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257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狐假虎威》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老虎本的威猛?

(理解:

窜过、扑过去、逮住了)

  

(2)指导朗读。

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们这么读,让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

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⑴指名分角色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

{多媒体出示课文}

  

(2)集体讨论:

  ①“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狐狸在想什么呢?

  ②“扯着嗓子说”是什么意思?

  ③“你敢吃我?

”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

该怎样读狐狸的话?

(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吓性)

  ④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

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

(一愣、松开了爪子)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

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课文,抓住对狐狸的说话语气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狐狸面对老虎其实是胆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质的狡猾。

  3、学习六至八自然段。

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

请大家自己读读6―8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分组讨论:

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前走一趟呢?

(验证自己刚才所编造的谎言)

  (3)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

你读懂了吗?

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表演配音

  (四)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导入:

百兽是被谁吓跑的?

(老虎)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跑的,而不是被狐狸吓跑的?

  填空:

  原来()是借着()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总结:

人们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2、小练笔:

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东张西望

  《狐假虎威》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狐假虎威》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

它是一篇寓言故事。

课文共九个自然段,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的故事。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二、说学情

  二年级是属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主要是通过“读”来获得,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3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会写“眼、爪”等四个生字。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故事性强,理解重点词句,对了解事情经过,从而明白狐狸成功的原因十分必要。

教学中,余老师把了解事情经过,分析人物神态和对话,体会动物内心世界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定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上余老师致力于建构简单而富有时效,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切入课文,突显一个“趣”字

  余老师由手指游戏导入课文,“一个手指头啊,就像毛毛虫”,两个手指头啊,好像什么?

三个手指头啊,又好像什么?

一直玩到五个手指头。

这个游戏,就像是一团线。

余老师呢,牵起了那根线头。

孩子们呢,手、眼、心齐用,一路抽丝剥茧。

有意思地找到了五个手指头表演的,有着锋利的爪子,有着百兽之王之称的老虎。

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随文识字,凸显一个“活”字

  1、是学生在自读中,余老师充分从学生的识字经验着手,调动学生的生字积累,引导学生随文主动识字。

  如“嗓”“转”。

这个嗓字这么复杂,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问题抛出来,孩子们动起脑筋来。

加一加,编字谜,如此识字,有趣更有效。

“转”字是个多音字,一个读音是第三声,一个读音是第四声。

怎么很好地把它读准确呢?

余老师从两种读音的不同意思入手,交给孩子辨析的方法。

当“转”字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时,读第三声;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读第四声。

余老师的这种,先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再联系旧知识进行拓展补充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儿童特点,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

  2、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相互提醒难点字,在相互提醒中互补识字。

  由此,让学生获得随文主动识字的成功体验。

并把这种体验转化为新的学习内动力。

以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

从而主动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分层朗读,突显一个“实”字

  《新课标》提出: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余老师以读为主,多读组合,以求实效。

比如:

在初读时,余老师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品读,赏读时,余老师要求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儿;

导读时,余老师渗透方法;

自读时,学生便可以循法练读。

期间,余老师相机启发、诱导、点拨、指导运用,真正让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读到会读。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余老师设计了以上板书。

狐狸和老虎的卡通画,代替了原本冷冰冰的两个词语,让整个板书生动起来。

狐狸、狮子和吓跑百兽这三者之间的线条设计也颇耐人寻味。

狐狸借了老虎的威风是实线,狐狸吓跑百兽用的是虚线。

事实上真正吓跑百兽的是老虎,所以老虎吓跑百兽余老师又设计成了实线。

实线虚线之间,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又有了提升。

  老师们,这节课上完了,但留给余老师与我的思考却有很多很多,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给予我们最真诚的帮助。

谢谢大家。

  《狐假虎威》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狐假虎威》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

课文共九个自然段,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三、说学生:

  二年级是属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主要是通过“读”来获得,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生字模板等教学用具。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动物朋友,看看它们是谁?

(出示老虎和狐狸的图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老虎和狐狸的印象。

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3板书课题:

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

“假”有几个读音?

(两个读音:

jiǎ、jià

)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4、指导“假”字的书写,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

出示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

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欣赏课文朗读动画,听感结合。

(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朗读,一边看动画。

欣赏课文朗读动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看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1)指名读词语,生评价。

  

(2)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骨碌”一词的读音。

  (3)学习本课的多音字“朝�v运用白板中聚光灯的效果把朝字突出出来�w”

  (4)齐读这些词语。

  (5)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狐假虎威、扑过去、半信半疑、纳闷、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

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导学生理解“纳闷”一词(在白板中运用放大镜的功能把这个词放大,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让学生用这个词说话。

  (7)小结:

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

自己夸夸自己吧!

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

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这个故事还挺长的,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完,这句话就在课文里,你们相信吗?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用横线划下来。

  

(2)出示句子: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3)这句话说出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我们来试试对号入座。

“狐”就是“狐狸”,“虎”就是“老虎”,“假”和“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2、“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齐读。

默读过程中,既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理解了成语的意思,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五、学习课文,深入了解。

  过度:

这下我们明白了,狐狸是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下面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让学生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动作的词。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跑”吗?

  (3)从这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谁更厉害?

  (4)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2~6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读懂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出示: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

“你敢吃我?

  ①指名读,从“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说明了什么?

②学生试着表演狐狸的动作表情,感受狐狸的狡猾。

  

(2)听了狐狸的话,老虎为什么一愣?

这时它会怎么想?

  (3)出示: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

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指名读,体验狐狸的狡猾和嚣张。

  (4)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为什么松开了爪子?

这时它又怎么想?

  “蒙”是什么意思?

(欺骗)

  (5)出示: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

“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指名读,“摇了摇尾巴”说明了什么?

  (6)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句子、找重点词语,其实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六、师小结。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虎、借”(师范写)

  4、学生上黑板板演。

(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让学生很感兴趣)

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八、说板书

  下面是我根据课文的教学内容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板书:

  狐假虎威

  狐狸老虎

  狡猾凶猛

  得意蒙住

  教学反思:

  由于课文前半部分讲解的过于细致,导致我在生字教学这一环节时间不够,比较仓促地去完成,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让学生上黑板练写“虎”字时,因为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在白板上书写,再加上白板又出现了一点故障,因此学生没能很好的完成。

以后在白板教学中我还得认真钻研,争取让它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狐假虎威》说课稿4

  狐假虎威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

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

语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

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幼儿学习和表演。

  大班的幼儿年龄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

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

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往往是通过听、看、大胆猜测等方法,根据对幼儿的分析与了解,让幼儿以各种方式来感受故事,加强对人物的理解。

  此外,还将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幼儿在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故事。

幼儿语言教学应以讲、读为主,利用问题引导幼儿逐步深入理解故事,如果完全放手利用图片,让幼儿想像说一说,幼儿会无从下手,也可以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因此本课教学以,问题引入,在观察、猜测、说、听、读、讲、演中体验故事情,明白道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

  3、启发幼儿大胆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来表演故事。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启发幼儿大胆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来表演故事。

  第一环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我用谜语引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产生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索。

  第二环节,接着学习故事环节,主要是利用挂图,让幼儿自主观察,大胆猜测故事的情节发展,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完整的表述图意,尽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对部分词语加深理解,尝试用动作、表情、语言表演对词语的理解,为突破教学难点做铺垫。

  第三环节,看动画片,回顾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内容的整体感悟。

  第四环节,幼儿复述故事,在此环节加深对部分词语的理解,并学会掌握一些词语。

  以上二、三、四、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很好地落实目标,完成教学重点服务,也是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铺垫。

  第五环节,让幼儿明白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其受到教育。

  第六环节,让幼儿大胆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来表演故事。

  第七环节,让幼儿将学习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还可以演一演。

  教学中,我力求让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幼儿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所锻炼和培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对幼儿的放与收,拿捏得不是那么恰到好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不断完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恳请领导和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不足给与指正,我会虚心接受。

  活动流程:

  一、谜语导入:

引起兴趣。

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远看像只猫,生来脾气暴,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

”(老虎)

老虎被称为什么?

森林里的动物怕不怕老虎?

可是在森林了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只动物比老虎还厉害,小动物们见了它都跑了,想不想知道它是谁?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出示《狐假虎威》ppt,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结合每一幅图片有感情的讲解,语言生动,表情丰富,激发幼儿兴趣。

  2、讲解过程中可适当让幼儿来猜想故事内容,如:

老虎扑的把狐狸给抓住了。

让小朋友猜一猜老虎会不会把狐狸吃了?

若是没有,狐狸会怎样对老虎说呢?

(进一步激发兴趣),同时可以大胆让幼儿来表演。

  3、讲解故事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字卡“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得意洋洋”,让幼儿对词语了解并用丰富的表情表演。

  4、提问:

  

(1)森林里的小动物见老虎跟狐狸过来了,是怎么做的?

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

  

(2)你认为小动物们是害怕老虎还是害怕狐狸呢?

理解“狐假虎威”成语的含义。

  (3)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呢?

  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便轻信别人的话,也不要随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

更不要仗着别人的威风来灭自己的威风,否则会害人又害己。

  三结合图片,头饰,字卡表演:

大胆运用表情,动作,语气来表演故事。

  1、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让幼儿带狐狸跟老虎头饰来表演。

  2、请小朋友表演狐狸跟老虎之间的对话。

表现出狐狸眼珠骨碌碌一转想坏主意的样子。

又非常“得意洋洋”的样子。

和老虎“半信半疑”的表情。

  3、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样子。

老虎“东张西望”的样子。

  4、其他小动物们见到狐狸跟老虎害怕的逃跑的样子。

  5、幼儿分组或合作表演,教师和小朋友集体评议,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活动延伸:

  把狐狸跟老虎及其它小动物们头饰放入区角活动中,以便以后区域活动时让幼儿大胆的来进行角色表演。

注意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表演。

  《狐假虎威》说课稿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狐假虎威》一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学习起来并不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

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

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表演这个故事。

  3、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演。

  四、教法学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狐狸说的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观看插图,出示,表演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2、初读感知,以读铺路

  3、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4、表演、感悟

  5、拓展延伸

  总之,我这节课就本着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演这一标准,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理解寓言,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