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56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docx

房屋建筑学复习讲解

房屋建筑学复习概要

第一章 民用建筑及其构造概述

1.建筑按用途可分为: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设计阶段划分

对于中小建筑设计采用:

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对于大型复杂的,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3.建筑设计的要求:

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满足使用要求)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安全性)

3.经济合理4.建筑美观要求 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4.建筑模数制

目的:

实现建筑的工业化,是不同材料、不同形状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降低造价并提高质量和速度

基本模数:

M=100mm

分模数:

M/2(50mm)  M/5(20mm)  M/10(10mm)M/20M/50M/100

扩大模数:

3M(300mm)  6M(600mm)  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 60M(6000mm)

5.民用建筑一般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和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六大部分组成。

第三章 墙体构造

1.水平防潮层分类:

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2.散水图:

(右图)

3.按墙体的构造和施工方式分:

叠砌式墙、版筑式墙、装配式墙

4.构造柱的构造要求:

a.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为190mm时为18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b.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c.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d.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房 屋 层 数

设 置 部 位

6度

7度

8度

9度

四、五

三、四

二、三

 

 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较大洞口两侧

 隔12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楼梯间对应的另一侧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六

≥五

≥三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内墙的局部较小垛处

  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

5.圈梁的构造要求:

a.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

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b.圈梁在其设置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c.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抗震规范中的配筋要求,即配筋应符合纵筋不小于4φ10,箍筋间距不小于240mm。

6.常见的隔墙有:

砌筑隔墙、立筋隔墙、条板隔墙等。

7.墙面装修五大类型:

一、抹灰类墙面装修1.清水墙勾缝2.外墙面粉刷3.内墙面粉刷

二、贴面类墙面装修三、涂料类墙面装修四、裱糊类墙面装修五、铺钉类墙面装修

 

圈梁设置要求:

 

墙   类

烈     度

6、7

8

9

外墙和内纵墙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内横墙

  同上

  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4.5m

  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2m

  构造柱的对应部位

 同上

 各层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4.5m

  构造柱的对应部位

  同上

  各层所有横墙

 

圈梁布置——7度区非顶层平面

第四章 基础构造

1.基础埋深:

从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房屋的用途及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上部荷载的大小(3)地基承载力的大小

 (4)地下水位的高低:

基础埋深尽量在地下水位以上,以减少特殊的防水措施,但埋深也不宜小于500mm。

(5)土壤的冰冻深度(6)新旧建筑物基础的影响(相邻建筑)

 (7)地下管道、地沟的影响

2.杯形基础:

预制柱下的独立基础,其形状成杯形。

3.按照传力形式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按照桩基础施工方法可分为预制桩、灌注桩。

第五章 楼地层构造

1.楼板:

分隔楼层的水平构件。

2.楼层板由面层、结构层、顶棚层组成,通常会增加附加层。

3.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受力和传力情况可分为:

板式楼板、梁式楼板和无梁楼板。

4.四边支撑的板式楼板按受力和传力方式可分为单向板、双向板。

当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3时,板基本沿短边方向传递荷载,成为单向板。

双向板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2,荷载沿双向传递。

5.板的搁置要求

1.布板缝处理:

  在排板过程中,缝差在60mm以内,则可调节板缝;当缝差在60mm~120mm时,用墙边挑砖来解决;当缝差在120mm~200mm时,则可用现浇板带来填充;若超过200mm,则宜重新选板。

 2.板的搁置及板缝处理

 板要有足够的搁置宽度:

板在墙上搁置宽度不小于100mm,在梁上的搁置宽度不应小于80mm,搁板时要在墙上或梁上铺以水泥砂浆找平,俗称坐浆,其厚度一般为20mm。

地坪层承受着地坪上大部分的荷载。

(二)楼板层防水

    1.楼面排水

   有水房间的楼面需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并在楼面最低处设置地漏,排水坡度一般为1~1.5%。

为防止积水外溢,故有水房间的楼面或地面比其他房间或走廊低20~30mm,或在门口做20~30mm高的门槛。

    2.楼板的防水处理

    

(1)楼板防水

   以现浇为佳。

防水要求较高的地方,可加设防水层。

    

(2)穿立管楼板的防水处理

   一般有两种方法:

对普通管道,可在其周围用C20干硬性细石混凝土捣固密实,再以两布两油橡胶酸性沥青防水涂料作密封处理。

   对于某些暖气管、热水管等,为防止温度变化出现胀缩变形,致使管壁周围漏水,故常在楼板走管的位置埋设一个比热水管径大的套管,以保证热水管能自由伸缩,而不致影响混凝土开裂,套管比楼面高出30mm左右。

底层地面楼板层地面

第六章 楼梯构造

1.一般楼梯主要由楼梯梯段和楼梯平台两部分组成。

楼梯踏步的连续级数一般不宜超过18级。

楼梯段解决高差,平台解决转向和提供休息的地方。

2.坡道坡度一般为1:

6~1:

12左右,1:

10较为舒适。

大于1:

8者须做防滑措施。

楼梯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一)板式楼梯

荷载由梯段板传递给平台梁,再传到墙或柱上。

适用于梯段水平投影长度≤3000mm的楼梯,梯段板厚通常为100~120mm。

(二)梁板式楼梯

踏步板支承在斜梁上,斜梁支承在平台梁上。

荷载由踏步板传递给斜梁,再传给平台梁,再传递给墙或柱。

其适用于梯段水平投影长度≥3000mm的楼梯。

踏步板厚较薄,通常为30~40mm。

楼梯设计

经验公式:

2h+b=600~630mmh----踏步高   b----踏步宽

住宅中:

b=240~280mmh=160~180mm公共建筑中:

b=280~340mm h=140~160mm

踏面和踢面组成踏步。

可将踢面倾斜或将踏面悬挑出20~40mm。

楼梯扶手的高度:

一般楼梯扶手高为900mm,儿童扶手高为600mm。

净空高度:

是指平台下或梯段下通行人或物件时所需的竖向净空高度,一般应大于2m,公共建筑应大于2.2m,个别次要地方不小于1.9m。

(1)梯井宽度≥60mm,且宜≤200mm

(2)梯段宽 住宅:

900~1200mm;公共建筑:

1000~2000mm

(3)平台宽≥梯段宽

(4)踏步的级数N=H/h(取整)

(5)踏步级数的分配:

每梯段踏步级数≤18级且≥3级

(6)梯段水平投影长度:

L=(n-1)×b

例:

某住宅楼梯,开间为2700mm,进深为4800mm,层高为2.8m。

墙厚均为240mm,室内外高差600mm。

试做楼梯设计。

1.假设b=260mm,h=170mm2h+b=600mm满足经验公式要求

  N=H/h=2800/170=16.5级,取N=16级h=H/N=2800/16=175mm

 则b=260mm,h=175mm,2h+b=610mm满足要求(现以双跑为例来说明)

2.剖面设计n=N/2=8级

 

(1)半层平台下的净高:

净高为:

2800/2-250=1150mm 不满足净高要求。

  采取措施,增大净高:

首先,降低楼梯间的室内地坪,如下降三级踏步,则出入口的净高度为:

1400+450-250=1600mm,不满足。

  其次,采用长短跑,即11+5步,此时出入口的净高为:

 175×11+450-250=2125mm>2m,满足要求。

(2)半层平台上的净高:

净高为:

175×13-250=2025mm 满足净高要求。

3.平面设计

 

(1)标准层:

梯段宽度为(2700-240-200)/2=1130mm

  故取楼层平台宽B=1150mm,梯段水平投影长为:

L=(8-1)×260=1820mm

则半层休息平台宽为:

4800-240-1150-1820=1590mm>1130mm,故满足要求。

 

(2)底层:

长跑梯段水平投影长度为:

L=(11-1)×260=2600mm

   则半层休息平台宽为:

4800-240-1150-2600=810mm<1130mm,故不满足要求。

 (3)调整:

第一,将b调整为220mm(踏面出挑40mm),此时底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为:

L=(11-1)×220=2200mm,则半层休息平台宽为:

4800-240-1150-2200=1210mm>1130mm,

故满足要求。

第七章屋顶构造

1.屋顶主要由屋面和支承结构所组成,有的还有顶棚以及其他功能设施

2.排水坡度的形成

(1)搁置坡度,又称为结构找坡,系指屋顶的支承结构顶面做成倾斜状,面层搁置在支承结构上后自然形成排水坡度。

(2)垫置坡度,又称为建筑找披或材料找坡,系指在水平的屋面结构构件上,采用轻质材料铺设不同的厚度而垫出的排水坡度。

3.刚性防水屋面与柔性防水屋面

(1)在屋面上以防水砂浆或密实混凝土浇捣形成的防水层,此种屋面称为刚性防水屋面。

(2)柔性防水屋面:

系将柔性的防水卷材或片材用胶结材料粘贴在屋面上,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封闭的防水覆盖层,其有一定的延伸性,又称为卷材防水屋面。

 从上到下构造层依次为:

保护层、防水层、结合层、找平层、结构层、平顶。

(一)刚性防水层的防水措施

1.增加防水剂  2.采用微膨胀 3.提高密实性

(二)刚性防水屋面的变形和防止

  1.配筋:

细石混凝土屋面防水层的厚度一般为35~40mm,为提高其抗裂性,常配φ3@150或φ4@200的双向钢筋网。

钢筋网宜偏上,上留15mm保护层即可。

  2.设置分仓缝:

亦称为分格缝,是防止屋面不规则裂缝以适应屋面板变形而设置的人工缝。

其应设置在屋面温度温差变形的许可范围内和结构变形敏感部位。

分仓缝服务面积在15~25m2左右,间距为3~5m。

进深在10m以内的房屋,可在屋脊处设纵向缝,超过10m,则需在坡中再设一道纵向缝。

分仓缝宽为20mm,缝内不可用砂浆填实,常用油膏嵌缝,厚20~30mm,其下用弹性材料泡沫塑料或沥青麻丝填缝。

 横向支座处的分仓缝为避免积水,可作出分水线,为防止油膏老化,可用卷材贴面,也可盖瓦。

    3.设置浮筑层:

即隔离层。

可使防水层和结构层分离开来,适应各自的变形。

材料有:

废机油、沥青、油毡、石灰砂浆、纸筋石灰等。

厚约20mm。

    4.设置滑动支座:

为了使屋面板适应刚性防水屋面的变形,屋面板的支承处最好采用滑动支座。

可先在墙或梁顶用水泥砂浆找平,干铺油毡两层,中间夹滑石粉。

屋面板顶端之间或与女儿墙之间的端缝应用弹性物填缝。

   柔性连接的刚性防水屋面檐沟构造刚性连接的刚性防水屋面檐沟构造

刚性连接的刚性防水屋面泛水构造柔性连接的刚性防水屋面泛水构造

 

柔性防水屋面挑檐沟构造柔性防水屋面女儿墙泛水构造

4.屋顶的保温体系可以分为:

1.热屋顶保温体系2.冷屋顶保温体系3.倒铺保温屋面体系

第八章门窗

窗樘

门主要由门樘、门扇、腰头窗和五金零件等组成。

三、窗樘

 

(一)窗樘的安装

  窗樘为窗扇与墙之间的联系构件,按施工时的安装方式有立樘子和塞樘子之分。

1.立樘子

 又称为立口。

施工时,先将窗樘立好后砌窗间墙。

上下框各伸出约半砖长的木段(俗称羊角),同时边框外侧每隔500~700mm设一木拉砖或铁脚砌入墙身。

  窗樘与墙连接紧密,但施工不便,容易产生移位和破损。

极少采用。

2.塞樘子

  又称为塞口或嵌樘子,先砌墙,留出洞口,后将窗樘塞入。

砌墙时,洞口两侧每隔500~700mm砌入一块防腐木砖(每侧不少于两块),安装时可用长钉将窗樘钉在木砖上。

  木门窗图集中的门窗尺寸,皆为门窗洞口尺寸,非为框外围实际尺寸;框外围实际尺寸为窗洞尺寸每边扣除10mm的缝隙尺寸。

(二)窗樘与墙的关系

  塞樘子的窗樘每边比窗洞小10~20mm,一般为10mm,窗樘与墙之间的缝需进行处理。

 为抗风雨,缝外侧用砂浆嵌缝,也可钉压缝条或采用油膏嵌缝。

为保温防灌风,缝中应用纤维、毛毡、矿棉、麻丝或泡沫塑料绳等塞填。

框靠墙一侧易受潮变形,可在外侧开槽。

同时为使墙面粉刷能与窗樘嵌牢,常在窗樘靠墙一侧的内外二角做灰口。

  木窗一般靠内墙或外墙边缘齐,有时也可以在墙中部。

第九章变形缝构造

1.变形缝分为三种: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2.伸缩缝是:

为了避免建筑物会因热胀冷缩而发生开裂,在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在平面或结构变化较大处预留缝隙。

伸缩缝两侧地面以上所有构件全部断开,而基础不用断开,预留缝隙,缝宽20~40mm。

3.沉降缝:

为了避免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沉降缝要求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以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要求。

4.抗震缝:

为了避免因地震造成的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一般抗震缝的基础可不断开,但平面复杂且建筑各相连部分的刚度差别很大时,应将基础断开。

1.抗震缝宽度:

B

   

(1)多层砖房:

50~100mm

   

(2)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①.H≤15m时,B=70mm

   ②.H>15m时

a.6°区建筑总高每增高5m,B增宽20mm

   b.7°区建筑总高每增高4m,B增宽20mm

   c.8°区建筑总高每增高3m,B增宽20mm

d.9°区建筑总高每增高2m,B增宽20mm

5.抗震缝的构造

一般抗震缝的基础可不断开,但平面复杂且建筑各相连部分的刚度差别很大时,应将基础断开。

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也应同抗震缝处理。

抗震缝较宽,应注意盖缝措施。

第十三章工业建筑概述

1.工业建筑按层数分类:

单层厂房、多层厂房、层次混合型厂房。

2.(简答)装配式钢筋砼单厂的结构组成构件

    装配式钢筋砼单厂包括有横向骨架、纵向联系以及支撑系统等组成部分。

    1.横向骨架构件

   

(1)屋架(屋面大梁)

   它是厂房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

屋架常见的有拱形、梯形、折线形等;屋面大梁的断面一般为工字型。

   屋架承受着来自天窗、屋面板等的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柱。

   屋架由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组成。

   屋架常见的跨度有18m,24m,30m,36m等。

   

(2)柱

   柱是厂房中最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柱子常见的截面形状有:

矩形、工字形、双肢柱等。

   柱子为了支承吊车梁,一般都应设置牛腿。

   柱一般都采用预制。

   (3)基础

   预制柱下的基础一般都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

    2.纵向联系构件

   

(1)屋面板--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屋面板为纵向水平受力构件。

   

(2)吊车梁--钢筋混凝土预制

    吊车梁为纵向受力构件,承受吊车荷载。

其截面一般为T字形,高一般为900或1200mm。

   (3)连系梁--钢筋混凝土预制

   为纵向受力构件,承受上部墙体荷载。

   (4)圈梁--钢筋混凝土现浇

   不受力,只起加固整体性能的作用。

   (5)基础梁--钢筋混凝土预制

   为纵向受力构件,承受下部墙体荷载。

    3.支撑系统

   

(1)屋架支撑:

上弦水平支撑、下弦水平支撑、垂直支撑、系杆

(2)天窗支撑(3)柱间支撑

   支撑保证厂房整体性和稳定性。

另外还有山墙、抗风柱等构件。

第十一章 单厂平面设计

1.承重柱的定位线在平面上排列所形成的网格称之为柱网。

2.柱网的选择

 柱网的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厂房的柱距和跨度。

 柱网的选择应考虑:

 

(1)满足生产工艺提出的要求

 ①生产设备的大小和布置方式②满足生产运输所需通道的宽度

 

(2)遵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50006-2010)

 在钢筋混凝土平面结构中,厂房的跨度尺寸和屋顶承重结构(屋架等)的跨度是统一的。

柱距尺寸和屋面板、吊车梁跨度尺寸是统一的。

因此,为减少厂房构件的尺寸类型,提高工业化建设水平,必须对柱网尺寸作相应的规定。

  根据《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50006-2010)规定:

 ①跨度小于或等于18m时,跨度以30M为数列差增减,即9m、12m、15m、18m;

 ②跨度大于18m时,以60M的倍数增减,即18m、24m、30m和36m。

 ③柱距为60M的倍数增减,即6m和12m,抗风柱以15M增减。

(3)调整和统一柱网

  在某些情况下,因工艺要求,在内部柱列要拔掉一些柱子,这时将会出现大小柱距排列不一的现象,这会给结构布置、计算和施工带来复杂性。

最好统一柱网。

(4)尽量扩大柱网

  优点:

 ①扩大柱网能提高厂房的通用性②扩大柱网能扩大生产面积,节约用地

 ③扩大柱网能加快建设速度④扩大柱网能提高吊车的服务范围

  缺点:

增加起重设备的起重量,增加了运输长度、运输量。

施工要求增加。

扩大柱网设计,应全面综合考虑,进行经济分析。

第十二章 单厂剖面设计

1.厂房的高度--自室内地坪到屋顶承重结构下表面的垂直距离。

2.采光天窗有矩形天窗、锯齿形天窗、横向下沉式天窗和平天窗等多种形式。

第十三章 单厂定位轴线的标定

(1)当Q≤20t/5t时

   B较小,H上+Cb+B<e,令H上+Cb+B=e,则ac=0。

此时柱外边缘、屋架外边缘、外墙内边缘以及定位轴线轴线重合在一起,此种结合方式称为封闭结合。

(2)当Q≥30t/10t时

B较大,H上+Cb+B>e,则ac≠0(ac为300mm或其倍数)。

此时屋架外边缘、定位轴线轴线重合,柱外边缘、外墙内边缘重合且自定位线往外平移ac,此种结合方式称为非封闭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