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033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docx

宝典词语熟语选择练习100题全的答案

实词选择练习三十题答案

1、A (“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

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

原型:

原来的类型或模型原形:

原来的形状。

)  

2、D   /3、A  /4、C/5、A

6、B(允许:

同意,答应容许:

使有可能)

7、D(年轻:

年纪不大的,相貌不老的年青:

年纪幼小融:

侧重于“融会贯通”。

熔:

熔化)

8、A9、B(清静:

多指环境安静,不嘈杂清净:

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开拓:

除了“开辟”义,还有“采掘前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的意思。

开辟:

打通,开拓,但多和表抽象义的词语搭配,如开辟“航线、未来”等。

)  

10、A11、B(“流传”是“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留传”是“遗留给后代”的意思;“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是“幽深”的意思;“简朴”侧重“简单”,“俭朴”侧重“俭省”。

) 

12、B13、B(“远处的白烟”,用“望见”恰当;写信,并非不能下笔,而是“难以”下笔,前面的一番话说的正是下笔之“难”;“徜徉”,悠闲而轻松,符合语境。

14、A15、A16、B17、B18、D

19、D(结余:

结算后的剩余节余:

∶因节省而剩下的钱或东西捉摸:

摸索,揣测。

琢磨:

思考,研究。

渡:

本义为“渡过,过水”。

引申为“通过,由此地、此时移到彼地彼时”,度过:

“让时间在工作、生活、娱乐、休息中消失”或指“生活了一段时间”。

20、B21.B(掩盖:

遮盖掩饰:

除“掩盖”的意思外,还有“文饰”之义演化:

指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演变:

变化发展)22B(因缘:

“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或“缘分”)23A(叱责:

怒骂,有侧重于“骂”义斥责:

有侧重“指责”义)

24D25C(结合:

人或事物间发生亲密的关系接合:

连结使合在一起):

26A(“异议”指的是不同的意见,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应当用“争议”)27C(仿造:

模仿一定的样式制造仿照:

模仿参照心律:

心脏跳动的节律,如“心律紊乱”心率:

心搏频率)

28、C(由于没有听清话,不会造成“曲解”,只会造成“误解”“沟通”和“勾通”,同音词,但意义不同。

前者,使各方通连;后者,暗中串连。

)29、C(表现:

显示出来。

体现:

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

权益:

合法的不容侵犯的权利。

权力:

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30、B

31.D32.D33.D34.B35.B36.B37.B38.D39.B40.D

 

成语训练参考答案

1、B、浩如烟海:

形容书籍或资料繁多,无法计量。

(A项中,“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涕泗”是眼泪和鼻涕,整个成语是形容哭得厉害。

C项中“师心自用”指只凭主观,自以为是,属贬义词。

D项中的“风平浪静”应改为“一帆风顺”。

“风平浪静”说的是人的境遇或事物所处的环境,“一帆风顺”是就人在前进途中或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情况说的。

2、B、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的东西。

(A项中的“俯拾皆是”是俯身拾取,言其多且易得。

C项中“天渊之别”形容差别悬殊,往往存在高下之分。

D项中的“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而此句并未体现出“多”的意思。

3、C(A、拍案而起:

形容十分愤怒,句中毫无表示愤怒的意思。

B、“无时无刻”后面应跟否定词,可改为“都还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或改为“每时每刻”。

C、沧海一粟:

大海中的一粒小米,比喻极其渺小。

D、沸沸扬扬:

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于形容热闹的场面。

4、A(A、寿终正寝:

指老年人死在家中,也比喻事物的消亡。

B、妙手回春:

比喻把垂危的病人救活,用于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

C、杯弓蛇影:

表示疑神疑鬼,自相惊扰,是一种心理感觉,而不能说“说的都是‘杯弓蛇影’”。

D、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多含贬义。

5、C(A、忘乎所以:

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一般用做贬义词。

B、信手拈来:

不假思索地随手拿来,常用于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的随意或从容,褒义词。

C、尾大不掉:

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或指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调动指挥。

D、江河日下:

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这边有望文生义的嫌疑,与“灯红酒绿”不一样,既可指繁华也可指腐败,且“江河日下”不能做定语。

6、C(A“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B项“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D项中“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这里与“前景”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

宜将“前景”改为“希望”。

7、B(A、硕果仅存:

比喻经过时间的淘汰,留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

用在此处显然不当。

B、标新立异:

表明新颖的义理,指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C、津津乐道:

很感兴趣地谈论,此处与前文的“读“相矛盾,应改为“回味无穷”。

D、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语意很重,不适用于该句。

8、D(A、断线风筝:

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而句中“小燕”却是“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

B、义愤填膺:

胸中充满义愤,与此处语境不符。

C、寅吃卯粮:

是指这一年吃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D、可圈可点:

技艺精湛,表现不同凡响,也可用来泛指值得赞美,值得欣赏。

9、C(A、长命富贵:

旧时用于对小孩子的祝福。

B、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与“人多为王“不同义。

C、微言大义:

精微的语言,深奥的道理。

D、噤若寒蝉:

害怕得不敢出声,不能用来形容非常怕冷。

10、B(A、身无长物:

指除自身外再无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此处应用“身无长处“。

B、得陇望蜀:

比喻贪得无厌。

D、言不由衷:

形容虚伪敷衍,说的不是内心话,此处要表达的是与朴素自然相反的内容,可以换用“矫揉造作”。

D、在劫难逃:

指某种灾祸不可避免,此处应用“插翅难飞”。

11、D(句④的“模拟”只能用“惟妙惟肖”,句③“展现”“形象”只能用“活灵活现”。

12、C(“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来写“同学”。

13、A(B“不胜枚举”不能描述星星,因为“星星”客观上是数不清的;C“叹为观止”意为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符语境;D“无所不至”是指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感情色彩错。

14、A(A项中“莘莘学子”意为众多学子,符合语境。

B项中“抛砖引玉”为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用于“陈教授”显然错误。

C项中“毕其功于一役”意为一次行动便完成应分几步做的全部事情,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也形容急于求成。

显然不合语境。

D项中“难以释怀”意为(爱憎、悲喜等感情)难以在心中消除。

不能用于“景色”。

15、A“开门揖盗”指打开大门迎接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使用正确。

(B、“漫不经心”突出“随随便便”,应改为“漠不关心”,突出“冷冷淡淡”;C“莫衷一是”指“各有各的看法、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不符语境,应改为“无所适从”;D“浮光掠影”,表示印象不深,本句却说“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自相矛盾,应改为“走马观花”。

16、C(A、“不堪设想”指预料结果很坏或很危险,与“要想取得胜利”意义上不搭配;B、“山穷水尽”,到了山水的尽头,比喻陷入绝境,与句中的“查”不能搭配;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与句中语境不合,“说的”和“做的”不存在“目的”问题。

17、A、“不刊(削去,删除)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句中使用正确。

(B“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符语境;C、D两项都属褒词贬用,“有口皆碑”喻人人称颂,感情色彩不当,“严阵以待”指摆好阵势,等待敌人来犯,感情色彩不当。

18、B、相得益彰:

两个人或两件事相互配合,更能显示出双方的优点和长处,使用正确。

(A、“洞若观火”和“了如指掌”意思相近,但前者重在观察透彻,多指对事理的观察,不能用于人;后者重在了解得清楚,多指对情况的了解,“情况”包括事物的和人的,可用于人。

C、“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

学生成绩差些,不能说是坏人。

D、“熟视无睹”指经常看到却跟没看见一样。

这与“再次”搭配不当。

19、D、息事宁人:

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

(A项中的“异曲同工”只适用于同一类事物,而“创作”和“谱曲”分明是两类事,且“异曲同工”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这个“工”不要理解为工作量。

B项中的“进退维谷”指处于困难的境地以致进退两难,与风景无关。

C项中“建筑单位”和“使用单位”两者不是一家,怎能用“祸起萧墙”呢!

20、A.不足为训:

不能当作典范。

(B项中,“如坐春风”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而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

C项和D中“曲突徙薪”和“未雨绸缪”都有事前准备之意,但前者重在防止危险发生,后者则强调工作前做好防范工作且侧重手段,而不能说目的是“未雨绸缪”。

21、D(“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

在这里可以用“忍无可忍”。

“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的意思。

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

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

在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恒河沙数”意思是“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

形容数量很多”。

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个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恒河沙数”可以说在中学教学中很少涉及,但可以分析它的组成材料,再其他三个成语,在教学中都很关注的,采用排除的方法也是可以得到正确答案的。

22、C(A项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B项“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给自己留下后患,;C项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D项“诚惶诚恐”强调对领导、上级,这边说在困难面前,对象用错)

23、B(A项: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容惊慌失措施或自相惊扰,含贬义,用在这里与语境明显不合。

C项:

茅塞顿开:

指原来心里好像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理解、领会。

D项:

鱼目混珠:

指鱼眼睛搀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

此处只能用“鱼龙混杂”——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易分辨。

24、B(“空头支票”比喻不实践的诺言。

A、“暴殄天物”指任意践踏东西,“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C、“讳莫如深”指隐瞒事实真相,惟恐被人知道,此处的语境需表达的意思是“深知”;D、“呼之欲出”形容描写刻画生动逼真。

25、D(A琴瑟失调:

比喻夫妇不和。

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

B栩栩如生:

活泼生动的样子。

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塑造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C毁家纾难:

意为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D殚精竭虑:

形容用尽心思。

26、C“吃不了兜着走”是说某人的言行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与语境不合,宜用“炒鱿鱼”。

27、B(A句中“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不符合句中“听”这一特定语境。

C句中“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然而句子前后表意相反,使用不当。

D句中“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与“看云可以识天气”的说法矛盾。

28、A(B文不加点:

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C别树一帜:

指另外竖起一面旗帜,形容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此处应为“匠心独运”,指独特的艺术构思。

D不胫而走:

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29、A(A.原指按照伯乐的《相马经》去寻找好马,引申为依照既得的线索去寻找目的物,也用来比喻拘泥成法、食古不化。

A项使用本意,故正确。

B.“敝帚自珍”原指将破旧的扫帚视作宝物来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并不好或不贵重,但自己爱惜。

C.“爱莫能助”是虽然同情,但无力相助的意思,与“感到”不能搭配,且主语混乱。

D.“具体而微”是各部分大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意思,这里“具体”是具备形体之意,不是与抽象相对,故使用错误。

30.C(A“当面鼓对面锣”是指当面把话说清楚,与文意不合。

B“等量齐观”是不分轻重同等看待,多指对待事物。

可改为“一视同仁”。

C“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已经开始了,就索性干到底。

D“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有贬义,用在“奥运会风云人物”身上不合适。

E“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漂亮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可改为“头头是道”。

31.D(A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B钉是钉,卯是卯:

喻做事认真,常用于褒义。

C起死回生:

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

D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32.D(A.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又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

B.姹紫嫣红:

形容各种好看的花。

C.连篇累牍是个贬义词,形容文章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语言罗嗦。

D.敬谢不敏,因为没有能力而推辞。

这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33.D(打草搂兔子,北方方言,比喻顺便、顺带。

本句应用“一心二用”。

34.C(A项“倚马可待”指人的文思敏捷;B项“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文艺,与“阳春白雪”相对;D项“抛砖引玉”意为自己先发表的意见很肤浅,目的在于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是谦辞,语体不符。

35.A(B“从长计议”的意思是“慢慢地多加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

原句望文生义。

C“换汤不换药”是改变了形式,没有改变内容,前后得有对照才行;D属望文生义。

“门外汉”指某方面知识还未入门的外行,不是门外面的汉子。

E项“无所回避”是指作风果断,不畏首畏尾。

改为“无所适从”为好。

意思是不知怎么办才好。

36.C(A.“耳提面命”指导教诲殷切,要求严格,句中误解为严厉凶狠;B.“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本句中的意思不是说试验已经失败了;C“尘埃落地”指事情终于有了结果;D“应接不暇”多指风景,有时也指人或事情,多用于褒义,改为“眼花缭乱”为好。

37.A(A.讳莫如深——紧紧隐瞒,生怕别人知道;讳,隐瞒。

语境的意思是回避、避讳,而不是“隐瞒”。

B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汤,开水。

C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昭昭:

明白;明智。

昏昏:

糊涂;愚昧。

今多以此语说自己不懂,却要让别人懂得;也用以说外行人胡乱指挥内行人。

D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里那里去。

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38.C(A才华马上会崭露出来B应为“息息相关”D“豆芽菜”形容非常瘦)

39.C(C比喻两相比较,一个远比不上另一个。

A.纠缠在一起,无法解开,形容无法摆脱或了结。

通常在结构助词“得”之后作补语。

B.褒词不恰当地贬用了。

D.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但不能用来形容“新技术”。

40.D(A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开导他,形容蛮横无理。

B项“无所不为”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是贬义词,褒贬不当;C项“无庸置喙”指不容插嘴,与题意不合,应为“无庸置辩”。

D项后顾之忧:

后方出乱子。

也指影响工作学习的困难。

41、B(A句“巧夺天工”应是人工的东西;C句“反戈一击”指对支持过的人或事进行斗争,掉转矛头,向自己原属的阵营进攻;D句“惨绝人寰”指人世上没有比那更凄惨的了,形容凄惨到极点,一般用于形容事,比如~的南京大屠杀。

42、C(B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43、D(A项“挥金如土”是浪费,这里句子是表示不敢于大胆投资的意思;B项“过江之鲫”本义喻名士很多,后来喻赶时髦的人很多,色彩偏贬义;C项“大音希声”意为最好的音乐,并不以高音取胜,这里应用“杳无音信)

44、B(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用于自己。

)(大言不惭,指人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45、A(细大不捐:

指小的大的都不放弃。

首鼠两端:

指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不可收拾:

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闪烁其词”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前后矛盾。

46、C(A“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多指沉湎于某种快乐,应改为“流连忘返”。

B“鱼龙混杂”,比喻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

D弄巧成拙指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却坏了事。

D项语境应该是“事与愿违“之意。

47、D(A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

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此人是“本土上的头面人物”,无须回乡。

B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褒义,不能用来形容官僚作风。

C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不表示无中生有。

48、C(A如履薄冰,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

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

B侧目而视,形容心中畏惧,不敢正视。

不能形容骄傲自满。

D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苛求完美无缺。

意思用对了,但“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求全责备”。

49、A(B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

后多指大群平凡普通的人。

既然已有平凡普通之意,前面就不要用“平凡普通”了。

C拉大旗做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

商家此举纯为欺骗,不是吓唬。

D打圆场指调解纠纷,缓和矛盾,此处应是“打退堂鼓”。

50、B(A胸有成竹,指做事很有把握。

不表示对情况很了解。

改为“了然于胸”。

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这里应该用“络绎不绝”。

D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

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这里是有意换人,不是“弄错”或“认错”。

51.D52.A53.D54.D55.A56.B57.A58.A59.A6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