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24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docx

清江河青川段河道

 

清江河青川县段2018~2022年河道

采砂规划报告

 

(审定稿)

 

二〇一八年四月

清江河青川县段2018~2022年河道

采砂规划报告

 

批准:

林绵涛

核定:

谷明锐

审查:

贾芸竹

校核:

谢阳

编写:

肖遥

主要参与工作人员:

张德宝张永生

王会林熊国波

常俊明向攀龙

二〇一八年四月

 

附件:

1、规划图册

前言

河道砂石是河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物质资源。

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各类砂料的需求量大增。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采砂的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

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其建筑市场对砂石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给水利监管部门的采砂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科学、有序的进行河道采砂,不但可以对砂石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也可排除泥沙负面之害。

而过量无序的开采活动将会带来河势恶化,危及防洪工程和基础设施安全,破坏生态环境。

为了加强清江河河道采砂管理,规范河道采砂,确保防洪安全和河道度汛安全,建立良好的采砂秩序,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提供稳定的砂石资源,受青川县水务局委托,我公司结合《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L423-2008)相关编制要求,于2018年4月对青川县清江河市管段进行需砂量、补砂量、砂石质量、已建或规划建设涉河建筑物、通航、旅游景区及自然保护区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于2018年04月转入内业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规划编制了《清江河青川县段2018~2022年河道采砂规划报告》。

在报告编制工作得到了青川县水务局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1概述

1.1河道概况

青川县境内大小河、溪众多,皆属嘉陵江水系。

青川县境内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有14条,50km2以上的有25条。

境内第一条大河白龙江发源于阿坝,由甘肃文县碧口镇流入县境,斜贯东部,境内流长62km,流经姚渡镇、沙洲镇、营盘乡、洞水乡流出境后进入广元市利州区,在元坝区昭化镇茅河坝汇入嘉陵江。

境内第二条大河清江河(又名清水河),发源于县境的摩天岭南麓及龙门山北端,由西北向东南奔腾154km,流经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溪镇、桥楼乡、曲河乡、前进乡、关庄镇、凉水镇、七佛乡、马鹿乡、竹园镇后流出县境,汇上寺河于昭化的张家坪注入清江河。

境内第三条大河乔庄河,发源于甘肃文县的李子坝,由茶园子的青岩关流入青川县,先由北向南,后转东北,流经8个乡镇后注入清江河,境内流长79km。

河道全长576千米,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千米。

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平均比降为4.83‰,天然落差2783米。

年平均流量389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432万千瓦。

清江河(又名清水河),发源于河流发源于青川县西北角的大草坪,海拔3837米,由西北向东南奔腾154km,流经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溪镇、前进乡、关庄镇、凉水镇、马鹿乡、竹园镇后流出县境,汇上寺河于昭化的张家坪注入白龙江,县境内流长144千米。

集雨面积1756平方千米,河流平均坡降5.00‰。

为青川县主要产砂河流。

本次采砂规划为清江河青川县河段,规划范围为青川县青溪镇盘龙寺与桥楼乡八角庙段,规划河道全长4.37km。

河段属于清江河上游段,桥楼乡八角庙段现为曲河水库尾水区,河面宽度约70m,项目段河道比降为1.3‰左右。

1.2河道采砂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采砂现状

本次采砂规划为青川县清江河河道内。

青川县水务局在2012年委托四川省治金地质勘查局六〇四大队编制了《青川县清江河/清江河河段河道采砂规划报告》,报告中设计采砂的起止年份为2012~2022年。

近年来,随着青川地震灾害频发,及青川县城乡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利工程等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对砂石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可开采区辐射区内年砂石需求量大大超过开采区供应能力,供需矛盾突出。

两处河道现无采砂规划及采砂场。

部分地区有当地农民进行零星采砂。

1.2.2存在的问题

2005年前,河道采砂存在一些无序的现象,有的擅自在堤防内修建永久性或临时性行吊、运砂码头等建筑物,在河道内大面积过量采砂、尾砂堆积成山,河道内千疮百孔,客观上造成河道的管理难、执法难。

但经过近几年的整治管理,河道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无序开采现象。

河道采砂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部分地区有当地农民进行零星采砂,采砂产生尾堆、深坑等,造成河道比较杂乱,导致水流紊乱,河水流态较差,对疏浚河道、稳定河势、增大河道泄洪泄砂能力形成阻碍,给河道河势稳定和行洪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时使江河河水受采砂的影响,常年浑浊,底层淤泥污染物翻动溶于水体,大量的悬沙质流向下游。

水生野生鱼类的繁殖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半数以上都遭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致使繁殖能力下降,天然鱼类产量明显降低。

河道作为防洪、抗涝及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水利工程,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采砂活动,不仅使河道的河床结构发生改变,同时也使河道正常的物质输送及冲淤规律得以改变,改变了河流自身的自然演变过程,使河道自身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威胁其行洪及通航能力。

同时大规模采砂还会导致涉水建筑物及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随着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河流输沙能力也开始不断降低,统计表明,近年来各河流的输沙量都呈不断降低的趋势。

而且随着采砂规模的不断扩大,河流中所携带的泥沙在不断的减少,破坏了天然泥沙的恢复体系,从而导致采砂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剧。

1.3采砂规划的原则与任务

1.3.1规划原则

坚持以维护河道河势稳定,保障防洪、通航、供水和水环境安全的原则。

采砂规划要充分考虑防洪安全和通航安全以及沿江河涉水工程和设施正常运用的要求,要与各流域或区域综合规划以及防洪、河道整治、航道整治等专业规划相协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兼顾一般及突出重点的原则。

规划与实施、实施与监管、重点项目与地方建设用砂的关系,最大限度将采砂规划与河道治理、河道开发相结合,尽量满足新形势下河道采砂的需求。

坚持总量控制、分年实施的原则,突出规划的宏观性、指导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为采砂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1.3.2规划任务

对规划河段区域进行需砂量、补砂量、砂石质量、已建或规划建设涉河建筑物、通航、旅游景区及自然保护区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于分析,并对规划河段的砂石开采范围、开采量、开采深度、开采期限、禁采期、以及对已建或规划建设涉河建筑物、通航、等进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1.3.3规划基准年与规划期

规划基准年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考虑到现有统计资料的年限,确定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

采砂规划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河道的动态变化特征明显,规划期不宜过长,综合考虑确定本次采砂规划的年限为2018年~2022年,规划期为5年。

1.4采砂分区规划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划,结合河道采砂现状,砂石资源分布以及当地的河道工况,确定禁采区、保留区和可采区。

1.4.1禁采区

经现场勘察,青川县青溪镇盘龙寺规划区内除一漫水桥外,无拦河(闸坝)、跨河(渡槽、桥梁)、穿河(管路、缆线)、临河(堤防、码头、护岸工程)等建设项目,青川县青溪镇盘龙寺规划区内仅漫水桥一座,本次规划将漫水桥上下游50m水域内设定为禁采河段。

桥楼乡八角庙规划区内有河堤一处,人行吊桥一座,无拦河(闸坝)、穿河(管路、缆线)等建设项目,桥楼乡八角庙规划区内有河堤一处,河堤位于规划区上游100m处,本次规划将河堤外30m(上下游各延伸500m)设定为禁采区域,将人行吊桥上下游200m设定为禁采河段。

1.4.2保留区

.本次规划化将青川县青溪镇盘龙寺采砂规划区漫水桥上下游200m范围设为保留区。

1.4.3可采区

根据近年来河道现状工况,结合现有砂石分布,确定对青川县青溪镇盘龙寺与桥楼乡八角庙段进行开发。

结合规划采砂场砂砾石层厚度、产地的地形地貌、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现象,民房及铁路、公路、桥梁等设施的位置及与采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现场踏勘情况,分别确定具体每个采砂场的开采边界线、开采深度、各种粒径含量等指标。

流域规划区开采总量为173.67万m3,其中:

砂34.74万m3,砾石:

78.15万m3,尾料:

79.02万m3(松散系数1.3)。

(1)清江河(盘龙寺1段)位于青溪镇金桥村境内,该段全长301.12m,宽约10m~20m,地面高程在1155.62~1172.95m左右。

本次采砂规划以河道地形地质条件为依据控制采砂深度,平均开采深度为5m,开采纵坡比降设为25‰,开采高程控制在1152.34~1165.98m,该段可采区可采面积为0.46万m2。

(2)清江河(盘龙寺2段)位于青溪镇金桥村境内,该段全长401.25m,宽约10m~40m,地面高程在1134.54~1155.62m左右。

本次采砂规划以河道地形地质条件为依据控制采砂深度,平均开采深度为6m,开采纵坡比降设为25‰,开采高程控制在1129.62~1166.95m,该段可采区可采面积为1.01万m2。

(3)清江河(盘龙寺3段)位于青溪镇金桥村境内,该段全长291.84m,宽约40m~80m,地面高程在1119.82~1134.81m左右。

本次采砂规划以河道地形地质条件为依据控制采砂深度,平均开采深度为7m,开采纵坡比降设为25‰,开采高程控制在1114.32~1123.65m,该段可采区可采面积为1.27万m2。

(4)清江河(八角庙1段)位于桥楼乡八角村境内,该段全长879.22m,宽约80m~190m,地面高程在755.78~759.94m左右。

本次采砂规划以河道地形地质条件为依据控制采砂深度,根据曲河水库地质勘测质料确定开采深度为5m~8m,平均开采深度为7m,开采纵坡比降设为3‰,开采高程控制在748.54~750.87m,该段可采区可采面积为7.47万m2。

(5)清江河(八角庙2段)位于桥楼乡八角村境内,该段全长1126.72m,宽约50m~180m,地面高程在749.77~755.03m左右。

本次采砂规划以河道地形地质条件为依据控制采砂深度,根据曲河水库地质勘测质料确定开采深度为5m~8m,平均开采深度为7m,开采纵坡比降设为3‰,开采高程控制在742.34~746.07m,该段可采区可采面积为8.58万m2。

(6)清江河(八角庙3段)位于桥楼乡八角村境内,该段全长1118.24m,宽约40m~140m,地面高程在746.05~748.87m左右。

本次采砂规划以河道地形地质条件为依据控制采砂深度,根据曲河水库地质勘测质料确定开采深度为5m~8m,平均开采深度为7m,开采纵坡比降设为1‰,开采高程控制在739.44~740.67m,该段可采区可采面积为7.32万m2。

1.5采砂影响分析

1.5.1对河势稳定及河道工程的影响

河势是河道内水流平面形态变化的表现,水位上涨时,主流线趋中,凹岸流速大易冲刷,凸岸底层流速小易积淤。

本次规划的采砂场位于清江河流域,根据曲河水库地质勘测质料确定开采深度为5~8米,不会改变河道主流,对河势改变影响甚微。

本次规划开采区范围内有漫水桥一座,将漫水桥上下游50m水域内设定为禁采区;将八角庙人行吊桥上下游200m,设定为禁采区;八角庙河提外30m(上下延伸500m)范围设定为禁采区。

1.5.2对防洪安全的影响

八角庙规划可采区位于曲河水库尾水区,水流缓慢,泥砂淤积较严重,如不及时清理,将会阻塞河道,抬高河床,缩窄过水面断,增大河床糙率,降低行洪能力,抬高洪水水位,对沿岸防洪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规范合理的砂石开采区,可有效的清除河心洲,拓宽河道,清除部分淤沙,可提高河道的输水和行洪能力。

盘龙寺规划可采区位于清江河上游,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极低,往年洪水季节以对河岸农田造成洪涝灾害。

通过规范合理的砂石开采区,可有效的清除河心洲,拓宽河道,降低河床,清除部分淤沙,可大幅提高河道的输水和行洪能力。

1.5.3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采砂机械的油脂跑、冒、滴、漏等现象会使周围环境受到污染。

河道采砂作业的噪声、扬尘,对沿岸的居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河床植被和沿岸农作物也会带来一些轻度的危害,发生禾苗枯萎和农作物产量降低等现象。

河道采砂的机械作业和翻动底层淤泥污染物,影响水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鱼类的洄游、繁殖、索饵、越冬,致使水生生物资源量下降。

1.5.4其它影响

盘龙寺规划采砂区所在河道内,河床大面积裸露,河道内流量极小,且所占水域面积较小,采砂作业对鱼类的产卵场、洄游通道、栖息场所影响较小,对其他水生动物的、水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1.5.5对第三方合法水事权益人的影响分析

规划开采区范围内有河堤一段,桥梁2座,已按规定划定为禁采区,不进行采砂作业,以防止对建筑设施安全造成影响。

为避免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采砂过程中加强监管,对河道采砂行为进行强制规范,在采砂石料运输过程中也要避免对其破坏及影响。

1.6规划实施与管理

河道采砂管理总体工作思路:

坚持全面规划、科学开采,市场配置、价格合理,依法管理的原则,统筹兼顾重点工程和沿河城乡砂石的需要,维护河流健康,促进砂石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利用。

采砂规划区涉及青川县清江河,清江河属市管河流,采砂管理现状由市水务局委托青川县水务局进行管理协调,具体由青川县水务局进行具体管理。

(1)河道采砂必须服从河道防洪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确保堤防、桥梁等重要设施、河道两岸沿途人民生命财产及耕地的安全,确保河势稳定。

桥梁、堤防、码头、水文、水厂、管线等设施,按法律法规规定的保护范围执行,不允许在其保护范围内进行采砂活动,各相关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2)河道采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九条、《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实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

在河道管理范闹内进行采砂活动,应当向有关管辖权的水行政上管部门申请办理河道许可证、缴纳砂石资源费。

河道采砂必须向河道主管机关申请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

其开采范围,由省水行政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后给予确定。

(3)按有关规定,在遵守河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方可行河道砂石资源的招、拍、挂工作。

(4)落实河道清障责任。

坚持“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在河道砂石资源招、扣、挂的过程中,必须与竞买者签订清障责任书,把河道清障作为必备审核条件,拍卖单位应严格进行审查。

实行清障保证金制度(由政府组织各部门统一征收、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采砂业主如不按规定清障或拒不清障的,情节严重的依法查处。

(5)采砂业主在采砂作业过程中若对鱼类“三场”造成破坏,应当采取恢复原状、增殖流放等工程措施。

(6)本次规划河段采砂按5年周期进行规划,规划期为2018年至2022年,分年度开采期为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其他时段停止开采作业,在城镇或人员居住集中的临河段附近,夜间22点至凌晨6点禁止从事采砂活动,防止噪声污染。

1.7结论与建议

1.7.1结论

本次河道采砂规划,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L423-2008),结合青川县清江河段实际情况编制。

方案中确定了禁采区、可采区、保留区,并对保留区的采砂形式进行了规划设计;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生态与环境及涉河工程正常运行进行初步分析。

另外,通过本方案的编制,使得项目区内的采砂行为、开采方式、尾料处理及开采区域等得到了有效的规范。

有利于项目区合理开发利用砂石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规划方案的编制是非常必要的。

1.7.2建议

(1)根据青川县的用砂量及本方案的规划情况,规划区在规划期内的开采总量是不能满足用砂需要的。

对于不足的部分,建议可采区其他方式获得。

(2)建议下阶段编制年度采砂实施方案时,应结合实际需要量,在本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复核年采砂规模,并确定相应的采砂机具及数量,严格按规划实施。

实施方案需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3)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

加强监管,规范河道采砂行为,确保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河道砂石资源。

(4)若该方案中涉及范围到与有关行部门规定有冲突的地方,以相关行部门规定为准。

2河道概况

2.1流域概况

2.1.1自然地理概况

青川县位于川、甘、陕交界处,地势西北高南东低,以侵蚀构造中山以及侵蚀构造中低山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88.3%以上,坡度大部分在15-30。

之间,其中青溪、桥楼、沙洲、营盘、竹园、金子山等乡镇地形坡度较缓,山区深切沟谷发育,地形崎岖,发育的清水河、清江河、乔庄河贯通青川南北,两岸纵坡比降50Yoa-300%a。

县东南一带除姚渡东北部地势相对较高(1200米以上)外,主要为低山侵蚀地貌。

县中、南部以侵蚀构造中、低山为主,坡型以凸型坡为主,为上缓下陡坡脚临河的斜坡,坡高一般小于300米。

青川地处四川北部边缘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盛行湿润的西南风,年平均气温13.7℃,从东至西逐渐降低。

日照1292小时,日照率30%,年总辐射90.8千卡/平方厘米。

年无霜期243天,空气湿度69%-85%,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727.9毫米,陆面蒸发量546.1毫米,年降雨量1021.7mm,雨量充沛而集中,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雨季少,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这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一般出现在8月上旬或中旬的年最大日降雨量为80~100mm,详见图2和图3。

图2青川县历年总降雨量分布图

图3青川县历年月平均降雨量直方图

2.1.2社会经济概况

青川县辖10个镇、24个乡、2个民族乡、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清江河水利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县幅员面积3216km2。

2015年末,全县总户籍人口为23.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3万人,农业人口18.35万人,实有耕地面积30.8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68亩。

2016年,青川县全年实现县属地区生产总值29.16亿元,增长8.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9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0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21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5:

41.5:

34调整为23.8:

41.2:

35。

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突破2.59亿元,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在重建基本结束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达到38.83亿元,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14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8730元,增长10.4%。

2.2河道工程状况

青川县桥楼乡河段堤防工程长1.20km,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建设中。

河道已建桥梁有盘龙寺漫水桥、八角庙人行吊桥。

均已设定为禁采区域。

2.3水文站

清江河流域下游设有上寺水文站,附近流域设有剑阁、青川水文站。

设计流域内还有青溪、唐家河、东河口、大院、新坪、秦家垭、白水街等雨量站,流域附近设有雁门、三磊坝等雨量站,各雨量站设立年份不一,资料长短系列不一,部分站部分年份雨量有缺测。

(1)上寺水文站设立于1956年,流域面积为2457km2,具有1957年至今水位资料和流量资料(流量资料中1958、1969、1970年缺测),观测资料由四川省绵阳市水文局整编提供。

上寺水文站1956年由当时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设立,为清江河的基本控制站,原在邓竹坝观测水位,后迁至下寺观测;1957年上迁1km的上寺处,并移交于当时四川省水电。

(2)青川水文站设立于1981年,流域面积为79.8km2,距离河口13km,是乔庄河主要测站,主要观测流量和降雨,观测资料至今。

2.4河道演变

河床演变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

水流作用于河床使河床发生变化;变化了的河床又反过来作用于水流,影响水流的结构,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泥沙的冲刷、搬移和堆积,从而导致河床形态的不断变化。

河床的纵向变形常表现为强烈的冲刷和淤积,横向变形常表现为大幅度的平面摆动。

境内第二条大河清江河(又名清水河),发源于县境的清溪镇西北摩天岭南麓及龙门山北端,由西北向东南奔腾154km,流经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溪镇、前进乡、关庄镇、凉水镇、马鹿乡、竹园镇后流出县境,汇上寺河于昭化的张家坪注入清江河。

河流在丘陵平坝区蜿蜒前进,受地形、地质条件、河道特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沙石沿程淤积,河床逐年冲淤,河道变化剧烈,主流线左右摆动,叉壕众多,沙洲密布。

由于河床不断演变,形成宽、浅、弯的游荡性河段。

境内河流年内河床变形呈“汛期大水冲刷,汛末小水淤积”的规律,总体表象为汛前某些部位淤积,汛后冲刷,年际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2.5水环境与水生态现状

2.5.1水环境

项目区位于清江河流域,水质状况基本稳定,主要污染来自生活污水、农业方面农药、化肥残留污染,其余无较大的明显污染源。

2.5.2水生态现状

境内河流河谷宽窄相间,河床地质多为卵石、砂砾石组成。

河道迂回曲折,滩多且密,是鱼类的洄游通道和索饵、繁殖、越冬的场所。

此水域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调查该水域内有鱼类鱼类70种。

近年来由于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生物资源量日趋下降。

目前工程河段的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分布情况有待环评报告书阶段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确定。

3河道泥沙补给分析

3.1流域概况

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清江河横贯县境,小河、溪沟境内遍布,全县总蓄水量15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00多万千瓦,国家重点能源工程装机70万千瓦的“宝珠寺”水电站处于境内。

境内第一条大河白龙江发源于阿坝,由甘肃文县碧口镇流入县境,斜贯东部,境内流长62km,流经6个乡镇后进入广元市中区。

境内第二条大河清江河(又名清水河),发源于县境的摩天岭南麓及龙门山北端,由西北向东南奔腾154km,流经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溪镇、前进乡、关庄镇、凉水镇、马鹿乡、竹园镇后流出县境,汇上寺河于昭化的张家坪注入白龙江。

3.2流域气象、水文特征

境内河流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冬暖夏热。

北部山区地势较高,受西北气流影响较明显,属于寒冷型气候;下游因有西北的岷山山脉,北部秦岭和东北大巴山脉为屏障,西北寒流不易侵入,故冬季霜雪少,而夏季则炎热多雨,秋冬多雾。

流域气温随地貌呈立体变化。

年平均气温13.7℃,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3.6℃,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2.5℃。

年平均雨量1021.7毫米,年均日照1337.6小时,日照率30%,无霜期243天。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巨大。

3.3水文站网及基本情况

清江河流域下游设有上寺水文站,附近流域设有剑阁、青川水文站。

设计流域内还有青溪、唐家河、东河口、大院、新坪、秦家垭、白水街等雨量站,流域附近设有雁门、三磊坝等雨量站,各雨量站设立年份不一,资料长短系列不一,部分站部分年份雨量有缺测。

1、青川水文站

青川水文站设立于1981年,流域面积为79.8km2,距离河口13km,是乔庄河主要测站,主要观测流量和降雨,观测资料至今。

2、上寺水文站:

1956年由原水电部成勘院设立,为清江河基本控制站,流域面积为2858km2,原在竹坝观测水位,后迁至下寺观测,1957年上迁约1km,并交由四川省水电厅领导,1969-1970年停测流量。

1967年改为清江站,1975年恢复原名上寺水文站。

基本断面于1978年1月1日上迁44.8m与缆道测流断面重合。

1982年1月1日起下迁2.7km的下寺场河段观测,站址下迁增加集水面积6.8km2,无支流加入。

该站现由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局领导。

该站测验河段顺直,长度约800m,基本断面设于顺直河段下部,主流偏左岸,流向较正。

左岸岸坡较陡,由粘土壤构成,基本断面上游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