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37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docx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docx

教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课题

§5.2功

课型

新授课(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两个要素。

(2)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

(2)W=Flcosa要灵活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生产、生活中处处体现了功的问题.

(2)合理、正确地做“功”有益于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教学工具

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录像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扩展:

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

相反呢?

力对物体做不做功?

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

怎样计算这些功呢?

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进行新课

1、推导功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

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

投影问题一:

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甲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一中,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s

教师活动:

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

投影问题二:

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乙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学生活动: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在问题二中,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

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图所示:

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

分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1s。

而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2所做的功等于零。

所以,力F所做的功W=W1+W2=W1=F1s=Fscosα

教师活动:

展示学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

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即:

W=Fscosα

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s物体所发生的位移,α力F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的公式还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的分力与位移的乘积,或力与位移在力的方向的分量的乘积。

在SI制中,功的单位为焦。

1J=1N·m

在用功的公式计算时,各量要求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

2、对正功和负功的学习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的正功和负功一段。

通过上边的学习,我们已明确了力F和位移s之间的夹角,并且知道了它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还有可能小于0,从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

请画出各种情况下力做功的示意图,并加以讨论。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老师的问题。

①当α=π/2时,cosα=0,W=0。

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②当α<π/2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π/2<α≤π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教师活动:

投影学生画图情况,点评、总结。

点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活动:

倾听学生回答,点评、总结。

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

功的正负由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决定,所以功的正负决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说明做功的力对物体来说是动力还是阻力。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该力就对物体的运动起推动作用;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该力就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用。

②功的正负是借以区别谁对谁做功的标志

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

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

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

正功和负功是同一物理过程从不同角度的反映。

同一个做功过程,既可以从做正功的一方来表述也可以从做负功的一方来表述。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打个比喻,甲借了乙10元钱,那么从甲的角度表述,是甲借了钱;从乙的角度表述,乙将钱借给了别人。

例如:

一个力对物体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6J的功。

3、几个力做功的计算

教师活动:

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体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个,那么,如何求解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

投影例题: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拉力F1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移动位移为s,求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

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如何?

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多少?

合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学生活动:

认真审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投影学生解题过程,点评总结。

解析:

物体受到拉力F1、滑动摩擦力F2、重力G、支持力F3的作用。

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因为它们和位移的夹角为90°;F1所做的功为:

W1=Fscosα,滑动摩擦力F2所做的功为:

W2=F2scos180°=-F2s。

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为:

W=(F1cosα-F2)s

根据正交分解法求得物体所受的合力F=F1cosα-F2合力方向向右,与位移同向;

合力所做的功为:

W=Fscos0°=(F1cosα-F2)s

总结:

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用下述方法求解

(1)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2)求出各个力的合力,则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教师活动:

投影例题:

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1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2m。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N。

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学生活动:

认真审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投影学生解题过程,点评总结。

解析:

拉力F1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1=F1scos37°=16J。

摩擦力F2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2=F2scos180°=-8.4J。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W1+W2=7.6J。

(另解:

先求合力,再求总功)

点评: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

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对“功”的理解

[例1]水流从高处落下,对水轮机做3×108J的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前,具有3×108J的能量

B.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时,具有3×108J的能量

C.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后,具有3×108J的能量

D.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的过程中,能量减少3×108J

解析:

本题考查了功和能的关系,并且同实际中的科技应用联系起来。

解:

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可知,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的过程中,有能量参与转化,水流对水轮机做了3×108J的功,则有3×108J的机械能减少了。

故答案应选D。

点拨: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指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绝不能说功是能量的量度。

☆关于“功”的计算

[例2]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至落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A.零B.

C.

D.

解析:

在小球从抛出至落回原地的过程中,小球所受阻力的方向变化了,所以是变力,如何求这一变力做的功,可分段处理。

答案:

C

点拨:

对于变力所做的功,可分段处理,求出每一段上(转换为恒力)该力所做的功,再求各段上功的代数和,或者求平均力,再求平均力所做的功。

★巩固练习

1、起重机将质量为100kg的重物竖直向上移动了2m,下列三种情况下,做功的力各有哪几个?

每个力做了多少功?

是正功还是负功?

(不计阻力,g=9.8m/s2)

(1)匀加速提高,加速度a1=0.2m/s2;

(2)匀速提高;

(3)匀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a2=0.2m/s2.

答案:

(1)拉力和重力;W拉=2×103J,WG=-1.96×103J;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

(2)拉力和重力;均等于1.96×103J;拉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

(3)拉力和重力;拉力做功-2×103J;重力做功1.96×103J;拉力做负功,重力做正功

2、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在恒力F=100N的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不计滑轮的大小,不计绳与滑轮的质量及绳、滑轮间的摩擦,H=2.4m,α=37°,β=53°,求拉力F做的功。

答案:

100J

 

学生活动

作业

★课余作业

书面完成P6“问题与练习”中1-4题。

板书设计

§5.2功

1.功的定义:

2.做功的两个要素

3.功的公式:

W=Flcosa

4.单位:

焦耳(J)

5.功有正、负之分

①当α=π/2时,cosα=0,W=0。

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②当α<π/2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π/2<α≤π时,cosα<0,W<0。

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