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2354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实验教案八年级Word文件下载.docx

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定“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

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

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图片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

(也可以展示课前准备的鸟类图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注意观察体形和体表)

家鸽的躯干呈___形。

家鸽的前肢变为___,是__器官。

后肢有__趾,__趾向前,__趾向后。

尾部生有大型__,飞翔中起__作用。

你们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

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

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

有何意义?

被覆羽毛,有保温的、有与飞行有关的。

如果没有羽毛,鸟类不会飞起来的。

将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

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

羽毛有大小之分,大羽毛展开时呈扇形,小羽毛排列在翅和尾部上,是彼此重叠的,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由此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

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

继续进行探究:

家鸽有(角质喙、肉质唇),口腔内(有、无)牙齿,舌较(柔软、坚韧)。

无牙齿可减轻头部重量,与__生活相适应。

肌胃外壁有发达的__层,内壁上有一层___,胃腔内有许多__粒。

腺胃可分泌____。

肌胃的收缩力(大、小),可凭借内壁的角质膜和腔内的沙粒将__磨碎,具有类似__的作用。

小肠弯曲(细长、短粗)。

直肠较(短、长)。

小肠是__和__食物的主要器官。

直肠这一特点使得鸟类随时排便,有利于____,与__生活相适应。

家鸽的肺相对较(大、小),弹性较(大、小),与多个气囊相通。

心脏体积相对较(大、小),分为__心房,__心室。

家鸽的心脏分为四个腔,使动、静脉血(分开、混合),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较(强、弱),加之双重呼吸,食量又大,体表有__保温,通过气囊散温,因此具完善的____能力,属于(恒温、变温)动物。

请大家回忆一下,吃鸡肉时哪部分肌肉最发达?

推测一下原因?

观看家鸽的骨骼模型,特别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点?

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胸部的肌肉发达,可能与飞行有关;

发达的胸肌才能扇动双翼利于飞行;

胸部的骨骼很突出,两侧附着发达的胸肌,与飞行有关。

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

从食物中来。

那么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鸟类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很强;

粪便不贮存,减轻了体重,利于飞行。

请阅读表格:

从鸟与人的心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中,你看出了什么?

鸟类的心脏肌肉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

(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有肺和气囊;

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经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请你们归纳一下:

鸟类有哪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

身体的表面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胸肌,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

莱特兄弟就是从鸟类的这些特点中得到启示,为我们人类实现飞向蓝天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飞机的问世。

展示纸飞机(飞机模型,风筝)这些也能够飞行,谁来说说它们的飞行原理?

认真观察,分组讨论,举手发言。

它们飞行的动力是什么?

为什么不能持续飞行?

风力、电力、燃油等。

由此可见:

飞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重量要轻、速度要快、动力要足……;

只要满足了这些条件,我们人也能像鸟类一样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实验2.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教师边演示,便引导学生理出:

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股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

然后,结合学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

从而认识:

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

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

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

一、活跃课堂气氛;

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

三、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引出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关系。

实验3.不同形态的菌落

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下列问题:

(1)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

(2)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

(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

(1)存放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

(2)腐烂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际是真菌;

(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怪。

师生达成共识:

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

由此导入新课。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

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中培养。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并强调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同时使用的培养皿(或者试管等)也要进行高温灭菌。

②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一定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接种在培养基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再次污染;

④一般要将培养皿放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如果没有培养箱,必须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方案二: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

为什么呢?

怎么样才能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细菌呢?

引导学生要想肉眼看到细菌,必须培养细菌的菌落。

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通过录像观察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提问:

(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2)什么叫接种?

(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必须加入营养物质?

(4)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高温处理?

学生观看完录像后,阅读教材“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

回答:

(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

(2)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

(3)配制培养基时必须加入营养物质,是因为细菌和真菌中的绝大多数自己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4)配制好的培养基一定要进行高温灭菌的处理,因为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基内混有的其它细菌或真菌等杀死,只培养接种的细菌或者真菌,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因素的干扰。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及时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质疑:

我们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大量繁殖后的情景将会怎么样呢?

由此进入菌落知识的学习。

学习目标二:

观察菌落

教师为同学们分发3天前培养的细菌和霉菌菌落(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组培养皿),并多媒体展示不同形态的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1)什么是菌落?

(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表列如下:

类别

大小

形态特点

颜色

细菌菌落

菌落较小

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多呈白色

真菌菌落

菌落较大

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呈现出红色、褐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菌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菌落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吗?

学生积极思考,先小组内讨论,再班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总结:

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者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我们肉眼看到的“变质”和“发霉”斑点就是菌落。

不同的菌落具有不同的形态,其大小和颜色也不相同,以此可以区分细菌或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形态。

实验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展示一:

我们探究的问题是“手上有没有细菌或真菌”。

我们小组准备了两套同样的培养基,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

用无菌棉棒轻擦手心,在编号为1号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接着盖上盖;

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作任何变动。

接着我们把两套培养皿放在同一个培养箱里培养,结果编号为1号的培养皿里长出了许多菌落(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菌落。

这说明我们的手上存在着大量的细菌或真菌,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讲究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展示二:

我们选定的环境是厕所和食堂。

实验方案是:

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

我们推断的原因是:

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

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从实物投影仪展示的实验结果看,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食堂里食物多,营养物质丰富。

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展示三:

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

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

这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

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展示四:

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硬币上有没有细菌”。

我们准备了两套同样的培养基,将硬币放在编号为1号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了一下,接着盖上盖;

编号为1号的培养皿里长出来许多菌落(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菌落。

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为什么没有菌落呢?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已经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在这

个探究实验中,又一直处于密封状态中,所有没有菌落的形成。

展示五:

我们探究的问题是“学校花园里和食堂的冰箱里哪里的菌类多”,我们把一个培养皿放在学校花园的草坪上,另一个放在食堂的冰箱里,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

为什么?

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争相预测结果,教师指定一人予以解答:

学校花园里的细菌和真菌多,那里潮湿、还有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而冰箱里温度很低,不适合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一般情况下菌类是很少的。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

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

还展示了自己用牛奶、柑橘、米饭做的探究实验。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通过探究,你认为什么样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较多?

3.根据你的探究活动,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

1.细菌和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

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到处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也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

2.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里细菌和真菌含量较多。

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

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氧气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是否也必须需要氧气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除了必需的基本条件如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外,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例如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才能良好地生存。

实验5.制作孢子印

1.选取一较大的新鲜蘑菇或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

实验6.发酵现象

1.准备材料

  白糖150g,一小包干酵母(约80g),250mL的矿泉水瓶2个(A瓶和B瓶),小气球2个,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1个,澄清石灰水,试管2支,大烧杯(用作水浴保温),温度计。

  2.课前准备

  课前1小时左右,在A瓶和锥形瓶里都加入一勺糖及适量干酵母(约1/5包),并加入200mL40℃左右的温水,快速摇均匀后在A瓶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在锥形瓶瓶口塞上胶塞,胶管的一端用夹子夹紧,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使温度保持在40℃左右,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

(注:

糖、干酵母的用量可酌情而定。

若用量大,水温适宜,气球很快就可胀大。

3.课堂演示

上课时,先展示A瓶。

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奇特的现象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

“哪个同学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气球膨胀起来的?

“老师,您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是牛奶吧。

”“不,我看像豆浆。

”……同学们七嘴八舌猜说着。

这时老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演示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所用材料及条件(如为什么要用温水而不用开水),在这基础上重复课前准备的过程:

把一勺糖、适量的干酵母放进B瓶,加上40℃的温水,摇匀,并在瓶口套上一个干瘪的小气球,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40℃左右。

很快学生就可看到瓶内有气泡产生,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当然短时间内气球不会胀得很大,可把实验装置留在教室,让学生课后观察)。

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

“瓶内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答案:

O2、CO2、CO、SO2、H2等。

这时老师再展示锥形瓶并介绍装置及瓶内的材料,然后由两个学生操作演示,把瓶内的气体经过胶管导到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了。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是CO2气体,七年级时,我们曾经用石灰水检验过自己呼出的CO2气体,CO2气体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一些学生抢着说。

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

“那么,瓶内除了产生CO2外还有什么物质产生呢?

”老师接着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亲自闻一闻。

”老师把锥形瓶胶塞打开,拿到同学们面前,让他们都闻一闻,“啊,好浓的酒味。

反思

通过上述演示,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CO2”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实验7.制作甜酒

材料用具

酒曲一块、糯米1500g、凉开水一杯。

清洁的容器、蒸锅、清洁的筷子、洁净的蒸布一块。

方法步骤

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把米淘洗干净。

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

置于旺火上蒸熟。

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

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30℃)的时候,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3.将酒曲碾细成粉未,撒在糯米上,并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最后淋上一些凉开水。

4.把容器盖好,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

5.将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如冬天放在暖气旁,以提高温度。

提示

1.制作甜酒的工具以及整个操作过程要保持清洁,切忌油腻。

2.根据酒曲包装上的说明(或请教有经验的人),按照一定比例将酒曲与糯米搅拌。

3.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以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4.一般在冬季制作甜酒要用3天左右。

当你打开容器,闻到酒香,看到米粒呈柔软状,食用时微甜而不酸,就说明甜酒的制作已经成功了。

赶快请家人品尝吧

实验1.观察植物的无性生殖

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要求学生利用酵母菌培养液,制成临时玻片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组织讨论

1、能否看到酵母菌,尝试描绘形态

2、是否有小突起,那是什么?

说明什么?

如学生观察中,发现成串的小球体,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提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可以指出,酵母菌一般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无性生殖,有时也可进行有性生殖。

(探究二)观察水螅的出芽生殖

播放水螅出芽生殖的录像,请学生描述其出芽过程

结合水螅结构模型补充介绍水螅也能进行有性生殖方式。

实验2.扦插材料的处理

植物的嫁接

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指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指出植物可以依靠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生殖,称为营养生殖。

介绍常用方法——嫁接

请学生尝试描述嫁接的形式、过程、关键等,并会举例说明

强调指出,使嫁接成活率提高的关键——

(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选择扦插的材料,需要怎样处理才容易成活呢?

每个小组参照资料,确定本小组想要探究的具体问题。

针对探究问题,作出假设。

(二)制定计划

教师展示材料用具,供学生选择:

插器、剪刀、标牌、喷水壶、带叶的杨树枝条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如何设计对照组?

〔2〕对进行实验的样本数量有什么要求?

〔3〕应对实验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答案,教师及时参与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1〕本实验可选的变量很多,如扦插材料的长与短、芽的有与无、叶的多与少等;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设计条件相同,两组实验必须保证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设置的变量不同〕,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实验的样本数量不能太少,数量多有利于减少实验的误差。

〔3〕提供适宜扦插材料生长的环境条件:

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