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30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docx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地理教案

【专题要点】

1、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3、中国的气候和降水分布特征及原因

4、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

5、中国的主要气候灾害原因及分布

6、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7、我国的工农业的主要区位

8、我国的商业、交通运输

9、我国的分区地理特征

【考纲要求】

第一,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各类地形的考查,一般都提供相应的区域图(或剖面图),填图写出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名称,分析其对气候、河流、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季风活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这部分知识多与高中地理相结合,针对某一地区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河流湖泊的水文物征,以及对大江大河的利用和治理也是高考的热点。

第四,我国近海的过度捕捞和赤潮都是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时事热点。

关于赤潮的知识,中学地理教材上没有讲述,这就是需要在复习时补充进行。

第五,国土开发

我国的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特别是目前进行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既是考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基本能力要求,又是近几年中高考命题所涉及的重要领域。

k#S#5#U例如,以某一地区正在建设的重大工程为试题切入点,引出这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区域特征、开发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部分内容的热点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我国山区开发所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危害;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荒漠化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和对策;交通建设对于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能源开发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战略。

【知识纵横】

地形

发源地与流向

长度与流域面积

水系特征

支流与注入的海洋

上、中、下游的划分

气候

河流

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

年径流总量

水文特征

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植被

开发利用:

灌溉、发电与综合效益、航运

与人类的关系整治:

①水土流失与泥沙问题;②洪涝灾害严重与凌汛;

③K$S$5$U河流断流与水体污染;④土地荒漠化与盐碱化。

【教法指引】

1.从考核内容看,中国地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注重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河流、地形、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整治。

2.从考核形式看,主要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结合文字材料综合考查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特征,尤其是区域发展、区域环境建设以及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

3.从考查能力上看,多角度、较全面考查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以我国重点、热点地区和事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定位能力,获取信息、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典例精析】

【上海文科高考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

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

C6~8月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答案:

1、B2、C

【广东高考题】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

据此回答3—7题。

(以下题目均双项选择)

表2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7.3

-2.5

5.3

11.7

16.7

20.5

22.4

21.0

15.9

9.4

1.6

-5.7

月平均降水量(mm)

0.5

0.6

2.5

6.0

13.0

11.0

19.8

28.5

17.0

9.0

1.6

0.5

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B.温带C.季风气候D.大陆性气候

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B.春季降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融水

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B.臭气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

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天然植被

答案:

3、DC4、AD5、AD6、CD7、BD

【广东高考题】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

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回答8—10题。

8.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9.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B.1800~2000米之间

C.2800~3000米之间D.3800~4000米之间

10.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答案:

8、D9、B10、B

11、【全国老课程卷高考题】图4、图5分别是我国华北某地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读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给出的方框内画出自甲至乙的地形剖面。

(7分)

 

(2)图5中丙地某日的降水类型可能为(4分)(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A.对流雨+台风雨B.锋面雨+地形雨

C.对流雨+锋面雨D.地形雨+对流雨

(3)若此次降水为上述类型,请叙述其成因。

(9分)

(4)此次降水对内地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4分)(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A.侵蚀作用B.风化作用C.堆积作用D.搬运作用

(1)答案参见右示意图

甲地高于550m

乙地在300m

最低在150m—200m之间

整图转折趋势正确

(2)B

(3)形成锋面雨的原因:

华北地区8月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此时雨带北移至此地,东南暖湿气流与北下冷空气相交形成锋面,产生降水。

形成地形雨的原因:

丙地地处低山山坡,暖湿空气行进至此,沿坡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4)A(或A、D)

12、【北京高考题】读图8,回答:

(1)图示地区地形复杂,地热。

(3分)

(2)PQ线的东南部属于(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

(9分)

(3)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8分)

(4)PQ线的东南部与西北部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造成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6分)

(1)西北高东南低,起伏大。

(2)云贵高原。

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在夏季。

(3)地震、地热、有色金属矿、变质矿、地质构造等。

(4)东南部。

地形(海拔高度)。

13、【上海高考题】万里长江从雪山走来,东海奔去。

长江源头光照资源丰富,但终年积雪,其主要原因是和;建设三峡水利枢纽既有利于开发长江的,也有利于防御;带动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是开发区。

长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请写出该流域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的名称——。

(不能单填城市名称)

地势高(1分);气温低(1分);水能资源(1分);旱涝灾害(1分);浦东(1分);江西庐山或南京中山陵或武汉黄鹤楼等(1分)(写出其它所指范围内的景点也给分)

14、【上海高考题】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

“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弯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4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4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4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举4种):

4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利:

不利:

41.31

4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

43.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晒盐、水产养殖等

44.有利:

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河口淤积减弱,提高河口的通航能力

不利:

长江口滩涂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

15、(2008年广东卷).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共13分)

资料一:

见图14

图14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资料二:

见图15

资料三:

见图16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

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________。

(2分)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

(2分)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3分)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4分)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2分)

 

答案:

(1)依据:

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2)BE

(3)ABD

(4)优势:

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5)意义:

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

 

16、(2008年重庆卷)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   。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10分)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域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4分)

(3)图9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4)图1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8分)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

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6分)

答案:

(1)冷锋天气特征:

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

①暖空气沿锋而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4)E:

电力工业,F:

建材工业。

理由:

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

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17、(2008年全国卷II)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期中国。

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

“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去路高原和四川分场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3)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10分)

(4)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10分)

 

(3)平均海拔高(3分),山河相间(3分),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4分)。

(4)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

(每答对l项得3分,本小题满分10分)

18、(09四川)

根据表1资料,回答7-9题。

表1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34.3

532.5

1865.8

15.8

53.5

1539.1

727.9

15.0

51.9

542.4

404.4

0.4

31.1

361.0

184.6

2.0

7.表1中

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D.陇、黑、川、苏

8.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9.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7.A8.D9.D

19、(09广东)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

(1)~(5)题。

(共15分)

资料一:

见图15。

资料二:

见图16。

资料三:

见图17。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

(3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2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3分)

A.植物种类增加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3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4分)

参考答案:

(1)水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

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

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专题突破】

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值为“160”的等值线,在A位置和B位置的分布有何不同?

并分析原因。

2.C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

3.试分析图示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4.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在本地区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

1.等值线在B位置基本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说明纬度位置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等值线在A位置明显向北突出,主要是地形(大兴安岭)的影响。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小,地下存在冻土层影响水体下渗,河流的凌汛。

3.热量满足一年一熟,雨热同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人均耕地面积大,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4.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具有的蓄水、调节气候、河川径流的功能。

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并分析原因。

2.湖泊A位于长白山白头峰的山顶上,形成湖泊A的主要地质作用属于_____,发源于这个湖泊向南流的河流是_____。

3.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_____,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

5.简述近年C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距海的远近和地形

2.内力作用鸭绿江

3.赤潮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

4.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

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或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5.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三.读图3—6和图3—7,回答下列问题:

(36分)

图3—6图3—7

(1)图3—6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两地区相比,该问题在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16分)

(2)图3—6中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选择填空)。

(10分)

A.低湿地的治理B.荒漠化的防治C.酸性土壤的改良D.盐碱地的治理

(3)图3—7中①②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图3—6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①模式适合地区;②模式适合地区。

(6分)

(4)按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3—7中①②这两种农业均属农业。

(4分)

(1)水土流失(4分)原因:

①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量和产值比甲地区(黄土高原)高,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较大;②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难以恢复;③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12分)

(2)旱涝、盐碱、风沙(6分)C(4分)

(3)丙(3分)乙(3分)

(4)混合(4分)

四.读“黄河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图10—5),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图10—5

(1)图中山脉是我国多种地理事物的界线,比较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差异,完成下表。

(6分)

地理事物1

地理事物2

地理事物3

A

B

(2)A省资源丰富,该资源外运的措施有。

(6分)

(3)A地区存在的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8分)

 

(4)B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2分)

 

(5)图中①②两项工程比较,①工程的有利条件是,②工程的起点是。

(4分)

 

地理事物1

地理事物2

地理事物3

A

山西省

黄土高原

第二级阶梯

B

河北省

华北平原

第三级阶梯

(2)煤炭(2分)修建运煤铁路线,在煤矿附近建坑口电站(4分)

(3)水土流失(2分)严重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多降暴雨(6分)

(4)水资源缺乏(2分)

(5)利用京杭运河河道(2分),节省投资丹江口水库(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