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2921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docx

高考地理复习基础知识回归

一、地球与地图

知识点一 经纬网的特征

1.经纬线的形状、方向和长度;经纬度的划分、实质、代号和分布规律。

2.经纬网的形成及其实践意义。

特别提示

1.在方向的判断中,东西方向一定要以劣弧为依据,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在行程方向的判断中,要注意找到方向的变化点。

2.判断最短航程时,一定要掌握三种已知大圆:

晨昏线、赤道和经线圈。

3.同一纬线上两地的距离=两地经度差值×cosα(α为该点所在纬线纬度),同一经线上两点的距离=两地纬度差×111千米。

熟手演练

1.2013·广东六校5月模拟)黄岩岛(15°07′N,117°51′E)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下图中,表示黄岩岛位置的是(  )

A.甲岛B.乙岛C.丙岛D.丁岛

答案 A

解析 结合我国国土最南端曾母暗沙的4°N附近与120°E的大致位置,并结合黄岩岛的地理坐标即可确定答案。

2.(2013·广州毕业质检)同一经度的两地(  )

A.所处季节相同B.海陆位置相同

C.所获热量相同D.所处时区相同

答案 D

解析 同一经线太阳高度不同,季节和所获热量不同;海陆位置分布不同;同一经线上的各地由于地球自转所决定的地方时相同。

读下图,回答3~4题。

3.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4.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

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

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由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为北半球,越靠近极点越靠北,故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是先往北再往南;把自转箭头放到①③的劣弧之间,箭头在东,箭尾在西,则可看出从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应是往西飞,所以飞机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第4题,接上题知此图为北半球,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可以知①地地理坐标为(0°,45°W),在大西洋中;②地地理坐标约为(45°N,90°W),属于北美洲;③地靠近180°,在太平洋中。

读经纬网图,回答5~6题。

5.从A地到B地,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正北,再向正南走

6.图上纬线AB约是纬线DE长度的(  )

A.一半B.1倍C.1.5倍D.2倍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长。

图中A地的坐标是(60°N,135°W),B地的坐标是(60°N,45°E),两者经度相差180°,经过北极的经线圈正好是过A、B两地的球面大圆,据此可判断出最近的走法。

第6题,60°N纬线圈的长度为赤道的一半,因此60°N纬线上经度相差180°的AB线和赤道上经度相差90°的DE线长度相等。

知识点二 等高线的判断

1.等高线的概念。

2.根据等高线判读地形类型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及相关计算。

特别提示

1.在等高线数值的判读与计算时,要注意等高线的数值变化、疏密程度、弯曲和延伸方向。

并将规律和具体的变化趋势结合起来。

2.在等高线的闭合原则中,有“高高低低”的规律,需要注意该规律的使用范围是两条不闭合的等高线中间夹着的闭合等高线,而不是所有的闭合等高线。

3.在题目中没有给出等高线数值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河流流向判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趋势。

熟手演练

(2013·山东临沂模拟)下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山峰与桥梁①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450米B.650米

C.750米D.850米

2.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B.地势由北南东三面向西部倾斜

C.②地夏季降水量大于③地

D.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及图示信息知,桥梁①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山峰海拔在900~1000之间,根据交叉相减的方法知山峰与桥梁①的相对高度范围是500~700米,故B项最符合题意。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③地处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乙村位于山谷中,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2013·江苏地理)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1

图2

3.图1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

答案 C

解析 图2的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并且坡度变化不大,但是陡缓相间的特征明显。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大,不宜耕作,应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高线稀疏处本身地势较平整,稍加整理即可耕种。

综上分析,隔坡梯田最适宜。

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适合坡度较陡的地区,反坡梯田适合坡度更为和缓且缺水的地区。

4.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 A

解析 反坡梯田中的反坡与坡向相反,不利于水流顺坡而下,更有利于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能够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增强水土保持效果。

(2013·衡水金考卷)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四处能形成河流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6.关于该区域所在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全球火山地震带上

B.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C.平原面积较为广阔

D.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应位于山脊上,不能形成河流;丁处等高线向高处凸,位于山谷可以发育河流。

第6题,结合经纬网知图示国家为意大利,该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知识点三 其他等值线的判断

1.等温线的含义、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等压线的含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3.等降水量线、等时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其他常用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特别提示

1.在判断等压线图时,注意与大气运动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注意图中风向、风力大小和天气变化状况的判断。

2.等值线类型繁多,新型的等值线层出不穷,遇到此类等值线,只需要按照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数值变化、疏密程度、弯曲和延伸方向)进行判读即可。

熟手演练

(2013·乐山调研)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年暴雨(日降水量≥50mm)日数(单位:

天)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地点①与②的年暴雨日数分析正确的是(  )

A.0.1<①<1;2<②<3B.1<①<②<2

C.0.1<①<②<1D.1<①=②<2

2.下面对本区域年暴雨日数分布总趋势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由西南向东北递减B.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C.由沿海向内陆递增D.由南向北向西北递减

3.出现上题所述规律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由冬季风影响强弱决定

B.由夏季风影响强弱决定

C.由地形起伏决定

D.由昼夜长短决定

答案 1.A 2.D 3.B

解析 第1题,结合闭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分布规律进行判断。

第2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本区域年暴雨日数分布总趋势。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知我国降水分布主要由夏季风强弱所决定。

(2013·大纲全国文综)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

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4~5题。

4.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H、RB.Q、RC.Q、HD.H、K

5.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

A.Q、R之间B.N、M之间

C.S、R之间D.S、K之间

答案 4.A 5.B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等值线的原理及其判读方法。

第4题,H地周围的等值线数值存在180和200两种可能,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理,可推知H地的数值范围有两种可能,即200~220、160~180;K地的数值为180~200、140~160;Q地的数值为180~200;R地的数值为160~180。

比较四地的数值可知,H、R两地的数值都有在160~180的可能,故二者的种密度可能相等,因此选A项。

第5题,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大致呈正相关,表现为年平均气温高则种密度高,年平均气温低则种密度低,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通常是低纬度高于高纬度,地势低的地方高于地势高的地方。

比较四个选项,只有N、M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地区则存在负相关关系,故选B项。

(2013·汕头3月教学质检)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

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

据此回答6~7题。

6.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  )

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

7.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

答案 6.A 7.D

解析 第6题,结合题干知该区域人口持续增长,说明1990年等人口密度线数值比2010年的大,据此说明该地区人口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第7题,结合等值线分布规律判断知,A区域比周边人口密度大,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即可判断出结论。

知识点四 天体与天体系统

1.天体的概念与类型;天体系统的形成与层次;太阳系的组成及主要特征。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特别提示

1.能够从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条件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2.根据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判读等太阳辐射量线及其应用。

熟手演练

(2013·上海闸北区模拟)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境内乌拉尔山地区遭遇陨石雨“袭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坠落的陨石是穿过地球大气层与地面撞击之后的天体的残余部分,该天体可能是下列天体中的(  )

A.行星B.卫星C.彗星D.流星体

2.下图中大、中、小圆各代表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陨石是流星体在穿越大气层后未燃尽的残余部分。

第2题,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而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并列。

据此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3·山东淄博模拟)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3~5题。

3.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D.耀斑和日珥

4.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造成气候的变化B.危害人体的健康

C.改变卫星的轨道D.干扰汽车的运行

5.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 ②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③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 ④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3.C 4.B 5.A

解析 第3题,结合题干信息知,此次太阳活动产生发光现象及一团炽热气体,可能为耀斑和太阳风。

第4、5题,根据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及本次太阳活动特点,此次太阳活动可能对在轨卫星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应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减小太阳活动产生的危害。

6.(2013·山东枣庄模拟)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的一种利用方式,近年来技术不断成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图1是“世界光伏年装机容量变化图”,图2是“我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1概括光伏年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图2中①②③三地地形、气候等条件,分析说明三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大小。

答案 

(1)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发展速度加快。

 太阳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政府政策支持;近年来太阳能发电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降低;太阳能发电地区适应性强,市场广阔。

(2)③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年辐射总量大;②地阴、雨、雾天气多,日照时数少,太阳年辐射总量小;①地分旱雨两季,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且日照时数多于②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居中。

解析 第

(1)题,依据图示信息即可概括光伏年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为不断增长。

从太阳能特点、技术和市场等方面说明原因。

(2)题,结合①、②、③三地各自地形和气候特点,从其对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的影响说明三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大小。

知识点五 地球运动规律

1.地球自转的中心(地轴)、方向、周期、速度及其影响。

2.地球公转的中心(太阳)、方向、周期、速度及其影响。

3.黄赤交角的产生、大小、变化及其影响。

特别提示

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如没有特殊说明,一般默认为地球公转为逆时针,地轴的上端为北,下端为南。

2.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然在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数。

3.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左右)的区别。

熟手演练

(2013·临沂阶段性考试)2011年3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根据纬线圈分布特点知,丙地位于赤道上,同样距离对应的圆心角最小,角速度最小。

第2题,乙地位于中高纬度,对应的投影中心应是中高纬度。

3.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

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下图中S1=S2=S3。

材料二 下图为地球公转、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

(1)说明地球从A点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2)北极点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________,试分析原因。

(3)太阳日的周期比恒星日要________,试分析原因。

(4)当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绵羊饲养进入________(忙碌、轻闲)期。

答案 

(1)先加快至最快后变慢。

(2)多 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行在距太阳较远的轨道上;线速度小,历时长;冬半年,则反之。

(3)长 地球距太阳较距恒星近;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同方向绕太阳公转。

(4)顺 忙碌

解析 从A点到B点,地球公转经过了近日点,故其速度先加快后减慢;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导致了南北极点极昼、极夜日数的不等;太阳日和恒星日周期的不等,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有密切关系;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北印度洋海区吹西南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澳大利亚的绵羊饲养进入配种、剪羊毛的忙碌期。

知识点六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产生及其区别。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3.太阳高度的计算。

特别提示

1.任意一天,距离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差相等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因此正午太阳高度为某一确定数值的点位于两条纬线上,且这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2.注意极昼区和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征。

极昼期间,极点的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没有变化;其他地点虽有变化,但太阳整日不落。

3.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是指观测点与太阳直射点。

若“两点”在同一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若“两点”分别位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4.解答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类题目时,要善于运用已有的思维模型并画图法帮助理解,结合所学数学知识理解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影子长短等之间的关系。

熟手演练

(2013·北京丰台区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为“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北回归线上B.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南回归线上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2.图中A日时(  )

A.太阳活动将进入活跃期

B.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太阳辐射正值全年最强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及地物正午日影变化规律知,该地可能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第2题,图中A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2013·湛江一中期中考试)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夏至日,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位于(  )

A.南回归线B.赤道

C.北回归线D.极点

4.当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京盛行西北风B.珠江处于枯水期

C.地中海沿岸正值雨季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太阳天顶角为零。

第4题,伦敦地处北半球,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为北半球冬季,而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发生在夏季。

(2013·潍坊模拟)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回答5~6题。

5.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B.10°N

C.10°SD.23°26′N

6.在AB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结合图示知,该地一年中有两次直射机会,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夏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说明该地离北回归线较近,应位于北半球。

第6题,在AB区间内,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10°N移动,北半球为夏季,此地一直昼长夜短;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知识点七 昼夜长短及季节判断

1.昼和夜产生的原因;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分析。

2.昼夜长短的产生原因、分布规律及其计算。

3.季节的产生、时间分布及判断。

特别提示

1.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不代表昼长最长,如20°N夏至日昼长最长,但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一年中的最大值。

2.充分利用数学中立体几何的知识,掌握晨昏线对纬线的分割特征,从而理解同纬度不同半球的两条纬线的昼夜长短之间的关系、同一地点冬至和夏至的昼夜长短的关系;从而灵活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时,一定要注意公式中的时间必须是该地地方时。

3.能够抓住点、线、面、角和方向熟练判读典型光照图。

熟手演练

(2013·贵州六校联盟联考)下图中a、b分别是纬线和晨昏线的一段。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a为北极圈,a、b间区域属于夜半球,当a、b间区域继续缩小时(  )

A.西宁白昼渐短B.沈阳高温多雨

C.广州日出东北D.北京枫叶正红

2.若元旦那天a纬线刚好出现极夜现象,则其纬度约为(  )

A.69°NB.75°NC.69°SD.75°S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知,此时北半球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广州日出东北。

第2题,元旦那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圈内有极夜出现,结合极夜由极点至极圈移动速度,大致每10天大约移动2°,据此推测,该纬度约为69°N。

(2012·厦门质检)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

右图示意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相片。

据此完成3~4题。

3.拍摄者位于树的(  )

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

4.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5:

00B.9:

30C.16:

30D.19:

00

答案 3.B 4.B

(2013·郑州质量预测)读某日①~④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③地(  )

A.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结合图示知,①、③两地昼弧长度和为360°,说明两地位于不同半球纬度相同的地点。

第6题,②地昼弧远大于夜弧,所在半球为夏半年,③地与②地位于同一半球。

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③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知识点八 时间计算

1.地方时的产生、意义及计算。

2.新旧日期的产生及其判断;0时所在经线与180°经线在新旧日期判断中的作用。

3.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的区别与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的地理意义。

特别提示

1.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

正负号选取原则是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面取“+”,位于西面取“—”。

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日期加减要注意大月、小月、平月及闰年等因素)。

若有航程时间,在已算好的时间上再加上或减去航行(飞行)时间。

2.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