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71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龙湾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答卷时间:

80分钟满分:

100分

卷一必考部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家族为经,家族为纬”

2.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3.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

扬州刺史对其行使的权力是

A.行政权B.监察权C.军事权D.经济权

4.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5.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B.驻藏大臣、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中书省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6.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设置经历了长期

变迁,右图的地方行政区划应出现在

A.汉代B.唐代

C.元朝D.明朝

7.下列历史事件的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B.赔款2100万银元——《辛丑条约》

C.广州被设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

D.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

8.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9.“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1.某纪实文学写道:

“7月9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万军民人头涌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

”据此判断,该誓师场景是描述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解放战争  D.三元里抗英

12.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历史背景是

A.抗日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B.日军策划攻击重庆

C.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  D.正面战场策划战略反攻

13.“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14.国务院决定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纪念抗战胜利,选在9月3日的主要原因是1945年9月2日

A.日本天皇在广播中宣布无条件投降 B.中国发起对日全面反攻

C.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5.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武昌起义爆发②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清王朝统治结束④同盟会成立

A.①③④②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

16.“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

”康有为此语应当是在称赞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7.中国某城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

“某城”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D.甘肃会宁  D.贵州遵义

18.表1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表1

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

19.周恩来指出: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下列有关“这些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时期

B.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

C.在日内瓦会议上,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D.这些原则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1.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

下列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③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  ④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22.“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投资

23.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将这一治国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全国人大五届五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D.全国人大九届二中全会

24.据报道,针对有关上海合作组织是东方“北约”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表示,上合组织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一个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组织,不具备军事职能,不能和“北约”相提并论。

下列对这两个组织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都是区域合作组织B.都是军事联盟组织

 C.都是经济联盟组织D.都是政治意识形态的联盟组织

25.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

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雅典民主制的建立是奴隶与奴隶主反复斗争的结果

B.雅典五百人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

C.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

D.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过渡,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共20分。

26.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毛泽东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请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比较努力”的史实。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8分)

27.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在《南京条约》中,我们受到了哪些“不平等待遇”?

(4分)

(3)请写出鸦片战争的背景。

(3分)

(4)请用一句话概况鸦片战争的影响。

(1分)

 

卷二加试部分(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8.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十将军委员会D.陪审法庭

2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属于罗马公民法D.它是哲学思辨的产物

30.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

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女王同意对华宣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可不经议会同意直接对外宣战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3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

“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它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

”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联邦政府的组成B.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C.联邦法律至上D.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32.美国成功地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保持了地方的创造性。

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20分。

3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一“通途”图二雅典居民比例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统治知识的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

 

材料四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

……(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请回答:

(1)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的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中苏格拉底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

(5分)

(3)材料三中所示图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

并指出权力中心在哪里?

(2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评价1787年宪法?

(7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

龙湾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答题卷

26.

(1)

 

(2)

 

27.

(1)

 

(2)

 

(3)

 

(4)

 

33.

(1)

 

(2)

 

贴机读答题卡

 

33.(3)

 

(4)

 

龙湾中学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答案

1——5BCBAD6——10BDDDC11——15BACCD

16——20CDCCC21——25DADAC

26、

(1)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或台儿庄战役)等。

(2分,答对2个即可。

(2)主要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或全民族抗战)(2分);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美苏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任答一个2分)。

意义:

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赢得大规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分)

27、

(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分)

(2)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4分)

(3)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开辟市场和原料产地;亚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国成为理想目标;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3分)

(4)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28——32ADABB

33、

(1)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民主政治的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发放津贴。

(6分)

(2)民主的范围、性质和参政方式(3分);

担心直接的民主形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不同文化、政治素养的人管理国家,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分)

(3)原则:

分权原则和制衡原则。

(1分)

权力中心:

总统。

(1分)

(4)评价:

是近代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分);

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2分);

调和了各种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2分);

保留了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