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35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docx

电视电信电安装管理规程

1.编制目的

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弱电设备安装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弱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弱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世纪城集团负责本规程的制定、修改、分发及解释;

3.2.项目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

4.编制依据

4.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50200-94)

4.2.《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

4.3.《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16-92)

4.4.《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

4.5.《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AI/TIA-568A)

5.管理流程

5.1.电力变压器安装

5.1.1.变压器虽有外箱保护,但在搬运过程中仍要避免冲击和严重震动,利用机械牵引时,牵引的着力点应在变压器重心以下,以防倾斜,运输倾斜角不得超15度,防止内部结构变形;

5.1.2.变压器四周应有足够的空间,便于高压电缆、低压电缆及线路的进出并应避让地下设施;

5.1.3.变压器安装应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地面上的方型槽钢基座上,槽钢基座可用膨胀螺固定,并要用水平尺找平找正,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5.1.4.变压器安装在槽钢基座前应拆除其滚轮,在变压器与槽钢基座之间加垫防震的塑胶防震垫;

5.1.5.变压器安装较充油式变压器简单,无附件安装,且变压器与基础槽钢座不需固定;

5.1.6.安装结束后,对施工中造成的损坏应修补完整或更换。

5.2.硬母线的安装:

5.2.1.硬母线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裂纹,折皱,夹杂物及变形和扭曲现象;

5.2.2.母线与母线,母线与分支线,母线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时,其搭接面的处理应必须搪锡;

5.2.3.由上到下排列为A、B、C相,直流母线正极在上,负极在下;

5.2.4.水平布置的交流母线,由盘后向盘面排列为A、B、C相,直流母线正极在后,负极在前;

5.2.5.引下线的交流母线由左至右排列为A、B、C相,直流母线正极在左,负极在右;

5.2.6.母线涂漆的颜色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相交流母线:

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单相交流母线与引出相的颜色相同;直流母线:

正极为赭色,负极为蓝色;

5.3.高低压配电柜安装

5.3.1.施工程序:

高低压配电柜运抵施工现场后,由起重吊装班配合用吊车吊到配电室门口平台上,用厚壁钢管将柜滚进屋内,过程中注意要小心轻放;

5.3.2.设备开箱检查:

设备和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存放在室内或能避雨、风,、箱记录;

5.3.3.在搬运过程中要固定牢靠,防止碰撞,避免元件,仪表及油漆的损坏;

5.3.4.柜(箱)要安装在基础型钢上时,型钢可根据此电柜的尺寸大小和重量,选用槽钢或角钢制作,制作时应将型钢矫正矫直,接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好后,要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配合土建工程预埋,注意基础型钢顶部宜高出室内抹平地面10mm,但手车式成套柜应与抹平地面相平或按产品要求执行;

5.3.5.基础型钢要求预留铁件焊接牢固,并要用水准仪或水平尺找平、找正;

6.管理过程

6.1.事前控制

6.1..1.图纸及图纸会审

6.1.1.1.熟悉施工图纸、相关技术规范,理解设计意图。

6.1.1.2.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6.1..2.协调安装单位与土建总包单位之间的配合工作,在安装工作开工前明确配合工作和费用,并签定书面协议;

6.1..3.提供设备部件安放场地,临时工具房,临时施工用电、施工用水等配套工作,并要求安装单位对准备工作进行验收确认;

6.1..4.对安装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批,将审查意见填写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上,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安装单位,对组织设计中不合理及错误之处,必须要求安装单位及时组织修改,并重新报审;

6.1..5.确定大型设备吊装就位移动路线;

6.1..6.审查监理人员上岗资格,检查监理人员到岗情况是否符合合同要求,不符合要求时通知监理单位进行整改。

6.1..7.了解施工单位人员的素质和施工经验,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中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时,施工人员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后才能上岗操作。

不能满足要求时,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6.1..8.会同监理人员核查进场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合同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限期退场。

6.1..9.要求安装单位上报所用规范清单,审查其有效性,并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上注明审查结果。

6.2.事中控制

6.2..1.主体施工阶段混凝土浇注前检查预埋件位置、数量、规格是否正确,预埋件固定是否牢固可靠;预留孔洞位置、尺寸是否正确。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安排人员随时检查预埋件、预留孔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必要时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进行会检;

6.2..2.检查预埋管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位置是否合理准确;

6.2..3.设备到场后,检查设备合格证和随机文件是否齐全;核对设备型号、规格、数量是否正确,随机配件、工具是否齐全。

检查设备外观和包装是否完好,确认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损坏;

6.2..4.设备安装前,组织安装单位、监理对土建条件进行验收。

检查是否已具备设备安装条件,并书面确认;

6.2..5.检查设备安装的位置、方向是否正确,设备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

6.2..6.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管道安装规范要求;

6.2..7.检查控制线路及控制设备安装是否正确;

6.2..8.检查设备与基础连接是否可靠,设备紧固件是否可靠紧固。

检查设备转动部分是否盘动灵活;

6.2..9.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试车运转和调试,测定设备运行各项数据是否符合设计和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做好资料记录;

6.3.事后控制

6.3..1.设备安装完工后,及时督促相关单位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6.3..2.及时做好验收交付工作。

7.相关专业接口处理

7.1.变配电应根据规程要求进行试验,公用配变每一年进行一次试验。

要做好试验记录和试验周期的安排用户的配变由用户委托电力部门进行试验及时处理缺陷,凡试验不合格或不按期预试者,应退出;

7.2.运行经常监视负荷的变化尽量保持三相负荷的平衡,三相负荷的不平衡最高不得大于25%,若超过此范围,其用电负荷应进行调整;

7.3.配电室要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值小于4Ω。

配电变压器低压中性点及外壳,中性线必须可靠接地,进户前应进行重复接地,并充分利用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应符合规程要求;

7.4.在配电变压器台上工作,必须填用第一种工作票。

不管线路是否停电,都必须先拉开低压刀闸,后拉开高压隔离开关或跌落熔断器,在停电的高压引线上封地线。

如果高压线路不停电,工作负责人应向工作人员说明线路有电,并加强监护。

配电变压器停电做试验时,台架上严禁有人。

地面上有电部分应设围栏,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有专人监护。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有:

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

7.5.进行负荷计算时要考虑以上各种情况,以此作为电缆型号以及配电箱选择的依据。

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选择变压器容量的依据是用电总负荷;

7.6.严格按规定选用与电器设备的用电负荷相匹配的开关、电器,导线规格也要与负荷匹配。

8.相关/支持性文件

8.1.工程管理过程控制程序

8.1.1.施工前的环境检查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

8.1.2.交接间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8.1.3.房屋预留地槽、暗孔、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8.1.4.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

8.1.5.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

8.1.6.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8.2.施工前的器材检验

8.2.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所用线缆器材规格、程式、数量、质量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者或与设计不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8.2.2.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证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8.2.3.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8.2.4.管材采用钢管、硬聚氯乙烯管、玻璃钢管时,其管身就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8.2.5.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8.2.6.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8.2.7.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均应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8.3.线缆的检验要求

8.3.1.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8.3.2.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8.3.3.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

8.3.4.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三盘中截出100m长度进行抽样测试;

8.3.5.剥开缆线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

8.3.6.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8.3.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光纤光缆时,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8.3.8.光纤调度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纤调度软线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2)每根光纤调度软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8.4.接插件的检验要求

8.4.1.接线排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

8.4.2.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邮电部有关规定;

8.4.3.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与设计相符;

8.4.4.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收(RX)明显标志;

8.5.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8.5.1.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8.5.2.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8.5.3.有关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缆传输性能及接插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规范;

8.6.设备安装

8.6.1.机架安装要求

8.6.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

8.6.3.各类接线模块安装要求

8.6.4.信息插座安装要求

8.6.5.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要求

9.质量记录

9.1.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年月日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有关部门会签意见:

 

结论:

 

审批单位(盖章)

 

审批人

9.2.工程管理日记

工程管理日记

时间

天气:

工程进度:

 

签名:

工程质量及存在问题:

 

签名:

夜间施工记录:

 

签名:

9.3.检验、试验报告检查表

9.4.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合同段:

分部工程名称:

所属建设项目:

工程部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项次

抽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实测值或实测偏差值

质量评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格率(%)

权值

加权得分

合计

实测得分

 

外观扣分

分部工程得分

质量等级

检验负责人:

检测:

记录:

复核:

年月日

9.5.分部工程现场检查记录表

变配电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分布(或单位)工程

系统名称

 

序号

系统编号

设备名称

变压器损耗

功率

(kw)

电流

(A)

负载升温(℃)

额定值

实测值

铭牌

实测

额定值

实测值

实测值

评定意见

调试人员:

建设单位(公章)

代表年月日

施工单位(公章)

代表年月日

9.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工程名称

分部(或单位)工程

序号

工程分项及部位

单位

数量

检查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验收人员:

建设单位(公章)代表年月日

施工单位(公章)

代表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