货款模式。

物流企业在送货时,代替发货商向顾客收取货款,在将货款转交给发货商。

不论垫付模式还是代收模式第三方物流公司都会获得一个资金的沉淀期,这批资金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就是一笔不必付利息的融资。

而且,通过提供这样的服务,物流企业和交易双方成为利益相关者,有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

代收货款模式,见图3所示

图3代收货款模式

垫付货款模式常见于B2B业务中,而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2C业务。

代收货款模式中:

发货人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签订《委托配送和委托收款合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每日向用户送货上门同时根据合同代收货款,每周或每月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货款。

和垫付货款模式(a)一样,代收货款模式的资金在交付前有一个沉淀期。

在资金的这个沉淀期内,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于获得了一笔不用付利息的资金。

3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正出于刚刚发展的阶段,虽然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能为企业带来差异化优势,树立企业的市场地位,获得较高的利润率,但是在开展物流金融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了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

3.1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中的风险控制问题

3.1.1信用风险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充当质物监管者的同时,还可能作为担保人,当客户无法按期还款,同时质物变卖、拍卖后尚不能足额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时,物流企业将承担担保责任。

同时物流企业与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利益目标不一致,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会出现“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在信用市场中,物流企业、银行、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他们要获得对方的经营状况、信贷资金配置等真实情况相对比较困难,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在信用合约签订之前,非对称信息将导致信用市场中的信用风险;

而在信用合约签订之后,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则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行为,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信用市场中产生信用风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三方的信息成本就越高,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就越大,由于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物流企业、银行、企业很难通过市场获得其它对方的真实信息,同时企业及个人制造虚假信息几乎不受成本的约束,进一步加剧了信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三方参加者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问题。

物流企业与其它各主体间的风险不对称。

在金融物流的信贷业务中,涉及众多市场主体,由于在分担风险方面还没有建立互惠、互利、互相制约的计划,各主体只片面强调规避转嫁风险,造成风险与收益之间的不对等,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信贷风险。

银行、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公司之间的风险划分关系不一致,贷款银行处于提供信贷服务的垄断性地位,会采取各种方式规避转移风险,但最终却可能承担更大风险。

3.1.2市场风险

主要指因库存质押物的保值能力而引起的风险,包括质押物市场价格的波动、金融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引起的风险。

质押物的价值评估是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专业的从事仓储工作的企业,特别是一些行业倾向性明显的企业,长期从事某些行业商品的仓储物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相关商品的经验数据,在对商品进行价值评估方面具有优势,即便如些,质押商品价值评估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商品的市场价值会有所波动,有些商品的保值能力较强,而有些商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若商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在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借款的时候,变卖拍卖该质物的价款可能无法偿付银行贷款,从而给银行造成损失。

作为质物价值评估机构的物流企业可能要面临评估不当的风险,其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2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业务模式问题

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目前开展最普遍的是现货质押,一般物流企业监管货物是将货物质押后不再变动,一直到质押期结束才放货,实际操作上这种静态的情况是很少的,因为企业都要不断地进行生产、不断采购原材料、不断出货、生产,是一个不断提货的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质押物在不断进出库的过程中,物流公司采取传统的监管模式,可能会造成质押物的损毁和差错;

另一方面,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的仓储面积已经满足不了业务的需要,经常性出现串货现象,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企业信用降低。

3.3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业务流程问题

仓单风险是仓储企业开展业务就要遇到的经常性的风险,防止虚假仓单造成损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控制风险的重点。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规范空白仓单的领用登记制度。

空白仓单和仓单专用印鉴一定要指定专人负责。

在办理各种出库业务时要根据预留的印签,进行验单、验证、验印,必要时还要与货主联系或者确认提货人身份。

在金融物流业务中,还应根据业务要求及时与银行联系,取得银行的确认与许可。

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利用带密码的提单,在提货时进行密码确认,防止假提单的风险。

另外仓单与实际操作中的入库单的可信度的不一致就也给仓单质押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我国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比较小、自身信用度低、企业管理和操作风险能力低,限于规模、资本等多种因素,大多数物流企业在包括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经营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的各方面都还难以达到物流金融所要求的水平,而且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专业物流企业才能作为公平、公正的第三方中介人,才能成为物流金融业务的可靠保障,成为银行和企业间的安全、畅通的桥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大范围开展。

大部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下,物流企业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企业和银行的信息,增加了三方业务信息不对等的风险,物流企业也无法取得市场的准确信息,质押物的现货风险也较大,还有物流企业作业仍然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层面,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增加了员工在手动操作上失误的机会,形成管理和操作风险。

3.4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配套环境制约问题

(1)物流金融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社会缺乏“诚信”,我国的各种信用制度还没有健全,物流企业也受我国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的约束,信用制度、质押制度、担保保险制度等本来是转移风险的手段,但是制度安排本身的缺陷和运行环境的问题,弱化了防范风险效果,甚至可能增大风险。

如:

发挥信用制度作用的难点在于企业信用档案不健全,信用评估机制尚未健全,在我国现阶段质押制度的功能十分有限,存在标准仓单设置难,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质押物处置难等问题,担保制度存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不仅需要物流企业、银行、企业三方的共同协作,还需要各种配套环境的辅助作用,各种信用制度的建立、健全,防范信用风险的制度的建立以及政策法规的支持等,这样物流企业才可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物流金融模式。

(2)法律缺失使使物流金融业务面临风险。

如我国现行《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动产质押有效性、排他性的规范条款过于原则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概念模糊及操作困难。

这方面的风险也表现在货物的所有权问题和合同的条款规定上,货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之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

(3)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组织下,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部行业操作统一标准。

但就总体来看,物流行业仍然处于相对混乱的局面,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