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111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docx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报告11113

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

一、沧州的位置:

二、沧州概况: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连京津,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又是一座滨海化工城市。

全市共有18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80多万。

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是河北省确定率先发展的“两环”(环渤海、环京津)开放一线地区。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加上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沧州正在成为环渤海、环京津区域内具有强劲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沧州地处全国交通枢纽地带,拥有铁路、公路、海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自古有水旱码头之称。

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

黄骅港居全国港口前列,成为集煤炭、原油、成品油、杂货、化工、客运、集装箱为一体的中国北方综合性枢纽港口,沧州也将成为全国一个新的大型海陆联运枢纽和商贸集散地。

  境内公路基本形成了“六纵、六横”主框架结构。

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沧州南北,朔黄铁路横通东西。

  沧州北靠京津,距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素有京津南大门之称,是大北京经济圈的重要发展区域。

以沧州为交通枢纽,可把晋、陕、内蒙古与环渤海地区紧密结合起来。

  沧州是环渤海区域内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境内有华北、大港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15亿吨,天然气282亿立方米,境内又发现储量6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开发潜力非常可观。

  沧州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沧州工业形成了以化工为主,轻工、机电、纺织、建材、食品、医药等协调发展的工业组织框架。

作为全国第三座化工城,拥有进入全国五百强的沧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化工企业;铸造业是全国三大铸造基地之一,享有“铸造之乡”的美誉。

三、沧州经济发展指标分析:

1、2006年经济成就: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99.49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440.16亿元,增长17.6%。

全部财政收入100.5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增长2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27亿元,增长19.6%。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6元,增长15%。

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增长10%。

——临港区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编制完成了《黄骅港总体规划》等五大规划。

航道疏浚和拓宽工程进展顺利。

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

渤海大桥暨滨港供水工程正式启动,沧东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化工园区开工项目24个,完成投资45.8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8亿元,增长49.8%。

投资千万元以上竣工项目673个,完成投资196.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07个和57亿元;在建项目767个,总投资681.1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01个和114亿元。

5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总投资827.45亿元,其中开工项目31个,开工率73.8%。

——县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预计全市14个县(市)生产总值达到1111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6.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亿元,同比增长65.4%,占全市的74.9%;产业特色更加突出,盐山、孟村、献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弯头管件之都”和“中国扣件铸造之乡”;各县(市)全部财政收入均突破亿元。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市属35户工业企业实行了破产改制,60户商贸流通企业实行了清产核资;为沧州化机集团、沧州环海物资公司等58户企业2.7万名职工调整了劳动关系;核销企业金融债务10.27亿元,整体回购债权20亿元;组建了中国化工沧州大化集团。

全年直接利用外资完成1.36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6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45.3亿元,增长20.8%;实现利税180亿元,增长28.7%。

——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成绩。

总投资30亿元的“一纵三横”道路等七项重点工程全部启动。

开元大道全线贯通,交通稽征大楼、通翔园小区等一批重点建筑物和精品小区成为新亮点。

市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扮靓狮城”工程和“两拆”行动成效显著,共拆除市区违章建筑7140处、3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62.7万平方米。

在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检查评比中,荣获“燕赵杯”金奖。

2、2007年发展重点: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4.5%;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不超过3%;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

(一)建立沧州渤海新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沧州是河北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沿海区域是沧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区。

加快沿海区域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建立沧州渤海新区。

为有效整合沿海资源,统筹生产力布局,形成发展合力,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沧州渤海新区,所辖范围分为,核心区:

包括黄骅港开发区、临港化工园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大港管理区;规划协调区:

包括黄骅市和海兴县,现有体制保持不变。

新区赋予省级开发区职能,负责对所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资源配置。

渤海新区的建立,标志着沧州沿海区域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二,高水平完善沿海发展“三大规划”。

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原则,着眼增强港口对腹地经济发展的拉动和辐射力,委托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单位,高标准、高质量地完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港口综合交通规划》和《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

搞好宣传及详规编制,促进规划实施。

  第三,尽快实施渤海新区起步工程。

  一是港口建设。

改写黄骅港长期以来单一煤炭输出港的历史,在保证神华集团煤炭输出主业和航道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综合大港建设步伐。

今年重点抓好“三个码头”建设,即加快建设两个7万吨级杂货码头和一个液体化学品码头。

  二是港区“四条道路”建设。

即开工建设南疏港路至石港高速段、中疏港路至化工大道段、石港高速港口段和沿海高速沧州段。

  三是实施“五个重大项目”,即中钢镍铁项目、铁路装备新材料项目、综合大港防波堤项目、邯港铁路项目、中捷石化扩能改造项目。

建设综合性大港,规划是前提,航道是关键,要尊重科学,扎实做好建设深水泊位的技术论证工作,完成数模和物模试验,积极支持神华集团进行航道疏浚和拓宽工程,力争综合大港建设早日得到国家批准。

  沧州发展的潜力在渤海新区,发展的希望同样在渤海新区。

展望未来,渤海新区将建设成为我省“东出西联”的桥头堡,冀中南、晋中南、豫北、鲁北及陕西、内蒙古部分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以港口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化工城、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真正成为“两环”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产业带。

各位代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要我们发扬锲而不舍、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精心谋划、审慎决策的科学精神,心系大局、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5—10年的时间,一个全新的渤海新区就一定能够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建经济发展新支撑。

  一是抓好重大在建项目。

加快沧州大化集团5万吨TDI,华北石化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华北石油8万吨苯乙烯,津汕、沧保、石港三条高速公路,华峰热电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

  二是抓好重大项目前期。

重点是华北石化10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沧廊高速、沧东电厂二期2×60万千瓦机组、华峰热电二期2×30万千瓦机组、京沪高速铁路沧州段、杨埕水库、12万吨己内酰胺等项目,抓紧跑办,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抓好重大项目谋划。

要特别注重填补空缺,拉长产业链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重点谋划80万吨乙烯工程、中捷炼油厂10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沧州炼油厂500万吨重油扩能改造及石化下游产品的开发建设;谋划华北石油一机厂“神州第一管”项目,建设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石油管道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并在此基础上谋划石油管道装备制造基地和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谋划LNG码头和各县(市)的集中供热、供水、供气项目;谋划沧东电厂三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沿海风力发电、渤海新区2×30万千瓦热电机组、秸秆发电和垃圾发电等能源项目;谋划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沟通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立体交通网络项目。

  四是抓好难点项目的突破。

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启动40万吨PVC项目,救活沧化集团。

激活宝丰、新华线缆等一些经营困难、有影响的重点企业,振兴电线电缆等传统产业。

  (三)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紧迫任务,把壮大优势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和创建名牌产品结合起来,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

  一是搞好“五大产业”发展规划。

着眼充分发挥规划对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完成化学工业、管道装备制造业、五金机电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五大产业规划的国家级评审论证。

化学工业:

依托华北石化、沧炼、大化、中捷石化、南大港石化、华戈等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档次,形成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相互补充,上下游产品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的化工产业集群,打造沧州国际化工城。

管道装备制造产业:

以华北石油一机厂和盐山中原、宏润、沧县鑫源泰及孟村华洋等一批重点企业为骨干,提高管道制造能力;整合孟村、盐山弯头管件制造资源,提高管件加工能力,打造我市第二大主导产业。

五金机电产业:

积极发展河间、任丘电线电缆、“三车”配件,泊头、献县铸造,东光包装机械,南皮、黄骅五金机电、模具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由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由配件向整机发展,打造五金机电制造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

发挥我市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优势,依托肃宁“中国裘皮之都”、献县、青县、南皮、泊头、东光等一批纺织服装企业,提高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能力,增加附加值,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建设纺织服装基地。

食品加工产业:

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资源,以河北小洋人、东方果品、孟村宏达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建设肉奶、果蔬、水产品、粮食加工等系列食品加工基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是实施“三五八十”工程。

按市、县两个层面展开。

市级,通过对现有企业的升级改造,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50亿元、80亿元、100亿元的规模企业和企业集团。

支持华北石化公司和沧州炼油厂通过扩能改造,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大化、中捷石化、沧化等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80亿元以上。

同时,再新上一批投资30亿元、50亿元、80亿元、100亿元的重大产业支撑项目,打造企业航母。

县级,在新建项目和老企业扩能改造中,各自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5亿元、8亿元和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新上一批投资3亿元、5亿元、8亿元和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打造小巨人企业。

市政府将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政策,推动“三五八十”工程的实施。

  三是加快传统产业嫁接改造,培育知名品牌。

把嫁接改造作为企业科技进步、上档升级的抓手,以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为方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五大产业,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活动,支持“沧州制造”,鼓励“沧州创造”。

筛选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开发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

  (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新突破。

以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落户沧州和举办中国沧州武术节为契机和突破口,推进城市建设上规模、上水平,打造宜居、和谐、魅力的新狮城。

  一是提高城市规划层次和水平。

抓紧对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进行国家级修编,完善功能分区、道路管网、建筑风格、标志性建筑及绿化美化等控制性详规。

规划是法,执法如山。

要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的权威性,一经通过,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执行。

  二是重点推进“十大工程”,完善城市功能。

开工建设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启动建设两座五星级酒店;实施以经二大街、学院路、纬三路等为主的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实施以城市管网和道路亮化为重点的市政道路配套工程;实施运河综合治理改造工程;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实施高层建筑物工程;实施老城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实施精品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三是繁荣、壮大城市经济,打造“购物沧州”、“美食沧州”、“旅游沧州”、“宜居沧州”。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及高科技、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批发、零售大企业,完善华北商厦、上海广场、颐和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改善购物环境,形成区域性的商贸流通中心。

抓紧规划建设美食一条街,打造特色美食文化。

深入发掘、整合沧州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知名度高、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沧州旅游品牌。

在改造提升老城区的同时,着力谋划推进新区建设,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狮城。

  四是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市民素质。

坚持建管并重,强化城市管理。

进一步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深化城市综合治理,加强物业行业监管,整顿城市“五乱”,确保良好的城市秩序。

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城市意识,提高文明程度,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爱的新局面。

  五是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步伐。

按照“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高品位、环境优美、产业支撑、协调发展”的原则,完成县(市)城总体规划修编和详规,着力实施以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宜居住宅为突破口的城建重点工程;加快旧州(沧县)、尚村(肃宁)、交河(泊头)、连镇(东光)等中心镇建设,逐步将各县县城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平台,招商引资的窗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四、沧州市商品房供应情况:

1、商品住房供销情况

2001年至2005年,我市市区房地产共完成投资47亿元,年平均增长幅度为27.1%,其中住宅完成33.5亿元,年平均增长37.8%;商品住宅累计施工面积456.4万平方米,平均增长14.7%,其中累计新开工面积280.2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7.15%;商品住宅累计竣工面积167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幅度21.9%;商品住宅累计销售165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32.4%。

“十五”期间,市区商品住房供销基本平衡,但销售平均增幅高于竣工增幅近10个百分点,表明需求旺盛。

开竣工比例为1∶0.6。

另从住房预售情况看,140平方米以下的占总量的90%左右,90平方米以下的占总量的20%左右,说明普通住房供应较充足,但中小户型住房供应仍偏紧。

2001年至2005年,市区商品住宅预售平均价格分别为1683元/m2、1754元/m2、1816元/m2、1890元/m2、2026元/m2,年平均增长4.66%。

2005年,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93元,年平均增长9.9%,

商品住房价格增幅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仍处在合理上涨区间

2、现有居住水平:

2005年底,市区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2M2,比2001年增加了7.8M2,年平均增长8.78%。

2005年底,市区存量住宅(已登记办证住宅)10.1万套,1009万平方米,其中90M2以下的7.4万套452万平方米,分别占73.3%和44.8%;70M2以下的4.9万套,257万平方米,分别占48.5%和25.5%。

市区住宅小区普遍规模小,配套服务、物业管理水平低,1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小区仅占住宅小区总数的5%。

从以上可以看出,市区居民中需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的仍占多数。

2005年底,市区人口达到4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6.5万人。

2001年至2005年,市区人口年平均增长1.71%,非农业人口年平均增长5.95%。

家庭人口数为3.09。

3、十一五住宅建设目标:

到2010年新增住房总量需竣工777万平方米,由于住房建设的周期性,参照开竣工比例(1∶0.6),“十一五”期间至少应安排新开工建设住宅1300万平方米,其中非普通住宅应新开工130万平方米,普通商品住宅(含经济适用房)应新开工建设1170万平方米。

普通商品住宅中(含经济适用房)套型建筑面积90—140平方米(不含90平方米)应新开工260万平方米,90平方米以下的(含90平方米)应新开工910万平方米

五、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

1、建设渤海新区:

渤海新区分核心区和规划协调区两部分,总面积3321平方公里,海岸线130公里,人口75万。

其中,核心区包括黄骅港开发区、临港化工园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大港管理区,面积830平方公里;规划协调区包括黄骅市和海兴县,面积近2491平方公里。

  渤海新区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南接山东,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河北省“东出西联”的桥头堡,在环渤海区域、京津冀都市圈和河北省秦唐沧沿海经济区中占有重要地位。

渤海新区的定位是:

依托京津冀,服务冀中南、晋中南、鲁北、豫北,面向朔黄铁路沿线及陕西、内蒙等部分地区的最便捷的出海口;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以港口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区域性航运中心;河北及两环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

渤海新区近期及远景的发展目标:

2006至2010年为重点突破阶段,主要是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雏形,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

2011年至2020年为全面扩张阶段,打造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并成为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的经济增长区、河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

2021年至2030年为集约完善阶段,建成中国北方著名的国际性综合大港和能源、原材料集散运转中心,成为具有国际标准的重化工业基地,京津冀都市圈临海区域经济次中心和滨海现代化新城,地区生产总值达3200亿元。

2、总体规划进行进一步修订过程中:

2003年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六、沧州市土地供应情况:

2006年以来全市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比例大幅度提高,应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市场化配置。

市本级前11个月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43宗,土地出让面积71.95公顷,成交价款5.58亿元。

其中以挂牌方式

出让土地48.3公顷,成交金额4.9989亿元,政府收益3.8亿元,比去年增长606%。

1、07出让土地统计情况

序号批准文号土地使用者用途年限土地来源供地方式用地面积供地价款供地时间备注

1沧政出函[2007]1号沧州市佳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业40、住宅70原有建设用地挂牌出让5064.51952007-5-18

2沧政出函[2007]2号沧州万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业40、住宅70原有建设用地挂牌出让677.81002007-5-18

3沧政出函[2007]3号中共沧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机关事务管理处住宅70原有建设用地协议(划拨补办) 187.219.26852007-5-23

4沧政出函[2007]4号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商业40原有建设用地协议(划拨补办) 2762.1635.11732007-5-23

5沧政出函[2007]5号沧州嘉泰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商业40原有建设用地协议(改制)1911.9145.192007-5-20

6沧政出函[2007]6号沧州嘉泰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商业40原有建设用地协议(改制)810.82007-5-20

7沧政出函[2007]7号沧州嘉泰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商业40原有建设用地协议(改制)4460.52007-5-20

8沧政出函[2007]8号沧州渤海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工业50原有建设用地协议(改制)9649.2192.28932007-5-20

9沧政出函[2007]9号沧州渤海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工业50原有建设用地协议(改制)17267.92007-5-20

10沧政出函[2007]10号沧州石化宾馆有限公司商业40原有建设用地协议(改制)2926.859.92622007-5-20

11沧政出函[2007]11号沧州朝阳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工业50原有建设用地协议(改制)2461.150.25322007-5-20

12沧政出函[2007]12号石家庄市鑫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业40、住宅70原有建设用地挂牌出让9606.16202007-6-11

13沧政出函[2007]13号沧州市金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业40、住宅70原有建设用地挂牌出让5060.117802007-6-13

14沧政出函[2007]14号沧州市弘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工业50年征转协议出让6666.785.26712007-6-26

15沧政出函[2007]16号沧州市运东新华机械加工厂工业50年征转协议出让7087.8126.01932007-6-26

16沧政出函[2007]17号沧州市家常食品有限公司工业50年征转协议出让8000142.242007-6-26

17沧政出函[2007]18号沧州市三庆工贸有限公司工业50年征转协议出让20102.3349.22632007-6-26

18沧政出函[2007]19号沧州市物资办公室商业40年原有建设用地协议出让238.553.35962007-6-26

19沧政出函[2007]20号沧州市华油飞达钻采设备有限公司工业50年征转协议出让53333.3717.33292007-6-26

20沧政出函[2007]21号沧州市正天方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业40、住宅70原有建设用地挂牌出让43382.740552007-7-11

21沧政出函[2007]22号河间华欧工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工业50年征转协议出让33333.3718.33262007-6-30

22沧政出函[2007]23号河北中捷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商业40年原有建设用地协议出让(补办)11290.7162.58612007-7-21

23沧政出函[2007]24号沧州市煤炭物资总公司仓储50年原有建设用地协议出让(补办)463.523.33722007-7-21

2、2007年国有土地划拨情况统计表

序号批号单位位置项目/用途原用地单位批准面积(平方米)批准时间

1沧政拨函[2007]1号沧州路桥工程公司解放西路北侧经济适用住房/居住市交通局(转征、新增)64999.42007.5.8

2沧政拨函[2007]2号沧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解放中路南侧 办公楼沧州市公安局837.42007.4.25

3沧政拨函[2007]3号沧县试验学校南环路南侧综合楼项目征转(新增) 95402007.5.20

4沧政拨函[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