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759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docx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

第二单元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二战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危机

【知识结构】

原因

经济危机特点

影响

实质

罗斯福新政内容

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

背景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建立

措施

背景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特点

过程

【重点难点】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下,美国与德、日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

(1)历史根源

A、美国没有法西斯主义存在的土壤。

美国是从英国殖民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而直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没有沿袭封建包袱;通过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这对专制、独裁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美国没有军国主义传统,没有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B、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方式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留下浓厚的封建残余;主持统一的普鲁士富有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则是通过改革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且富有武士道精神,后发展为封建军事帝国主义。

(2)现实因素

A、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强大而有力,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具备通过改良减缓危机的实力,而且此时美国的形势并没有严峻到非走法西斯道路不可,垄断资产阶级认为通过自身调整可以缓解危机。

B、德、日经济基础薄弱,对国外资本主义市场依赖很大,承受经济危机打击的能力有限,垄断资产阶级的唯一办法只能采取法西斯方式稳定政权。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A、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美国是现实受益者,竭力维持现状。

B、德国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处于宰割地位,“凡尔赛和约”对德而言是强加给它的和平,

因此想竭力打破它;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受到美国的压制,也想冲破它的束缚。

(4)个人因素

A、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位有远见的现实主义政治家,它极力抵制法西斯主义,通过“新政”稳

定了资本主义统治,个人作用功不可没。

B、德国希特勒建立起纳粹党,利用德国民众仇视“凡尔赛和约”心理,打着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应该说他的个人作用适应了德国当时社会的土壤。

日本军部则是通过政变或暗杀等恐怖手段推动法西斯势力的膨胀。

2、德、日、意法西斯专政的比较

(1)相同点:

A、原因:

在历史上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或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民主力量薄弱,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都因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遭到制裁或压制而对现有世界统治秩序不满;都出现经济困难,社会动荡,矛盾尖锐,其中意大利是在一战后经济陷于困境,德国和日本则是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B、特征:

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方式,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2)不同点:

A、建立道路:

德、意是先建立起法西斯政党,通过欺骗宣传获取广泛支持,且通过国会大选获胜,再由国王或总统授权合法组阁,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日本没有一个法西斯政党,而是通过军部这一特殊国家机器,采取暗杀或政变等恐怖手段,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B、独裁方式:

德、意法西斯是一党专制,个人独裁,是对原来国家政体作彻底的改变;日本是军部独裁,没有政党和党魁,建立起以军部为主体的天皇制法西斯政权,它并没有突破近代天皇制的框架,是以军部为主体的军阀,财阀、天皇、法西斯势力四位一体的军事法西斯专政。

C、建立标志:

德意法西斯建立有明显标志,即希特勒、墨索里尼上台;日本则是经历一个较长过程:

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发展;二·二六兵变--以军部为核心的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七七事变--日本全面走向法西斯化。

D、德意是先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然后走对外扩张道路;日本则是先发动侵略战争,再逐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经典名题】

1、(2003年春季文综卷)从结果上看,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剖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辨别能力,及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在美国历史上,林

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时间相距甚远,看起来联系不大,而本题要求比较两者相同点,难度虽不大,但思路新颖,独巨匠心。

A、D项符合林肯政府施政措施,C项符合罗斯福新政,均非相同点。

B项则是两者所起的共同作用。

[答案:

B]

2、(2001年全国卷)结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的历史特点和20世纪20-30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纳粹上台的原因,并指出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

剖析:

本题属于大跨度的问答题。

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及综合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首先要回答德国走上纳粹道路的原因,回答时要结合统一时、一战后、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等三个时期作答;其次,回答法西斯统治在政治、经济、文教、对外政策等方面的表现。

答案:

原因:

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遭受残酷的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魏玛政府软弱无力,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建立起独裁统治。

表现:

取缔纳粹党之外一切政党;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格控制文化教育;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引发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与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征是

A、激化了社会矛盾B、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

C、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D、引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3、美国最终能够以资本主义“民主”方式度过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其原因是

①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②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③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4、1935年德国颁布法令:

“犹太人不得成为德国公民;不得行使投票权;不得担任高职……”这一规定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德国实行对外独裁B、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

C、德国推行种族灭绝政策D、希特勒歧视犹太人

5、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事件是

①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④1936年日本广田组阁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6、以下对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

B、从根本上遏止了经济危机

C、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D、开创了经济新模式,影响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

7、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①法西斯势力是通过政变取得权利②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说都是

A、实行计划经济

B、变革社会制度

C、改变上层建筑

D、调整生产关系

9、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极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

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

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通过侵略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

10、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

①大肆屠杀犹太人②对“凡尔塞--华盛顿体系”不满

③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④产生于破坏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之中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后来政府还对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2(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上述材料摘自《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3粮食税自然是为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和调节的资本主义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够促进农业的高涨。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4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话中讲到:

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回答:

(1)根据材料1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材料2理解新政实质。

(3)材料1和材料3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异同?

(4)通过材料4,你是如何看待不同制度的国家政策的?

三、问答题

12、美国一位当代史学家指出: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字,概括1929年世界历史发展特点。

试结合历史分析论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并简要分析走向战争的原因。

二、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知识结构】

法西斯国家的内外政策

背景

共产国际七大时间

内容

意义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反法西斯的斗争

原因

法西斯结盟结盟

后果

【重点难点】

1、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

一战后,西方大国为确保其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

推行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西方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既得根本利益。

②英法经济军事地位因一战遭受巨大削弱,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不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通过满足侵略者大部分欲望以求自保。

③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战后英法国内出现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④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很难保证实行一种坚定的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⑤西方大国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苏联和共产国际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绥靖政策表现:

①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制裁”

②英法对西班牙内战的“不干涉”政策

③美国的“中立”政策

④英法玩弄“慕尼黑阴谋”和“静坐战争”

实质:

为保全自己,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对抗,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把祸水引向苏联,其实质是纵容侵略。

影响: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先后遭到法西斯进攻,法国沦陷是法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

2、关于西班牙内战

(1)背景:

①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德、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正逐步走向解体。

②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扩张气焰。

③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来推动和指导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④西班牙爆发民主革命,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佛朗哥发动叛乱。

(2)国际政治势力态度:

①法西斯:

德意法西斯先是援助叛军,后公开武装干涉

②英法美:

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和“中立”政策

③共产国际和苏联:

给西班牙人民斗争以积极的道义声援和物资援助

④国际纵队:

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纷纷志愿到西班牙组织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一起对法西斯进行作战。

(3)反映的国际关系:

①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与德意法西斯势力之间围绕争夺世界霸权存在尖锐矛盾,但为了反社会主义苏联相互勾结。

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既和法西斯势力有矛盾,也与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有尖锐矛盾。

③当时反对法西斯势力的斗争成为世界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

【经典名题】

1、(2003年全国高考卷)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

A、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外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战争

B、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对本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

C、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民族革命战争

D、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公开较量

剖析:

此题从性质的角度考查对西班牙内战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西班牙内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既反对国内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势力,也反对外来的德意法西斯侵略势力。

因此,B、C项对西班牙内战性质的表述都有片面性。

西班牙内战过程中,国内外各派政治势力粉墨登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二战”的预演,但还不是“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公开较量”。

西方大国对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绥靖政策,苏联则由支持共和国政府转为避战自保,亦谈不上“公开较量”。

[答案:

A]

2、(1995年全国卷)分别指出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

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没能遏止二战的爆发。

剖析:

该题第一问要求分别指出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

这里关键是理解“主要特点”和“意义”的含义是什么?

“主要特点”就是人和事所具有的最独特的地方,“意义”就是价值或作用。

抓住这两点,大体上就会重点突出,明白有序了。

该题第二项实际上就是要说明这些局部战争未能遏制住战争爆发的原因,这需要从大战爆发的根源,从当时的大背景去考虑问题,对大背景理解正确就不难找出原因。

答案:

中国从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发生最早,结束最晚的反法西斯战争。

埃塞俄比亚从1935年的抗意战争,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它不畏强敌,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鼓舞。

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它牵制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打击了法西斯的侵略势力,但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共产国际七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A、揭露法西斯暴行B、给各国共产党以自主权

C、提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政策和策略D、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2、对于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最不利的因素是

A、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发动突然袭击

B、意大利利用非洲殖民地对埃塞俄比亚形成夹击之势

C、国联对埃塞俄比亚的控诉置之不理

D、西方大国对意大利侵略采取姑息纵容政策

3、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在亚、非、欧广泛展开B、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C、无产阶级在运动中起主要作用D、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4、下列各项不符合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特点的是

A、全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B、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C、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

5、30年代世界最主要矛盾是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B、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D、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6、西班牙内战演变为民族革命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A、佛朗哥是法西斯势力的代表B、德意武装干涉

C、苏联援助西班牙共和国D、国际纵队参战

7、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原因在于

A、有利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

B、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C、模糊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界限

D、不利于西班牙共和国获得援助

8、1936年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真实意图是

A、欺骗西方大国,作好战争准备B、联合对抗苏联

C、反对共产国际D、打击国际纵队

9、下列事件最集中反映了当时世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的是

A、国会纵火案B、华北事变

C、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D、西班牙内战

10、按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国家

①意大利②西班牙③德国④日本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11、材料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前,英国首相对墨索里尼说:

“应该有如一位夫人,夫人是喜欢男人积极进攻的,但一定要保守秘密,因此,你们行动时要讲究些策略,我们是不会干涉的。

材料21935年1月,法国外长说:

“如果意大利扩张,是向着巴尔干,多瑙河流域城市和远东,那对于欧洲是一种宣战,势必演成欧洲战争。

所以把这个潮流澎湃的意大利转移一个方向开渠疏通岂不是更好吗?

让他们向着非洲沙漠吧!

在那里它将畅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了。

材料31938年墨索里尼承认:

“(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不得不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这对我们来说将会是一个无比的灾祸。

材料4:

1936年7月,张伯伦说:

“制裁是绝顶疯狂的事”,提议取消对意制裁。

丘吉尔评论埃塞俄比亚的结果时说:

”帝国已不再鼓励。

欧洲四个强国从前是三比一,现在却变成二比一了。

问题:

(1)根据材料1、2比较英法对意大利政策的异同。

 

(2)根据材料3,指出国联对意侵埃的态度。

 

(3)根据材料4说明材料1、2英法的根本目的何在?

张伯伦和丘吉尔的态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4)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帝国已不再鼓励”?

 

(5)四个材料说明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三、问答题

1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国际关系方面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表现如何?

其中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怎样变化?

导致了什么结果?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结构】

背景

爆发

大战爆发西线形势

苏德战争爆发:

大战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苏德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太平洋战场:

北非战场:

重要会议: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胜利德国投降:

日本投降:

 

性质:

影响影响:

【重点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德国则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英美扶植,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再度超过英法。

日本因国内市场狭窄,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政治发展不平衡表现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英法美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具体原因:

A、德国、日本在经济危机打击之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B、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扩张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C、苏联的中立自保催生了战争;

D、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遏止战争爆发。

(2)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一战的简单重复,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①英法美西方大国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对二战的爆发有不同的责任。

法西斯国家为达到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一再威胁使用武力,而英法美等国意图避免战争,其绥靖政策事实上纵容了法西斯的扩张欲望,但当英法对法西斯宣战时,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在进行一场旨在维护领土完整和民族生存的斗争了。

②、德意日法西斯主义代表了一种极端反动的思潮和政策,它是以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和反对一切进步力量为目的的,因此,法西斯国家是世界人民面临的最凶恶的敌人,而开展反法西斯的斗争则是一切反法西斯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西方大国反对德国的斗争,无论是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上都具有反法西斯的性质,都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2、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交政策异同

(1)相同点:

①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经历了从“中立”到放弃“中立”的过程;

②参战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与其对外扩张紧密相连;

③对战后美国霸权的确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战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成了世界霸主

(2)不同点:

①实行中立政策的目的不同:

一战中的中立在于积极和交战国做军火生意,大发战争财;二战前的中立带有纵容法西斯侵略的味道,后来修改了中立法,制定了租借法案,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

②参战的原因不同:

一战后期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获取世界霸权,同时防止交战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反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二战中参战是因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美国利益,加深了美国与法西斯的矛盾。

③参战性质不同:

美国第一次参战不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参战客观上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是正义的,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经典名题】

1、(2000年上海高考卷)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

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③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欧洲经济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剖析: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可以采取排除法。

四个备选项中②项仅符合一战后情况,一战后欧洲虽有所削弱,但仍保留了欧洲霸权,二战后确立了美国霸权,所以②项应排除,另三项都符合史实。

[答案:

D]

2、(2002年上海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愤和反对。

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

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错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

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一次讲话中指出:

“痛苦的回忆,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

(2)举例说明二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

(3)历史如何表明了江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经验?

剖析:

本题属于材料分析论证题。

本题把2001年的“9·11”事件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但并未丧失历史题的本色。

第一问属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

第二问要求从材料所提示的“坐失良机”、“自食其果”两方面回答,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识和对历史因果关系的理解辨析。

第三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层分析,要注意材料中提示的“联合起来”和“共同对付”,这一历史结论,要围绕这一结论,结合二战中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答题时既要注意史实的全面,但也不要脱离主题,堆砌史实。

答案:

(1)50年。

(2)坐失良机:

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采取不干涉态度、慕尼黑阴谋、英法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对日本侵华实施的“制裁”、国联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实施的“制裁”、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等。

自食其果:

法国灭亡,不列颠大空袭、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

(3)联盟的形成:

英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