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087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课后练习.docx

财政学课后练习

第一章财政总论

一、单选题

1.财政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1)国家产生;

(2)阶级产生;(3)剩余产品出现;(4)商品经济出现。

2.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这是因为。

(1)财政与国家有本质联系;

(2)财政分配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3)财政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产品中的。

(1)C+V部分;

(2)C+M部分;(3)V部分;(4)M部分。

4.财政分配的主要目的是。

(1)调节经济;

(2)满足国家职能需要;(3)实现社会公平;(4)促进经济发展。

5.最早的财政范畴是。

(1)捐税;

(2)公债;(3)国家预算;(4)通货膨胀。

6.财政范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中公债和国家预算最早出现于。

(1)奴隶主义社会后期;

(2)封建主义社会后期;(3)资本主义社会后期;(4)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7.不同性质的国家,对财政分配的方向、内容和形式。

(1)可能完全相同;

(2)各不相同,但却围绕政府职能来组织;

(3)没有任何相同点;(4)在私有制社会都相同。

8.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1)国家;

(2)剩余产品;(3)商品经济;(4)私有制。

9.财政作为特殊的分配,属于范畴。

(1)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

(3)既是经济基础又是上层建筑;(4)既非经济基础又非上层建筑。

10.财政分配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1)国家;

(2)企业;(3)事业单位;(4)个人。

11.财政的本质是。

(1)物物交换;

(2)货币收支关系;(3)社会财富的使用;(4)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2.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地位。

(1)主导;

(2)辅助;(3)补充;(4)中介。

13.社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

(1)财政;

(2)银行信贷;(3)企业财务;(4)国家预算。

14.价格分配指的是。

(1)商品的等价交换;

(2)使用价值与价值背离;(3)价格与价值背离引起的国民收入再分配;(4)财政对价格的指导。

15.财政分配的基础是。

(1)企业财务分配;

(2)国家预算;(3)国家税收;(4)银行信贷。

16.信贷分配对财政分配的影响体现在。

(1)银行贷款利率要考虑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2)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

(3)财政资金运动通过银行信贷渠道进行;(4)赤字可能引起货币的财政性发行。

17.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分配范畴的是。

(1)企业发工资;

(2)向银行贷款;(3)国家征税;(4)收藏品高价拍卖。

18.在计划经济中,实施财政决策的主体是。

(1)地方政府;

(2)中央政府;(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4)中央政府和省级地方政府。

19.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财政调控方式的特点为。

(1)直接性;

(2)间接性;(3)以直接性为主,直接性与间接性相结合;

(4)以间接性为主,间接性与直接性相结合。

20.在市场机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承担者是。

(1)银行;

(2)市场;(3)财政;(4)企业。

21.财政对国民经济方面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映和制约是财政的。

(1)稳定经济职能;

(2)监督经济职能;(3)调节经济职能;(4)发展经济职能。

2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

(1)市场配置;

(2)财政配置;(3)计划配置;(4)银行配置。

23.政府通过制定财税政策引导、改变社会资源流向,这是财政的。

(1)直接配置;

(2)间接配置;(3)内在配置;(4)外在配置。

二、多项选择题

1.奴隶制国家财政的分配形式主要有。

(1)实物形式;

(2)力役形式;(3)货币形式;(4)价值形式。

2.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财政新范畴有。

(1)捐税;

(2)公债;(3)专卖收入;(4)国家预算;(5)力役。

3.财政产生的必备条件是。

(1)交换的出现;

(2)阶级的出现;(3)国家的出现;(4)剩余产品的出现。

4.国家财政是一个。

(1)政治范畴;

(2)经济范畴;(3)社会范畴;(4)历史范畴;(5)永恒范畴。

5.财政的构成要素主要指。

(1)财政分配的主体;

(2)财政分配的客体;(3)财政分配的目的;(4)财政分配的内容。

6.国家筹集和运用资金的两条渠道是。

(1)工资分配;

(2)价格分配;(3)财政分配;(4)信贷分配;(5)财务分配。

7.社会总产品价值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

(1)积累基金;

(2)预算外基金;(3)保险基金;(4)消费基金;(5)补偿基金。

8.财政与生产的关系可表述为。

(1)生产决定财政;

(2)生产反作用于财政;(3)财政反作用于生产;(4)财政决定生产。

9.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

(1)价格变化引起流转税收入变化;

(2)价格变化影响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规模;

(3)通货膨胀使公用事业开支增加;(4)通货膨胀可能使纳税人进入较高税率档次。

10.在计划经济运行机制中,财政主要表现以下特征。

(1)财权财力高度集中;

(2)财政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承担者;

(3)财政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4)国家通过财政经济运行进行直接调控。

11.在计划经济中,财政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以下特征。

(1)方式的直接性;

(2)方式的间接性;

(3)手段的行政性;(4)手段的市场性。

12.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财政主要表现以下特征。

(1)对微观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

(2)主要在非市场的公共领域活动;

(3)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调控宏观经济运行;(4)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以间接方式为主。

13.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有。

(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4)信息手段。

14.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可以通过影响以下因素调节社会总供求,这些因素是。

(1)社会总供给;

(2)社会总需求;

(3)只能影响总供给而不能影响总需求;(4)只能影响总需求而不能影响总供给。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有。

(1)配置资源职能;

(2)分配职能;(3)调控经济职能;(4)监督职能;(5)计划职能。

16.财政实现公平分配的手段主要有:

(1)累进所得税制;

(2)转移支付制度;(3)实行财产税制度;

(4)购买性支出;(5)增加教育培训支出。

17.收入公平分配的两层含义是。

(1)按劳分配公平;

(2)按要素分配公平;(3)经济公平;(4)社会公平。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公债、国家预算是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的财政范畴。

()

2.财政分配的对象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

()

3.财政分配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它通过处理国家与有关各方面的分配关系来实现的。

()

4.财政分配的主体是纳税人。

()

5.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非营利性。

()

6.财政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国家的出现。

()

7.财政与国有企业财务是国家有计划地筹集与供应资金的两条主渠道。

()

8.在商品等价交换中不会产生价值量的转移,从而不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

9.合理的财政分配是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

如果财政收支长期失衡,社会价格水平终将上涨。

()

10.价格分配同财政分配一样,主要在再分配环节发生作用。

()

11.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也是包括财政分配在内的各种分配形式的直接目的。

()

12.所谓经济运行机制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转方式和总体功能。

()

13.在计划经济中,财政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间接性特点。

()

14.在市场经济中,财政决策常常要受到微观决策体系的行为制约。

()

15.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财政分配主要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环节。

()

16.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对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主要通过财政渠道来进行。

()

1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只能通过经济手段来调控社会总供求,而不能运用行政手段来调控社会总供求。

()

18.财政分配职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配职能包括配置职能,而狭义的分配职能主要指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功能。

()

19.财政的调节职能寓于其监督经济职能之中。

()

四、名词解释

1.财政;2.价格分配

五、问答题

1.试述财政职能。

 

2.为什么说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3.试述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章财政收入

一、单选题

1.从经济成份看,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3)股份经济;(4)三资经济。

2.我国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是。

(1)利润上缴形式;

(2)债务形式;(3)基金形式;(4)税收形式;(5)规费形式。

3.在财政收入形式中,通过信用形式取得的收入是:

(1)公产收入;

(2)债务收入;(3)规费收入;(4)投资收入。

4.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1)税收收入;

(2)规费收入;(3)国有资产收入;(4)债务收入。

5.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形式是。

(1)税收;

(2)公债;(3)利润上缴;(4)股息或红利。

6.国家对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征收所得税是凭借。

(1)社会行政管理权;

(2)资本所有权;(3)法人财产权;(4)经营权。

7.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1)税收收入形式;

(2)利润收入形式;(3)债务收入形式;(4)国有资产收入。

8.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较为成熟的税收形式为。

(1)人丁税;

(2)盐税;(3)土地税;(4)交易税。

9.商标注册费属于。

(1)事业收入;

(2)规费收入;(3)公产收入;(4)资源收入。

10.公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原因在于。

(1)公债具有强制性;

(2)公债具有国家主体性;(3)公债具有有偿性;(4)公债具有固定性。

11.公债券被称为“金边债券”,其担保物是。

(1)国家财产;

(2)国家税收收入;(3)公债投资项目;(4)政府信誉。

12.狭义的财政收入是指。

(1)预算收入;

(2)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3)税收收入;(4)税收和国债收入。

13.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从国有企业中取得的收益叫做。

(1)国有利润收入;

(2)预算外收入;(3)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4)公产收入。

14.按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来自C、V、M三部分。

(1)收入来源;

(2)收入性质;(3)收入形式;(4)价值构成。

15.目前,我国财政收入最大部分来源于。

(1)第一产业;

(2)第二产业;(3)第三产业;(4)第四产业。

16.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是。

(1)经济发展水平;

(2)价格变化;(3)生产技术水平;(4)分配体制及政策。

17.财政收入来源的最主要对象是。

(1)社会总产品;

(2)社会总产值;(3)国民收入;(4)社会纯收入。

18.“档次爬升”效应产生的税制基础是。

(1)定额税率;

(2)比例税率;(3)累进税率;(4)累退税率。

19.从长期看,财政收入占GDP比例的变化趋势是。

(1)不变;

(2)增加;(3)减少;(4)没有明显趋势。

20.将国有资产分为境内和境外国有资产是按。

(1)存在形态;

(2)所处地理位置;(3)经济用途;(4)隶属关系。

21.将国有资产按经济用途分类,国有资产可分为。

(1)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2)价值形态的国有资产和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3)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4)生产性国有资产和非生产性国有资产。

22.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行政机关是。

(1)国务院;

(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3)人民代表大会;(4)国务院有关经济部门。

23.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而取得的财政收入称。

(1)国有资产收益;

(2)国有资产经营收益;(3)国有资产收入;(4)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

24.国家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采取所得税和利润上缴两种形式即“税利分流”的理论依据是。

(1)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

(2)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

(3)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资产属国家所有;(4)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

25.国家信用最主要、最典型的形式是。

(1)财政向银行借款;

(2)财政性贷款;(3)发行公债;(4)财政透支。

26.中央政府以本级政府名义举借的债务称为。

(1)公债;

(2)国债;(3)政府机构债;(4)金边债券。

2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的公债是。

(1)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

(2)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

(3)建国初期的“人民折实公债”;(4)清政府的“息借商款”。

28.西方国家大规模发行公债始于。

(1)殖民扩张时期;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3)20世纪30年代之后;(4)新经济时期。

29.下列观点中属于凯恩斯主义的有。

(1)举借公债会增加财政困难;

(2)公债减少了社会投资;

(3)公债数额不应受限制;(4)公债数额应受限制。

30.从长远看,我国发行公债的主要目的是。

(1)弥补财政赤字;

(2)调节季节性预算资金余缺;(3)筹集建设资金;(4)偿还到期债务。

31.公债可分为契约性借款和公债券,这是按哪种标准划分的。

(1)按举债形式;

(2)按期限长短;(3)按发行主体;(4)按公债用途。

32.目前,世界各国一般将年之内的债券作为短期债券。

(1)1年;

(2)2年;(3)5年;(4)10年。

33.国家将发行的公债统一售于银行,再由银行自行发售的方法,称为。

(1)公募法;

(2)公卖法;(3)摊销法;(4)包销法。

34.国际上国库券的期限一般在。

(1)3年以内;

(2)1年以内;(3)5年以内;(4)3个月以内。

35.投资者在债券市场上通过竟拍来购买公债,这属于。

(1)公募法;

(2)间接公募法;(3)公募招标法;(4)公卖法。

36.公卖法的特点是。

(1)政府将公债统一售于银行;

(2)政府委托银行代为经营;

(3)政府委托经纪人在证券交易所出售公债;(4)政府将公债售于中央银行。

37.若公债的利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应实行。

(1)平价发行;

(2)折价发行;(3)溢价发行;(4)等价发行。

38.20世纪80年代我国公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是。

(1)地方承购包销;

(2)中央银行承购包销;(3)行政分配;(4)公卖法。

39.我国公债发行最终趋向是。

(1)承购包销方式;

(2)公卖法;(3)直接公募法;(4)公募招标法。

40.在柜台市场上从事已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证券市场称为。

(1)柜台交易;

(2)场外交易;(3)第三市场;(4)第四市场。

41.由政府委托证券公司或其他有关机构,从流通市场上以市场价格买进政府所发行的公债,称之为。

(1)买销法;

(2)国债回购;(3)轮次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42.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1)一国的国民收入;

(2)国内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3)政府机构;(4)外国投资者。

43.为避免形成偿债高峰,应。

(1)确定合适的持有者结构;

(2)确定合理的公债利率;

(3)确定合理的公债期限结构;(4)确定合适的承销机构。

44.国际上公认的经济债务率的安全线应在以下。

(1)20%;

(2)30%;(3)50%;(4)100%。

45.国际上公认的出口债务率的安全线应在以下。

(1)50%;

(2)30%;(3)100%;(4)20%。

二、多项选择题

1.外债结构通常是指。

(1)期限结构;

(2)来源结构;(3)使用结构;(4)币种结构;(5)利率结构。

2.反映一个国家外债规模的指标通常有。

(1)偿债率;

(2)经济债务率;(3)出口债务率;(4)债务依存度;(5)财政依存度。

3.外债形式一般表现为。

(1)外国政府贷款;

(2)国际金融机构贷款;(3)出口信贷;(4)外国银行贷款;(5)发行国际债券。

4.利用外债的国内配套能力包括。

(1)资金配套;

(2)措施配套;(3)物资配套;(4)出口能力配套。

5.衡量公债偿还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公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2)当年公债发行额度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

(3)当年还本付息额度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4)公债利率水平;(5)公债利率水平的高低。

6.内债的适度规模问题,从发债可能性考虑,应重点考虑。

(1)国内的承受能力;

(2)合理的期限结构;(3)公债的偿还能力;

(4)合理的利率水平;(5)财政收支状况。

7.我国内债的发行方式有。

(1)定额法;

(2)公募法;(3)买销法;(4)包销法;(5)回购法。

8.公债发行市场的构成主要有。

(1)政府;

(2)中介机构;(3)投资者;(4)证交所。

9.国内公债发行条件包括。

(1)公债发行额;

(2)公债的期限;(3)公债的发行价格;(4)公债名称;(5)公债的利率。

10.通常公债利率水平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1)市场利率水平;

(2)政府信誉;(3)社会闲置资金;(4)期限长短;(5)中介机构资金实力。

11.包销的公债主要由承受。

(1)金融集团;

(2)工商企业和个人;(3)商业银行;(4)政策性银行;(5)投资基金。

12.债券发行的公募招标的投标方式包括。

(1)利率投标;

(2)价格投标;(3)竞争性投标;(4)非竞争投标。

13.按举债形式划分,公债可以分为。

(1)契约型借款;

(2)上市公债;(3)发行公债券;(4)中央债;(5)地方债。

14.公债政策对社会投资具有。

(1)挤出效应;

(2)收入效应;(3)支出效应;(4)引入效应;(5)综合效应。

15.现代凯恩斯学派对公债的观点是。

(1)公债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

(2)公债不会增加人民负担;

(3)举债会带来财政困难;(4)公债会增加净收入。

16按国有资产存在形态分类,可将其分为。

(1)经营性国有资产;

(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3)有形资产;

(4)无形资产;(5)境内国有资产;(6)境外国有资产。

17.下列哪些资产属于经营性国有资产。

(1)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实施;

(2)政府机构大楼;(3)国有企业设备;

(4)国有企业厂房;(5)国有企业注册商标。

18.目前,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主要有。

(1)利润;

(2)租金;(3)股利;(4)所得税;(5)产权转让收入。

19.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主要有。

(1)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2)国有股红利;(3)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4)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5)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20.改革开放后进行的利润分配制度改革包括。

(1)企业奖励基金制度;

(2)利改税制度;(3)税利分流制度;(4)承包制度。

21.国有资本运营的方式可以有。

(1)整体变现出售;

(2)股份制改造;(3)企业购并;(4)股权与债权互换;

(5)国有股转让或认购;(6)优势企业对效益差企业托管。

22.企业并购包括。

(1)兼并;

(2)联合;(3)收购;(4)接管或接收;(5)股份制改造。

23.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

(1)税收收入;

(2)国有资产收入;(3)公产收入;(4)债务收入;(5)规费收入;(6)罚没收入。

24.下列关于财政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有。

(1)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

(2)财政收入主要表现为政府取得一定量的货币形式的资金;

(3)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基础环节;

(4)广义的财政收入不仅包括预算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

25.自然经济社会中,财政收入主要以取得。

(1)实物形式;

(2)力役形式;(3)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

26.以下收入项目中,属于预算收入的项目有。

(1)税收收入;

(2)债务收入;(3)国有资产收益;(4)事业性收费;(5)国际组织捐赠收入。

27.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

(1)国家主体性;

(2)强制性;(3)无偿性;(4)固定性;(5)交换性。

28.国有资产收益包括。

(1)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2)国家股取得股利;

(3)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4)国有企业未上缴利润。

29.预算外收入包括。

(1)按规定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2)事业单位通过市场取得的服务性收入;

(3)财政专户利息;(4)以政府名义获得的各项捐赠资金。

30.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1)经济发展水平;

(2)生产技术水平;(3)价格;(4)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制度;(5)国家性质。

31.如果将V理解为劳动者工资或劳动报酬,则我国目前来自V部分的财政收入包括。

(1)个人所得税;

(2)劳动者交纳的社会保障基金;

(3)个人用工资购买的国库券;(4)个人股东股利收入。

32.财政收入“兼顾三者两级利益原则”要求。

(1)兼顾国家与企业利益;

(2)兼顾国家与个人利益;

(3)兼顾中央与地方利益;(4)兼顾企业与个人利益。

33.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从可能性上看取决于。

(1)国民经济发展规模;

(2)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资金积累水平;(4)财政支出要求。

34.财政收入原则包括。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2)兼顾中央、集体两级利益原则;

(3)兼顾三者两级利益原则;(4)合理负担原则。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组织财政收入的首要原则是兼顾三者两级利益原则。

()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并不表现为其正常收入部分。

()

3.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的理论基础在于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

4.按存在形态分,可以把国有资产分为境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

()

5.把国有资产分为境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是按隶属关系分类。

()

6.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市场已开始承担起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上。

()

7.国有企业利润实现后,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利润征收所得税。

()

8.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一部分构成国有资产收入而不全部构成财政收入。

()

9.森林采伐权收益属于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

()

10.利改税的根本缺陷在于混淆了利和税两个不同概念。

()

11.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实行“税利分流”改革有助于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能体现政府双重职能。

()

12.国家凭借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可以取得一定的资产收益,通常的基本形式是税利。

()

13.租赁经营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国有企业。

()

14.国家参与集体企业纯收入分配的形式可以采取税利并存的形式。

()

15.公债是国家信用的唯一形式。

()

16.公债是一种一般性财政收入形式。

()

17.地方财政举借的债务不属国债范畴。

()

18.公债的作用在于平衡预算、弥补财政赤字。

()

19.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发行的公债仅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四、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

2.预算收入;

3.预算外收入;

4.债务收入;

5.国有资产收入;

6.规费收入;

7.税收收入;

8.公债;

9..税利分流。

五、问答题

1.财政收入原则有哪些?

为什么说发展经济、广开财源是组织财政收入的首要原则?

 

2.试述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简述公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简述公债的发行条件和发行方式。

 

5.简述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和方式。

第三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