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109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docx

初中物理题型分类整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

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

4、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填符号):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物理书的长度是2.52;一张纸的厚度为75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

教室门的高度是2;一层楼的高度是3;

7、在微观研究中,常用“埃”作为长度单位,1埃=10-10m。

某种可见光的波长为4000埃,合________m。

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米B.分米C.厘米D.微米

知识点:

不同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

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3.75m=3.75m×100=375cm

B3.75m=3.75m×100cm=375cm

C3.75m=3.75×cm=0.375cm

D3.75m=3.75×100cm=375cm

例2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1)5.2m=5.2m×100cm=520cm

(2)6.5×106μm=6.5×106×10-6=6.5m

(3)36μm=36μm×1000=36000nm

(4)480mm=480÷1000m=0.48

知识点单位换算

闯关点拨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解四个算式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中间的格式都不对.

(1)式中用“100cm”代换了前面的“m”,所以中间的“m”就不应该有了;

(2)式中中间没写单位;(3)式中前面的等式显然是不成立的;(4)式用了除法.正确的算式应为:

(1)5.2m=5.2×100cm=520cm

(2)6.5×106μm=6.5×106×10-6m=6.5m

(3)36μm=36×1000nm=36000nm

(4)480mm=480×

m=0.48m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2.56cm=12.56×10-2m=0.125m

B.12.56cm=12.56cm×10-2m=0.125m

C.12.56cm=12.56÷102m=0.125m

D.12.56cm=12.56×10-2cm=0.125m

思路解析:

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值包括两部分,即数字和单位。

换算时,数字照写,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具体过程分析如下

 

答案:

A

 

2.无线电波在1s内通过的距离为:

3×105k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就用科学计数法)

(1)1m=mm;

(2)30μm=nm;(3)1600mm=dm;(4)0.0025dm=km;(5)2×10-3km=cm(6)1μm=m;

(7)63000m=_________km;(8)8cm=µm;(9)4.2nm=cm;

(10)6.7dm=km;(11)0.18km=m;

(12)1.7dm=cm=mm=µm=nm;

(13)20min=h;(14)0.5h=min=s

 

例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2h=min=s.

(2)1d=min.

知识点:

时间单位的换算

闯关点拨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天(d)=24h,1h=60min,1min=60s.

(1)1.2h=1.2×60min=72min=72×60s=4320s

(2)1d=24h=24×60min=1440min

(1)72;4320

(2)1440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即正确规范使用刻度尺和停表(刻度尺读书和停表读数)

7.某同学用一把如图12-3-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图12-3-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

(1)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始端,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从其他刻度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答案:

(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 

(2)刻度尺没有放正

(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3、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首先要观察(看)刻度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8、如下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1cm____,物体A长度为_2.4________cm,其中准确值是_2cm_____、估读值是__0.4cm_____。

(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1mm_____,物体A长度为__2.40______cm,其中准确值是_2.4cm_____、估读值是_0.00cm______。

(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cm。

知识点:

刻度尺读数估读

1.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12.60cm,换用不同单位表示时,下列改写中不正确的是()

A126.0mmB1.260dmC0.126mD0.0001260km

分析:

本题考查长度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即使是0也不能去掉,若去掉,它的物理意义就发生了变化。

因为12.60cm=126.0mm=1.260dm=0.1260m=0.0001260km

因此答案是C

知识点:

误差和错误

3.用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不能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_______的.

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5.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

思路解析: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刻度尺遇冷收缩,刻度小于标准刻度,用它来测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大。

答案:

A

6、用拉长了的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

A、比实际值偏小B、比实际值偏大

C、与实际值相等D、无法判断

 

知识点: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某同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51cm,5.51cm,5.53cm,5.55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A5.51cmB5.52cm

C5.525cmD5.53cm

2.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

8.46cm、8.45cm、8.56cm、8.44cm、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3.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量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分别为L1=3.51cm、L2=3.52cm、L3=3.52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3.51cmB3.52cmC3.517cmD0.351667cm

4、小明用刻度尺三次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分别为18.50cm、18.54cm、18.51cm,则课本的长度应记录为()

A、0.18516mB、0.18517mC、0.1852mD、0.185m

 

5、某同学四次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是:

3.62cm,3.63cm,3.58cm,3.62cm,在测量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_;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为__________cm。

例某同学用1cm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24dm,1.25dm,2.24dn,1.242dm,求该物体的长度.

闯关点拨

(1)同一把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中的准确值应该是相同的.

(2)用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物体的长度,可以减小误差.

解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能准确到厘米位,估计到毫米位,所以题中1.242dm是错误读数,应去掉,2.24dm比其他三个数据大1dm,显然是测量错误或读数错误,也要去掉.最后三个正确的读数求平均值,即为测量的结果,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

=1.24dm.

答该物体的长度为1.24dm.

 

知识点:

一特殊的测量长度的方法

1.测一圆柱体的直径,下图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2、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毫米;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图所示.由此得钢管外径是厘米,钢管壁的厚度是毫米。

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5.0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一、填空题

6、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______mm。

稍有难度

1、用皮尺测量长度时,若皮尺拉得过紧,则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

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计算花坛周长L的公式为L=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cm,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6.95cm。

经查书,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km。

则此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线长为___________。

例1现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要求测出它的直径.试一试,并把测量步骤和方法写出来.

知识点微小长度的测量方法

闯关点拨细铜丝的直径很小,而常用的测量工具达不到这样的准确程度,不能直接测量,只能用累积法(积多求少法)间接地测量.

解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11-25所示,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为L,则细铜丝的直径

 

例3“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从中卫县南长滩(A)入境,至石嘴山市头道坎(B)出境,流经宁夏长度L。

已知图11-29中单位长度表示60km,估计L长约km。

知识点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来测量曲线的长度

闯关点拨本题是一道联系宁夏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的开放题,涉及数学、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该题把物理上的特殊测量方法和估测宁夏境内黄河长度结合起来,命题独具匠心,对引导学生注意培养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能否用“化曲为直”的替代方法来测量待测长度,此题“化曲为直”的方法有多种。

解方法一:

用刻度尺量出60km的线段长为l0,以此为单位长,沿图中黄河AB段量折线段,数出折线段的个数为6,则L=6×60km=360km。

方法二:

以60km的线段为单位长,用圆规截取单位长,并量出图中黄河AB段有n个单位长,则L=60nkm。

方法三:

用细线或纸条的CD段与图中黄河AB段重叠,然后再用刻度尺量出CD长为lcm,再量出图中60km线段长为l0cm,则L=60l/l0(km)

答黄河在宁夏境内长为397km.(本题估测值在350km至450km之间,均在误差范围内,都可算正确.)

友情提示借助一些辅助器材(如圆规、硬币、滚轮、不易拉长的棉线等)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这就是“化曲为直”的替代方法。

譬如:

要测量某曲线长,可用不易拉长的棉线先使它与待测曲线完全重合,然后将软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的长度即为曲线长度;或用硬币沿着曲线从一端无滑动地滚动到另一端,记下硬币滚动圈数,再测出硬币直径,算出硬币周长,则曲线长等于硬币周长乘以圈数。

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

F.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答案:

(1)A C 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EBF

9.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的周长的方法?

思路解析:

由于硬币的周长是曲线,所以应采用特殊测量方法,如化曲为直法、滚动法、配合法等等。

答案:

(1)化曲为直法

用一条弹性不大的细线在硬币上绕一周,在起点和终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将细线展开并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也就是硬币的周长。

(2)滚动法

先在纸上画一条射线,将硬币放在射线端点处,并在硬币与端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A,让硬币沿射线滚动一周,记下记号再次与射线重合的位置B,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如图所示)

(3)配合法与公式法相结合

如图所示,先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硬币的直径d,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求出硬币的周长L=πd。

10.英制单位有英寸(吋)、英尺(呎)、码、英里、海里。

1码=3英尺=0.9144m,1呎

知识点:

相对运动、参照物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

 

知识点:

数据处理

题型计算题

知识点:

计算平均速度

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1、

(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站名

运行路段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北京南

始发站

08:

00

0

济南西

09:

32

09:

34

406千米

南京南

11:

46

11:

48

1023千米

上海虹桥

12:

55

终点站

1318千米

上海虹桥

12:

55

终点站

1318千米

根据上表及示意图,请利用计算,判断G11次高速列车在甲、乙、丙三个路段中,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

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2、邮递员小张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20km/h,从乙地返回甲地的速度是12km/h,则小张在全城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题型图象题

知识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2005•上海)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m处B.甲在乙前面1.2m处

C.乙在甲前面0.6m处D.乙在甲前面1.2m处

分析:

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小车经过6s时的路程,通过比较大小得出两车的位置关系.

解答:

解:

根据图象,经过6s,甲车行驶1.2m,乙车行驶0.6m,因为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6s时甲在乙的前面0.6m处.

故选A.

点评:

学会看S-t图象,能读对应时间的路程和行驶某路程所用的时间,会求某图象对应的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

(2015·武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音。

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知识点:

减弱噪声的方法: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

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第三章物态变化

知识点:

沸腾的条件是:

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知识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实验室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猜想与假设:

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的大小:

b、液体______的高低;c、液体______的快慢.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同样多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______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3)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法.

知识点: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物态变化判断及吸热、放热判断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2015·黄冈)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题型: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

其“适当”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__________(选填“晶

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像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像,其熔点是_______℃,熔化用了_______min,处于固液共存的是图中的________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总体积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知识点:

熔点和晶体熔化条件

 

知识点:

凝固点和晶体凝固条件

(2012·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7.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  )

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

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

 

第四章光现象

知识点: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的判断

1、在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015·咸宁)2.下列成语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坐井观天B.形影相依C.海市蜃楼D.波光粼粼

(2015·深圳)14.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8、在如图5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图5

7.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18.下列实例利用了光的反射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B.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C.用放大镜看细小的物体D.用棱镜分解太阳光

知识点:

光折射的可逆性

知识点:

色散现象

7、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田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9、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题型: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小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

(3)如果有3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5)在移动蜡烛A的像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选填”A”或”B”)一侧观察。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