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58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错分析10.docx

广东省汕头四中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易错分析10

广东省汕头四中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易错分析10

2.2012年10月17日,山东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项目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10月1日前建成开园,届时该项目有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项目最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主题公园。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4.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

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

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6.随着2013年新年的到来,一种允许用户发表文字和各类多媒体内容,同时保持了关注、转发的特性,将微博的关系链传播和博客的多重内容表现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媒体——轻博客应运而生。

这说明(  )。

A.文化决定着人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

B.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C.旧的传媒方式正日渐被新的传媒代替

D.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7.图片是一幅网上给烈士祭祀的画面。

网祭也是祭祀文化的一种传承。

网络可以虚拟,保留了传统祭祀的许多符号和记忆。

这说明了(  )。

A.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的,其具体内容要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D.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文化选择

8.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9.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撰、修订了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级的议论。

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这表明(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的活动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统一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10.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

这说明(  )

A.传统文

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1.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中写道: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

它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12.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易错起源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例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

这表明(  )。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主要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表现出来;还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的多样性。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由于世界各民族

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意义

首先,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其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的文化成就,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特别提醒】

1.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的关系

(1)内涵不同: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

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习俗则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一个民族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是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的,它还可以通过其他文化载体来展现。

2.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区别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

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

联系

(1)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

(2)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高考中对文化多样性知识的考查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1)认为世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总和是错误的。

任何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不是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易错起源2、文化传播

例2.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

1.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1)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3)总之,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4)大众传媒的特点: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2)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3)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4.怎样推动文化交流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5.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

口语

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具有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报纸、杂志、书籍等

可以通过扫描、编排处理后,显示在互联网上,供广大读者使用

电视

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

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

互联网

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手机短信

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具有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电子读物

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美结合,使人在看图阅文的同时可以听音乐、写文章、做笔记、复制文件,等等

误区警示: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消失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旧的传媒仍然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易错起源3、传统文化的继承

例3.下列选项能体现漫画寓意的有(  )。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

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必要性:

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具体地说,对待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特别提示:

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盘继承。

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为传统文化存在积极的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的影响而对其全盘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正确的态度是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全面发展。

(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大范畴,包括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其糟粕。

2.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从时代的需要

看:

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

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易错起源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例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

“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区别:

①内涵不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的是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的是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②强调的重点不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

2.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

知识角度

教育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与人

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3.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易错起源5、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例5.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

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1.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

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于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易错起源6、文化创新的途径

例6.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2)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3)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2.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特别提醒】如何进行文化

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